「四腳蛇」真的存在!距今1.13億年

2021-01-09 快科技

蛇為什麼沒有腳?相信這是不少人小時候的疑惑。其實,科學家們曾經發現過一些帶有兩個後肢的蛇化石,而在巴西,人們又第一次找到了擁有四肢的蛇的古老化石,距今約1.13億年。

這條化石蛇長約19.5釐米,前後肢長分別約4毫米、7毫米,被命名為Tetrapodophis amplectus,應該是現代蛇的直系祖宗。

不過科學家們認為,這種蛇的四肢並不是用來走路的,而是幫助抓取食物。

化石呈現挖掘的姿態而非遊泳,也進一步證明蛇是在陸地而非水中進化的。

參與這項研究的英國巴斯大學Nick Longrich教授表示,「這是迄今為止最原始的蛇化石,很顯然它不是水生的」,而且它的尾巴也不是水生動物具備的槳形,更找不到鰭的痕跡,長長的身軀和短短的鼻子則是典型的挖洞特性。

Nick Longrich教授說,他原本以為會看到一種過渡物種,但令人震驚的是,它具備很多現代蛇的特徵,包括鉤狀的牙齒、靈活的下巴和脊柱,體型也很像如今的蛇,更關鍵的是它正在捕食另外一種脊椎動物。

「雖然有著小小的胳膊和雙腿,但它絕對就是一條蛇。」


1.13億年前還有很多恐龍呢


小小的後肢清晰可見


胃裡的食物應該是一個小小的脊椎動物


藝術想像圖

相關焦點

  • 英國發現距今1.4億年前的「蜘蛛網」(圖)
    英國發現距今1.4億年前的「蜘蛛網」人民網12月16日訊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15日宣稱,他們在一塊琥珀內發現了距今1.4億年的「蜘蛛網」殘跡。這一發現說明,自從恐龍時代開始,蜘蛛就會結網捕食昆蟲了。古生物學家發現,這塊琥珀中竟然包裹著長度在1釐米左右的蜘蛛網殘片。除琥珀外,人們從未在其他地方發現過「史前蜘蛛網」的任何蹤跡。此前,人們也曾從黎巴嫩出土的琥珀中發現了距今1.3億年前的蜘蛛網。琥珀是億萬年前松柏科植物的樹脂埋藏於地下,經過複雜化學變化後形成的化石。
  • 工地發現侏羅紀蛇頸龜化石 距今1.4億年
    原標題: 重慶工地發現侏羅紀蛇頸龜化石 距今1.4億年(圖)圖片說明:工地發現恐龍化石東方網7月10日消息:在距今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地球上有什麼生物?相信大家首先想起的會是恐龍。而前幾天,渝北回興一工地挖出的烏龜化石,經重慶自然博物館專家實地勘察,確定正是來自這個時期。
  • 四川自貢市民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初判距今約1.6億年
    受訪者李先生 供圖四川自貢市民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專家初判距今約1.6億年中新網自貢12月22日電 (劉剛)「路邊一處斷崖上的剖面,顏色和輪廓與周圍有所不同。因為職業的緣故,自己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化石。」12月21日下午,家住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附近的市民李先生同家人外出散步時,偶然在路邊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
  • 五歲大眼小萌娃,發現距今1.3億年恐龍足跡
    本來是一次愉快的假期旅行,結果五歲的小睿睿竟然發現了距今1.3億年前的恐龍足跡!1.3億年。難道真的是別人家的父母幸運,生了個聰明懂事的好孩子,而我們只能自認倒黴嗎? 其實,每個孩子生來都是帶著自己異於常人的稟賦來的,有的是畫畫,有的是音樂,有的是人際交往,有的是運動,有的是動植物……因為人生來就是有好奇心和求知慾的,這是生物存在於世的基本生存法則。同時每個人都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就像嬰兒生來就會吃奶,到了一定階段他會學習爬行,走路說話一樣。
  • 四川自貢新發現距今1.6億年恐龍小腿骨化石
    李先生介紹,家住自貢市大山鋪,距離自貢恐龍博物館約1公裡。21日下午,和家人散步走到環湖路邊,看到一處被挖開的山坡,在坡腳位置,有一塊長條形石頭,顏色明顯與周邊不同。仔細辨認後,有著十多年古生物研究工作經歷的李飛分析認為,這是一塊恐龍骨骼化石,初步判斷可能是脛骨或是肱骨。隨即,他將情況報告給自貢恐龍博物館。
  • 霍比特人真的存在過,化石身高不足1米,距今一萬八千年
    實際上,「霍比特人」真實地存在過。小矮人化石出土,驗證「霍比特人」存在2007年4月,英國《生物學通訊》曾刊登過一篇文章,說英國帝國學院的動物學專家林德爾·布朗厄姆和馬塞爾·卡爾蒂洛,通過考古研究發現,「霍比特人」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出現的一次分支。早在2003年,印度尼西亞的弗洛雷斯島上,出土距今一萬八千年的小矮人化石,它們中身高最長的不過1米。
  • 中國發現會滑翔的蜥蜴化石 距今約為1.3億年
    中國發現會滑翔的蜥蜴化石 距今約為1.3億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3日 12:03 來源:     來源研究表明,這種生活在距今約1.3億年前的叢林中的蜥蜴應該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既能在樹林中攀爬,也能在空中滑翔飛行。    在由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學者撰寫完成的《中國白堊紀早期的滑翔蜥蜴》研究論文中,首次披露了這一新的重大發現。研究人員認為,這種能在空中滑翔的蜥蜴是蜥蜴長達兩億多年的演化歷史中唯一能滑翔的化石物種。這篇論文已被3月20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重點推介。
  • 科學家在中國東北發現完好的新恐龍物種化石,距今約1.25億年
    據海外媒體於9月22日報導,科學家們在中國東北部發現了兩具保存完好的恐龍化石,並且證實它們屬於第一次發現的新的恐龍物種,存活於距今約1.25億年前。科學家們將這一物種命名為「Changmiania liaoningensis」,「Changmian」在中文裡意為「長眠」,意思是「永恆的睡眠」——這對科學家來說真的很有詩意。
  • 德國發現罕見侏儒恐龍化石 距今1.54億年
    這隻四腳食草類恐龍絕非一條哈叭狗:口鼻到長尾巴尖的長度大約有20英尺,重大約有1噸。與它的近親圓頂龍相比,顯得有些發育不良,用「侏儒」來形容並不為過。眾所周知的圓頂龍身長在59英尺左右。進化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呢?研究人員表示,這應該是一種島嶼侏儒症,身體龐大的物種發現自己身居島嶼的時候,它們的個頭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萎縮。
  • 坦尚尼亞發現距今約2.4億年的恐龍近親化石
    據新華社專電 英國《自然》雜誌4日刊登一則論文說,科學家在坦尚尼亞發現距今約2.4億年的恐龍近親化石。論文說,新發現的物種定名為「Asilisaurus Kongwe」,意義是蜥蜴的祖先。這些恐龍近親高0.5米至1米,長1米至3米,生活在距今2.43億年的三疊紀中期。
  • 四川自貢市民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專家初判距今約1.6億年
    21日晚間,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表示,經專家初步認定,已基本確定為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食素。根據化石的肢骨判斷,恐龍體型較大。受訪者李先生 供圖「化石的長度還是很長的,約有1.1米左右。」據市民李先生介紹,當時在路邊發現疑似恐龍腿骨化石時,自己興奮不已。他連忙走近仔細查看後,更加確定了自己的推測。李先生認為,這應該是恐龍的腿骨化石,但具體是脛骨還是肱骨,自己不能確定。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說,下一步,博物館準備把專用機器和設備運往現場,將化石挖掘出來後,送到博物館研究收藏。
  • 村民用來蓋房的「四腳蛇石板」,卻是珍貴的遠古龍化石
    在貴州興義的綠蔭村,很多石板隨處可見,村民們就地取材用這些天然的石板來蓋房子,1957年7月,地質博物館的胡承志先生來到這裡的浪幕山,採集到被村民們叫做「四腳蛇」的化石,經研究發現,這是一種遠古爬行動物化石!後被稱為「胡氏貴州龍」。
  • 【圍觀】男子外出散步,走著走著就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21日晚間,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表示,經專家初步認定,已基本確定為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根據化石的肢骨判斷,恐龍體型較大。「化石的長度還是很長的,約有1.1米左右。」據李先生介紹,當時在路邊發現疑似恐龍腿骨化石時,自己興奮不已。他連忙走近仔細查看後,更加確定了自己的推測。
  • 中國科學家研究距今約4億年前的「水下掠食者」
    中國科學家研究距今約4億年前的「水下掠食者」 2016-06-04 20:25:0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北京6月4日電 (記者 張素)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朱敏課題組最新研究了距今4.1億年前的「水下掠食者」,有望揭開肉鰭魚類演化之謎,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
  • 河北沙河市發現距今約5億年前三葉蟲化石
    據了解,包含三葉蟲化石的地層以泥質灰巖、泥質條帶灰巖為主,屬距今約5.41億年-4.85億年前的寒武紀時期,化石中可辨別的三葉蟲種類有蝴蝶蟲、德氏蟲和海百合,這種由含量非常豐富的生物形成的巖石又稱為「生物碎屑巖」。
  • 中國發現生活在距今2.48億年前的「鴨嘴獸」
    中國發現距今2.48億年前的「鴨嘴獸」如果你關注最近的古生物新聞,一定會看到關於史前「鴨嘴獸」的報導,這一種生活在三疊紀時期中國湖北的鴨嘴怪龍,它就是扇槳龍。扇槳龍的模式種名為卡洛董氏扇槳龍(Eretmorhipis carrolldongi),種名是獻給董枝明與羅伯特·卡洛,正是他們首次提出了扇槳龍的存在。史前「鴨嘴獸」儘管扇槳龍被命名,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它到底長什麼樣子,因為已知的化石缺乏頭骨部分。2018年,古生物學家終於在湖北省發現了更多的扇槳龍化石,而且是保存有頭骨的。
  • 男子外出散步 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侏羅紀時期的
    李先生介紹,家住自貢市大山鋪,距離自貢恐龍博物館約1公裡。21日下午,和家人散步走到環湖路邊,看到一處被挖開的山坡,在坡腳位置,有一塊長條形石頭,顏色明顯與周邊不同。仔細辨認後,有著十多年古生物研究工作經歷的李飛分析認為,這是一塊恐龍骨骼化石,初步判斷可能是脛骨或是肱骨。隨即,他將情況報告給自貢恐龍博物館。
  • 盤點中國存在過的史前動物,5億年前水母存活至今
    孔子鳥,孔子鳥是生活在距今約1.25億年到1.1億年前的最原始的鳥類之一,孔子鳥出現了最早的角質喙,它跟世界上文明的始祖鳥相似,但孔子鳥的飛行器官比始祖鳥的有所改進,孔子鳥可能和其他很多近現代鳥類一樣,過的是群居生活,或在某一段時間集中在一起。
  • 海鮮界的活化石,距今已有4億年歷史,血液還能用來治病!
    海鮮界的活化石,距今已有4億年歷史,血液還能用來治病!而它的歷史也非常的久遠,據說早在4億多年前就出現了,但歷史的變遷並沒有讓它改變原有的相貌,所以也有了「活化石」的稱號。雖然之前國內的很多地方都有它的身影,但你可知道它是被吃貨們吃到將近滅絕的?作為世界上珍貴的動物之一,它身上的價值也隨之被人發現,可在我的認知中,它體內是有毒性的,要是人類食用的話就怕對身體有損害。
  • 男子外出散步,走著走著就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李先生介紹,家住自貢市大山鋪,距離自貢恐龍博物館約1公裡。21日下午,和家人散步走到環湖路邊,看到一處被挖開的山坡,在坡腳位置,有一塊長條形石頭,顏色明顯與周邊不同。仔細辨認後,有著十多年古生物研究工作經歷的李先生分析認為,這是一塊恐龍骨骼化石,初步判斷可能是脛骨或是肱骨。隨即,他將情況報告給自貢恐龍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