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現生活在距今2.48億年前的「鴨嘴獸」

2021-01-08 小盜龍的古生物世界

中國發現距今2.48億年前的「鴨嘴獸」

如果你關注最近的古生物新聞,一定會看到關於史前「鴨嘴獸」的報導,這一種生活在三疊紀時期中國湖北的鴨嘴怪龍,它就是扇槳龍。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沒有腦袋先得名

說起扇槳龍的發現,可以追溯到上世紀的70年代,當時湖北省遠安縣政府派出工作組到山區進行考察,偶然發現了古生物化石。保存在石板上的化石能夠清楚的看到完整的身體、尾巴和四肢,唯獨缺了腦袋,於是化石被收藏起來,編號為WGSC V26020。

圖註:扇槳龍化石,上面的編號WGSC V26020,下面的編號IVPP V4070,圖片來自論文

後來,人們又在遠安縣旁的南漳縣發現了另一具化石,但是同樣沒有腦袋,化石被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收藏,編號為IVPP V4070。

正是因為沒有腦袋,在湖北省發現的這兩具化石一直沒有研究命名。到了1991年,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學家董枝明與羅伯特·卡洛(Robert L. Carroll)共同完成了一篇史前湖濱環境古生物學論文,在文章中就提到了編號為IVPP V4070的化石。論文中分析了化石中包含的獨立特徵,認為化石代表了一個新物種,但是最終沒有命名。

圖註:有「中國龍王」之稱的董枝明,圖片來自網絡

時間一晃到了2015年,中國地質調查局下屬的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找出了編號為WGSC V26020的化石並且進行了研究,最終將其命名為扇槳龍(Eretmorhipis),學名來自古希臘語中的「ερετμον」(意為「槳」)和「ιπ 」(意為「扇子」),代表了化石中鰭狀肢的外形。扇槳龍的模式種名為卡洛董氏扇槳龍(Eretmorhipis carrolldongi),種名是獻給董枝明與羅伯特·卡洛,正是他們首次提出了扇槳龍的存在。

史前「鴨嘴獸」

儘管扇槳龍被命名,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它到底長什麼樣子,因為已知的化石缺乏頭骨部分。2018年,古生物學家終於在湖北省發現了更多的扇槳龍化石,而且是保存有頭骨的。頭骨的發現讓古生物學家大吃一驚,扇槳龍原來長著像今天鴨嘴獸一樣的腦袋。

圖註:扇槳龍的完整化石及骨骼線圖,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扇槳龍的頭骨,圖片來自論文

扇槳龍的體長不足1米,腦袋出奇的小,只有5釐米長,相當於整個體長的二十分之一。扇槳龍有扁而寬的嘴巴,一對鼻孔在頭頂上。如果你對比扇槳龍與鴨嘴獸的頭骨,會發現很像,所以扇槳龍的腦袋與鴨嘴獸是很像的。

扇槳龍的小腦袋之後是肥大的身體和長長的尾巴,在它的背上還有角質的突起,這是從化石中能夠看到的。在扇槳龍的身體兩側,有一前一後兩對大鰭狀肢,外形如同扇子,它也因此而得名。

圖註:鴨嘴獸(a)與扇槳龍(b)的頭骨對比,圖片來自media.eurekalert.org

圖註:扇槳龍的復原圖,其腦袋真的非常小,圖片來自網絡

從扇槳龍的外形看,它明顯是一種水生爬行動物,從分類上屬於湖北鱷目。

渾水覓食不用眼

圖註:中央電視臺報導的扇槳龍,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鴨嘴獸屬於盲感應捕食動物,圖片來自網絡

扇槳龍最特別的地方還是它那鴨嘴獸一樣的腦袋,這也成為其被報導的噱頭!相似的腦袋不僅能夠更準確地進行參考復原,而且能夠探尋扇槳龍的生存習性。扇槳龍很可能與鴨嘴獸一樣,生活在潛水之中,它會用柔軟的嘴殼探測蝦,蠕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扇槳龍很可能會在黃昏和夜間出來覓食,此時周圍環境的能見度很低,所以它的眼睛根本就派不上用場,主要還是靠嘴殼覓食,所以扇槳龍成為已知最早通過盲感應覓食的脊椎動物。

圖註:扇槳龍生活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從扇槳龍的外形上看,它屬於完全的海生爬行動物,生活在淺海環境。今天的湖北省位於大陸內部,但是距今2.48億年前的早三疊世時期卻被海水淹沒。如果你找出一張早三疊世的地圖就會發現,當時中國的南方地區還是一片位於海洋之中的陸塊,生活著許多海洋生物,所以今天我們能夠在湖北省發現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

圖註:早三疊世的地球,圖片來自http://palaeos.com

圖註:外形同樣奇特的湖北鱷,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除了扇槳龍,古生物學家已經在湖北省的遠安縣和南漳縣發現了屬於湖北鱷目的湖北鄂、似湖北鱷、始湖北鱷、南漳龍、扇槳龍,屬於鰭龍類的歐龍、貴州龍,屬於魚龍類的巢湖龍等等。古生物學家將這個動物群命名為南漳-遠安動物群,而扇槳龍正是南漳-遠安動物群中的一份子。

關於扇槳龍的最新研究豐富了湖北鱷目的多樣性,而關於南漳-遠安動物群的研究表明海洋生態環境在二疊紀生物大滅絕之後的早三疊世就已經恢復,海生爬行動物也完成了首次輻射!

參考資料:

1. Xiao-hong Chen; Ryosuke Motani; Long Cheng; Da-yong Jiang; Olivier Rieppel (May 27, 2015). "A New Specimen of Carroll's Mystery Hupehsuchian from the Lower Triassic ofChina". PLoS ONE. 10 (5): e0126024. doi:10.1371/journal.pone.012602

2. 閻春波:程龍:Andrea Tintori:李志宏:楊博:鄂西早三疊世南漳-遠安動物群地層特徵及古地理環境解析[J];中國古生物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29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2018

3. 陳榮;陳豐紅;程龍;間春波;湖北南漳-遠安動物群及其生物復甦意義;地質學報9 0 卷第3 期;2016 年3 月 409~420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如果你對古生物感興趣,可以掃二維碼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我國發現遠古「鴨嘴獸」龍!距今約2億4千8百萬年
    【綜合/觀察者網】 近日,我國湖北地區首次發現了2個與現生鴨嘴獸具有相似捕食方式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它們的頭部骨骼跟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鴨嘴獸的頭部相似度極高,都有著細長而扁的嘴巴。 據央視新聞報導,經專家們的反覆對比和研究,這兩個化石是生活在距今約2.48億年的卡洛董氏扇槳龍。
  • 宜昌發現遠古「鴨嘴獸」龍,距今約248000000年
    央視新聞消息我國發現遠古「鴨嘴獸」龍距今大約2億4千8百萬年地址就在宜昌遠安 視頻了解一下 ↓↓↓近日,我國湖北地區首次發現了2個與現生鴨嘴獸具有相似捕食方式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它們是生活在早三疊世的卡洛董氏扇槳龍,距離現在大約2億4千8百萬年,頭部與鴨嘴獸極為相似。此次發現對於研究現代海洋生態系統形成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 2.5億年!我國發現遠古鴨嘴獸龍 嘴巴扁扁有洞可能不擅長遊泳
    2.5億年!我國發現遠古鴨嘴獸龍 嘴巴扁扁有洞可能不擅長遊泳  Emma Chou • 2019-02-18 09:27:31 來源:前瞻網 E980G0
  • 貴州關嶺發現中國始喙龜化石 距今 2.28 億年
    8 月 23 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聯合國際合作團隊發表文章稱:在貴州關嶺地區發現的距今 2.28 億年前的原始龜,彌補了該類群系統發育中 " 缺失的一環 "。這隻龜被命名為中國始喙龜,有喙,還保留著牙齒,可能生活在濱海的河口地區。
  • 英國發現距今1.4億年前的「蜘蛛網」(圖)
    英國發現距今1.4億年前的「蜘蛛網」人民網12月16日訊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15日宣稱,他們在一塊琥珀內發現了距今1.4億年的「蜘蛛網」殘跡。這一發現說明,自從恐龍時代開始,蜘蛛就會結網捕食昆蟲了。古生物學家發現,這塊琥珀中竟然包裹著長度在1釐米左右的蜘蛛網殘片。除琥珀外,人們從未在其他地方發現過「史前蜘蛛網」的任何蹤跡。此前,人們也曾從黎巴嫩出土的琥珀中發現了距今1.3億年前的蜘蛛網。琥珀是億萬年前松柏科植物的樹脂埋藏於地下,經過複雜化學變化後形成的化石。
  • 坦尚尼亞發現距今約2.4億年的恐龍近親化石
    據新華社專電 英國《自然》雜誌4日刊登一則論文說,科學家在坦尚尼亞發現距今約2.4億年的恐龍近親化石。論文說,新發現的物種定名為「Asilisaurus Kongwe」,意義是蜥蜴的祖先。這些恐龍近親高0.5米至1米,長1米至3米,生活在距今2.43億年的三疊紀中期。
  • 河北沙河市發現距今約5億年前三葉蟲化石
    新華網石家莊8月28日電(記者白林、曹國廠)記者28日從河北省邢臺市文物管理處獲悉,邢臺沙河市王硇村西南舉官山山體北側斷崖處近期發現了寒武紀三葉蟲化石。專家認為這一發現為重建邢臺地區古環境、古地理和古氣候提供了重要依據。
  • 我國發現遠古鴨嘴獸龍 可達鴨的爺爺這個可以有
    我國發現遠古鴨嘴獸龍 可達鴨的爺爺這個可以有時間:2019-02-17 22: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國發現遠古鴨嘴獸龍 可達鴨的爺爺這個可以有 據央視新聞報導,今日,我國湖北地區首次發現了2個與現代鴨嘴獸具有相似捕食方式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
  • 中國發現會滑翔的蜥蜴化石 距今約為1.3億年
    中國發現會滑翔的蜥蜴化石 距今約為1.3億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3日 12:03 來源:     來源:科學時報           日前,記者從瀋陽師範大學獲悉,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新發現了一種蜥蜴化石。
  • 距今約2.5億年 中國科學家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
    【距今約2.5億年 中國科學家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中科院古脊椎所4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劉俊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命名為陽泉長壽螈。它是目前已知始椎類化石最「長壽」的記錄,也是迄今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此前,這些化石主要分布在歐洲和北美洲晚石炭世至早二疊世的地層中。
  • 最古老水生哺乳動物現身中國 和鴨嘴獸類似(圖)
    中國南京大學季強教授和美國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羅哲西博士等科學家在於24日出版的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這種哺乳動物被命名為「獺形狸尾獸」,它生活在距今約1.64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  本報綜合報導 中美科學家23日宣布發現了迄今最古老水生哺乳動物「獺形狸尾獸」,它生活在侏羅紀時代。
  • 中國發現1.2億年前懷孕蜥蜴化石
    科學家在中國東北部發現年代最為久遠的懷孕蜥蜴的化石,距今至少1.2億年。這塊懷孕蜥蜴化石的發現證明,白堊紀早期的一些蜥蜴和蛇類也通過分娩的方式繁殖下一代,而不是產卵,遠遠早於此前的預計。 這位長腿蜥蜴媽媽在分娩前幾天就死亡,而後被埋入泥漿中變成化石。它可能生活在溪流沿岸,體內蜥蜴胎兒超過15個。
  • 工地發現侏羅紀蛇頸龜化石 距今1.4億年
    原標題: 重慶工地發現侏羅紀蛇頸龜化石 距今1.4億年(圖)圖片說明:工地發現恐龍化石東方網7月10日消息:在距今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地球上有什麼生物?相信大家首先想起的會是恐龍。而前幾天,渝北回興一工地挖出的烏龜化石,經重慶自然博物館專家實地勘察,確定正是來自這個時期。
  • 中國科學家研究距今約4億年前的「水下掠食者」
    中國科學家研究距今約4億年前的「水下掠食者」 2016-06-04 20:25:0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北京6月4日電 (記者 張素)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朱敏課題組最新研究了距今4.1億年前的「水下掠食者」,有望揭開肉鰭魚類演化之謎,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
  • 陽泉長壽螈被發現,距今2.54億年
    據報導,在近日的《化石記錄》雜誌上,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在上面發表了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我國山西地區發現的一種始椎類化石,它竟然是一個全新的物種,它被稱作「陽泉長壽螈」,距今大約有2.54億年的歷史,它的出現也打破了始椎類動物最「長壽」的記錄。
  • 人類能懷孕,幸好細胞在3億年前,類似鴨嘴獸動物中進化而來!
    人類能懷孕,依賴於細胞在3億年前,類似鴨嘴獸動物中進化而來!倫敦大學學院和耶魯大學聯合開展的一項研究發現,血小板細胞最早在大約3億年前在一種類似現代鴨嘴獸的卵生動物身上進化出來,血小板細胞可以阻止哺乳動物不停地流血。這一事件是哺乳動物(包括人類)胎盤發育起源的先決條件。
  • 科學家在中國東北發現完好的新恐龍物種化石,距今約1.25億年
    據海外媒體於9月22日報導,科學家們在中國東北部發現了兩具保存完好的恐龍化石,並且證實它們屬於第一次發現的新的恐龍物種,存活於距今約1.25億年前。這些恐龍化石在中國東北部的陸家屯巖層中被發現,比利時皇家自然科學研究所
  • 巴西考古學家發現雅庫伊赤烈龍化石 距今已有2.3億年
    巴西考古學家在研究了2017年發掘出的動物腿骨化石後於近日宣布,他們發掘出的是距今2.3億年的一具恐龍化石。由於這具恐龍的骨骼化石呈紅色,是從巴西南部南大河州雅庫伊河流域發掘出來的,因此被取名為雅庫伊赤烈龍。這已經是該地區發掘出的第四具不同史前時期的恐龍化石。巴西考古學家的這一發現被刊登在最新一期《南美地球科學》雜誌上。
  • 中國古代鴨嘴獸哪來的?鴨嘴獸僅存澳洲
    中國古代鴨嘴獸哪來的?鴨嘴獸僅存澳洲鴨嘴獸,被人們認為只分布在澳洲南部及塔斯馬尼亞島,現存最原始的哺乳動物。按照現有記載,它是一七九七年由一位歐洲殖民者最先發現的。在這之前,除了澳洲土著居民外,人們似乎都不知道世上有這種奇異動物。然而在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的《千古寶玉—杜心藏玉集》中,卻有一件杜心先生秘藏的南北朝玉雕,造型與鴨嘴獸完全一致。
  • 阿根廷古生物學家復原距今約2.05億年前的烏龜化石
    (圖片來源:新華網 阿根廷聖胡安國立大學自然科學博物館供圖)(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新聞網:阿根廷古生物學家日前復原了距今約2.05億年前的烏龜化石並製成標本,這一發現為學界研究三疊紀時期動物的進化提供了重要支撐。在阿根廷西北部的聖胡安省,古生物學家發現了約20種三疊紀物種的化石,其中包括至少4組這種遠古烏龜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