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地球上所有動物都有飛天的夢想,早在1.3億年前,哺乳動物就有了飛往藍天的夢想,並曾努力進化以求實現。2006年初在我國熱河生物群內蒙古寧城出土的一枚帶翼膜的哺乳動物化石,被認為是已知最早的會飛的哺乳動物,這一發現使哺乳動物飛行歷史至少提前了7000萬年。2006年12月14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以封面文章發布了我國古生物學家的這一重大發現。
由於這種哺乳動物以前從未發現,古生物學家不得不在哺乳動物族譜裡專門為它創建了一個新的類別-——翔獸目,並把它命名為"遠古翔獸"。遠古翔獸生活在1.25億年前,當時還是恐龍統治天下的年代,它的出現時間比中國發現的現代鳥類祖先玉門甘肅鳥還早了150萬年。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上刊登的論文中寫道:「這項發現使得哺乳動物滑翔的記錄又提早了至少7900萬年。當鳥類還在學習如何飛翔的時候,它已經養成了在空中生活的習慣。即使不比鳥類早,也至少是同時。」
在這塊遠古翔獸化石出現之前,蝙蝠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飛行哺乳動物,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蝙蝠化石歷史可以追溯到5100萬年前。從外觀上看,遠古翔獸綜合了松鼠和蝙蝠的特徵。它的全身覆有毛髮,四肢之間有翼膜,可以在樹叢之間滑翔。翔獸靠食用小昆蟲為生,但是遠古翔獸早已經滅絕,也沒有留下任何後代。可這塊化石保存得非常完整,連毛髮和翼膜的痕跡都清晰可見。
《自然》雜誌封面遠古翔獸復原圖
它的確古老,距今至少1.25億年,生活在爬行動物盛行的中生代。當時,鳥類剛開始出現,翼龍還是空中飛翔的主角,它也是至今已知的唯一與恐龍同時代的飛行哺乳動物。它比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蝙蝠化石還早了至少7000萬年——蝙蝠是現生哺乳動物中唯一真正具有空中活動能力的。它模樣奇特,保存精美的翼膜,並由四肢和尾巴支撐,全身覆有毛髮。雖然它與現生的飛鼠、袋鼯等滑翔動物沒有直接親緣關係,但在四肢、翼膜等特徵上卻很相似,它屬於一個從未發現過的樹棲哺乳動物新家族,是哺乳動物進化過程中湮滅的一支。
研究人員剛看到化石時,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是一個中生代常見的三尖齒獸類或原始的翼龍。隨著研究逐步深入,一個大驚喜漸漸呈現,這是一種從未見過的哺乳動物,代表了哺乳動物的一個新分支——這個家族曾努力向飛翔進化。根據研究,遠古翔獸體態輕盈,身長不過12-14釐米,體重約70克,而四肢卻很長,前後肢與身體的比例分別達到0.68和0.77,舒展張開後,就如一隻小巧精緻的風箏。雖還不能真正飛翔,它的滑翔能力足以讓它在樹林間自由活動——當夜幕降臨,遠古翔獸張開翼膜,悄然從這棵樹滑到那棵樹,捕捉昆蟲充飢。
科學家為遠古翔獸新建了一個「翔獸目」。它的發現進一步證明了中生代哺乳動物在形態、系統發育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分異,要遠遠超出人們以往的認識。研究人員認為這支頗具飛行潛質的家族湮沒在進化的滾滾濃塵中,成為哺乳動物演化中的「盲支」,也許未留下任何後裔。遼西-內蒙東部一帶特殊的地質背景條件,保存下了這些物種的完整化石,使億萬年後的人類有幸窺視生物進化的印記。
頭部復原描摹圖(趙闖繪製)
後來的研究也有古生物學家認為,遠古翔獸其實就是蝙蝠的祖先,而蝙蝠能夠生存下來就是因為他們攜帶大量的各種病毒並且具有病毒的抗體,可謂百毒不侵。眾所周知,近段時間讓全中國人民都宅在家裡的罪魁禍首的新冠病毒的最初宿主,蝙蝠就是最大的嫌疑。因為各類傳染性疾病的爆發,蝙蝠在自然界中幾乎成為無數人厭惡和憎恨的對象。作為唯一會飛行的哺乳動物,蝙蝠身上能攜帶100多種病毒,包括新冠病毒、SRAR、伊波拉最早就是在蝙蝠體內發現的。因此,蝙蝠也可以被稱為是移動的「病毒庫」。那麼,蝙蝠的先祖遠古翔獸是否也攜帶包括新冠病毒之內的大量病毒呢?,如果遠古翔獸也攜帶這樣的病毒,那麼就說明這樣的病毒已經存在至少一億多年了。
在億萬年的進化當中,人類對於地球生命史的進化其實了解的非常少,只有通過遺留下來的化石進行研究,人類的進化雖然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謎團,但是動物進化,卻可以推測出來,始祖鳥被認為是鳥類的先祖。誕生於1.5億年前左右,它們的身體結構特徵,與現代鳥類有很多相似之處。據專家研究表明,遠古翔獸存在的時間距今大約1.30億年前,它與蝙蝠也有相近的身體特徵。雖然當時還是恐龍的天下,不過遠古翔獸卻憑藉著自己靈活的身軀和出色的滑翔能力甚至是對各種病毒的免疫能力幸運的生存了下來,而且還成功躲過了第五次物種大滅絕。從外觀上來看遠古翔獸,它不僅具有蝙蝠的特徵,還具有松鼠的身體特徵,它全身覆有毛髮,四肢之間也有翼膜,它們可以在樹林當中自由滑翔,它們甚至躲過了恐龍滅絕的重大的生物滅絕事件,在遠古翔獸出現之前,古生物學家認為大型動物甚至包括某些哺乳類動物都消亡了,但是顯然遠古翔獸存活了下來,這不能不是是一個奇蹟。古生物學家們發現,它們甚至可以出色的完成飛行任務,並且已經養成了在空中生活的習慣。或者我們可以這麼認為,遠古翔獸作為一種哺乳動物,要比鳥類的祖先更早的擁有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