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流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

2021-01-10 中華心理學協會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催眠師流靜於2021年1月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SCI期刊,影響因子4.7)上發表心理學方面學術論文《Ten days of complete fasting affected subjective sensations but not cognitive abilities in healthy adults》。

流靜,本名劉文娟,中華心理學協會社會心理研究院執行院長,中華心理學協會會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師從著名文化學者康震教授。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熱愛古典詩詞歌賦,熱愛《莊子》。

2013年,成立流靜心理工作室,將傳統文化中的智慧與西方心理學相結合,致力於推動實現大眾身心健康和人生幸福。

2019年,開始出版《催眠現場》系列叢書,共三本,60餘萬字。高清再現催眠現場的過程以及個案心態轉變的歷程,用文字的光芒溫暖在迷茫中孤獨與不屈的靈魂。這些文字自帶光芒,讀者閱讀的過程就是療愈身心的過程。圖書出版之後,《北京日報》《山西晚報》《濟南時報》《江蘇廣播電視報》《揚子晚報》《中國出版傳媒商報》、中國青年網等報刊媒體紛紛做了採訪報導。

2018年,流靜所在的北京子源辟穀培訓中心參與由中國航天員中心、深圳市綠航星際太空科技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五家合作開展的航天基礎醫學和心理學實驗研究,實驗代號為「源航行動」。這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深度融合、並肩前行的前瞻性實驗。

實驗成果之一,心理學方面的學術論文《Ten days of complete fasting affected subjective sensations but not cognitive abilities in healthy adults》2021年1月在國外權威學術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SCI期刊,影響因子4.7)上發表。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 31470832,81801872);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課題(SMFA17A02,SMFA17B04,SMFA17B06,SMFA18B02,SMFA18B06),中國載人航天計劃的航天醫學實驗項目(HYZHXM01002)和深圳科技計劃(CKFW2016082915204709 )的支持。

實驗研究背景:空間飛行、地外駐留過程中可能出現食物短缺等應急情況,在這種長時間的禁食狀態下,人體是否仍能保持情緒穩定,維持認知能力,對提高生存率尤為重要。研究禁食低代謝對兩者的影響,對擴展技術的應用範圍,提高應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有重要意義。

實驗設計包括四個階段:適應期,禁食低代謝期,復食期和恢復期。其中適應期3天,禁食低代謝期10天,復食期4天,恢復期5天。共有所有13名參與者完成了此次研究。在6個時間點對相關生理、心理和認知能力進行了測試。

實驗結論表明:(1)10天禁食低代謝對抑鬱(情緒狀態)和焦慮(焦慮自評量表)有影響。志願者在禁食期間沒有憤怒等情緒,能夠保持平靜的心態。

(2)10天禁食低代謝以及恢復期志願者的認知能力沒有明顯變化。

(3)採用血糖和血酮試紙條連續監測血糖變化,血糖濃度顯著低於正常水平。血酮的變化正好與血糖相反。由此可見,在禁食3-6天之間是葡萄糖儲存消耗、糖異生再生以及酮體生成之間形成新平衡的關鍵。

總之,我們的數據表明,長期禁食過程中志願者的主觀情緒評分呈現「∪」或「∩」形曲線,但對認知功能沒有明顯影響。同時我們還發現了情緒與能量代謝間存在明顯相關。實驗結果為未來空間探索任務中應用禁食低代謝提供了重要的實驗支持。

相關焦點

  • 齊魯理工學院教師張德亮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大眾網教育·海報新聞訊 近期,齊魯理工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教師張德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頂級期刊《Small》上發表題為 《Polymeric Carbon Nitride-Derived Photocatalysts for Water Splitting and Nitrogen Fixation
  • 學術期刊數位化發展趨勢及因應策略
    針對國內外學術期刊數位化建設現狀,分析學術期刊數位化發展趨勢:數字期刊將成為學術期刊主要出版形態;多種出版模式共同服務於學術交流和傳播;多指標和多維度評價構成新的期刊和論文評價機制;移動數字出版將促進傳播內容與渠道深度融合;單介質線性出版流程將向跨媒體融合「雲出版」轉變。
  • 長頸鹿在論文裡「復活」,學術權威在假設中「死掉」
    南京金牛湖野生動物園一隻在2019年5月接受骨折復位手術後不幸死亡的長頸鹿,竟在一篇發表於綜合期刊《畜牧與獸醫》的文章中「復活」了,文章中還稱「術後5個月電話隨訪,患鹿患肢恢復良好」。事件引發外界對相關研究的質疑。
  • 西南交通大學崔樹勳教授在國際權威綜述學術期刊發表專題評述論文
    該論文(題目:利用單分子力譜研究高分子單鏈彈性的環境響應)已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會出版的Chemical Society Reviews期刊上,文章的第一作者為鮑雨博士,通訊作者為崔樹勳教授, 第一和通訊署名單位均為西南交通大學,這也是學校在該期刊首次發表。據了解,崔樹勳,西南交通大學教授。2004年於吉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師從張希院士。
  • 武漢科技大學一論文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
    近日一則好消息來嘍武科大一篇論文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快來科科一起來看看是哪篇厲害的論文吧2020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於2020年12月29日舉行。會上發布了《中國卓越論文統計報告》,評選出2019年度「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我校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霍開富教授領導的「先進儲能材料與動力電池團隊」的一篇論文入選。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為霍開富教授,博士生安威力和高標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付繼江教授、博士生項奔和梅士雄為共同作者。
  • 評論丨長頸鹿在論文裡「復活」,學術權威在假設中「死掉」
    南京金牛湖野生動物園一隻在2019年5月接受骨折復位手術後不幸死亡的長頸鹿,竟在一篇發表於綜合期刊《畜牧與獸醫》的文章中「復活」了,文章中還稱「術後5個月電話隨訪,患鹿患肢恢復良好」。事件引發外界對相關研究的質疑。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 被質疑是文章灌水重災區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該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涉嫌學術不端並且沒有回覆編輯部的質詢」。然而,《歐洲醫學藥理學評論》也是被質疑文章灌水的重災區之一。
  • 學術期刊有哪些種類?
    在經濟學領域,一般有兩條軌道的參考標準:CSSCI期刊和SSCI期刊。CSSCI是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擬定的一個中文社會科學期刊目錄,在上個世紀到本世紀初,國內經濟學領域的學術評價幾乎都以此為標準。
  • 學術論文可以分為哪幾種類型
    學術論文根據其寫作範式和基本結構特徵,可以大體上分為論證型學術論文、實證型學術論文、綜述型學術論文和述評型學術論文。每種類型的學術論文都具有相應的基本特徵。(一)論證型學術論文的基本特徵論證型學術論文是學術論文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文體。
  • 學術惡作劇成功發表:人文社科領域被後現代話語敗壞了嗎?
    波特蘭州立大學的助理教授Peter Boghossian和他的幾位同伴公開揭示了他們精心籌備一年之久的學術惡作劇—— 他們把偽造的二十篇論文寄給人文社科領域的知名期刊,結果竟然有七篇通過重重審議得以發表。
  • 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論文再投英文期刊算不算一稿多投?
    因為近年來爆出的很多學術不端的事情讓大家都人心惶惶。我原來在《論文寫作發表全攻略》這本書裡講過這個問題。中文論文已經在國內發表,可又想改為英文論文去投國際會議或者國際期刊。其實這樣的情況也是比較常見的,但也要根據具體的論文的修改情況來看。
  • 北大地空學院王玲華教授出任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學術期刊副主編
    北大地空學院王玲華教授出任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學術期刊副主編 北京大學空間物理研究所官方微信號 2021-01-14 10:29
  • 死亡長頸鹿論文中復活?學術容不得半點造假
    作者:熊志近日,有網友爆料,江蘇南京一家動物醫院的幾名醫生,在江蘇省一級期刊《畜牧與獸醫》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寫的是一頭長頸鹿骨折復位的手術過程。2019 年手術後不久,那隻長頸鹿因為沒能挺過感染期死亡。然而,這頭已經死去的長頸鹿卻在他們的文章中神奇地復活了。
  • 教育部:評價學術論文不以刊評文 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
    《工作方案》明確,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   另外,評價學術論文聚焦標誌性學術成果,採用「計量評價與專家評價相結合」「中國期刊與國外期刊相結合」的「代表作評價」方法,不「以刊評文」,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不將SCI、ESI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突出標誌性學術成果的創新質量和學術貢獻,著力扭轉「SCI至上」局面。
  • 長頸鹿死後卻在醫生文章中「復活」,動物醫院稱不是學術論文
    《畜牧與獸醫》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寫的是一頭長頸鹿骨折復位的手術過程。8 月 11 日,現代快報記者前往文章作者所在的南京 AMC 河西中心動物醫院核實情況,一名發言人表示,上述文章不是學術論文,文章重點也不在術後恢復上,而是在探討手術方案。
  • 「天眼時評銳見」論文讓長頸鹿「復活」,學術誠信何在
    最近,發生在江蘇南京的一件「怪事」引發廣泛關注:一頭長頸鹿明明在手術後不久就因感染死亡,結果卻在醫生的論文裡奇蹟般「復活」。據報導,去年5月,南京金牛湖野生動物王國的一隻小長頸鹿遭踩踏骨折,園方曾在網絡上求助,之後由南京AMC中心動物醫院的骨科團隊進行了手術。
  • 東北林業大學論文入選201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力國際學術論文
    日前,2020年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組織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上發布了《中國卓越論文統計報告》,並評選出201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力國際學術論文。東北林業大學黃佔華教授團隊發表於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SCI,中科院一區,IF 7.635)的論文「Nanocomposite sponges of sodium alginate/graphene oxide/polyvinyl alcohol as potential wound dressing:In vitroandin vivoevaluation
  • 【雜誌 期刊】雜誌和期刊的區別 雜誌和期刊一樣嗎
    【雜誌 期刊】雜誌和期刊一樣嗎 雜誌和期刊的區別 在我國來講,期刊和雜誌是同義詞,《期刊出版管理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期刊又稱雜誌,是指有固定名稱,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順序編號,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成冊連續出版物。」由此可見,在我國權威部門下發的規定中,也認定期刊=雜誌。
  • 「十不得」能否根治「唯論文」痼疾
    首先要建立論文質量的中長期評價機制,讓學者在更從容的環境中開展有實際學術和社會價值的研究。其次,要打破期刊壟斷和期刊評價壟斷。再次,要將學術評價權更多賦予學術共同體,完善同行評議制度。  國際期刊使用必須堅持正確價值導向  文件:不得過分依賴國際數據和期刊,防止國際期刊論文至上。
  • 第二屆「醫學中新技術與新裝備」國際學術會議——心血管特刊分...
    第二屆「醫學中新技術與新裝備」國際學術會議——心血管特刊分會場學術報告 2020-11-03 1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