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墩」「豆芽菜」,兩種體形要不得 肥胖和過度消瘦已成為威脅寶寶健康成長的兩大營養問題,「小胖墩」和「豆芽菜」是寶寶發育中的兩種極端現象。 讓小胖墩癟下去 有些父母認為,讓寶寶吃得越多越好,營養越豐富越好,因此養出不少小胖墩。其實胖並不一定好,會滋生很多健康問題。 如何判斷小胖墩體形 1.目測法 寶寶是否肥胖,一般通過目測就能做一個大致判斷。 2.公式計算法 身高標準體重法,即實際體重一標準身高體重×100呢,如果所得值≥110%,為超重;所得值≥120%為肥胖。 吃得好動得少爭寶寶過早「發福」 吃得好動得少,是導致寶寶成為「小胖墩」的直接原因。家長經常帶寶寶吃麥當勞、肯德基,頓頓大魚大肉,喝高糖飲料。同時,對寶寶成長至關重要的戶外運動也漸漸被電視、電子遊戲取代,使攝入的大量高熱量、高脂肪食物無法被消化,而是轉化為大量堆積的脂肪,最終造成肥胖。
小胖墩容易成為「小糖人」 調查顯示,近5年來,我國城市和農村小胖墩分別增長了1倍和4倍,寶寶中超重和肥胖兒比例高達1/5;而每4個肥胖兒中就有一入患2型糖尿病,超過85嚦的2型糖尿病寶寶是小胖墩。 肥胖寶寶體內過多的脂肪尤其是內臟脂肪對健康危害很大,它是一種內分泌組織,可分泌各種細胞炎性因子和激素,直接幹擾機體正常胰島素分泌,使糖代謝、脂代謝紊亂,導致糖尿病。研究表明,在標準體重基礎上,體重每增1公斤,患糖尿病的危險將至少增加百分之五。 小胖墩管好嘴,多動腿 對於小胖墩,要從根本上改變「吃得好動得少」的不良生活方式,讓寶寶「管好嘴,多動腿」。 「管好嘴」就是要糾正寶寶貪吃,暴飲暴食,愛吃零食、夜食、高脂肪高熱量食物、膨化食品、洋快餐等垃圾食品的不良習慣,多讓寶寶在家吃正餐、主食,充分延長咀嚼次數,延長進食時間。保證寶寶粗糧、細糧、穀類、豆類、蔬菜、水果、肉、蛋、魚等各種營養均衡攝入,不挑食偏食。 「多動腿」就是增加寶寶的能量消耗,多進行戶外運動,如遊泳、慢跑、快步走、做體操、爬山等活動,充分消耗游離脂肪酸。

育兒真心話 要正確處理飲食調泌和體育活動的關係,一定要堅持下去,保證有足夠的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盲目地控制飲食和體育運動,不但達不到預防肥胖的目的,反而會對寶寶生長發育造成損害。 小胖墩的膳食原則 對於小胖墩,減少能量攝入是關鍵,同時保證生長發育的需要,給予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食物多樣化。小胖墩的膳食要遵循以下原則。 1.控制總能量 同時做到營養平衡,合理安排蛋臼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保證無機鹽和維生素的充足供應,蛋白質佔總能量的15%~20%。 2.碳水化合物供應要適量 佔總能量的55070左右,以穀類食物為主要來源,控制蔗糖、麥芽糖、果糖及甜點攝入。 3.限制脂肪攝入 每日烹調用油10-20克。 限制攝入辛辣及刺激性食物與調味品。 4.攝入新鮮水果 食物中必須有新鮮蔬果,尤其是綠葉蔬菜和水果。 5.注意烹飪方法 多用蒸、煮、燉,少用煎、炸。 6.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一日三餐定時定量,早餐一定要吃,晚餐一定要少。 知識小驛站 小胖墩的飲食建議 多吃粗糧:飲食上要注意讓寶寶多吃小麥、玉米一類的粗糧。 多吃深色蔬菜:如菠菜、胡蘿蔔、西紅柿。 每餐讓寶寶吃二個水果,加餐食物選擇水果。 吃含鈣豐富的食物,鈣能夠增強骨質,如脫脂牛奶。 多吃瘦肉、雞肉、魚、各種豆製品。 少吃糖分豐富或熱量高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