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如果你是個鸚鵡的資深愛好者,那麼可以和小編交流不同鸚鵡的養育新知識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小編甘心求教一些更為精妙的鸚鵡知識;又如果你喜歡鸚鵡,但是對於鸚鵡一點也不了解,那也不要緊,可以隨著小編的介紹,了解這些鸚鵡,俗話說得好,外在印象只能保留很短的一段時間,唯有內在的氣質方為永恆喜歡的前提。小編還有一些題外話要囉嗦,在談及鸚鵡知識時,可能會穿插一些專用名詞的解釋。劃重點,我們的目標,知識的了解不僅需要知道縱向,更要知道橫向的。
今天要說的鸚鵡,不對,應該稱它為太平洋鸚哥。是不是網友們也有這種疑問,不是叫鸚鵡嗎?那鸚哥是什麼。一般情況下,默認為這兩種叫法都是對這類鳥的統稱,但實際上它們還是有區別的。在生物分類學上,它們一同歸類於鸚鵡的這個科,但是卻不同在一個亞科上。
從外形上分,鸚哥的顏色是比較鮮豔的,色草飽和度非常的高,而有些鸚鵡顏色比較單一,大多數是白色或類白色一類,非常少數的是黑顏色。一般鸚哥的頭部是比較光滑的,沒有冠羽的點綴。而鸚鵡頭上有冠羽分布,體態看著也比較優雅。它們的眼睛也有些許的差別,鸚鵡的眼睛會更大一些。目前在國內,人們會把體型大一些的叫做鸚鵡,中小型的稱謂鸚哥。雖然是這樣詳細的區分,但是俗稱都可以叫做鸚鵡,口頭上沒必要分的這樣清楚。
太平洋鸚哥整體屬於小巧的一種,體長才僅僅在十二釐米左右,重量為三十克之間。它的腦袋非常的圓潤,眼睛烏黑有神。它的鳥喙不是十分的巨大,只有在喙尖的地方是有一些彎曲的,喙尖呈現出黑色,下喙非常的小巧被上喙所擋住。它臉部的羽毛是草綠色的,顏色十分的鮮豔並伴有一種青春活潑的氣息。腦袋後面就是顏色較淺的藍灰色羽毛。尤其是從眼睛那個部位向後延伸,顏色越變越淺。
背部和身體位置整體呈現出灰褐色,特別的柔和。側翼處呈現出顏色不等的寶藍色色塊。尾巴上的羽毛是藍綠混合在一起的顏色。這種點綴相得益彰十分的巧妙。這裡要說一下雌性天平洋鸚哥的不同之處。雌鳥的側翼羽毛是綠色,藍色則是雄鳥特有的顏色,從這裡就可以進行性別的區分。它的尾羽非常的短,佔不到身體的五分之一長,所以轉身移動時非常的容易和方便。
太平洋鸚哥的棲息地,從名字來看你是不是認為它主要是在太平洋地區呢?其實它的分布地區實際上更小一些,主要是在南美洲的厄爾多瓜西部到秘魯西北部安第斯山脈處,也就是總體的太平洋的東海岸地區。它比較喜歡乾燥一點的環境,因此野外的它們生活在比較乾燥一點的林地。像是山野間的荊棘灌木叢,就是那種小刺比較多的植物。還有一些森林、果園等食物比較充足的地區。生活在這類地區食物不會成為它們生活最大的阻礙。
就是因為這樣的特點,本種鸚哥的種群數量還是非常多的,目前沒有滅絕的態勢。但是不要因為它們的種犬數量多就去肆意毀壞它的生活環境,再有優勢的種群也不能保證不會有滅絕的風險。其實小編認為物種生存的最重要的兩個先決條件,一個是適合它們生活的環境,另一個就是有充足的食物。這裡我所講道的生活環境是狹義的環境,比如氣溫、乾濕程度等等條件,不包括食物是否充足這種狀況。
太平洋鸚哥生殖能力十分的強悍,它們的繁殖季節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集中地,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前五個月份,一次產蛋的數量可以達到四到六枚,如果條件合適,甚至能夠連續撫養兩次幼鳥的成長。它們的倖存率還是可以的。而人工進行繁殖的話,全年都可以孵化幼鳥。不得不說它們的繁殖能力還是十分的厲害的。
太平洋鸚哥的同種鳥類的顏色也是非常好看的。有羽毛純白的,鳥喙和兩腳都是粉色的白化的變種,這兩種配色十分的粉嫩,眼睛也是紅色,非常的具有草莓小公主的氣勢。還有白色變色的一種,全身的羽毛是白色和淺藍色漸變的分布,顏色非常的清新自然,小編個人喜歡這顏色的鸚哥。也還有其他的顏色的亞種,就不再過多的描述。
綜合評價:傳統顏色比較鮮豔,亞種的其他顏色會更加的好看。體型小巧精緻可愛,飼養起來也是比較的容易,存在的數量非常的多。叫聲比較清脆,聲音不是非常的大。但是國內目前也是不允許飼養的。
本期的太平洋鸚哥的介紹就到這裡了,如果你喜歡這種鸚鵡,不要忘記點讚和關注哦,我們下一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