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奴可不止現代有,其實古人更甚

2020-12-07 燭下青史

現在是"喵星人"的時代,只要你打開手機或者是電腦,想要刷一刷短視頻放鬆一下,鋪天蓋地而來的全是和貓有關的視頻。而為了迎合很多愛貓人士,設計師們也是費盡了心思:比如說製作出以貓為主題的手機和電腦壁紙、輸入法的各種皮膚,手機的主題等等,各種花樣層出不窮。但是不得不承認,無論是愛貓也好不愛貓也好,人們大抵都抗拒不了它的可愛。即使因為討厭貓而不養貓,卻不會拒絕以貓為主題的很多衍生品。而且有趣的是,由於貓的"大爺"屬性,那些養貓的人們已經"自降身份"稱自己為"貓奴"了,毫不誇張的說有些人愛貓已經愛到非常瘋狂的地步,對貓比對自己的孩子還要上心:畢竟孩子已經長大了可以照顧自己,貓可是大爺,需要人伺候。

不過貓奴可不是現代才有的,畢竟這麼可愛的動物,不止我們,連古人看了都會心動。並且對貓的痴迷不僅不遜色於現代人,甚至比現代人更要痴迷,畢竟古人不像現代人,古人的娛樂活動較少。

那麼古人的"貓奴"生活究竟有多麼精彩呢?貓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被馴服成為了寵物的呢?

古人吸起貓來,就沒現代人什麼事兒了貓到底是什麼時候被馴化成為家寵的,關於這個問題一直都有爭議。但是普遍認為在3000多年前貓就已經被馴化成為了寵物。而在我國,最早的記載裡是將野貓稱作"狸"的,而"狸奴"指的則是家貓。《爾雅翼》裡記載:"貓通謂之狸。"可是到了現代主僕顛倒,"貓"反而成了主人,而伺養者卻成了"奴隸",這個反轉可真是有趣極了。咱們現代人在養貓的時候雖然手續比較簡單,但是後續過程可非常麻煩。要帶貓去做檢查、要打針、要做絕育等等。不過古代人養貓從領養這一步開始就相當麻煩了!不僅麻煩甚至還有點好笑!如果想要把一隻貓領回家,就得像納妾一樣,不僅要給聘書,還要有"聘禮"!而且還要挑選領養的黃道吉日!這個"聘禮"給的當然是母貓的主人了,古人玩兒起來真的是沒有現代人什麼事兒了!

嬉貓圖

陸遊還專門寫了一首《贈貓》來描述這個領養過程:"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書房萬卷書。慚愧家貧策勳薄,寒無氈坐食無魚。"這裡的鹽就是聘禮之一,至於為什麼鹽會做聘禮呢?這是因為古代的鹽都是官鹽,很貴。除了鹽以外,還可以買一些小魚給母貓,也可以算"聘禮"。《貓苑》記載:"吳音,讀鹽為緣,故婚嫁以鹽與頭髮為贈,言'有緣法'。俗例相沿,雖士大夫亦復因之。今聘貓用鹽,蓋亦取'有緣'之意。"也就是說,雖然流程和納妾差不多,但是把貓帶回家卻不需要給什麼金銀財寶,只需要給鹽或者魚就夠了。如果是家養的貓,就要給主人鹽;如果是野貓,就要給母貓送去魚,以示尊敬。不過這個說法究竟是真是假到現在也沒有個定論,但如果是真的那麼"納貓"可比"納妾"要便宜多了!在把領養的貓帶回家之前還有一個流程,那就是比如說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溝,要填平了才能走過去。進屋子的時候要從吉位走,還要拜一拜、插筷子等等才可以讓貓進屋並且上床睡覺。

嬉貓圖

雖然養貓的流程很複雜,但是這並不妨礙古人花樣玩耍。光是給貓起名字,古人們就能玩兒得風生水起。比如給一隻全身雪白唯獨四隻爪子是黑色的貓起名"踏雪尋梅";比如給除了肚子和爪子是白色,其他部位都是黑色的貓起名"烏雲蓋雪",這走的是高大上路線。還有優雅可愛路線的,比如雲團、萬貫(是想要家財萬貫還是已經是了呢?)、白鳳、紫英等等。當然了這些都是肚子裡有墨水的人才能起得出的名字,不過貧困家庭也不會養寵物貓,因為養不起。窮人家養的貓幾乎都是用來抓老鼠的。

古人大型"吸貓"現場在唐朝以前的朝代,並沒有多少痴迷貓的事例,但是自唐朝開始,關於養貓的記錄越來越多,而和養貓有關的軼事記載,詩詞畫作等等也越來越多,尤以明宋兩朝為甚,在南宋養貓甚至身為了一種時尚。

《西湖遊覽志》《老學庵筆記》都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秦檜六七歲的小女兒養了一隻獅貓,某日這隻貓走丟了,報到官府之後官府發動所有的官兵都去找。雖然找到了很多隻,但都不是她丟的那隻。

於是就給這隻貓畫了一百多張畫像,作為"尋貓啟事"貼在各個熱鬧的地方,據說到最後也沒有找到。這個故事從側面說明了在南宋養貓是一件非常流行的事,就連秦檜這樣的高官都沒有辦法避免成為"狸奴"。《夢梁錄》記載:"貓,都人畜之,捕鼠。有長毛,白黃色者稱曰'獅貓',不能捕鼠,以為美觀,多府第貴官諸司人畜之,特見貴愛。"在南宋,各個階層的人都爭相養貓,關於貓的詩詞、畫作層出不窮,大受歡迎,仿佛不吸貓你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因此有學者認為陸遊窮成這樣還要養貓是為了追趕時髦,不讓自己落伍。

《夷堅志》還記載了這樣一個有趣的事情:"桐江民豢二貓,愛之深。一日,鼠竊甕中粟,不能出,乃攜一貓投於甕,鼠跳躑上下,呼聲甚厲,貓熟視不動,久之乃躍而出。又取其次,方投甕,一躍而出。桐江民恥之。"這個故事說的是,主人在家裡的米缸中發現了兩隻老鼠,於是把自己養的兩隻貓帶過來讓它們抓住或者是嚇走老鼠,但是這兩隻貓卻是被老鼠嚇到落荒而逃。

明明是抓老鼠的好手,結果不僅不會抓,反而還被老鼠給嚇到了。這就說明了在南宋,貓一直都是被當作大爺一樣的"供"起來,每天好吃好喝好睡什麼都不幹,自然會這樣了。尤其是那些富豪貴族養的貓,吃得比普通百姓都好,真真是"人不如貓"

到了宋朝,吸貓已經不僅僅是文人畫家以及達官貴族的日常了,就連皇帝都被這憨態可掬的小東西深深迷住了!如果說陸遊愛貓愛到了極致,那跟明朝的皇帝比起來,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而且明朝有一位皇帝,愛貓的程度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位皇帝就是明世宗朱厚熄。這位皇帝對貓可謂是情有獨鍾,如果說對於其他愛貓者來說貓是"小妾",對這位皇帝來說,就相當於皇后了。他有兩隻最喜歡的貓,一隻叫做雪眉,喜歡到甚至封它為"虯龍",另外一隻叫做獅貓。雪眉死的時候,明世宗悲痛不已,為了表達自己的哀慟,他以帝王的身份為雪眉舉行了一個盛大而隆重的葬禮,而且將它葬在了萬歲山上,還專門為它立了墓碑,刻了碑文。

嬉貓圖

如果說虯龍死後明世宗幾天不吃不喝是真的反映出了他作為愛貓人士的心態,那麼他後面的所作所為就只能用荒唐來形容了!除了做出大肆舉辦一隻貓的葬禮以外,他的另一隻貓獅貓死了之後,明世宗用黃金為它打造了一口棺材,同樣舉行了非常隆重而盛大的葬禮,同樣也是為它立了墓碑,而這一次更加荒唐,他請了一位當朝大臣為他的獅貓做祭文。並且這位做祭文的大臣因為祭文中的一句"化獅為虎"惹的明世宗龍心大悅,過不了多久他就升了官,升為少宰,因為這個事情人們稱他為"青詞宰相"

明世宗時期朝廷中的能臣重臣忠臣不少,卻沒有任何一個人享受過如同這兩隻貓兒一般的待遇。忠心為國鞠躬盡瘁的大臣竟然遠遠比不上兩隻貓,而多少人辛苦拼命做出功績以求高升都求而不得,這位少宰竟然僅僅只是因為歌頌了一隻貓就做到了這個多少人辛辛苦苦一生都坐不到的位置。明世宗行事究竟有多麼荒唐由此可見一斑。並且歷史上雖然愛貓者甚多,像明世宗這樣玩物喪志的,還真的是頭一個。也正是由於他的荒唐,才使得嚴嵩在朝廷中隻手遮天,把控朝政二十餘年。

小結:如同現代一樣,因為養貓者眾多,所以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相關市場:貓糧、貓的衣服和貓窩,以及寵物醫院。有需求就會有市場,現代因為養貓衍生的市場在古代同樣也有。在南宋時期,臨安城裡就有一條"貓奴步行街"。這些可愛的貓咪們不僅為它們的飼主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歡樂和幸福,同樣也養活了很多人。在這條街裡只要是和貓有關的,應有盡有。比如說貓窩、貓魚(專門給貓吃的魚)等等,當然還有專門賣貓的。

並且"造假"這個職業從古至今都未曾斷絕,並且發展得紅紅火火。為了能夠賣出高價,有很多貓商就把常見的普通品種的貓的毛給塗成比較稀少的顏色,然後把這些普通貓當成稀有品種來賣。比如說把白色的貓塗成紅色的。說到塗色,現代人經常會喜歡打扮貓,古人其實也是一樣。也會想給自己的貓穿上美美的衣服,扎個俏麗的小髮髻,修一修它們亂糟糟的毛。於是就會有"貓咪美容"這個職業的誕生。

那麼為什麼貓咪能夠得到人們如此的喜愛呢?我們知道古代六畜是:牛、羊、豬、馬、狗、雞。牛和馬一個是古代重要的生產工具,一個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以及戰爭工具。豬、雞和羊則是過去人們餐桌上的主食之一。只有狗和不在六畜之中的貓,在過去經常被當作寵物來養。不過其實仔細想想,這兩者被當作寵物不是沒有原因的,首先他們的體型比較嬌小(除了不分大體型品種的狗),危險性不高,尤其是貓。

其次從古人們留下的詩詞和畫作來看,最主要還是貓所展現出來的那種憨態可掬,以及它們千奇百怪的睡姿,還有就是它們在玩耍的時候所展現出來的各種各樣可愛、憨厚、精明的姿態,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些都是賞心悅目的風景。更不用說有很多品種貓逆天的顏值,簡直是讓人無法抗拒!

參考文獻:《夷堅志》,《夢梁錄》,《明實錄》

相關焦點

  • 從「猛獸」到「萌獸」,古人是如何成為貓奴的?連皇帝都淪陷了
    圓溜溜寶石般的大眼睛,粉嫩的肉墊,軟乎乎的肚皮,奶聲奶氣的喵喵,或傲嬌或黏人的性格……貓貓們作為喵星人間諜,對兩腳獸有絕對的殺傷力,一個歪頭就能讓無數貓奴嗷嗷嗷到鼻血直流。網絡發達的今天,無論是雲吸貓還是貓咖貓舍都賺足了眼球,那麼古代人養貓嗎?有沒有現代那樣的貓奴們呢?當然有了!
  • 古代貓奴比現代更瘋狂,盤點那些歷史上那些著名的貓奴
    貓咪的馴化歷史超過8000年,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有著許多著名的貓奴,他們對貓咪的愛比現在的貓奴更瘋狂,第一批馴化貓咪的人可能永遠不會想到,貓咪有一天會凌駕於人類之上,成為貓神。美國林肯總統也非常喜歡養貓,在林肯當選總統之後,他在白宮中養了兩隻貓,他和貓咪一起吃飯,即使是在有客人的時候,他也會用叉子給自己的貓咪餵飯,妻子覺得這樣很不禮貌,但是林肯說:貓和人一樣,同樣是應該受到尊重的。看了許多外國的著名貓奴,再來看看本土的貓奴有哪些吧。
  • 「貓奴」自古有之,吸花式貓,古人養貓真有一套
    其實,古代的人們不僅養貓,而且古代「鏟屎官」們對貓咪的上心程度一點都不亞於今天,甚至慢慢的形成了一種文化。雖然在中華幾千年的歷史中,這種文化僅僅是一個小小的分支,但也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傳承了。有純色的「四時好」;有黑身白爪的「踏雪尋梅」;有黑身白尾的「墨裡藏針」;有黑身白點的「梅花豹」等等。古人對於貓的分類特別嚴謹,每一個種類下面根據顏色的不同,又有著具體的名字,比如說「四時好」。純色的貓都叫「四時好」,但純黑色的貓有「烏雲」、「哮鐵」之稱,也可以叫做「玄貓」。這種貓在古人看來可以闢邪、保平安。
  • 喵星人與古人:古代就有貓奴?
    記錄隋唐軼事的《朝野僉載》是這麼說的:「隋大業之季,貓鬼事起,家養老貓,為厭魅,頗有神靈。」要侍奉貓鬼,則家裡必先豢養老貓。武則天剛當上唐高宗的皇后時,也因為情敵蕭淑妃的詛咒「願阿武為老鼠,吾做貓兒,生生扼其喉」,詔令六宮不許養貓。新、舊《唐書》的《后妃傳》中都有提及此事。
  • 不,古代貓奴直接刷新了我的三觀
    堂妹養了兩隻貓,家裡除了有一應俱全的貓主子生活用品外,她自己還給貓咪做了很多玩具,比如各種大小的木箱。而且她每天都在朋友圈裡發各種貓的萌照和視頻,還是p過的。 其狂熱程度是我這種無貓人士想像不到的,我不禁感嘆,她怕不是被貓統治了吧!除了這種本就愛貓的」吸貓「人士外,還有被動型貓奴。
  • 看看古人是怎麼擼貓的,這才是真貓奴,網友:不服不行!
    人們一直說現在的愛貓人士是貓奴,覺得他們對貓咪太看重了,對於這些看法我只能說大傢伙太簡單了,要知道,我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祭祀貓咪的習俗了,這是為了答謝它捕食老鼠,保護糧食的恩情,這還可以說是小農經濟的影響下,人們對糧食太重視導致的。
  • 盤點古今中外三大貓奴,連皇帝都經不住誘惑:這貓真香
    作為現代貓奴,只要貓主子那毛絨絨的小爪子一抬,就恨不得立刻拿來所有它想要的,生活上也是百般縱容它們,試問哪個鏟屎官沒有為了吸一口這些可愛的小傢伙而卑微過呢?不過啊,論吸貓,你是不知道古代人有多過分!不過這個契約和別的買賣可不同,買貓的契約可寫的是聘書,下聘——聘禮——聘書,妥妥的一條龍服務。但聘書和你以為的嫁娶可沒關係啊,倒有一點點像合同書。它的主要的內容有聘貓的日期、貓的外貌特徵、價格,以及天真的主人對貓的要求:要好好抓老鼠,不要亂偷東西吃,不要到處亂跑等等。
  • 盤點古今中外三大貓奴,連皇帝都經不住誘惑:這貓真香
    作為現代貓奴,只要貓主子那毛絨絨的小爪子一抬,就恨不得立刻拿來所有它想要的,生活上也是百般縱容它們,試問哪個鏟屎官沒有為了吸一口這些可愛的小傢伙而卑微過呢?不過啊,論吸貓,你是不知道古代人有多過分!壹 中國古代貓奴大賞中國古代的貓,可不叫主子,它們叫「狸奴」,意思是嬌小、可愛的狸,你瞧,這就和貓奴的奴不一樣了吧。
  • 以為現代人才養寵物,古人更愛當鏟屎官
    看這樣子,很多人都以為養寵物是現代才有的。其實不然,古代人更加喜歡養寵物,甚至對寵物的愛超過現代人。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對那些愛寵的古人。說起養寵物,必須說起王羲之。他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特別喜歡養鵝,簡直是把鵝當做家人,近乎於同吃同睡了。有一次,他的鵝不小心被人吃了,結果傷心了很長一段時間,以至於對生活都有些頹廢了。
  • 人的壽命有多長?古代人對長壽的渴望更甚!
    其實我們的老祖宗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研究出了人的生命周期。誰不是希望自己的壽命能夠長一點呢?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長命百歲。但是事實上,長命百歲的人真的太少了。特別是在古代,因為醫療條件不發達,人的普遍平均壽命更低。
  • 古人講:「富不添丁,窮不添女」,有何含義?現代社會依然適用
    其實重男輕女的觀念自古有之,到現代社會在有些地方依舊根深蒂固,之所以要兒子,是因為兒子長大以後能成為家族裡面的壯丁,以後娶了媳婦也是為家裡添人口,幫家族傳宗接代的。女兒就不一樣了,女兒遲早是要嫁到別人家,有了自己的小家自然就和娘家庭不親近了。因此,在過去的觀念裡,養兒子是人人羨慕的時期,養女兒就是白養。所以窮苦人家辛辛苦苦養了二十年,結果去別了人家,還要帶著嫁妝走。
  • 貓奴的故事
    其實這首詩的前半部分是和他貓奴身份有關。前半部分是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後半部分想必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前半部分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天空辣麼黑,大風卷著海水往山上呼呼的吹,譁譁的大雨像海浪翻滾似的,我在家裡裹著毯子,烤著小火爐舒服得很,我和我的貓才不願意出門呢。作為一名愛國詩人,也有犯貓痴的時候!
  • 古人穿越到現代:李白開飛機,乾隆開微博;假如詩人們穿越到現代,都...
    如果他穿越到現代,也許就是一位優秀的天氣預報員和時事評論員。   在著名的草船借箭故事中,諸葛亮準確地預測了當時的天氣狀況,從而利用霧天和東風之力從曹操那裡借來十萬多隻箭,這樣的才華在現代完全可以勝任一個天氣預報員。
  • 裹鹽穿魚聘狸奴——傳承千年的貓奴情懷
    唐代之前很少有養貓、寵貓的文字記載,又因古人言貓陰氣極重,所以在各種史書如《北史》《隋書》中有關貓的寥寥記載也多是有關養貓事鬼的巫蠱之禍、宮闈之亂。相傳李唐之時,女皇武則天便是好貓之人,武氏之後愛貓之人不減,同時貓也擁有了很多除&34;之外別有意趣的名字:田鼠將、崑崙妲己、雪姑、白老等。
  • 古代寵物都有誰?除了貓狗,古人還有這些「非主流」寵物
    在現代社會,養寵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如今的寵物多種多樣,性格各異,有高冷卻軟萌的貓咪,也有忠誠且粘人的狗狗,還有一些烏龜、兔子之類的寵物。人類養寵的歷史由來已久,古人的寵物也像現代這般豐富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動物在古代就已經成為了寵物呢?
  •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裡有答案,古人早試過
    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就曾出現過很多「貓奴」。但令人奇怪的是,跟狗一樣,明明都是人們養得最多的兩種寵物,為什麼有吃狗肉的人,而沒有吃貓肉的人呢?其實關於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裡面就有過解釋,古代人也早就嘗試過貓肉到底能不能吃。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
  • 賞梅、溫酒、吃火鍋……古人的小寒別有一...
    賞梅、溫酒、吃火鍋古人的小寒別有一番浪漫 人們常說冬至似年,冬至節的熱鬧剛過,又迎來了小寒。由於臨近春節,人們過小寒時會殺年豬、磨豆腐,為春節提前準備食材。但你以為古人這麼不解風情嗎?其實,古人過小寒時另有一番浪漫 小   原標題:小寒只有殺豬、磨豆腐嗎?
  • 古人挖井時,放只烏龜有何用?並非迷信,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
    然而為了做出飲食有了基本的食材還不夠,必須得有賴以生存的水源才行。可以說水是生命之泉。從古至今水都有著重要的地位,沿著河流一帶一般都會有部落聚集,更會出現許多自然界生命。如果一個人在森林中迷路,遇到有水源的地方,就證明他離出頭之時不遠了。古代時期河流清澈,沒有受過汙染,所以人們直接從河流裡面取飲用水。
  • 古人眼中好貓什麼樣?《相貓經》流傳這十二條,長知識了
    大家好,喵小星又來啦~最近喵小星發現一本有意思的民間奇書《相貓經》,古人根據貓的體態毛色來給貓咪相面,據傳是由清朝鹹豐年間黃漢編著,其中總結了民間許多典故和傳說,可以說是中國第一部關於貓咪的著作,看來古人也有不少貓奴呀!《相貓經》中關於貓咪身形有十二條好貓的標準,快來看看什麼樣的貓咪才是真正的貓中極品吧!
  • 如今逗貓、遛狗成潮流,古人難道不熱愛動物?其實他們比你更瘋狂
    毫無疑問,寵物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那麼問題來了,現代人如此愛養動物,古人又如何呢?他們是否會逗貓、遛狗?根據筆者查閱資料發現,古人不但逗貓遛狗,甚至比現代人「更瘋狂」,不信你接著看! 第1位「鏟屎官」:楚莊王 飼養寵物: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