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花小偏口向大連市民說「拜拜」黃魚黑魚牙片有養殖的2013-05-31 08:2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大連新聞網 瀏覽量: 1804 次 我要評論
農貿市場上小黃花和小偏口這幾天漲價了。攝影/記者 王中鮮
對於酷愛吃魚的曹先生來說,一年之中最難熬的時期就是6月到8月,因為每年的「休漁期」從6月1日就開始了,到9月1日結束。「明明距離"休漁期"還有兩天,市場上的魚怎麼就漲價了。」昨日市民曹先生逛家附近的早市發現,總買魚的那幾家魚販不賣小黃花和小偏口了,偶爾在市場裡看到這兩種魚,也漲了價。
記者了解到,臨近「休漁期」,像小黃花和小偏口一類的近海魚,近期市場價格平均上漲了2~3元,不過在「休漁期」期間,並不是所有的鮮海魚都會跟市民說「拜拜」,諸如黃魚、黑魚、牙片魚等品種還會在市場出現。
「囤魚」,兩個月前就開始了
「剛上的偏口魚13元一斤,多稱點兒給你算10元一斤。」昨日,一位在桃源街早市賣魚的商販告訴記者,就在前兩天,10元一斤的偏口魚還賣7.5元一斤,不過臨近「休漁期」小黃花和小偏口的量很少,所以這兩天價格就漲了2~3元。市民範女士告訴記者,原來市場裡5元/斤的小黃花都快堆成小山了,這兩天卻突然「消失」了,即使在個別魚販那兒看到差不多大小的黃花魚,一打聽價也是賣每斤7元到8元。「是不是魚販子把魚都凍起來了,等到"休漁期"賣高價啊?」範女士不禁心生疑問。
有經驗的魚販陳先生告訴記者,臨近「休漁期」,像小黃花和小偏口這種近海魚的量會越來越少,價格也會逐漸走高,這是正常現象。「前幾天海上風大,不少漁船集中回港,帶回了一部分鮮魚,按休漁期從6月1日開始算,這兩天之前出海的漁船會陸續返回,到6月5日、6日市場上應該還能有小黃花、偏口和鮁魚等。」不過,陳先生表示,目前部分鮮魚漲價是接近「尾聲」數量減少導致,跟「囤魚」關係不大,因為一些商戶在兩個月之前就開始為休漁期囤貨。
記者了解到,的確不少鮮魚還沒到二級批發商手中,就被直接轉送至冷庫儲存。據水產品交易市場統計,目前,該市場可存放6000噸海產品的冷庫已存滿。一些業戶還找其他地方的冷庫分散儲存。往年休漁期內,市場凍魚一天的總銷量在80萬斤~90萬斤。一位商戶說,一個月前就開始為休漁期做準備,趕上回港魚量大,一天存將近30萬斤。為了保證休漁期的正常銷售,有的大戶冰庫裡凍魚總儲存量將近500萬斤。
「休漁」,市民也能吃到鮮魚
昨日,記者在玉華市場走訪時發現,這裡的許多攤位仍擺著黃花魚和偏口魚,個頭明顯比一般的農貿市場要大一些。「黃花魚和偏口都是每斤25元,大頭寶35元。」攤主郝先生告訴記者,他家的黃花魚和偏口價格最近沒什麼變化,就連活雜拌魚的價格也跟前陣子的25元/斤持平,「其實不用擔心"休漁期"沒魚吃,只是新鮮的小黃花和偏口魚見不著了,像黃魚、黑魚、牙片魚都有近海養殖的,所以新鮮的海魚市民還是能買到。」郝先生說。
據從事海產品批發的呂先生介紹,「休漁期」時的「封海」其實是針對大大小小的漁船而言。為了保證魚類繁殖,在「休漁」期間不允許漁船出海捕魚,不過我市周邊的海裡也出產黃魚、黑魚,每年都有不少人在「休漁期」「棄船」到近海用人工鉤釣鮮魚,只是這樣釣來的魚價格相對高一些。「而現在不少魚都採用"冰鮮"的方法,口感上照新鮮海魚比肯定稍微差一些,不過也不至於差很多。」呂先生說。
記者了解到,似乎並不是每個人都對「休漁期」這三個字很在意,市民佟先生就表示,並不擔心「休漁期」會出現「魚荒」,即使平時偏愛海魚一些,但淡水魚在「休漁期」完全可以臨時當「替補」。而銷售淡水魚的李先生也肯定了這種說法,「一般"休漁期"都是我們的銷售小旺季。在這幾個月,每天銷量比不"休漁"時差不多能翻一倍。」李先生說。據悉,「休漁」期間營口等周邊地區的淡水魚將繼續供應,預計每日銷量可達到4萬~5萬斤,是目前市場銷量的兩倍。
此外,記者了解到,「休漁」期間雜色蛤、扇貝、波螺和海螺等貝類產品將集中大量上市。據商戶程女士介紹,目前她每天的批發量在1.5萬斤左右,按照以往經驗看,預計今年的「休漁期」開始之後,每天的貝類產品銷量可以達到4萬斤左右。而水產品交易市場依據相關數據預計,「休漁」期間,每天的貝類總交易量或許將達到190萬~200萬斤。
實習生 鄭應子 記者 仰山
資訊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