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蘇州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實招頻出,首屆長三角數字金融產業創新周相城經開區分會場活動、福布斯中國中日未來產業論壇、2020中日(蘇州)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協同創新論壇等活動聯袂上演。
本月,2020首屆長三角戲曲·曲藝文化藝術周暨中日地方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也將拉開帷幕。這場中日藝術文化的交融碰撞,將為相城經開區的對外開放合作搭建又一嶄新的平臺。
作為蘇州市相城區唯一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相城經開區站在全新發展節點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在經濟建設、產人融合、生態建設三方面,推動「政策爭取、規劃建設、招商引智」三舉聯動,加快構築銜接有序、功能互補的城市發展新格局。
以中日中樞服務核集聚項目
打好經濟建設組合拳
日前,2020福布斯中國中日未來產業論壇在相城經開區舉辦。論壇現場,相城經開區東京離岸創新中心揭牌。這是相城經開區著力推動離岸創新中心建設、做大招商「朋友圈」、強化對日招商的生動案例之一。
今年4月,相城區啟動中日(蘇州)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以下簡稱「合作示範區」)建設。合作示範區的中心區域為「一核兩翼」布局,其中的「一核」——中樞服務核,就位於相城經開區。依託中日中樞服務核,高端日資項目不斷在相城經開區聚集,今年以來就有water X、三菱重工等8個日資項目與相城經開區籤約。
在此基礎上,相城經開區致力構築中日中樞服務核城市產業發展和城市綜合服務的「雙十字軸」藍圖。該區域佔地面積6.5平方公裡,區域內整體藍綠比近50%,規劃建設科創谷、江南夢、櫻花園等城市功能區,同時配套櫻花水街、中日天文臺、聽水茶道館、日本國際學校、日式醫療中心、中日文化交流中心等高端設施,著力打造最具吸引力的日系城市特色新地標。
相關負責人介紹,相城經開區今後將進一步發揮日本東京離岸創新中心的橋梁紐帶作用,並加快制定日資企業引進、項目扶持、人才補助等一攬子政策,力求搭建國內前沿的對日合作平臺,吸引優質日資項目。
在對外合作方面捷報頻傳的同時,相城經開區也抓緊修煉「內功」,提升智能製造行業水平。
在中日中樞服務核北側,一塊9.83平方公裡土地,將規劃成為產業延伸承載地,為落戶項目提供強有力的工業生產配套。新材料企業寶麗迪總面積4.5萬平方米的纖維母粒生產基地,已在此開工建設。目前,相城經開區已擁有先進材料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17家、人才企業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產業延伸承載地將迅速建設成為智能製造產業示範園。
以高企人才賦能產業發展
打好產人融合組合拳
當前,相城經開區緊盯「工業網際網路、工業設計、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智慧建築」重點產業方向,正處於從依託傳統製造業高速集聚增長,到依託智能製造、研發平臺等高端生產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
產業新格局的構建離不開高企人才。上個月,相城經開區在北京與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北京電子城高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籤訂協議,將打造一系列高水準綜合服務平臺,為落地入駐企業提供產業孵化及運營全產業鏈的一站式綜合解決方案和全方位專業服務,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走進相城經開區。
這是相城經開區探索「孵化器+產業園」科創平臺體系建設的案例之一。為了讓「走進來」的人才和企業留得住、留得穩,相城經開區積極探索科技和人才工作「321方法路徑」,即以3個行動計劃統領經開區科創產業發展,用足用好政策和服務兩大抓手,快速構建起「經開科創」特色發展格局。今年9月以來,相城經開區密集出臺《經開科創科技載體「531行動計劃」》《經開科創高企人才「倍增行動計劃」》等五項系列政策,為落戶相城經開區的高企人才、科創團隊、科研院所做好服務保障工作。未來3年,相城經開區力爭將高新技術企業數和領軍人才數在今年的基礎上翻一番。
為給產業轉型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當前,相城經開區以蠡塘河「城市會客廳」建設為抓手,啟動2.1平方公裡的區域、產業更新,進一步優化城市規劃布局,為科技成果實現轉化儲備空間。同時,相城經開區將提升改造富元路以北的現有廠房,為有需求的高端研發製造企業量身打造發展空間,提供一站式服務,加速集聚高端研發總部;升級採蓮商業廣場區域,以科技金融為抓手,打造科技金融服務中心,與啟動區以及富元路產業區形成三區協同,共同實現產城人的融合發展。
以文旅融合擦亮綠水青山
打好生態建設組合拳
相城經開區下轄的北橋街道是全國首個鄉鎮級「中國民間戲曲文化之鄉」,是南方滑稽戲的發源地,戲曲文化歷史悠久。在北橋,千年古剎覺林寺、古戲臺交相輝映,市級文保單位石家橋屹立於此,御窯金磚工藝、開口船拳等傳統技藝淵源流傳。2007年以來,相城經開區持續在北橋舉辦戲曲大賽、戲曲文化節,2015年起上升為蘇州市「冶長涇杯」戲曲票友大賽,今年再度升級為2020首屆長三角戲曲·曲藝文化藝術周暨中日地方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將於本月舉辦。
文化搭臺,為唱經濟大戲。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北橋還是一個工業重鎮,自然環境也因此受到影響。隨著產業重心的轉移,北橋開始謀求綠色發展,「騰籠換鳳」完成華麗轉身。以石橋村為例,這裡曾是遠近聞名的廢塑村,近年來,石橋村全面關停廢塑企業,改善周邊環境,整合土地資源,利用自身農業優勢,試點打造「稻蝦套養」示範基地,一舉成功。現在,北橋已擁有高標準農田2200畝、高標準池塘1831畝,700畝常年菜地正在加快推進高標準蔬菜基地建設,生態牧場也已申報成功。
在此基礎上,相城經開區將北橋濃厚的戲曲文化特色與農耕資源、自然資源等優勢結合,打造農文旅品牌,實現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北橋將新建冶長涇文化水廊,與古戲臺融合形成南部非遺展示平臺;沿鵝真蕩、望虞河建設高標準農旅綜合體;結合蔬菜生產基地設置農業體驗、採摘、戶外科普等旅遊項目;沿蘇紹高速公路兩側,營造氣勢磅礴的大地景觀區;新增農旅節點,與牧谷農場農旅區連成一條東西貫通的農旅流線。
除此之外,北橋在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清理「散亂汙」企業的同時,還藉助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載體和平臺,把資源向智能製造、新能源等科技型、環保型優質企業集聚,承接中日中樞服務核溢出優勢,吸引了柯依迪、寶麗迪等重點項目入駐。11月5日,寶麗迪在深交所上市,成為註冊制下相城首家創業板上市企業,更是創業板纖維母粒行業的第一股。 葉文婕
現場鏡頭
小菜園「種」出小康生活好味道
一壟壟齊整的小白菜、水蘿蔔、小青菜……近日,走進位於相城經開區北橋街道石橋村的沈埂南堰郎自然村,一片整齊的菜園美得令人驚豔,各類蔬菜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給村莊增添了一份別樣的色彩。
村民居秋玲是這處小菜園的主人之一,自從菜園建好後,每天下午4時許,她都會來到自己的菜園裡轉上一圈,給蔬菜澆澆水、除除草。「菜園雖然不大,但自己家裡吃足夠了。想吃什麼種什麼,既方便又新鮮,關鍵還整潔乾淨美觀,種菜的時候都覺得舒暢。」居秋玲說。
前些日子,石橋村將南堰郎的空地進行了集中整合,邊上用竹籬笆欄杆圈起來做點綴,圍出了一片美麗菜園,統一划分後,指導村民在裡面種上蔬菜。原本雜亂的場地一下子變成了精緻的菜地。不僅僅是南堰郎,今年以來,石橋村堅持黨建引領,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契機,以「美麗庭院」為基礎,因地制宜打造「美麗菜園」,預計今年年底將覆蓋至17個自然村莊,佔地總面積超1000平方米。
與此同時,為了讓工作有效推進,村裡組織黨員代表、村民代表召開動員會、座談會,結合「道德講堂」「我們的節日」等活動,督促黨員幹部從自身做起,引導婦女群眾從家庭做起,自覺主動規範菜地栽種,以小菜園的乾淨整潔帶動大環境的提升改善,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內在動力。 湯 彧
「閃辦俠」跑出行政審批加速度
「如果沒有你們現場指導,我們可能要花費一整天摸索填報,這樣的服務太貼心了。」近日,蘇州相城經開區行政審批局窗口工作人員來到工芸衝壓(蘇州)有限公司,現場指導企業辦理企業投資項目備案,僅兩小時就為該企業在江蘇省投資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上辦理好了項目備案手續,辦出投資項目備案證。
工芸衝壓是相城經開區首個享受行政審批局「閃辦俠」上門提供行政審批服務的企業。企業項目負責人表示,工作人員上門面對面指導,指出辦理過程中的問題,幫企業出謀劃策,大大提升了辦理效率。
據悉,為更好服務經開區重點項目建設,相城經開區行政審批局創新工作思路,將窗口「坐等」審批變為「主動」上門服務的高效審批模式。為了幫企業把好申請關,行政審批局向上級申請,並於10月28日獲批江蘇省投資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政務外網VPN,具備這一條件後,工作人員可以上門指導,實現審批服務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為企業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服務。
魏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