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水族圈關注我們哦!
肺魚是一種和腔棘魚類相近的淡水魚。英文名為lungfish。
肺魚有很發達的肺部,部分種類即使沒有水也能呼吸空氣而生存。在水中,鰭能像腳一樣支撐著身體。
肺魚類的最早代表是泥盆紀中期的雙鰭魚。在此基礎上,肺魚類在晚泥盆世至石炭紀曾經比較繁盛,至今只有少數極特化的代表生活在非洲、澳洲和南美洲的赤道地區。
肺魚的鰾的構造很象肺,可以進行氣體交換,所以有人將肺魚的鰾稱為「原始肺」。
澳洲肺魚是三個地區肺魚中最原始的,它們生活在昆士蘭洲的一河流中,在旱季河流水量減少時就生活在一個個孤立的小水坑中,到水面上來呼吸空氣,利用它那分布著許多血管的單個的肺進行呼吸。不過,這種魚還不能離開水面生活。
非洲的肺魚和南美洲的肺魚則在它們棲息的河流完全乾涸後還能夠生存好幾個月。當旱季來臨時,這些肺魚就鑽進泥裡並把自己包裹起來,只留下一到數個小孔與外界通氣,以使自己能夠進行呼吸。與澳洲肺魚不同的是,這兩種肺魚都有一對肺。
與其它的魚類家族相比,肺魚類一直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家族。從這一支進化路線的主幹發展出了角齒魚屬,它們在三疊紀和隨後的整個中生代裡曾經廣泛分布在世界上大多數的大陸水域裡。現代的澳洲肺魚就是角齒魚的直接後裔。
非洲的肺魚和南美洲的肺魚則是從肺魚亞綱進化主幹分化出去的旁支。非洲肺魚的偶鰭退化成又長又細的鞭狀,而南美洲的肺魚偶鰭也顯著縮小,成為相當小的附肢。
肺魚總共有3科3屬6種。
虎斑肺
據說非洲肺魚又稱原鰭魚,屬古代魚,生活在非洲大陸中部的河川,體長80-200CM,最適水溫20-25度。非洲肺魚胸鰭和腹鰭都很長,是其特徵之一。在乾旱季節,它們可以在泥底用粘液將泥土粘成一土房,穴居其中,進行夏眠。房頂留有小孔,可以和陸上的動物一樣,用肺呼吸空氣,所以稱之為「肺魚」。在平時有水的環境下,則用鰓呼吸。宜弱酸性至弱鹼性的水質。肉食性,喜吃小魚。同種間常相鬥,要單獨飼養,也可與其它大型魚混養。在原產地是當地人的食用魚類。
介紹一下飼養虎斑肺的心得:
1、食物:如書上所說,肉食性。開始,我餵它麵包蟲,因其行動遲緩,不會搶食,每次都要餵許多,其它魚都吃飽了,再看它在缸底一點點的撿食,否則就吃不飽。後來改餵泥鰍,由小到大,解決了其它魚搶食問題。如今,主要餵泥鰍和小金魚。這魚非常貪吃,經常會撐著。不過其自我調節能力很強,一旦撐著就自動停食一段時間,對生長和健康都沒有影響。肺魚吃東西象人一樣,無論什麼都要反覆咀嚼,嚼爛了再吞下去。其視力很差,基本上在缸的底層覓食。經常將頭在缸底拱起來像狗似的尋找食物。
2、書上說肺魚生性兇猛,我卻不這樣認為。我覺得肺魚非常憨厚溫順,有時還顯得很笨拙。它從不欺負混養的其它魚,聽任清道夫在它身上吸食粘液。我經常用手撫摸它,它也從不驚恐掙扎。我的菠蘿、鸚鵡總從它嘴裡搶食,它也聽之任之。菠蘿、反天刀都咬過它,氣得我將它們都清除了。肺魚大了後相對就比較厲害啦,不過它也只咬底層長條形的魚,印象中它咬過俄羅斯火箭(咬死了)、雷龍和豬鼻龜,但沒咬過恐龍。所以這類東西最好不要和大肺魚混養。
3、我感覺肺魚不怕缺氧,也不怕水混,生命力非常強。無論是外傷還是疾病,都能輕易的扛過去。去年我換缸時不慎造成缸裡細菌泛濫,一缸魚(清道夫、黑魔鯨、銀板、一顆心)都死了。肺魚全身都被白色覆蓋,眼被徹底的蒙上了,無精打採的趴了幾天,又奇蹟般的恢復如初。它曾被反天刀咬的遍體鱗傷,嘴都咬爛了,不能吃食,結果也很快就恢復了。
4、但肺魚對水質、水溫的驟變比較敏感,每次換水,它都要停食一到兩頓。
5、虎斑肺晝伏夜出,白天不好動,平時總趴在缸的一角,夜裡熄燈後開始四下活動。它不時需要到水面換氣,我最喜歡看它換氣後從上面直接掉下來摔個仰面朝天的笨拙動作。
其實在市面上見多了非洲的肺魚,比如:短吻肺魚/非洲肺魚(Protopterus annectens) 和 維多利亞肺魚(Protopterus aethiopicus) 之後,突然覺得這種南美的肺魚有異國特色。其黑色的身體更偏向於鰻魚,輪廓也較非洲的近親要修長許多。
最讓我覺得特殊的是,這個品種在幼體時會有很多黃色的斑點(應該是保護色)。
飼養跟非洲肺其實差不多。肺魚本身就是一種很好養的魚類,很少發生死亡。
中文: 南美星點肺魚
學名: Lepidosiren paradoxa
英文: South American lungfish
產地: 亞馬遜、巴拉圭
成體: 1.2米
壽命: 8-20年
何謂古代魚? 很多人都知道他們是很古老的品種,但是卻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現在就讓我來帶大家回到過去,探索這群神奇的品種的身世。
魚類最古老的祖先是一種活動緩慢而且沒有下顎的底棲動物,他的身體近似紡錘形,身披盾甲,名字叫做Aganathans,即無顎類,只能在海底吸泥巴然後進行濾食。 逐漸的,他的前兩排腮琶演化成真正的上下顎,也就有了捕食能力。
當時間的車輪行駛到在四億年前,也就是希留利亞紀的時候,有顎類出現了歷史上的第一次大分裂,一部分種類遺棄了增加身體比重的硬骨而延續了軟骨的特徵而且身披盾形鱗片,直到現在他們依然充當著海洋中食物鏈的頂層階級,比如大白鯊; 而另一部分則重新組建硬骨並衍生出獨特的脊椎組織----脊椎骨,他們就被稱作硬骨魚 Actinopterygian, 也就是本期的主角。
又是n個萬年過去,硬骨魚的分化也就此開始: 一部分變成了身披宇鱗,用肺呼吸,而且各鰭有著肌肉組織的肉鰭類 (Sacopterygians)。陸地上的脊椎動物都是從他們演化而來的。而現今他們只剩下肺魚和腔棘魚兩類了。
肺魚曾經品種繁多,曾經出現過40多個品種,而現存的只有6個品種,為我們所熟知的三種中,澳洲肺魚是最稀有也最特別的,它自成一個屬,最新的研究證實了它是所有陸地脊椎動物的鼻祖(以前認為是腔棘魚)。 其他的如南美肺魚也是自己一個屬,而維多利亞肺魚則是最美麗的。他們也被證實骨骼為軟骨。。吼。。大自然真的好神奇。
以下是種類名稱:
Neoceratodus forsteri 澳洲肺魚
Lepidosiren paradoxa 南美肺魚
Protopterus aethiopicus 維多利亞肺魚
Protopterus amphibius 外腮肺魚
Protopterus annectens 西非肺魚
Protopterus dolloi 柳條肺魚
幾乎所有品種的肺魚視覺都是非常的差勁,小芝麻豆大的眼睛別想在水下看清蝦米東西,而這些傢伙也不傻,不就是在水下找吃的嗎,我就用瞎貓碰死耗子這招也管用地。。。於是他們的胸鰭(除了澳肺)演變成絲狀,好似PS2的三國無雙中的呂布頭上兩條花靈,在水中左擺又擺來探尋食物。不過這摸來摸去的實在是效果不完美,無法達到三地空間盡收眼底的地步,這看起來笨呼呼的肺魚,著實把自己的測線系統改進了一番,通過微電流和水流的變化來探測目標,這一變可不得了,簡直就是等於給這怪物裝上了雷達,導致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肺魚能夠如此兇悍。
而最古老的腔棘魚則是一度被認為很久以前就滅絕了,不過上個世紀,科學家又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現了這個物種,也確定有兩個品種現存。 一種生活在南非的深海,另一種則生活在南亞海域。
硬骨魚的另外一個分支就是條鰭類(Actinopterygii), 而我們熟知的大部分古代魚都是這個分支的比較早期的種類。早期的硬骨魚類,他們的鱗片為三層,古板鱗, 呼吸系統為腮和肺。 肺的出現可以讓他們在沼澤等低氧水域生活。
最早期的首當其衝的是恐龍----Bichir,現存種類為10種。他們的最早出現在3億多年前,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小確很成功的族群。他們現今只生活在非洲的流速緩慢的溪流中,所有的品種都有肺這一呼吸器官可以直接吞咽空氣來做氣體交換。 他們的背鰭是最為特別的,一共有5到18個背鰭 (因種類不同),威武的很像劍龍,不過這些硬棘條不能再生,所以大家挑選的時候儘量找完整的買。 第二個特別支處就是他們的胸鰭有肌肉組織看起來就好像肉鰭類那樣肉乎乎的。Polypterus屬,即多鰭魚屬和Calamoichthys屬,即草繩多鰭魚屬是近親,並且都為最最最最原始的條鰭類魚。
恐龍類現存10個品種中,草繩多鰭魚屬內只有一種,之所以自稱一屬是因為他們身體構造和恐龍類已經相差甚遠了:他們的身體像鰻魚一樣拉長,臀鰭已經退化沒有了。草繩恐龍生活在奈及利亞和喀麥隆等水域品種名稱為 Erpetoichthys calabaricus。
而多鰭魚屬內則包括10個品種,最大的品種---黃金恐龍王92釐米,鱷魚恐龍王可以長到70釐米,多鰭魚屬的亞種分劃:
即黃金恐龍王Polypterus endlicheri congicus和虎紋恐龍王Polypterus endlicheri endlicheri是Polypterus endlicheri這個品種的兩個亞種,模式亞種為虎紋恐龍王。
Polypterus bichir lapradei (鱷魚恐龍王) ,Polypterus bichir bichir (尼羅恐龍王)和Polypterus bichir katangae (康坦恐龍王)是Polypterus bichir的三個亞種,模式亞種為尼羅恐龍王。
而Polypterus palmas buettikoferi (黃花恐龍)、Polypterus palmas palmas (小花恐龍)、Polypterus palmas polli (青恐龍),應該是Plolypterus palmas的三個亞種。模式亞種為小花恐龍。
Polypterus senegalus senegalus(金恐龍)和Polypterus senegalus meridionalis他們是Polypterus senegalus的兩個亞種。 模式亞種為金恐龍。
判定亞種和種的方法很簡單,看魚的學名:比如Polypterus bichir, Polypterus是屬名,後面的bichir就是種名,後面再接的單詞就是亞種的描述了。
現列出所有恐龍品種:
Polypterus ansorgii 安氏恐龍,英文俗稱為幾內亞恐龍
Polypterus bichir 鱷魚恐龍王:
1。Polypterus bichir bichir 尼羅河恐龍王
2。Polypterus bichir lapradei 鱷魚恐龍王
3。Polypterus bichir katangae 康坦恐龍王
Polypterus delhezi 斑節恐龍r
Polypterus endlicheri虎紋恐龍王:
1。Polypterus endlicheri congicus 黃金恐龍王
2。Polypterus endlicheri endlicheri 虎紋恐龍王
Polypterus ornatipinnis大花恐龍{
Polypterus palmas 小花恐龍:
1。Polypterus palmas buettikoferi 黃花恐龍
2。Polypterus palmas palmas 小花恐龍
3。Polypterus palmas polli 青恐龍
Polypterus retropinnis 斑背恐龍
Polypterus senegalus 金恐龍:,|!sq
1。Polypterus senegalus meridionalis 中非亞種 黃金恐龍
2。Polypterus senegalus senegalus 金恐龍
Polypterus weeksii 剛果恐龍王
恐龍的分類在魚類學中一直存在比較大的爭執,一部分人認為他們應該是葉鰭魚,因為在恐龍的胸鰭上有比較明顯的肌肉組織。 而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他們應該是條鰭魚的鼻祖。因為他們渾身披著硬鱗Ganoid,而不是葉鰭魚類所有的Cosmoid宇鱗。而且恐龍的胸鰭的肌肉組織和葉鰭魚的完全不同。所以,現今更準確地說法就是第二種分法。更為特別的是在恐龍成長的過程中會有變態現象產生。 這變態不是心理變態,也不是變性,而是像兩棲動物那樣變化。 恐龍的幼魚帶有很大的外腮,遠遠看去就好像是一條年幼的蠑螈,而隨著個體的長大外腮組建退化進而消失。(注 大型恐龍王的幼魚期一直到20釐米的都有)而這一特徵被認為是幼魚體內的肺沒有完全長成,在水中呼吸需要依靠更大的腮,所以會有外腮出現。而另一些假說則是因為體形過小避免浮上水面被其他動物捕食而進化出的。
接下來要說的這個原始部族也是水族界人氣不算低的---- 鱷 Gar。這個家族只有一個屬,現存7個品種。這些長嘴怪物身披厚重裝甲, 常被人捕捉在水草叢生的淺水處。 他們生活範圍從淡水到入海處的汽水域。 他們用腮呼吸,也能夠吞咽空氣進而用體內的呼吸氣囊---肺來進行氣體交換。 鱷類的地理分布主要是在北美東部, 不過他們也向南延伸到中美的哥斯大黎加。而且有一個品種 線紋鱷 Lepisoteus tristoechus 只生活在巴西境內的一個島嶼上。Alligator gar 福鱷( Lepisosteus spatula ) 是體型最大的鱷,體長可以達3米多,其他的品種就小得多了,一般都是一米到一米五的樣子。 在加拿大東部有兩種鱷分布,一個是 斑紋鱷 Spotted gar ( Lepisosteus Oculatus) 和長吻鱷 (L. osseus ),有空去東部找找。
現在要介紹的是全球一種的,只分布在北美東部的,令人感到困惑的---弓鰭魚 Amia Calva。 他們自稱一科,一屬,牛吧。 曾經遍布全球,可是其他的都滅絕了
從外形上就可以看出他們的古老,背鰭和臀鰭大小不對稱(和鱷類一個德行),額部不能像高等魚類那樣靈活的活動,他們在水下的行動完全依仗背鰭的波浪形擺動,從而被稱為弓鰭魚。體形不算很大,也就60釐米長,最容易和雷龍混淆。
和這些古代魚類同時出現的還有一個族群,他們身披骨板,體型碩大,體形和鯊魚特別相似鱘魚類。他們生活在北半球溫帶的大江大河內,能夠觀賞的只有幾種而已如密西西比匙吻鱘,形狀怪異,不過需要強勁的而清澈的水流和豐富的溶氧,而且此種卻以浮遊生物為食。從這點看來我國產的白鱘要帥得多,因為偶們是吃肉地,不過種群現狀堪憂,估計塊滅絕了。
現存的鱘魚有6屬27個品種:
Acipenser baeri (Siberian sturgeon)
Acipenser brevirostrum (shortnose sturgeon)
Acipenser dabryanus (Yangtze sturgeon)
Acipenser fulvescens (lake sturgeon)
Acipenser gueldenstaedti (Russian sturgeon) 歐洲鱘
Acipenser medirostris (green sturgeon)s
Acipenser mikadoi (Sakhalin sturgeon)
Acipenser multiscutatus (Japanese sturgeon)
Acipenser naccarii (Adriatic sturgeon)-
Acipenser nudiventris (Fringebarbel sturgeon)x
Acipenser oxyrhynchus (Atlantic sturgeon)/`
Acipenser persicus (Persian sturgeon)
Acipenser ruthenus (sterlet)!
Acipenser schrencki (Amur sturgeon)
Acipenser sinensis (Chinese sturgeon) 中華鱘
Acipenser stellatus (starry sturgeon)
Acipenser sturio (sturgeon)X
Acipenser transmontanus (white sturgeon)
Huso dauricus (kaluga)
Huso huso (beluga)
Pseudoscaphirhynchus fedtschenkoi (Syr Darya sturgeon)
Pseudoscaphirhynchus hermanni (dwarf sturgeon)
Pseudoscaphirhynchus kaufmanni (Amu Darya sturgeon)(
Scaphirhynchus albus (pallid sturgeon)?
Scaphirhynchus platorynchus (shovelnose sturgeon)
Polyodon spathula (Mississippi paddlefish) 密西西比匙吻鱘
Psephurus gladius (Chinese swordfish) 中國劍鱘 白鱘
有些人可能會奇怪為何會把全身軟骨的鱘類歸為硬骨魚,如果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他們和硬骨魚得特徵更接近,他們具有腮蓋,而且鱗片的種類也是和硬骨魚相同的。`
(圖上是白子維多利亞肺魚的圖片。。)
據說非洲肺魚又稱原鰭魚,屬古代魚,生活在非洲大陸中部的河川,體長80-200CM,最適水溫20-25度。非洲肺魚胸鰭和腹鰭都很長,是其特徵之一。在乾旱季節,它們可以在泥底用粘液將泥土粘成一土房,穴居其中,進行夏眠。房頂留有小孔,可以和陸上的動物一樣,用肺呼吸空氣,所以稱之為「肺魚」。在平時有水的環境下,則用鰓呼吸。宜弱酸性至弱鹼性的水質。肉食性,喜吃小魚。同種間常相鬥,要單獨飼養,也可與其它大型魚混養。在原產地是當地人的食用魚類。
我就介紹一下飼養虎斑肺的心得:
1、食物:如書上所說,肉食性。開始,我餵它麵包蟲,因其行動遲緩,不會搶食,每次都要餵許多,其它魚都吃飽了,再看它在缸底一點點的撿食,否則就吃不飽。後來改餵泥鰍,由小到大,解決了其它魚搶食問題。如今,主要餵泥鰍和小金魚。這魚非常貪吃,經常會撐著。不過其自我調節能力很強,一旦撐著就自動停食一段時間,對生長和健康都沒有影響。肺魚吃東西象人一樣,無論什麼都要反覆咀嚼,嚼爛了再吞下去。其視力很差,基本上在缸的底層覓食。經常將頭在缸底拱起來像狗似的尋找食物。
2、書上說肺魚生性兇猛,我卻不這樣認為。我覺得肺魚非常憨厚溫順,有時還顯得很笨拙。它從不欺負混養的其它魚,聽任清道夫在它身上吸食粘液。我經常用手撫摸它,它也從不驚恐掙扎。我的菠蘿、鸚鵡總從它嘴裡搶食,它也聽之任之。菠蘿、反天刀都咬過它,氣得我將它們都清除了。肺魚大了後相對就比較厲害啦,不過它也只咬底層長條形的魚,印象中它咬過俄羅斯火箭(咬死了)、雷龍和豬鼻龜,但沒咬過恐龍。所以這類東西最好不要和大肺魚混養。
3、我感覺肺魚不怕缺氧,也不怕水混,生命力非常強。無論是外傷還是疾病,都能輕易的扛過去。去年我換缸時不慎造成缸裡細菌泛濫,一缸魚(清道夫、黑魔鯨、銀板、一顆心)都死了。肺魚全身都被白色覆蓋,眼被徹底的蒙上了,無精打採的趴了幾天,又奇蹟般的恢復如初。它曾被反天刀咬的遍體鱗傷,嘴都咬爛了,不能吃食,結果也很快就恢復了。
4、但肺魚對水質、水溫的驟變比較敏感,每次換水,它都要停食一到兩頓。
5、虎斑肺晝伏夜出,白天不好動,平時總趴在缸的一角,夜裡熄燈後開始四下活動。它不時需要到水面換氣,我最喜歡看它換氣後從上面直接掉下來摔個仰面朝天的笨拙動作。
來源:鱷貨泛濫成災
- The End -
試試聊天窗回復這些關鍵詞:
魚缸 | 水族箱 | ADA比賽 | ADA賞析 | ADA造景 | 水草欣賞 | 水草文章 | 草缸 | 羅漢 | 龍魚 | 短鯛 | 金魚 | 觀賞螺 | 鸚鵡魚 | 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