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外來妹」,沒有「公關小姐」,你就不能理解今日的廣東文化

2021-01-08 侯虹斌百家

我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呢,因為我是廣東人啊,我熱愛這個城市,我生於斯,長於斯,我是能寫出新版「熱愛廣州的101個理由」的那種人……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喜歡廣東的開放,自在,包容,多元。

現在偶爾還能看到楊鈺瑩的新聞,基本上都是圍繞她的保養得當,逆生長,有少女感;雖然是1971年出生的,但是仍然膚白貌美,看不出時光的痕跡。

但是,她也是陪伴著我們過了童年時光的明星啊!可能今天年輕人不知道,在九十年代初期,楊鈺瑩的「玉女」形象,紅透大江南北;那時,是廣東流行歌壇對整個中國流行樂壇定義的年代,也是廣州影視文化紅遍大江南北的時候,什麼叫萬人空巷,說的就是那時的廣東了。

楊鈺瑩近照

1/3

上世紀90年代,每家每戶的卡式磁帶錄音機傳出的皆是來自廣州的聲音:

「我不想說我很親切/ 我不想說我很純潔/ 可是我不能拒絕心中的感覺/ 看看可愛的天摸摸真實的臉……」

注意,我說的不是廣東,而是全國。

這首《我不想說》,是1991年最早反映打工者生活的電視劇《外來妹》,當時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時,轟動全國。這首歌唱出了一個時代打工仔、打工妹的心聲,一時間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全中國的大街小巷都有這首歌的旋律。

據說,1992年至1997年是楊鈺瑩的時代,她的張張唱片輕鬆破百萬,有道是:「當年的音像店,三分之一是楊鈺瑩,三分之一是劉德華,剩下三分之一其他歌手平分。」

九十年代初,一大批流行歌手,都出自廣東,楊鈺瑩屬於每出唱片銷量皆過百萬的天后級人物了,此外,還有高林生,《牽掛你的人是我》唱到街知巷聞;程琳,推出專輯《信天遊》開創了新民歌「西北風」的先河;甘萍,有《大哥,你好嗎》;李春波,有《小芳》以及《一封家書》;林依倫,有《愛情鳥》……

央視第一個以流行音樂為主的電視節目

90年代,尤其是前半闕,廣州流行樂壇簡直是一支獨秀,朗朗上口的曲調搭配通俗的歌詞很適合大街小巷傳唱,有水井處就有「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其實,這篇文章不是談廣東樂壇的;但是,為什麼偏安於一隅的廣東,甚至連普通話都說得很不標準的廣東,它的流行歌會火向全國,倒是值得一提。

當然不是因為廣東這個地方的人唱歌特別好聽,而是因為,廣東地區就是改革開放得了風氣之先,在娛樂事業上,也同樣率先改革,率先學習、引進、借鑑了香港等地的做法,才讓整個樂壇煥發出勃勃生機的。

那時,廣州有太平洋、新時代、中唱等聲名遐邇的影音公司,他們從模仿港臺明星開始,到自身造星運動,舉辦各種歌唱比賽;還引領全國風氣之先,率先籤約歌星、包裝偶像,開啟了內地流行樂壇的篇章。有了活力,外地歌手也紛紛被吸引來廣東發展。毛崗麗(後改名為楊鈺瑩)就是坐著火車從江西來廣東的。在這裡,她被定位為玉女,擅長於甜歌。她的成功也證明,她非常善於演繹,而且也正吻合那個時代人們喜歡的這種甜美輕靡。

回想起一九八三年,李谷一在春晚上唱的《鄉戀》,這麼端莊的歌曲,還被視為黃色歌曲呢。時代變化得真快啊。

可以說,沒有廣東人敢於喝「頭啖湯」的這種勇氣,沒有敢於先走一步、在制度上、在觀念上的創新,是不會有九十年代炫麗豐富的廣東樂壇的。

當然,九十年代後期,當北京也開始有了造星的制度運作,並有強大的央視和春晚等勢力的加持之後,廣東樂人也紛紛北上發展了。

2/3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橋頭堡,這點無庸置疑。但我不想講那些數據和各種宣傳材料;生活在廣東,並且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歷程長大,我能感受到改開對每個家庭的影響。除了生活水平的切實改善以外,還有紅極一時的各種影視劇。

與今天的影視劇幾乎全都是各種各樣的「懸浮劇」、各種各樣與現實沒有關係的歷史劇、玄幻劇、婆媳劇、時裝劇不同,那時的影視劇,尤其是廣東最火的那一部分影視作品,全都是反映現實的;何止反映現實,它們深刻而全面地記載了各個社會的改革開放的歷程;就像歷史進程中的微縮版,讓我們足不出戶就在電視屏幕上,看到具象化的時代變遷。

而且每一部非常好看,戲劇性很強,既有時代精神,又真實可感。

比如說,由楊鈺瑩演唱主題曲的《外來妹》。

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南下打工,打工仔、打工妹成了各種生機勃勃的工廠裡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外來妹》是由廣州電視臺推出的十集電視連續劇,1991年在中央電視臺播出,轟動全國。 它主要描述六個從窮山溝到廣東打工的女性的命運。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女主人公趙小雲(陳小藝飾),她本是山裡出來的一個普通打工妹,由於肯學、上進、愛動腦子、技術好,被任命為廠長助理,後來升任為建達廠生產主管。她實現了自己人生的飛躍,而這些,都是由她的個人奮鬥實現的。

《外來妹》

光是這一點,就令人很振奮了:時代的變遷,令一個農村女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走向人生巔峰!這也是城市化進程帶給人們心靈上的震撼。

小雲和香港老闆(湯鎮宗飾)的情愫,也代表了很多女性對階層躍升的幻想——她們看到了在鄉下時不可能見得到的優秀男人,得到了他們的尊重;但同時尊嚴又令她不能再前進一步。否則,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就不是我們見到的憑個人奮鬥改變命運、在改革開放中最早一批的底層向上走的技術工人趙小雲了。

《外來妹》

那些女工們,「靚女」終因傷殘而回到了山裡;秀英為了錢而墮落了;玉蘭與當地小食店的老闆福生結了婚;而回到山裡結婚再也不準備外出打工的秀珍,卻發現自己已不屬於這裡了,她又帶出了一幫小姐妹。

每一種人生,都對應了在九十年代初蓬勃興起的生產線上的女工們的命運。

《公關小姐》,在1990年推出,在廣東的收視率高達90.99%,女主角是一位來自香港的公關人士,所以在一國兩制的政策已經提出的情況下,可以非常便利地借鑑香港行業經驗,來表達廣東的這種「敢為天下先」的實幹精神。「鐵飯碗」打破,人際關係變化,一部劇,就帶旺了一個剛剛興起的行業,不少城市陸續成立了公關協會,企業成立了公關部,而這部戲甚至被當做了「教材」。

這還是中國改開以來最早的商戰片、最早的職場劇、最早的時尚劇。說到時尚劇,還要再提一下,女主角的大波浪發,由此全國風靡;而劇中的衣服,既時髦好看,又符合人物身份,很多穿著打扮都紅遍全國了。

也因為這種「時髦」,在把片子送出央視的時候,被批為「生活腐朽」,差點就不讓播出了。

更有意義的是,《公關小姐》,還給廣州做了一個大大的形象廣告。這部劇的主角是七名公關小姐,她們的男友都是廣州的個體戶、計程車司機、農民大學生、軍人、企業家等有廣州地方色彩的典型形象;一個一個的公關案例,也讓我們看到了廣州形形色色的人物和風情,還有廣州人率先改善起來的生活方式,種種粵式生活習俗。

《公關小姐》中,當年的廣州友誼公司

《公關小姐》中也反映了廣州出現的新鮮事,比如第一次「美在花城」的選舉就在電視劇中有所表現,儘管這次「選美」作為失敗的公關案例出現,但卻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交待得相當清楚,也體現了廣東人對待改革開放的清醒態度。總而言之,這部劇,把先進的公關理念和酒店管理方式,職業女性的風採,廣州這個大都市的風情,琳琅滿目地展現給我們看。

《公關小姐》

最後要提一筆的是,這部劇不僅題材新,表現形式新,盈利能力也很強,每集賣給央視就4萬,再加上電視劇播放期間近200萬元的廣告收入(那可是1990年),賺翻了!

還有《情滿珠江》,也是一部影響巨大的商戰片,故事是以南方某電風扇廠從鄉鎮小廠到國際集團為藍本的,展現了一群廣東企業家如何借著時代變遷,乘著改革春風,掙紮成長的痛苦過程。當然,劇中人物有錙銖必較的算計,也有棋高一著的智謀,更有古道熱腸的仁義;劇中甚至還有女知青為返鄉不惜出賣肉體,民營企業創辦中的明爭暗鬥,感情糾葛導致家庭解體等當時還比較「出格」的話題。

《情滿珠江》

它全景式地描繪了一幅幾十年來廣東由封閉走向開放的波瀾壯闊的畫卷,稱得上是史詩劇了。

當然,廣東的影視文化輻射的能量遠遠不止於這三部劇,只不過,它們最有代表性而己。

3/3

伴隨著廣東的改革歷程一起成長,作為一個普通人,其實感受很多。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初,在一位老人在南方「畫了一個圈」之後,廣東人的實幹,創新,敢為天下先,敢飲「頭啖湯」的精神,發揮到極致。

黃亦民攝影作品,1989年攝於高第街 。

直到今天,北上廣深,四個超一線城市裡,廣東就佔了兩席,發展的後勁仍然很足。

為什麼我要挑歌壇和影視來談這個問題,因為這幾樣是老百姓們最了解、最有共鳴、最能激起共同回憶的。你說GDP,可能很多普通人就不懂這玩意兒,何況每個人貧富並不相同,對物質的感受並不一樣。但是誰沒聽過「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誰沒聽過「我不想說,我很親切」?

《頭啖湯》的鏡頭中聚焦的廣東流行音樂

而且,這些影視劇,代表的不僅是影視水平的高低,更像是一部又一部的時代劇,史詩,紀錄片,從不同的切面給我們展現了廣東人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的奮鬥軌跡和心路歷程,也揭示了一個時代的嬗變。

黃亦民攝影作品,1993年攝。

但現在,很難看到反映現實,反映當下的影視劇了。不止是廣東,全國都沒有了。職場劇變成了在辦公室裡談戀愛,家庭劇變成了婆媳之間的鬥法,商戰劇等等也在屏幕上絕跡……不僅在於有沒有人去拍的問題,還在於,當下人的很難搞清楚我們如今的時代精神是什麼。

這也正是廣州市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要拍一部8集紀錄片《頭啖湯》,全面地反映廣東改革開放四十年成就的一個動力。重新拾回廣東人擅飲「頭啖湯」的精神。

《頭啖湯》的攝製團隊通過各種渠道,從珠江電影集團、中山圖書館、廣州國家檔案館、廣州廣播電視臺媒資庫等地挖掘了大量珍貴的老廣州歷史影像資料,也得到了一些著名攝影師的支持,在片中以動畫的形式展示了多張具有強烈時代特色的老照片。

《頭啖湯》團隊

從重大歷史事件的珍貴瞬間,到衣食住行的點滴變化……這些珍貴的廣州影像,讓你瞬間穿越時光隧道,看到廣州40年來的滄桑巨變。

今年5月起,八個分集攝製組與三個外景航拍組同時出動;攝製團隊專業素質夠硬、採訪寫稿剪片也非常認真,《頭啖湯》是誠意滿滿的作品。

相關焦點

  • 你都看過嗎?令廣東人回味無窮的10部經典電視劇
    3.都市情感劇《外來妹》。《外來妹》在1991年播出,劇情圍繞幾個來自北方農村的姑娘經過千辛萬苦來到廣東打工創業的第一代打工妹的情感故事。《外來妹》劇照很多人都是看了《外來妹》才知道當時廣東珠三角在高速發展的新面貌,也對打工者的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對外來打工這個群體有著深刻的理解。4.都市情感劇《公關小姐》。
  • 《外來媳婦本地郎》唐小姐,戲裡是個老姑婆,戲外知性大方之人
    作為廣東本土劇的代表作品,《外來媳婦本地郎》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就憑《外來媳婦本地郎》目前保留下來的兩個記錄,讓後面的作品望而卻步。一是《外來媳婦本地郎》的拍攝周期,哪個作品的拍攝周期超過一年的,可以說寥寥無幾,更別說是拍了十年、二十年的了。
  • 風情年代《外來妹》逆襲港星湯鎮宗
    廣東,仍舊有無數的新舊移民,儘管「打工」的形式和內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文化的衝突仍然困擾著每一個「外來者」,對國家和個人命運的思考仍舊交會在他們心中。一部普通的電視劇,在改革風起雲湧的時代,一下子切入這樣的一個話題,決定了自己的生命力。《外來妹》橫空出世,驚豔了九十年代!
  • 《外來妹》導演: 鏡頭下的改革開放時代足跡
    我們這些在湖南體制內生活的人到了廣東後,產生了一種非常強烈的對比:相對於其他地方的沉寂,廣東這地方真是太活躍了,我用了一個比喻,它就像革命時期的延安,一種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和圖景在你面前展開。當時我感覺,我就像從一個池塘遊向了大海。首先是文化上的差異。廣東這裡流動著一種自由、新鮮的空氣,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是自由、多元的,生活在這裡,你會感覺到從來沒有像這樣釋放過自己。
  • 珠江《外來媳婦本地郎》洗剪吹的演員是鄺祖樂
    在《外來媳婦本地郎》中,說到劇中的帥哥,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康祈耀演員彭新智,但更多的觀眾認為是洗剪吹演員鄺祖樂。只是飾演中的鄺祖樂被他的顏值埋葬了。高大帥氣的嶽倫,混合著儒雅的氣質,看上去真像個年輕人。鄺祖出生於廣東新會,畢業於南方成人經貿學院。
  • 老照片:洶湧的南下打工潮,深圳外來妹1992年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電視劇《外來妹》。10集電視劇《外來妹》是由成浩執導的情感劇情劇,陳小藝、湯鎮宗等參加演出;1991年上映。劇中的趙小雲,從一個普通的打工妹成長為一個鄉鎮企業的負責人,實現了自己人生的飛躍。事業上經過波折有很大成就令人感嘆,她與香港老闆的情感糾葛亦扣人心弦。
  • 《人中北鬥》30名公關小姐位置一覽 公關小姐位置在哪
    導 讀 展開 《人中北鬥》公關小姐一共有30名,如果全部招攬就可以解鎖「花團錦簇時」的獎盃,那麼這30名公關小姐的位置在哪呢?
  • 廣東電視臺不同時期製作的八部經典電視劇,你最喜歡看哪一部?
    當中包括具有本土氣息的都市劇《萬花筒》,具有濃濃的鄉村味道的《冷暖兩心知》等;有也全國觀眾都喜歡的《公關小姐》、《情滿珠江》等。下列小編盤點一下廣東電視臺最為經典的八部電視劇,看看你最喜歡看哪一部?一,《蝦球傳》1982年,廣東電視臺製作了國內第二套電視劇《蝦球傳》。
  • 沒有《外來媳婦本地郎》的年代,經典電視劇《情滿珠江》演員盤點
    在八九十年代的廣東,珠江臺可謂伴隨著無數廣東人成長的優質電臺。從國內第二部電視連續劇《蝦球傳》到《公關小姐》、《外來妹》、《情滿珠江》等等都可謂風靡全國。對於現在的廣東觀眾來說,也只能發出「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感嘆了。
  • 《外來妹》幾大主演現狀 有人過花甲仍帥氣 有人因患乳腺癌去世
    近日,《新外來妹的故事》在廣東東莞舉行開機儀式,從名字一看就知道瞄準的是當年火爆電視螢屏,由成浩導演,陳小藝、湯鎮宗、楊青等主演的《外來妹》,只是時代不一樣,而聚焦的故事其實是換湯不換藥,視線鎖定在當代的「打工大軍」中,因為在廣東珠三角一帶,其實就是全國各地「打工仔打工妹」聚集的地方,這裡最能反映當代「打工」一代的生活,,有最真實的「打工一族」的風貌。
  • 在廣東,沒有什麼「頭暈身興」是一杯涼茶解決不了的
    廣東人大概都疑惑過一個事情——北方人過年吃餃子,中國幅員遼闊,南北地區文化迥然不同,所以,當不知餃子為「何物」的廣東人看著春晚小品,對於為什麼過年要吃餃子的習俗,自然是一臉「懵逼」。當然,廣東也有其他省份人們不能理解的風俗習慣——喝涼茶。
  • 創業公司不會做公關?那是因為你沒有試過 「精準公關」
    公關通常給大家一種非常「虛」的感覺。事實上,公關行業走到今天已經逐漸演化成具備系統化屬性的知識體系,有自己的內在邏輯。那麼從精準營銷到精準公關:邊界在哪裡?公關主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認知偏差!過去的消費者靠產品質量就可以徵服,今天還要徵服他的認知。
  • 人大博士生臥底夜總會揭秘男公關生活
    但是,為了讓普通讀者理解,我可以接受這個詞。  在學術上,我這種方法叫「社區考察」、「田野調查」或「參與觀察」,是社會學研究中比較真實可信的研究方法,得到的材料也真實可信。但「田野調查」是需要研究者付出最多辛苦,包括承擔極大風險的,在這個研究中更是如此。我的導師在我去之前就說:「小心讓人砍掉一條胳膊。」  記者:這次近距離研究男公關期間,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 理響中國|第一代「外來妹」:不忘初心 回饋鄉鄰 回饋國家
    《理響中國》「新時代經濟治理新境界」這期節目,邀請到中國第一代「外來妹」、全國人大代表、廣東鼎泰高科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馨做客演播室,為大家講述一個農村女孩在改革開放偉大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從打工妹變身為成功女企業家,最終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的精彩故事。
  • 酒吧小姐上班1天自賠破千不為人知隱形成本
    她們在極有限的選擇下拚命工作、在法律上卻是不被承認的勞工,當酒吧被遺棄於社會制度之外,她們隨時將掉入更沉的深淵,而2020年底由一群酒吧從業者組成的「娛樂公關經紀職業工會」正式上路,目標之一便是盼望大眾能直視深淵、更加理解這個被社會遺棄的暗角──若知道酒吧小姐的一天怎麼過,又有誰能風涼地說「好賺」、輕巧地踩上重重一腳?
  • 廣東,中國最好的地方,沒有之一
    來源:易簡財經易簡財經想了半天,還是決定用這個標題,因為實在沒有什麼東西,比人民群眾用腳投票更具說服力了。今天看新聞說,廣東去年的常住人口新增175萬,達到11521萬人。無論是總量,還是增量,都是全國第一。- 1 -11521萬人是什麼概念?
  • 「公關是什麼意思」——普勒讓你迅速了解公關
    搜索「公關」,百度出來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公關是什麼意思」。不難發現,很多人並不知道公關是做什麼的,今天普勒為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公關。公共關係,簡稱公關,英文名Public Relations,簡稱PR。
  • 在廣東泛濫的「清道夫」,一水庫就發現7萬多斤,在中國沒有天敵
    中國的美食文化源遠流長,這是農耕社會中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為了在之前窮苦的年代中,很多地方沒有什麼東西吃,所以也就用簡單的食材做出了很多如今十分紅火的地方小吃,就比如閩南地區的燒肉粽,據了解就是當時泉州人有啥包啥的隨性中發明出來的。
  • 暴雪應該如何公關?從「你們難道沒有手機嗎」說起
    最近暴雪的日子真的非常不好過,從去年嘉年華上的「過時愚人節笑話」開始,每過一段時間就有暴雪的負面新聞出現,開發手遊、暫停風暴電競、裁員等等,但是暴雪作為一家遊戲公司,似乎沒有在公關上花太多工夫,最近的幾波操作實在是令人迷惑。今天這篇文章就想聊聊在遊戲運營中非常關鍵並且極易被忽視的問題:輿情處置。輿情的殺傷力從何而來?
  • 不懂廣東話,你怎麼敢說懂廣東人?
    不了解廣東的性格,就不理解廣東話;不讀懂廣東話,也就不明白廣東人。文/侯虹斌廣東是大陸漢語區裡罕見的實行雙語制的省份:沒錯,四川人講四川話,湖北人講湖北話,上海人講起上海話來比誰都囂張;可是,只有廣東,公車報站先粵語再普通話,主流的電視電臺都以廣東話為主,還養著一批譯製人員專門給劇中人配一口字正腔圓的廣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