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古城,六秩名校承文脈;海州灣畔,秦磚漢瓦覓故知。
7月20日,嵐山一中在立志樓歷史功能教室熱烈集會舉行「青鸞考古社」成立大會,校長陳常東,副校長王振峰、劉志超,教導處主任耿兆信,部分歷史教師和30名社員參加,歷史教研室主任、考古社負責人鮑國強老師主持會議。
會上,首先佩戴青鸞社徽胸章的各位領導、老師和身著漢服的社員聽取了鮑老師關於考古社前期準備工作匯報,以及青鸞、會徽、社團宗旨等的詮釋,還聽取了社員張靜怡關於晉式漢服形制等介紹。之前,先期準備工作開展多次活動,2019年10月23日,對報名學生根據學習成績和面試情況進行初選;11月27日,組成評審團進行終選,從150名學生中確定30人作為第一屆社員;12月10日,組織考古社成員集體學習;2020年1月18日,組織進行讀書活動;6月3日,召開個人任務規劃會議,制定短期、中期和終極目標。「青鸞」,命名富含文化,青鸞赤鳳,青鸞與鳳凰為孿生,自古青鸞被賦予許多含義,比如「吉祥信使」,安東衛民間自古有「青鸞」的傳說,「青鸞銜旗定安東」幾乎家喻戶曉,安東衛西街還有一處「青鸞湖」;青鸞會徽,由該校2016屆美術生劉洋繪製圖案,圖案俊逸飄灑、青鸞振翅欲飛。社員身著的漢服為晉制漢服(包括南北朝漢服),審美上典雅、飄逸、仙氣,其形制分3層(外、中、內)和6個部分,外層分上襦(ru)、下裙,中層上裲(liang)襠下袴(ku),內層上衫下褌(kun)。上襦包括交領、直袖、腰襴(lan)等部分。
接著,副校長劉志超授牌,「青鸞考古社」牌匾由萬金老師書寫,為行楷字體;副校長王振峰授旗,旗面是青鸞和校徽的組合圖,下書「嵐山區第一中學青鸞考古社」字樣。之後,莊婧琳代表全體社員宣言,她滿懷激情地說:青春是一捧花,我們將它綻放在考古社日復一日,相信她終將能開出萬朵薔薇。當然良好的社團成就需要我們每個社團成員增強自身的主人翁意識,培養集體榮譽感,共同愛護我們的大家庭。我們要積極主動貢獻自身的力量,展現自己的才華,道阻且長,我們要保持旺盛的鬥志和永不言棄的凌智。我們堅信只要前行,只要堅持,就有希望,就會成功。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讓我們攜起手來,通過學生社團這個平臺,加強合作探究,為提高我們的智慧而共同努力。
會議最後,校長陳常東致賀詞。他向青鸞考古社成立表示祝賀,指出這是嵐山一中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它標誌著校園文化的底色上又描繪出濃墨重彩的一筆,她的成立既是對「以人為本 創新發展」校風的最新詮釋和傳承,更是學校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
陳校長回顧了近年來的教育教學工作說,學校堅持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先後成立了文學社、籃球社、動漫社、科技社、音樂社等學生社團,拓寬了教育教學渠道,豐富了學生課外生活。他希望青鸞考古社要立足本地,放眼全國,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培養探索新知、知行合一的良好習慣,致力於打造一個在魯南蘇北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優秀中學生考古社。
社團初建,篳路藍縷,重任在肩,前路漫漫。「青鸞考古社」將堅持「熱愛與成績並行,風採攜芳華共度」的宗旨,完善章程,制定方案,培養探索精神,開展實踐活動,不僅從興趣出發,更要從專業著手,為學生成長成才打下基礎,為學校發展創造新的輝煌!
文稿:申作鬱
編輯:張信心
審核:萬 金
終審:王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