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裡湖溼地修復成效明顯  上萬隻冬候鳥前來過冬

2020-12-22 晨常德

近日,毛裡湖國家溼地公園迎來上萬隻過冬候鳥。開闊的水域,良好的水質,寬闊多樣的生物環境,為遷徙候鳥提供了休憩覓食的場所。

毛裡湖是我省最大的溪水湖,湖內及周邊地區有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及魚類資源,草本植物40多種,鳥類120多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7種),魚類80多種,甲殼類20多種,素有「魚兒家園、鳥類天堂、植物王國」之美譽。

近年來,我市致力於毛裡湖生態治理,拆除網箱15864口、圍欄近2萬米,對入湖汙染物進行源頭管控,清淤疏浚31公裡溪溝,對20多處總長5.75公裡的湖岸進行了生態護坡,在環湖沿線植樹300多萬株。通過溼地修復,毛裡湖生態系統不斷改善,退還水面和溼地15000多畝,一級水源保護區水體水質達到了Ⅱ類。

【來源:津市融媒體中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上萬隻候鳥來津市毛裡湖過冬
    常德全媒訊(記者 孫露 )近日,津市毛裡湖國家溼地公園迎來近萬隻過冬候鳥。開闊的水域,良好的水質,寬闊多樣的生物環境,為候鳥提供了休憩覓食的場所。津市毛裡湖國家溼地公園青龍咀管護站管護員雷志輝近年來,津市毛裡湖國家溼地公園通過溼地修復
  • 小寒時節的常德津市毛裡湖,屬於魚與飛鳥
    風乾魚做好,也就到了小鎮在外漂泊的遊子們歸家的時候,他們像毛裡湖的候鳥一樣,每年如約而至。無論他們身處何方,總會想起那個灣汊眾多的毛裡湖,也會想起毛裡湖的飛鳥和在寒風中飄蕩的魚。  候鳥:野鴨、白鷺、蒼鷺最常見  「十月底第一批候鳥就來了,多是野鴨和鸕鷀、蒼鷺。」青龍咀管護站管護員雷志輝,是湖區最關注候鳥的人之一。
  • 大批候鳥到內蒙古烏拉特草原過冬
    寒冬時節,大批鴻雁、赤麻鴨等候鳥到內蒙古烏拉特草原棲息過冬,讓寒冷靜默的草原增添生機。連日來,成群結隊的鴻雁在烏拉特中旗新忽熱蘇木查幹敖包牧場棲息、覓食,時而低空盤旋,時而展翅飛翔,此起彼伏的鳥鳴聲分外動聽。
  • 南飛過冬的鳥兒抵達南京 罕見候鳥現身沿江溼地
    8月份,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在驕陽的烘烤下,然而在遙遠的西伯利亞,冷空氣已經聚集,候鳥們早已感受到大自然微妙的變化,它們整裝待發,只待9月西北風吹響集結號,上百萬隻候鳥就開始離開繁殖地陸續往南遷移。眼下,不少冬候鳥已經飛抵南京,或是路過,或是留下越冬。因為對這些不遠萬裡辛苦遷徙的鳥兒來說,南京的冬天溫暖而慷慨。從即日起,本報開設南京冬候鳥系列欄目,讓我們一起欣賞這些大自然美麗的精靈吧。
  • 國家林草局:強化溼地保護修復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專程前往遼寧省調研溼地保護修復情況。張建龍強調,溼地資源特別是濱海溼地是我國自然資源的精華,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強化溼地保護修復,增強溼地生態功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新疆阿克蘇:國家溼地公園迎來遷徙候鳥
    初冬時節,阿克蘇國家溼地公園迎來了大量遷徙候鳥,有的揮動著翅膀低空飛翔,有的探入水中捕魚,神態悠閒自然。清澈的湖水、金色的蘆葦和嬉戲覓食的候鳥構成一幅生態和諧的美麗畫卷,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賞。沿著觀景棧道,遠眺溼地淺灘區,上萬隻灰雁、蓑羽鶴、鸕鷀等候鳥正在棲息覓食、補充能量,吸引大批遊客駐足,共賞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景。
  • 候鳥遷徙季來臨!32萬隻候鳥飛臨北大港溼地
    津雲新聞訊:正是候鳥遷徙季,北大港溼地迎來了大批候鳥。東方白鸛、黑鸛、天鵝等上百種候鳥,它們時而水中嬉戲、時而翩翩起舞,勾勒出水碧天藍、生機盎然美麗生態畫卷。目前,北大港觀測到的候鳥數量已有32萬多隻,有國際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500多隻,二級保護動物天鵝600多隻,白琵鷺400多隻,這些鳥類一部分會留在北大港過冬,一部分將停留1-2個月,待水面封凍後,繼續南遷。
  • 洋河溼地 候鳥「樂園」
    這是在河北省張家口市河溼地棲息的候鳥。天氣回暖,冰雪消融,大批赤麻鴨、河鷗、白鷺等候鳥飛抵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洋河溼地棲息,這群美麗的精靈為溼地春色增添了勃勃生機。近年來,隨著宣化區洋河生態溼地保護與修復工程的推進,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洋河溼地成為大批候鳥遷徙途中的「樂園」
  • 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過冬
    白骨頂、鷸鳥、鴨類已來「打前陣」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過冬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隨著北方氣溫的逐漸降低,一些「老朋友們」又拖家帶口來泰州過冬了。溱湖的秋色多姿多彩,成群結隊的過冬候鳥,不時傳來陣陣鳴叫聲。溱湖溼地公園野保宣教員夏惠告訴記者,10月中旬,溱湖湖面出現了第一批冬候鳥——三隻白骨頂。白骨頂每年10月中下旬,遷離北方繁殖地到南方越冬。除繁殖期外,它們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出現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偶爾可見單只和小群活動,這三隻白骨頂可能是「打前陣」來了。
  • [科普一下] 冬候鳥 北票​下府溼地的短耳鴞
    說冬候鳥之前,先把夏候鳥說了,以後就不專門說它了。夏候鳥,就是夏天你看見了它在咱這裡繁殖了,到了冬天它又託家帶口的去南方過冬去了,這就是夏候鳥。這樣的鳥太多了。比如說,家燕就是夏候鳥。那期,我還講了家燕的故事呢,很好聽的。
  • 古湖溼地迎來3000餘只天鵝 大批候鳥抵達洞庭湖區
    新華社長沙11月15日電(記者周楠)目前正是候鳥遷徙的季節,來自西伯利亞以及我國北方地區的大批越冬候鳥,近日陸續到達湖南省嶽陽市屈原管理區的古湖溼地水草豐茂,環境優美,近日迎來了3000多隻天鵝棲息,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古湖溼地是洞庭湖平原眾多溼地中的一個,總面積約700畝,大批天鵝從上周開始陸續來此棲息。屈原管理區林業部門負責人陳雲輝介紹,據初步統計,有3000多隻天鵝已經來到古湖溼地,它們每天早上從湖中飛到洲灘、池塘裡覓食,起舞歡歌,好不熱鬧。傍晚時分,它們又成群結隊飛回溼地深處棲息。
  • 新疆塔裡木河溼地大批野生候鳥雲集
    天山網訊(記者李伶 通訊員汪志鵬報導)6月4日,記者在新疆塔裡木河溼地尉犁段看到,水草隨風搖曳,黑鸛、白鷺等野生鳥類悠閒覓食……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展現在眼前。隨著塔裡木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不斷推進,塔裡木河溼地生態修復成效日益凸顯,這裡也成為野生鳥類棲息繁衍的樂園。
  • 為候鳥在成都平原過冬營造良好的「朋友圈」
    春夏時節,川內的水鳥會飛向川西高原以及更遠的地方去繁殖後代,秋冬天則會陸續返回成都平原過冬。隨著近些年成都平原生態環境持續提升,來成都平原過冬的水鳥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1月11日《成都商報》)<br><br>  眾所周知,每年隨著天氣逐漸轉冷,候鳥就開始翩翩南飛。
  • 屈原區東古湖溼地迎來數千隻天鵝棲息
    隨著天氣逐漸轉冷,近日,屈原管理區東古湖溼地保護區熱鬧了起來,水面上鳥鳴陣陣,數千隻天鵝,在此棲息越冬,這些候鳥或盤旋飛舞,或引吭高歌,或覓食嬉戲,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卷徐徐展開。據營田鎮荷花村村民龍勇介紹,天鵝已經來了一個星期了,早上7點左右飛到溼地來覓食,傍晚時候又成群飛走。他在這裡住了40年了,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多天鵝到這裡棲息過冬。
  • 制定溼地保護方案 建立溼地修複製度
    東北網12月24日訊記者12月11日從牡丹江市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工作部署,經市政府批准,牡丹江市制定了《牡丹江市溼地保護修復工作方案》。根據《方案》,今後牡丹江市將建立退化溼地修複製度,對未經批准將溼地轉為其他用途的,按照「誰破壞、誰修復」原則實施恢復和重建。
  • 「三有」動物蜂虎築巢 海口五源河溼地公園生態修復顯成效
    6月19日,南海網記者實地探訪發現,隨著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生態修復工作的穩步推進,河水日漸澄清,植被恢復,不少生物「攜家帶口」在此安居,成為海口溼地生態修復治理成效最直觀的展示窗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
  • 屈原區洞庭湖古湖溼地迎來數千隻天鵝棲息
    嶽陽廣電全媒體訊(特約記者周江 李健)隨著天氣逐漸轉冷,近日,屈原管理區洞庭湖古湖溼地保護區熱鬧了起來,水面上鳥鳴陣陣,數千隻天鵝,在此棲息越冬,這些候鳥或盤旋飛舞,或引吭高歌,或覓食嬉戲,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卷徐徐展開。
  • 中國知名鳥類專家、攝影家、媒體記者齊聚東古湖溼地,實地探訪棲息過冬小天鵝
    11月19日,中國人與生物圈專家委員會委員、鳥類專家周海翔夫婦,攝影家馮景智夫婦,湖南環保志願者,武漢大學博士,人民日報、湖南日報、嶽陽電視臺、汨羅融媒體記者齊聚我區東古湖溼地,實地探訪棲息過冬小天鵝。區委副書記、區長萬東,區委常委、辦公室主任彭偉,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韓德輝參加。
  • 瑪曲溼地首現大規模候鳥集群現象
    黃河幹流在瑪曲草原流徑433公裡,流域面積達10190平方公裡,徑流量增加108.1億立方米,佔甘肅省境內黃河流域面積的59%,水源補給量佔黃河源區總徑流量的58.7%、黃河年均流量的18.6%,被世界溼地組織譽為「中華水塔」「地球之腎」,素有「黃河蓄水池」之稱。
  • 南昌創新湖泊溼地管理呵護候鳥越冬
    12月24日,記者在參加南昌市林業局組織的2020年度溼地生態建設成果媒體採風暨2020年度最美護林員系列宣傳活動中了解到,近年來,南昌市林業局加強越冬候鳥日常巡護監測,做到措施不松、力度不減,確保候鳥安全棲息,「常來常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