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過冬

2020-12-05 中國江蘇網

劉溝村水面的鶴鷸。

溱湖水面的白骨頂。

白骨頂、鷸鳥、鴨類已來「打前陣」

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過冬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隨著北方氣溫的逐漸降低,一些「老朋友們」又拖家帶口來泰州過冬了。

本周,在姜堰區溱湖溼地公園、興化市千垛鎮劉莊村萬畝荷塘景區等地,已有觀測者觀察到一批白骨頂、鷸鳥、鴨類在水面上棲息、捕食,給平靜的水面增添了不少生機。

白骨頂和鴨類在溱湖暢遊

深秋的溱湖,有一種別樣的美,一陣微風拂過,片片落葉在空中起舞。溱湖的秋色多姿多彩,成群結隊的過冬候鳥,不時傳來陣陣鳴叫聲。

溱湖溼地公園野保宣教員夏惠告訴記者,10月中旬,溱湖湖面出現了第一批冬候鳥——三隻白骨頂。白骨頂每年10月中下旬,遷離北方繁殖地到南方越冬。除繁殖期外,它們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出現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偶爾可見單只和小群活動,這三隻白骨頂可能是「打前陣」來了。

「本周陸陸續續又來了20多隻白骨頂,看樣子是拖家帶口的來了。按照往年的經驗判斷,到12月份,湖面估計會出現100多隻的白骨頂種群。」夏惠介紹。

據悉,白骨頂擅長遊泳和潛水,一天的大部時間都在水中遊弋、捕食。遊泳時喜歡穿梭在稀疏的蘆葦叢間,或在緊靠蘆葦和水草邊的開闊水面上,並不時地晃動著身子、不住地點頭。感覺到危險時,它們會立即潛入水中,或是遊進旁邊的蘆葦叢和水草叢中躲避。白骨頂屬雜食性動物,主要吃小魚、蝦、水生昆蟲、水生植物的嫩葉、幼芽、果實。

「溱湖寬廣的湖面和隨處可見的蘆葦蕩,給白骨頂提供了天然的庇護所和優越的過冬環境。每年來此過冬的白骨頂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夏惠說。

據介紹,本周又有多批次、多種類的鴨類遷徙到溱湖越冬。夏惠觀測到的鴨類就有斑嘴鴨、綠頭鴨、綠翅鴨、羅紋鴨等數種。

鴨類生性膽怯而機警,白天多在開闊的湖面或湖心島上遊泳休息,清晨和黃昏時分才飛到水邊淺水處覓食。它們主要以水藻、水生植物嫩葉、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偶爾也吃軟體動物、甲殼類和水生昆蟲等。

「白骨頂有時會和鴨類混群棲息和活動。溱湖大量的水生動植物資源和周邊溼地,給這些過冬的候鳥提供了大量的食物來源。」夏惠說。

夏惠介紹,南京林業大學的項目組在溱湖建立了專門的觀測點,每年都會定期觀察候鳥遷徙的情況。這些年,隨著溱湖溼地公園環境不斷優化,來這裡過冬的候鳥種類已增至30多種。

「12月下旬到1月上旬的20天時間內,是溱湖溼地公園觀看候鳥的最佳時節,到時會有成千上萬的候鳥在湖面上棲息、覓食,場面尤為壯觀。」夏惠說。

興化萬畝荷塘鷸鳥的天堂

萬畝荷塘景區位於興化市千垛鎮劉溝村,面積達1.2萬畝,是以「荷文化」為主題打造的兼旅遊觀光與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區。

夏日的荷塘葉葉波顫顫,朵朵皆嫣然。深秋的荷塘則是另一番景象,大批的鷸鳥已來此開始了新的生活。

11月18日,攝影達人沈海波在萬畝荷塘發現上千隻紅腳鷸在此集中覓食。沈海波是興化新華書店的一名員工,在他的鏡頭下,白琵鷺、東方白鸛、震旦鴉雀等一批珍稀鳥類在興化徐馬荒溼地、千垛鎮劉溝村被發現。

沈海波介紹,紅腳鷸生活於湖泊、溼地等地,主要以各種小型動物為食,常成小群遷徙。這個物種分布廣泛,每年10月份,部分紅腳鷸會遷離繁殖地來興化過冬。「這次我在萬畝荷塘發現的上千隻紅腳鷸種群是常客了,近年來它們每年都會來此過冬。」

「近期,遷徙過來的鳥類主要以鷸鳥為主,有斑尾塍鷸、鶴鷸、青腳鷸等。11月下旬,還將會有天鵝、白琵鷺等數十種候鳥抵達。去年,我還發現了彩䴉、流蘇鷸、小濱鷸等較為罕見的候鳥。」沈海波介紹。

相關焦點

  • 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
    溱湖的秋色多姿多彩,成群結隊的過冬候鳥,不時傳來陣陣鳴叫聲。   溱湖溼地公園野保宣教員夏惠告訴記者,10月中旬,溱湖湖面出現了第一批冬候鳥——三隻白骨頂。白骨頂每年10月中下旬,遷離北方繁殖地到南方越冬。除繁殖期外,它們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出現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偶爾可見單只和小群活動,這三隻白骨頂可能是「打前陣」來了。
  • 大批冬候鳥抵廈 篔簹湖/五緣灣溼地公園登多處可觀賞
    廈門地處鳥類遷徙路線的重要節點上,每年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候鳥來此過冬。最近,隨著天氣逐漸轉涼,候鳥們都回到了廈門。那麼,在哪些地方適宜觀賞這些候鳥呢?一起來看。  在五緣灣溼地公園鷺鳴樓附近的這片水域裡,平日就有飼養黑天鵝,最近就變得更熱鬧了。
  • 鄱陽湖已飛抵候鳥3萬餘只「先頭部隊」抵達時間較去年早11天
    大批候鳥飛抵江西鄱陽湖越冬在九江市湖口縣南北港的一片水域,水退後的灘涂地裸露出來,大批候鳥已經抵達這裡過冬,可以直接觀察到小天鵝、灰鶴、白琵鷺、赤麻鴨、斑嘴鴨等二十多種鳥類在此棲息,這也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觀鳥。
  • 為候鳥在成都平原過冬營造良好的「朋友圈」
    春夏時節,川內的水鳥會飛向川西高原以及更遠的地方去繁殖後代,秋冬天則會陸續返回成都平原過冬。隨著近些年成都平原生態環境持續提升,來成都平原過冬的水鳥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1月11日《成都商報》)<br><br>  眾所周知,每年隨著天氣逐漸轉冷,候鳥就開始翩翩南飛。
  • 北紅尾鴝大規模飛抵 福建進入冬候鳥觀賞季
    中新社福州10月17日電 (林春茵 陳雪玲)福建省觀鳥協會17日披露,一種名為「北紅尾鴝」的鳥正大規模飛抵福建,隨著這種「信號鳥」的出現,該省正式迎來精彩的冬候鳥觀賞季。北紅尾鴝體長大約15釐米,色彩豔麗。
  • 遷徙驛站 23種冬候鳥棲息南充過冬
    記者從西華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獲悉,最新調查顯示,嘉陵江南充段有記錄的水鳥共有92種,隸屬於7目16科,其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3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6種,省級重點保護鳥類16種,水鳥種類非常豐富。「與四川盆地內其他地區相比較,嘉陵江南充段因有豐富的水鳥種類,因此具有重要的溼地保護價值。」
  • 大批候鳥到內蒙古烏拉特草原過冬
    寒冬時節,大批鴻雁、赤麻鴨等候鳥到內蒙古烏拉特草原棲息過冬,讓寒冷靜默的草原增添生機。連日來,成群結隊的鴻雁在烏拉特中旗新忽熱蘇木查幹敖包牧場棲息、覓食,時而低空盤旋,時而展翅飛翔,此起彼伏的鳥鳴聲分外動聽。
  • 大批越冬候鳥飛抵鄱陽湖
    在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區鯉魚洲管理處周邊水域,越冬候鳥在溼地水域遊弋、起飛(11月5日攝)。近日,大批越冬候鳥飛抵江西鄱陽湖溼地地區。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遊南岸的鄱陽湖是我國最大淡水湖和重要的鳥類保護區。每年秋冬季節,這裡會成為候鳥遷徙路線上的越冬地和停歇地。
  • 20多種候鳥齊聚南寧過冬
    20多種候鳥集聚南寧頂螄山田園風光區過冬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近日,南寧園博園旁的頂螄山田園風光區,吸引了赤麻鴨、長腳鷸、白鷺、牛背鷺等二十多種南遷的候鳥,選擇來這裡過冬。 候鳥們在荷塘裡覓食、嬉戲,不時張開翅膀,貼著水面滑翔而過。成群候鳥的到來,為公園裡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上萬隻候鳥來津市毛裡湖過冬
    常德全媒訊(記者 孫露 )近日,津市毛裡湖國家溼地公園迎來近萬隻過冬候鳥。開闊的水域,良好的水質,寬闊多樣的生物環境,為候鳥提供了休憩覓食的場所。津市毛裡湖國家溼地公園青龍咀管護站管護員雷志輝:目前觀測,今年毛裡湖的鳥數量大約增加了100%左右,主要以雁鴨類為主,蒼鷺、鸕鷀都比較多。
  • 南飛過冬的鳥兒抵達南京 罕見候鳥現身沿江溼地
    8月份,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在驕陽的烘烤下,然而在遙遠的西伯利亞,冷空氣已經聚集,候鳥們早已感受到大自然微妙的變化,它們整裝待發,只待9月西北風吹響集結號,上百萬隻候鳥就開始離開繁殖地陸續往南遷移。眼下,不少冬候鳥已經飛抵南京,或是路過,或是留下越冬。因為對這些不遠萬裡辛苦遷徙的鳥兒來說,南京的冬天溫暖而慷慨。從即日起,本報開設南京冬候鳥系列欄目,讓我們一起欣賞這些大自然美麗的精靈吧。
  • 不是所有老人都能成為「到南方過冬的候鳥」
    據《燕趙都市報》報導,進入11月後,最強冷空氣「到貨」,河北地區大批「候鳥老人」也開始打包行囊,準備飛赴溫暖的南方過冬。每年11月南下,次年三四月份再返回家鄉,這種候鳥式過冬方式近年來漸漸流行。來自攜程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以來,在全國十大候鳥式過冬客源地中,石家莊排名第六。
  • 候鳥飛抵浙江漩門灣 400多隻雁鴨類將戴「國際身份證」
    南遷候鳥飛抵浙江玉環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 辛慧 攝中新網台州11月17日電(範宇斌 黃瀟以 辛慧)時下,浙江玉環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以下簡稱「漩門灣溼地公園」)碧波蕩漾,蘆葦搖曳。17日記者獲悉,隨著南遷候鳥飛抵,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的專家們也如期來到漩門灣溼地公園鳥類救護站,對候鳥進行環志工作。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的專家們對候鳥進行環志工作。 辛慧 攝據悉,鳥類環志是世界上用來研究候鳥遷徙動態及其規律的一種重要手段。漩門灣溼地公園是候鳥遷徙東亞—澳大利西亞路線的重要中轉站。為一隻候鳥戴上「國際身份證」。
  • 新疆阿克蘇:國家溼地公園迎來遷徙候鳥
    初冬時節,阿克蘇國家溼地公園迎來了大量遷徙候鳥,有的揮動著翅膀低空飛翔,有的探入水中捕魚,神態悠閒自然。清澈的湖水、金色的蘆葦和嬉戲覓食的候鳥構成一幅生態和諧的美麗畫卷,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賞。沿著觀景棧道,遠眺溼地淺灘區,上萬隻灰雁、蓑羽鶴、鸕鷀等候鳥正在棲息覓食、補充能量,吸引大批遊客駐足,共賞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景。
  • 萬鳥翔集 數萬隻越冬候鳥飛抵內蒙古薩拉烏蘇國家溼地公園
    地處內蒙古毛烏素沙地東南部的薩拉烏蘇河,擁有豐富的水域和溼地資源,是我國候鳥遷徙中轉、越冬和繁殖地之一。這幾天,隨著氣溫下降,數萬隻候鳥飛抵薩拉烏蘇國家溼地公園越冬。內蒙古薩拉烏蘇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局科研監測工作人員曹瑞說:「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前來栖息、繁衍,監測顯示,公園已有保護鳥類15種。我們通過加強巡護、食物補給、廣泛宣傳等形式,確保候鳥安全。」薩拉烏蘇國家溼地公園溼地水域面積8500公頃,由於有地下湧泉,不凍水域面積達8000平方米,給越冬候鳥提供了豐富的水生植物和魚蝦。
  • 首批夏候鳥飛抵長江中下遊,個別冬候鳥準備北遷
    首批夏候鳥飛抵長江中下遊,個別冬候鳥準備北遷 2016-02-24來源:人民日報編輯:晉帥兵作者:
  • 候鳥紛到臺北動物園過冬 黑天鵝「霸氣」趕雁鴨
    候鳥紛到臺北動物園過冬 黑天鵝「霸氣」趕雁鴨 2016-01-07 10:40:0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文蕾     臺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園內的水鳥池是許多冬季候鳥的休息站,因固定班底的黑天鵝已到繁殖季節,會驅趕覓食的雁鴨。
  • 從哈爾濱到洞庭湖,200多隻獲救助候鳥乘房車南遷過冬
    從哈爾濱到洞庭湖,200多隻獲救助候鳥乘房車南遷過冬 澎湃新聞記者 何利權 喻琰 2020-12-06 19:39 來源:澎湃新聞
  • 洞庭湖新發現4種候鳥 - 今日關注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華聲在線12月13日訊 秋去冬來,候鳥開始南飛越冬。作為我國重要的候鳥棲息地之一的洞庭湖,正成為越來越多候鳥的「選擇」。記者從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在最近的觀測中,新發現了灰樹鵲、赤紅山椒鳥、灰喉山椒鳥、黑頭蠟嘴雀4種候鳥的身影。
  • 燕子南飛過冬,天氣回暖又回遷北方,為什麼不選擇一直定居南方?
    燕子南飛過冬,春暖花開時返回北方的遷徙習性,是老幼皆知的常識。有很多的鳥類會隨著季節變化周期性地南北遷移,這類就被稱作候鳥。燕子就是一種典型的候鳥。每年在冬季來臨前,燕子都會成群結隊地從北方飛遷遙遠的南方,不遠萬裡地飛抵熱帶地區越冬。在春天來臨之際,燕子又會從南方回遷至北方溫帶地區,開始築巢或修補舊窩,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