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受海外市場等因素的影響,A股也開啟震蕩走勢,這也使得偏股基金出現了較大的波動。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貨幣型基金收益率下行已經逐漸失去吸引力;偏股型基金的上下波動,又讓很多投資人惴惴不安。但是,有一種基金卻在市場震蕩中迎來了自己的最佳表現期——量化對衝基金。以3月9日為例,當日全球股市出現大幅下跌,上證指數和創業板指數也分別下跌3.01%、4.55%,主動偏股型基金淨值平均下跌3.22%。不過,市場中性策略的基金卻展現出較強的收益穩定性,平均僅下跌0.3%。
從目前海內外眾多機構的觀點來看,包括A股在內的全球市場未來或仍將經歷一段反覆震蕩的過程,對於國內的投資者來說,公募基金中的市場中性策略產品是否能成為可靠的避險產品呢?
揭開中性策略的面紗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曾令華介紹,「市場中性」策略一般指同時持有同樣或者相近市值/貝塔敞口的「多頭」和「空頭」組合,通過持倉中「多頭」部分相對「空頭」部分的超額收益來進行獲利,通常來說,超額收益的來源取決於幾部分:多頭部分阿爾法的大小以及其持續性和穩定性、「淨敞口」部分的控制和暴露、以及空頭部分對衝成本的把握和控制。
在產品、策略形式快速發展的今天,市場中性策略基金在國內投資者眼中已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由於國內資本市場對衝工具種類較為單一,市場中性策略在我國還沒有完全發揮它的價值,但目前正走在一個良性發展的階段。
以公募領域為例,早在2013年12月,公募的第一隻市場中性基金,嘉實絕對收益策略成功發行,拉開了公募市場中性產品的發行序幕。這類產品發行的高峰均處在2014~2015年,但中間由於市場行情以及監管等影響,中性產品的發行和規模一度停滯不前,2017年僅發了2隻,2018年~2019年更是沒有一隻中性產品成立(不同份額的發行在此並不視為新產品)。
但隨著大環境的好轉,監管環境的逐步放鬆,市場對於絕對收益產品的需求增多,以及「固收+」策略稀缺性越來越高,2020年以來公募市場中性基金的發行量在逐步回升,包括海富通安益對衝,富國量化對衝策略三個月,景順長城量化對衝策略三個月等產品逐步發行,之前一些業績優秀的老產品如海富通阿爾法,匯添富絕對收益策略等產品也由於其策略的穩定受到市場的認可,規模大幅提升。整體來說,市場中性的熱度在逐步的上升,也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關注。
中性策略發展的3個時期
曾令華介紹,國內基金市場普遍將量化對衝基金分為1.0至3.0時代。在量化對衝1.0時代(2010/4至2015/6),這段時間滬深300股指期貨也是唯一可用於對衝的期貨品種。滬深300指數是由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中市值大、流動性好的300隻A股作為樣本編制而成的成份股指數,具有良好的市場代表性,滬深300股指期貨是以滬深300指數作為標的物的期貨品種。從收益看,在2014年底的時候,小盤相對大盤,中證500相對於滬深300都有一個明顯的負超額收益貢獻,之前長期以500多頭,300空頭為操作市場中性對衝思路的投資者在那段時間整體的基金淨值回撤也會明顯增大。
在量化對衝2.0時代(2015/7至2016/12),整體的量化對衝的賺取效應明顯弱於1.0時代,2015年雖然推出了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對衝工具,但是6月在市場經歷了大幅波動後,股指期貨出現了深度的貼水。在量化對衝3.0時代(2017至2020)時代,2017年以來股指期貨的負基差成本整體在逐步收斂,監管政策也在逐步放鬆,整個市場的風格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大藍籌股走出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獨立行情,市場結構性分化較為嚴重。
整體來看,無論在哪個時代,市場中性策略最後的收益均可歸結為以下幾點,首先是阿爾法部分的多頭超額收益,二是股指期貨的對衝成本,三是淨敞口的暴露。
絕對收益基金並非穩賺不虧
早在2013年底,國內市場就誕生了第一隻採用絕對收益策略的公募基金,在基金分類中屬於「另類投資基金」或「股票多空基金」或「量化對衝基金」。能夠在暴跌行情下,實現正收益,是因為絕對收益基金可以做空股指期貨,這也是此類產品眾多絕對收益策略中最重要的絕招。簡單來說,就是在買入股票的同時,做空股指期貨,以此對衝市場風險,獲得選股的收益。目前,市場上一共有20隻絕對收益基金。相較純債型基金,絕對收益基金雖然在年化波動率和最大回撤上略有不及,但在收益表現上優勢顯著。而與二級債基相比,兩者的收益率大致相當,但絕對收益基金在年化波動率和最大回撤上具備優勢,也就是風險更為可控。當然,絕對收益基金也並非穩賺不賠,如果出現選股失敗或者暴露市場風險敞口但方向錯誤等情況,絕對收益基金也會出現虧損。但從此類產品的實際表現來看,做空股指期貨大概率可以達到對衝風險的目的,從而在弱市環境下力爭實現正收益。(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周琳)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