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發現大型長江江豚群體 長江禁捕成效初步顯現

2020-11-26 中國漁業報

近日,漁政執法人員在鄱陽湖都昌水域巡湖執法時,拍攝到30頭左右的大型長江江豚群體,場面蔚為壯觀。隨著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深入開展,鄱陽湖水域漁船、漁網得到有效清理,給長江江豚覓食、棲息、繁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禁捕退捕成效初步顯現。


長江江豚是我國僅存的淡水鯨類,目前數量僅存1000餘頭,其中約450頭分布在鄱陽湖水域,保護意義十分重大。長江江豚因翹起的嘴角如同微笑,被親切地稱為「微笑天使」。


來源:長江禁捕退捕工作專班

相關焦點

  • 江豚食物充足成群嬉戲,武漢長江禁捕初見成效
    長江日報-長江網8月25日訊 近日,有著「長江大熊貓」之稱的江豚群體再現武漢。多頭江豚在江面嬉戲跳躍的視頻走紅網絡。中科院水生所專家表示,江豚是長江生態健康狀況的晴雨表,長江魚類生物資源在逐步恢復,這與長江禁捕存在很大關聯。
  • 全面禁捕,給長江「雙腎」帶來新生之機!
    鄱陽湖、洞庭湖又被譽為長江「雙腎」,與長江構成生命有機體。然而,由於環境惡化、濫捕濫撈等原因,長江「雙腎」健康一度堪憂。 今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開始分類分階段實行禁捕。根據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人社部聯合出臺的《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江西省、湖南省出臺方案,鄱陽湖、洞庭湖從1月1日起開啟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
  • 共護一江魚 光明日報關注瀘州實行長江禁捕新模式
    在長江幹流和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等長江上遊主要支流上,昔日穿梭如織的漁船已經絕跡。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按期實現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重要支流(「一江兩湖七河」)等重點水域將實行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  面對長江已經「無魚」的窘境和日益惡化的生態,十年禁捕堪稱保護長江的百年大計。目前禁捕退捕進展如何?
  • 江豚頻現!江西鄱陽湖等水域全面禁漁見成效
    江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江西鄱陽湖水域和長江幹流江西段自2020年1月1日全面禁漁以來,環境改善初見成效,江豚在湖區頻頻出沒。這段時間,江西都昌縣鄱陽湖區聯合巡邏執法隊,每天巡護至鄱陽湖朱袍山水域時,都能看到有江豚躍出水面。
  • 「微笑天使」長江江豚多次現身 農業農村部:健全跨地區保護機制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最近在南京、武漢等地通江湖泊,媒體報導發現了』微笑天使』長江江豚群體出現的頻率顯著增加,我們對此感到很欣慰,這說明保護工作有了初步的效果。」長江江豚被譽為「微笑天使」。近期在南京等地通江湖泊,長江江豚群體出現的頻率顯著增加。
  • 長江江豚
    2020年12月31日,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在漢全面啟動。早在今年7月1號,武漢市就提前半年實施了「長江禁漁」,堅持打防並舉、水岸同治,取得顯著成效。當前,我市全面開啟社會組織、專職護漁員、廣大市民參與長江禁漁的「群防群治」新格局,集合長江救援志願隊1871名隊員,選聘64名退捕漁民擔任護漁信息員,常態化開展巡江、值守,進一步確保禁捕工作全覆蓋、無死角。
  • 長江水生生物保護,與時間賽跑
    根據2017年最新調查結果,目前長江江豚在長江幹流、鄱陽湖、洞庭湖的自然種群數量共約1012頭,已經達成「降低種群下降速率」的短期目標。然而,2018年7月,農業農村部召開發布會指出,長江江豚種群數量大幅下降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但「其極度瀕危的狀況沒有改變、依然嚴峻」。
  • 長江禁捕退捕獲階段性成效 23萬退捕漁民全面完成建檔立卡
    可如今,謝順友下江卻不再是為了打魚,「從小生活在江邊,誰不希望保護好長江?這裡是江豚活動最集中的區域,可是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江豚明顯少了。」2018年,宜昌中華鱘保護區在湖北省率先實行禁捕。經過選拔,謝順友與11位退捕轉產的漁民一起加入了市漁業協巡隊,成了「護豚員」。談起現在的工作,謝順友很有成就感,「在大家的努力下,非法電魚、絕戶網捕魚現象越來越少了。」
  • 救救長江江豚
    ,也得到了珍貴的優質蛋白來源和文化與藝術的靈感,還發現了江豚這種有趣的生靈。躍出水面一大隻(圖片:CCF@餘會功)▼江豚的近親們大多生存於海洋鹹水當中,但在長期的演化中,江豚卻已經適應了長江中下遊的生活環境,再退回到海洋中已無可能,流經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的長江幹流與鄱陽湖
  • 江西鄱陽湖:江豚戲水
    近日,數十頭長江江豚在江西鄱陽湖都昌水域嬉戲、覓食,時而結伴躍出水面,時而成群依次跳躍,在湖面掀起陣陣浪花自鄱陽湖實施禁捕退捕以來,沿線水域的漁船、漁網得到有效清理,給長江江豚覓食、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守護長江「微笑天使」 昔日漁民...
    央廣網湖口11月19日消息(記者胡斐)江西湖口縣境內有24公裡的長江岸線、30公裡的鄱陽湖岸線,水域總面達160多平方公裡。為開展江豚保護工作,2017年6月15日,湖口縣率先成立江豚協巡隊,協助漁政和環保志願者開展江豚保護工作,守護鄱陽湖及長江湖口水域的水生物。發展至今,共有11餘名隊員和3條巡護船。分別巡護長江湖口段及鄱陽湖鞋山水域、屏峰水域。
  • 長江武漢段十年禁漁初見成效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克雄是鯨豚保護研究組負責人,他分析:江豚群體再現武漢,這是由於長江汛期水位上漲,江面變得寬闊,以前的沙洲淺灘被洪水淹沒變成了大面積緩水區。再加上長江武漢段全面禁漁,生態環境向好,淺灘裡的小魚多了。江面上的捕魚活動停止後,沒有捕魚人和江豚來「爭搶」水面和食物,它們才能夠成群結隊遊到被淹沒的草灘區域和緩流區域來安靜覓食,被眼尖的市民發現並拍下「倩影」。  長江十年禁漁,長江武漢段的漁船全部上岸,不再有幹擾魚類活動的不利因素,給魚類資源的恢復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 最嚴「禁捕令」 共護一江魚
    在長江幹流和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等長江上遊主要支流上,昔日穿梭如織的漁船已經絕跡。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按期實現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重要支流(「一江兩湖七河」)等重點水域將實行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  面對長江已經「無魚」的窘境和日益惡化的生態,十年禁捕堪稱保護長江的百年大計。
  • 鄱陽湖漁民「護豚隊」:三十年後再見江豚
    時隔三十年,鄱陽縣江豚巡護隊隊員範細才又一次在鄱陽湖白沙洲水域看見江豚出沒。那是2019年的4月,平靜的湖面一開始只顯現出小魚群聚集形成的水花,沒過多久,七八頭江豚陸續從湖面交錯躍出。7月9日,江豚巡護隊監測到鄱陽湖龍口水域的湖面上出現9艘不明船隻。「還以為是有人冒著風雨和禁捕令偷偷下湖捕魚。」隊長蔣禮義說,等到大家開船靠近後才發現,原來是上漲的鄱陽湖水位把隔壁餘干縣的9艘漁船衝進了鄱陽縣水域。
  • 長江「釣魚」 愈演愈烈 江豚盼望恢復家園寧靜
    由於作案區處在長江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偷捕行為對區域內水生物會帶來巨大威脅,甚者傷害江豚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該案在進一步偵辦中。2015年起,南京市政府啟動漁民「轉產上岸」工程,在長江南京段逐步完成漁民退漁轉產,實現全面禁捕。
  • 最嚴「禁捕令」 共護一江魚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在長江幹流和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等長江上遊主要支流上,昔日穿梭如織的漁船已經絕跡。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按期實現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重要支流(「一江兩湖七河」)等重點水域將實行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
  • 今年發現21頭江豚死亡 長江豚類保護區將全年禁漁
    江豚每日在長江中面臨著致命威脅,水利工程、水域汙染、航運、食物枯竭……2017年2月5日,長江江豚拯救計劃被寫進中央一號文件,率先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實現全面禁捕。截至目前,科考隊仍未發現白鱀豚。未來可期,江豚也許不會重蹈白鱀豚覆轍。40天3400公裡的江豚科考11月10日10時15分,武漢漁政碼頭,兩艘船駛離躉船,向宜昌上行。
  • 關愛自然——保護山川河流(5) | 何以在長江武漢段再現 全面禁捕引來江豚自在覓食
    江豚又重現長江武漢段8月26日,中科院水生所專家王洪鑄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這從一個側面證明長江大保護戰略啟動兩年,長江水生態短期內有向好轉變的趨勢。」二是水生生物資源受到嚴重威脅:白鱀豚、白鱘等珍稀物種基本滅絕;不少魚類、鳥類、貝類等動物瀕危;中華鱘、達氏鱘、胭脂魚、「四大家魚」 等卵苗量大幅減少, 江湖捕魚產量近50年下降了近80%;長江江豚數量僅存
  • 長江江豚 藍鯨等50多個物種保護等級擬升為一級
    三峽晚報訊(全媒記者聶烽)近日,國內多家權威媒體報導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這是自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施行以來第一次大幅度修訂《名錄》,擬新增物種比原先受保護物種總量還多,長江江豚、藍鯨等50多個物種擬升為一級保護。
  • 長江開啟「十年禁捕」,洄遊魚類仍在尋找「出路」
    這個遲到的消息,意外成為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長江十年禁捕」的前奏。2019年初,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布《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提出自2020年起,長江流域的重點水域將分類分階段實行漁業禁捕,開啟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這是中國2016年啟動的「長江大保護」戰略的舉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