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中將吳法憲:89歲病逝後,魂歸故裡,了卻40餘年的遺憾

2021-01-08 騰訊網

一個有期望的民族需要英雄,英雄是一個國家的坐標。回望歷史,在戰亂年代,很多人為了國家的建設努力奮鬥,他們無畏向前,做出了許多犧牲,甚至獻出了自己生命。

在開國將軍中,吳法憲的名字格外引人注意,因為他的故事令人動容。戎馬一生,在他病逝後,終於魂歸故裡,了卻40多年的遺憾,實現了自己一生中最後的心願。

參加紅軍,戰功顯赫

吳法憲的人生與戰場的聯繫很是緊密。1915年,他出生在江西永豐一個普通的農民家中,雖然家境普通,但是他的父親卻十分重視對他的教育,在他很小的時候,他曾經在私塾讀書,是當地少數受過教育的人。

祖父去世後,他被迫輟學回家,1929年,當紅軍來到他的家鄉建設革命根據地時,他的人生就此開始了新的篇章。

輟學回家後,他沒有其他工作,便來到紅軍這裡擔任兒童團團長,這一年他15歲。他年齡尚小,卻十分穩重。當第一次戰鬥打響時,他帶領兒童團的成員有序地將傷員進行轉移,在戰鬥結束後,因為他出色的表現,他受到了上級的表揚。

在兒童團的經歷讓他找到了人生的目標,一年後,他正式參加紅軍,在紅軍的隊伍中,他繼續表現出色,贏得了更多人的認同,此後,上級決定要重點培養他,將他送到學校學習,學校的學習讓他懂得了更多東西,也為他之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紅軍長徵開始後,他也成為了長徵隊伍的一員,後來,因為其出色的表現被升任為紅二師團總支部書記紅二師團成立於1930年,由以前的紅四軍和紅六軍合併形成,在革命期間,紅二師團參加了很多的戰鬥,取得了優秀的成績。

1934年,紅軍在取得湘江戰役的勝利後,繼續向貴州前進,烏江水流湍急,周圍都是懸崖峭壁,地勢險峻,當紅軍來到烏江邊上的時候,敵人已經提前將所有可以使用的東西都搬走了,面對這樣的情況,紅二師制定詳細的計劃,並決定選出18人作為先前部隊,之後順利渡過烏江。

在這次戰役中,吳法憲親自帶領部隊衝鋒陷陣成功拿下渡口,還將敵人的兩個連隊打敗,戰役結束後,在發布的表彰報紙上他的名字位列第一,取得這個成就的時候他只有20歲,可謂是年少有為。

紅軍長徵結束後,他開始擔任紅二團的政委,之後他和團長一起帶領隊伍參加了西徵,因為戰鬥英勇,他在軍隊中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抗戰開始後,吳法憲帶領軍隊來到山東地區。在這裡,他奉上級命令發展革命根據地,進入這個地區後,他幫助百姓做了很多的事情,在他的努力下,部隊的人數翻了幾倍。

此後,他帶領這支隊伍在抗日戰場上擊退了很多的日軍,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抗戰結束後,吳法憲被調往遼西工作,在那裡工作不長時間他又被調往東北,成為林彪的手下。在遼瀋戰役中,他帶領東北野戰軍,英勇作戰,走在了最前面。

在當時,解放軍雖然人數多,但是武器卻和敵人相差很大。為此,吳法憲根據軍隊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新的計劃,並根據戰場上的變化隨時做出調整,在經過長久的努力後,他順利完成任務。

此次戰爭結束後,他沒有選擇安逸,而是在稍做休息後,又帶領部隊參加平津戰役。平津戰役中,他的部隊被改編為解放軍第37師,這次,他再次展現出自己出色的能力,順利拿下天津,為天津解放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懵懂的少年到獨當一面的戰士,吳法憲的半生都在戰場上度過,在戰場上,他勇敢向前,從不畏懼,作為一個戰士他永遠衝在最前面,面對不停的炮火,他從來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

幾次戰爭結束,他用顯著的成證明了自己的能力,雖然戰場殘酷,但是他卻在戰場上尋得了一生的伴侶。

在戰場上,與妻子相遇,相伴一生

吳法憲的妻子名叫陳綏圻,上海人,家庭條件優越。1941年,她不顧父母反對,毅然決然地來到蘇北參加新四軍,在吳法憲所在的政治部工作。在政治部全體工作會議上,吳法憲傳達報告,給陳綏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兩人的第一次見面。

不久後,她迎來了加入組織後的第一個任務,在這個任務中,她要負責幫助轉移三個孕婦,這個任務是非常艱巨的,因為孕婦移動非常困難。努力的人不怕困難,在陳綏圻的努力下,她順利完成這個任務。

後來,她因出色的表現被升任為政治部書記,在此時間,她認識了吳法憲,之後兩人結婚。因為戰爭原因,兩人相聚的時間短,但是這並沒有影響兩人的感情。

1968年,兩人終於結束異地的生活,這份團聚是非常難得的,兩人非常珍惜這個機會,一起努力工作,相互幫助著,共同進步。

後來,因為丈夫的原因,她被送去勞改,此時她已經55歲了,面對此等境況,她沒有抱怨丈夫,而是樂觀面對監獄生活。因為會說英語,在空閒時間,她會教別人說英語,這也為她監獄內單調的生活畫上了獨特的一筆。

開國中將,晚年入獄

在授銜儀式上,吳法憲被授予開國中將,在林彪的推薦下,他成為空軍副政委,進入空軍領域後,他繼續努力,並和當時空軍司令劉亞樓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劉亞樓去世後,他開始擔任空軍司令的職位。

在擔任空軍司令的這段時間,他一直在為空軍的發展四處奔波,之後他來到蘇聯,和相關的專家進行學習交流,在他的努力下,一年後,空軍就在朝鮮戰場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吳法憲的前半生可謂是戰功顯赫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成為空軍司令,但是晚年的他卻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吳法憲因為在那十年期間的錯誤行動被判17年,之後他開始了在獄中的生活,獄中的生活簡單枯燥,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了10年。1981年,工作人員告訴他上級決定將其保外就醫,並將他安排到濟南生活。

在來到濟南後,為了避免麻煩他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吳呈清,因為很小參加紅軍,他的生活一直很簡單,自理能力不是很好,在女兒的幫助下,他開始學習起如何過好日常生活。

和獄中生活相比,在濟南的生活十分自由,他也過起了普通人的生活,在空閒時間,他會來到街上買菜,時間久了周圍的人也都認識他了,會主動和他打招呼。

此後,他的兒子為父親買來書法用品,吳法憲得到這些工具後就開始潛心研究起書法來,他的書法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進步,甚至有很多人想要購買一幅進行收藏。

上個世紀90年代,上級為他們提供了更好的住宿條件,在晚年他過上了舒適的生活,2004年他因病在濟南去世,享年89歲。對在外的遊子來說,對家鄉的思念永遠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對於吳法憲也是,他15歲參加紅軍,之後他只回過家鄉一次。

那一次因為天氣不好,他走了很長時間才回到自己家中,當時他的家鄉還比較貧困。因為常年在外,他的父母都已經去世,那一天,他站在父母的墓前久久沒有離去。

在軍隊中他是出色的戰士,但是對於父母他沒有盡到自己的孝心,家鄉熟悉的一切勾起了他的思鄉之情,但是由於還有事情要處理,他只待了一晚就離開了。這一次回家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回家,因此回家成為他人生中的一個很大的遺憾。

在他去世後,有很多人前來送行,他生前曾經特意告訴兒女要將自己的骨灰送回故鄉,之後兒女完成了他的願望,了卻了他40多年的遺憾,實現了他一生最後的心意。

從江西永豐走出,再到回到那裡,吳法憲的遺願得到了實現,作為開國中將,他在戰場上是很英勇的,但是在晚年的時候,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了錯誤的選擇,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吳法憲因為錯誤的選擇付出了代價,塵封已久的事情,已經不再是政治,而是歷史。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吳法憲的功過也交由後人評判。

相關焦點

  • 壹現場|淞滬會戰殉國老兵魂歸故裡 家屬:終於見到了親人的戎裝照
    9月30日,正當天安門廣場舉行烈士紀念日的同時,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抗戰老兵朱亮華和朱中平得以魂歸故裡,兩位老兵當年都犧牲在抗日前線,如今家人迎回他們的戎裝照片。為了迎接兩位老兵魂歸故裡,尋親志願者和朱家後世子孫一起,舉辦了一個小型的祭奠儀式,志願者手捧兩位殉國老兵戎裝照,在音樂聲中走入朱家,當走到朱家門前時,在場全部人員向老兵戎裝照敬禮示意。隨後,志願者將民革衡陽市委領導為在衡陽保衛戰中犧牲的朱中平撰寫的輓聯送上,上面寫著:捐軀報國埋骨他鄉存浩氣,取義成仁魂歸故裡化長風。
  • 年齡最小的開國中將是誰?授銜時僅有38歲,看完後就可明白
    那大家知道其中年齡最小的開國中將是誰?授銜時僅有38歲,這篇文章在看完後就可明白。他們分別是劉西元、謝有法和張池明,雖然他們都是38歲,但最小的還是張池明。張明池將軍是農民家庭的孩子,因為家庭條件原因,只上了幾年學,但即使是這樣也讓他有了一定的見識,為以後參加革命做了鋪墊。因為有一定的基礎,在10歲就開始為當地革命宣傳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1955年授銜時,年齡最小的開國中將有四位,他們都是誰?
    在這177名開國中將中,陸軍中將150人,海軍中將13人,空軍中將14人。中將作為全軍的中堅力量,也是中央軍委重點培養的,開國授銜時,177位開國中將的平均年齡是45.25歲。年齡最大的是傅連暲,授銜時61歲;年齡最小的是張池明,授銜時38歲,除此之位還有3人,也是在38歲時榮獲中將軍銜,他們都是誰呢?
  • 他是開國中將,立誓老死新疆也無怨言!要求永遠戰鬥在祖國邊陲!
    他就是開國中將—郭鵬 三次入黨,不改初心 郭鵬,原名郭光前 1906年10月 出生於湖南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家境貧寒 22歲那年,他走上了革命之路 卻因身體瘦弱,差點被紅軍勸退
  • 章瑩穎,死後3年,她仍然未能魂歸故裡
    #章瑩穎家人抱憾回國#2017年6月9日,26歲的訪美學者章瑩穎錯過了一班公交車後自那天后,章瑩穎就失蹤了,家人再也聯繫不上她!經過長時間的審判,直到2019年7月18日,克裡斯滕森被判綁架並導致章瑩穎死亡罪名成立,並判處無假釋的終身監禁。但儘管兇手伏法,章瑩穎的家人卻始終沒能找到她的遺體。
  • 此縱隊的兩任司令員是開國中將,他們手下一個文書,後來晉升上將
    這個縱隊的前兩任司令員都是開國中將,他們手下的一個文書,後來晉升上將,您知道嗎?1948年3月,東北野戰軍的獨立第一、第二、第三師,合編組建成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萬毅任司令員,劉興元任政治委員,全縱隊3.6萬餘人。萬毅後來被授開國中將,首任政委劉興元也是開國中將。1948年11月,我軍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第五縱隊改稱解放軍第42軍,萬毅仍任軍長。
  • 楊麗坤逝世20年祭:把雲南之美推向世界,直到58歲去世才魂歸故裡
    楊麗坤5歲時,母親不幸去世。10歲那年她被姐姐帶到昆明,得以進學校讀書。No.2楊麗坤的人生轉折是在1954年。那一年,12歲的她跟著二姐去雲南省歌舞團看演出,路上正好被省歌舞團團長胡宗林遇上,胡宗林立時被小女孩兒那天仙般靚麗的容貌吸引住了,他停住腳步了解了一下女孩兒的情況,問她願意來歌舞團學舞蹈、當演員嗎?
  • 開國將帥中,在五個不同等級的軍銜,哪一位將軍的年齡最大
    在開國將帥中,五個不同等級的軍銜裡,元帥中年齡最小的是林總(49歲),大將中年齡最小的是許光達(47歲),上將中年齡最小的是蕭華(39歲),中將裡年齡最小的是劉西元(38歲),少將裡年齡最小的是吳忠(34歲)。這五位都是不同等級軍銜年齡最小的開國將領。
  • 山西唯一吳姓開國將軍,生於晉商之家,曾活捉國軍中將黃正誠!
    在學校時,吳效閔加入解放先鋒隊,聲援北平「一二·九」學生運動的示威遊行,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打進山西,鐵蹄所至,國軍潰敗如山崩,難民如潮。1946年9月24日凌晨,胡宗南的「天下第一旅」,被陳賡指揮的第四縱隊擊潰,槍聲停止後,繳獲了不少物資,俘虜了數千人,然而在黑暗中,不見了黃正誠。死屍中沒有,傷兵裡沒有,俘虜群裡也沒有見到。當時團長楚大明(河南人,曾任10旅副旅長,1947年在汾孝戰役中犧牲)也著急,讓政委吳效閔出主意,如何逮住黃正誠?
  • 菏澤英烈孟憲存:80年後忠魂歸故裡
    日期:[2019年03月06日] -- 牡丹晚報 -- 版次:[A10] 菏澤英烈孟憲存:80年後忠魂歸故裡 「尋得烈士捐軀地,家祭無忘告乃翁
  • 230名開國將軍組成的合唱團,4首歌曲震撼人心,可惜還有一個遺憾
    這支合唱團就是著名的將軍合唱團,全稱為『將軍業餘合唱團』,這個合唱團特殊就特殊在他是由我新中國230名開國將軍組成的合唱團。唐延述中將擔任合唱團團長,王中槐中將任合唱團政委,李志民上將擔任合唱團指揮,熊伯濤少將擔任合唱團朗誦,其餘參演人員也都是少將以上的開國將軍,這其中還包括了開國將領中的唯一女將軍李貞少將,這樣的人員組成規模,在合唱團中絕對是絕無僅有的!
  • 著名攝影家紐頓魂歸柏林(組圖)
    著名攝影家紐頓魂歸柏林(組圖)紐頓終於魂歸故裡柏林。  赫爾穆特·紐頓1920年生於柏林,他在8歲時就對攝影產生了濃厚興趣,12歲時他用積攢了多年的零花錢買了架蔡斯照相機,從此開始了攝影生涯。紐頓16歲起在德國著名女攝影家伊娃那裡當學徒,1938年猶太人出身的紐頓為了逃避希特勒的迫害離開了德國。在他離開柏林準備登上北去的火車時,他看著動物園火車站對面的巴洛克建築自言自語道,「我還會回來的,柏林」。
  • 徐姓開國將軍,湖北人多,還是江西人多?安徽人嘿嘿笑了!
    徐帥 筆者研究發現,徐姓總計22位開國將軍(不含徐立行少將,徐立行原姓俞),徐姓是繼陳姓後,從元帥到少將,每個軍銜都有的姓氏。1988年,開國少將徐信,晉升為上將。
  • 單國璽主教病逝 星雲大師:世界上的好人又少了一個
    資料照片(圖:蘋果日報)佛教在線臺灣訊 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罹患肺癌六年,2012年8月22日晚6時42分因肺炎引發呼吸衰竭病逝新店耕莘醫院,享壽九十歲。天主教臺北總教區總主教洪山川說,單囑咐喪禮從簡,只要一根蠟燭、一本聖經及一副窮人用的棺材,他要「一輩子窮到底」,連離開也不能奢華。
  • 配樂大師莫裡康內魂歸「天堂電影院」 享年91歲
    來源:文匯報 為電影配樂領域作出巨大貢獻的義大利作曲家埃尼奧·莫裡康內於7月6日去世,享年91歲。(資料照片)據外媒報導,為電影配樂領域作出巨大貢獻的義大利作曲家埃尼奧·莫裡康內於7月6日去世,享年91歲。被譽為「電影配樂界莫扎特」的莫裡康內,曾為《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美國往事》等影片寫下無數深沉幽遠、極富歌唱性與感染力的旋律。當地媒體稱,莫裡康內的死因是意外摔倒,並在羅馬一家診所不治而故。家人不打算舉辦公開隆重的葬禮,以遵循作曲家低調謙遜的個人風格。
  • 朱老總親自邀請他參軍,還讓妻子給他縫衣服,後來成為開國中將
    跟朱老總談話後,王紫峰立刻回到自己家中,一把火燒掉了自己住的茅草屋,從此追隨朱老總踏上了去往井岡山的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朱老總這次在耒陽招的新兵中,後來出了三位開國將軍,除了中將王紫峰,還有兩位少將:資鳳和劉顯宜。王紫峰與朱老總的情誼遠遠不止這些,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朱老總讓妻子給他縫衣服。當時,王紫峰從地方工作回來,擔任紅四軍手槍班班長。
  • 開國中將重傷,警衛員背不動,被送糞毛驢救命,到晚年都念念不忘
    說起獨目開國中將徐斌洲,在第四野戰軍眾多將領中,都知道徐斌洲是直接從師政治委員升任軍政治委員,在人才濟濟的第四野戰軍中,林彪、羅榮桓能力排眾議作出這一舉動,可想而知對徐斌洲能力的肯定。抗戰後期,徐斌洲與軍長鍾偉渡江後解放湖南省常德地區,因突發疾病,大口吐血,被安排到後方休養。病好後,作為志願軍三十九軍政委的徐斌洲,參加了抗美援朝一戰到五戰,戰功卓著,彭德懷稱讚39軍表現出色,戰鬥激烈,並以總司令部名義嘉獎。能夠在1955年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將在戰鬥中九死一生,才能獲得這一榮譽。
  • 翻越黨嶺山,掰開一隻露在雪外的拳頭一看,後開國中將寫下此情景
    1936年2月,紅四方面軍南下受挫後,西進甘孜,途中就必須翻越黨嶺山。在2月中下旬時,紅四方面軍撤離川康邊的天泉、蘆山、寶興地區,開始向西康省北部的道孚、爐霍、甘孜進軍。然而,在通往道孚的路上,就橫亙著一座萬年積雪的黨嶺山,號稱是一座神山。
  • 苦命女孩患白血病去世捐獻遺體,三年後魂歸故裡卻面臨尷尬
    17歲時,楊家珊跟隨山區打工的隊伍,進了沿海的皮革工廠打工。此後不久,楊家珊被查出罹患再生障礙性貧血。2015年,20歲的楊家珊被確認為急性髓系白血病。這個意志堅強的山裡姑娘,經歷了長達13年的「抗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