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期望的民族需要英雄,英雄是一個國家的坐標。回望歷史,在戰亂年代,很多人為了國家的建設努力奮鬥,他們無畏向前,做出了許多犧牲,甚至獻出了自己生命。
在開國將軍中,吳法憲的名字格外引人注意,因為他的故事令人動容。戎馬一生,在他病逝後,終於魂歸故裡,了卻40多年的遺憾,實現了自己一生中最後的心願。
參加紅軍,戰功顯赫
吳法憲的人生與戰場的聯繫很是緊密。1915年,他出生在江西永豐一個普通的農民家中,雖然家境普通,但是他的父親卻十分重視對他的教育,在他很小的時候,他曾經在私塾讀書,是當地少數受過教育的人。
祖父去世後,他被迫輟學回家,1929年,當紅軍來到他的家鄉建設革命根據地時,他的人生就此開始了新的篇章。
輟學回家後,他沒有其他工作,便來到紅軍這裡擔任兒童團團長,這一年他15歲。他年齡尚小,卻十分穩重。當第一次戰鬥打響時,他帶領兒童團的成員有序地將傷員進行轉移,在戰鬥結束後,因為他出色的表現,他受到了上級的表揚。
在兒童團的經歷讓他找到了人生的目標,一年後,他正式參加紅軍,在紅軍的隊伍中,他繼續表現出色,贏得了更多人的認同,此後,上級決定要重點培養他,將他送到學校學習,學校的學習讓他懂得了更多東西,也為他之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紅軍長徵開始後,他也成為了長徵隊伍的一員,後來,因為其出色的表現被升任為紅二師團總支部書記。紅二師團成立於1930年,由以前的紅四軍和紅六軍合併形成,在革命期間,紅二師團參加了很多的戰鬥,取得了優秀的成績。
1934年,紅軍在取得湘江戰役的勝利後,繼續向貴州前進,烏江水流湍急,周圍都是懸崖峭壁,地勢險峻,當紅軍來到烏江邊上的時候,敵人已經提前將所有可以使用的東西都搬走了,面對這樣的情況,紅二師制定詳細的計劃,並決定選出18人作為先前部隊,之後順利渡過烏江。
在這次戰役中,吳法憲親自帶領部隊衝鋒陷陣成功拿下渡口,還將敵人的兩個連隊打敗,戰役結束後,在發布的表彰報紙上他的名字位列第一,取得這個成就的時候他只有20歲,可謂是年少有為。
紅軍長徵結束後,他開始擔任紅二團的政委,之後他和團長一起帶領隊伍參加了西徵,因為戰鬥英勇,他在軍隊中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抗戰開始後,吳法憲帶領軍隊來到山東地區。在這裡,他奉上級命令發展革命根據地,進入這個地區後,他幫助百姓做了很多的事情,在他的努力下,部隊的人數翻了幾倍。
此後,他帶領這支隊伍在抗日戰場上擊退了很多的日軍,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抗戰結束後,吳法憲被調往遼西工作,在那裡工作不長時間他又被調往東北,成為林彪的手下。在遼瀋戰役中,他帶領東北野戰軍,英勇作戰,走在了最前面。
在當時,解放軍雖然人數多,但是武器卻和敵人相差很大。為此,吳法憲根據軍隊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新的計劃,並根據戰場上的變化隨時做出調整,在經過長久的努力後,他順利完成任務。
此次戰爭結束後,他沒有選擇安逸,而是在稍做休息後,又帶領部隊參加平津戰役。平津戰役中,他的部隊被改編為解放軍第37師,這次,他再次展現出自己出色的能力,順利拿下天津,為天津解放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從懵懂的少年到獨當一面的戰士,吳法憲的半生都在戰場上度過,在戰場上,他勇敢向前,從不畏懼,作為一個戰士他永遠衝在最前面,面對不停的炮火,他從來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
幾次戰爭結束,他用顯著的成證明了自己的能力,雖然戰場殘酷,但是他卻在戰場上尋得了一生的伴侶。
在戰場上,與妻子相遇,相伴一生
吳法憲的妻子名叫陳綏圻,上海人,家庭條件優越。1941年,她不顧父母反對,毅然決然地來到蘇北參加新四軍,在吳法憲所在的政治部工作。在政治部全體工作會議上,吳法憲傳達報告,給陳綏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兩人的第一次見面。
不久後,她迎來了加入組織後的第一個任務,在這個任務中,她要負責幫助轉移三個孕婦,這個任務是非常艱巨的,因為孕婦移動非常困難。努力的人不怕困難,在陳綏圻的努力下,她順利完成這個任務。
後來,她因出色的表現被升任為政治部書記,在此時間,她認識了吳法憲,之後兩人結婚。因為戰爭原因,兩人相聚的時間短,但是這並沒有影響兩人的感情。
1968年,兩人終於結束異地的生活,這份團聚是非常難得的,兩人非常珍惜這個機會,一起努力工作,相互幫助著,共同進步。
後來,因為丈夫的原因,她被送去勞改,此時她已經55歲了,面對此等境況,她沒有抱怨丈夫,而是樂觀面對監獄生活。因為會說英語,在空閒時間,她會教別人說英語,這也為她監獄內單調的生活畫上了獨特的一筆。
開國中將,晚年入獄
在授銜儀式上,吳法憲被授予開國中將,在林彪的推薦下,他成為空軍副政委,進入空軍領域後,他繼續努力,並和當時空軍司令劉亞樓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劉亞樓去世後,他開始擔任空軍司令的職位。
在擔任空軍司令的這段時間,他一直在為空軍的發展四處奔波,之後他來到蘇聯,和相關的專家進行學習交流,在他的努力下,一年後,空軍就在朝鮮戰場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吳法憲的前半生可謂是戰功顯赫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成為空軍司令,但是晚年的他卻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吳法憲因為在那十年期間的錯誤行動被判17年,之後他開始了在獄中的生活,獄中的生活簡單枯燥,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了10年。1981年,工作人員告訴他上級決定將其保外就醫,並將他安排到濟南生活。
在來到濟南後,為了避免麻煩他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吳呈清,因為很小參加紅軍,他的生活一直很簡單,自理能力不是很好,在女兒的幫助下,他開始學習起如何過好日常生活。
和獄中生活相比,在濟南的生活十分自由,他也過起了普通人的生活,在空閒時間,他會來到街上買菜,時間久了周圍的人也都認識他了,會主動和他打招呼。
此後,他的兒子為父親買來書法用品,吳法憲得到這些工具後就開始潛心研究起書法來,他的書法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進步,甚至有很多人想要購買一幅進行收藏。
上個世紀90年代,上級為他們提供了更好的住宿條件,在晚年他過上了舒適的生活,2004年他因病在濟南去世,享年89歲。對在外的遊子來說,對家鄉的思念永遠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對於吳法憲也是,他15歲參加紅軍,之後他只回過家鄉一次。
那一次因為天氣不好,他走了很長時間才回到自己家中,當時他的家鄉還比較貧困。因為常年在外,他的父母都已經去世,那一天,他站在父母的墓前久久沒有離去。
在軍隊中他是出色的戰士,但是對於父母他沒有盡到自己的孝心,家鄉熟悉的一切勾起了他的思鄉之情,但是由於還有事情要處理,他只待了一晚就離開了。這一次回家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回家,因此回家成為他人生中的一個很大的遺憾。
在他去世後,有很多人前來送行,他生前曾經特意告訴兒女要將自己的骨灰送回故鄉,之後兒女完成了他的願望,了卻了他40多年的遺憾,實現了他一生最後的心意。
從江西永豐走出,再到回到那裡,吳法憲的遺願得到了實現,作為開國中將,他在戰場上是很英勇的,但是在晚年的時候,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了錯誤的選擇,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吳法憲因為錯誤的選擇付出了代價,塵封已久的事情,已經不再是政治,而是歷史。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吳法憲的功過也交由後人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