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一位詩人說過:「回憶會讓人衰老。」
可面對河南大學,每個人都依舊堅信,縱使昨日一切已成過往,也渴望把青春在這裡埋葬。
前幾年,河南大學被鄭州大學壓得喘不過氣來。現在好了,河南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表面上,與鄭州大學同在一類檔次。
河南大學早於鄭州大學,其創立於1912年,始名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始建於中國科舉考試終結地——河南貢院舊址。目前,河南大學主要有開封明倫校區、金明校區和鄭州龍子湖校區等三個校區,總佔地面積5500餘畝。河南大學很多古建築都在正常使用,作為辦公樓和教學樓的存在,其中明倫校區近代建築群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匆忙的腳步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更迭著,偶來停下來撣去心靈上的塵土,讓塵封的記憶傾瀉無遺。河南大學的厚重,幾人能懂?
1903、1904年,我國最後兩場全國會試在這裡舉行,上千年的科舉制度在這裡畫上句號。
1912年,以林伯襄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賢,在歐風美雨和辛亥革命勝利的曙光中創辦了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成為當時中國的三大留學培訓基地之一。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舊址,這樣的古蹟就切切實實留存在校園內,仿佛一瞬間回到民國時代。
現在,學校先後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0餘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是世界大學聯合會和亞太大學聯合會成員。
那些如煙往事,讓後來人費好大的勁才能尋覓出來。河南大學,是不想讓昨日的縷縷憂傷打擾現在的平靜,還是想用現今的安閒熨平逝去的年華?
河南大學,歷經中州大學、國立第五中山大學、省立河南大學等階段,1942年改為國立河南大學,成為擁有文、理、工、農、醫、法等6大學院的綜合性大學,是當時學術實力雄厚、享譽國內外的國立大學之一。
國立河南大學的學術水平,在民國時期教育部評定中名列第三。新中國建立後的院系調整中,析分出去的學院都成為國家級或者地區級的知名院校。
河南大學農學院、醫學院、行政學院分別獨立設置為河南農學院、河南醫學院、河南行政學院,水利、財經等院系也先後調入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校本部更名為河南師範學院。
河南大學,曾在高校史冊上留下的道道痕跡,後又經開封師範學院、河南師範大學等階段,1984年恢復河南大學校名。其實,評價河南大學是「中原大學之母」絲毫不為過。
抗戰最艱苦的時刻,河南大學輾轉搬遷,經雞公山、南陽鎮平,最後在伏牛山深處的嵩縣潭頭鎮辦學達5年之久。期間,河南大學創作《河南大學校歌》,在伏牛山上樹起了河南大學的獵獵戰旗。
"四郊多壘,國讎難忘。"日寇的暴行,並沒有嚇倒河大人。"濟濟多士"在蒼蒼嵩嶽下,泱泱黃河邊,"風雨一堂",堅守"悠且長"的"中原文化",此後一代又一代的河大人高唱校歌,奮發圖強,創造出河南大學的輝煌歷史。
走進河南大學,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一種別樣的味道。百餘年來,在以范文瀾、馮友蘭、馮景蘭、羅章龍、蕭一山、樊映川、毛禮銳、姜亮夫、嵇文甫、黨鴻辛等一大批專家學者、院士為代表的名師執教下,河南大學已培養了近60萬名各類人才。河大校友中,有院士、學部委員57人,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近150人。
河南大學現有37個學院,4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20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生物學入選國家一流建設學科,化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工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等6個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
有人講河南大學保守,其實這是片面的褒獎。河南大學院牆是明代百年老城牆,屬開封古城牆的一段。這個城牆,是全國第二長的城市古城牆,第一是南京城牆。以古城牆為學校院牆的,全國只有河南大學一家。
等到考研結果出來,你可以拉著行李箱,從河大南門走進校園,見到的那滄桑的院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