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向符合條件臺灣人開放事業單位編制

2020-12-05 華夏經緯網

首位獲聘福建事業單位管理職位的臺灣專才吳亦立。他現在有了一個正科級的頭銜。 (CFP/圖)


  與臺灣隔海相望的福建,「體制內」已向符合條件的臺灣地區公眾開放:他們不僅可進事業單位工作,還可能擔任領導或管理職務。

  36歲的高嘉駿,這位臺灣南投縣長李朝卿的女婿,現在是福建中醫學院的編內講師,跟大陸同事拿一樣的工資,一樣的「三險一金」,很快,他還將分到一套「人才房」。

  高嘉駿沒想到自己無意中成為「進入大陸事業單位第一人」。他曾問前來採訪的記者:「什麼叫事業單位?什麼叫企業單位?」

  「臺生到其他省的事業單位,一個都進不去!」福建省公務員局調配處官員黃信有說。他的話特指是否取得「正式編制」。

  「編制的意義,就在於這是政治上的突破,這意味著臺灣同胞能夠進入大陸的國有機關單位和制度框架中。」福建省組織系統官員吳榮凱(化名)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編制」不僅涉及職數和配套的組織、財政關係,更如戶口一樣,表明一種身份。

  而接續者比高嘉駿走得更遠,比如56歲的臺灣人吳亦立,現在有了一個正科級的頭銜——廈門出口加工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副主任,負責招商引資事務的他,最近剛剛被派返故鄉出差。

  福建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接受南方周末記者採訪時表示,允許臺灣人進入大陸體制內工作,是兩岸更「高端」和更「深刻」的交流。「如果能形成常態和規模,作用和影響會越來越大。」

  先跨過門檻,再繼續「開路」

  高吳二人成為大陸「體制內人」,得益於福建省出臺的兩項政策——

  一是福建省人事廳、省臺辦等五部門2009年5月出臺的「46號文」,規定取得大陸高校碩士以上學位的臺生,可應聘福建省內的事業單位。

  二是福建省委組織部、省公務員局、省臺辦等九部門2010年4月出臺的「68號文」,規定臺灣地區具有博士學位或專業技術的人員,可到福建省內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有企事業擔任中高級管理職務。

  兩個政策都有現實的背景:前者著眼於解決取得大陸學歷的臺生就業難問題,後者則與福建對臺灣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有關。但怎麼解釋臺灣人的身份,這成為福建省出臺相關政策時的最大障礙。

  福建省公務員局調配處官員黃信有說,「46號文」沒有解釋「國籍」問題,而是取「海外」的概念,將臺灣人才與港澳人才都定位為「海外人才」。「我們當時的想法是,先讓他們進到體制來,邁出第一步,後續的問題,再一一逐步解決。」曾參與「46號文」調研工作的福建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辦公室主任郝軍說。

  於是,雖然打破了門檻,但是路卻還是在試探著走。麻煩同樣還是跟臺灣人的身份有關。比如,大陸各部門的計算機系統,並不能識別臺灣身份證。

  目前因「46號文」而得以進入福建省事業單位的臺生,已有5人,而幾乎每個人的進入,都有「披荊斬棘」的過程。

  比如,一開始,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高嘉駿和北大醫學部碩士生周汝真,都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投出簡歷。結果在不久的2009年5月,恰逢「46號文」出臺。為了解決「第一個」產生的一系列問題,2009年5月底,省人事廳、衛生廳人事處、省皮膚病防治院、福建中醫學院等幾個單位負責人召開「政策座談會」,一起協調相關事宜。最後的結果是,臺生可憑臺胞證辦理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上述二人幸運地各自成為第一個體制內教師和體制內醫生。

  雖然有了開始,但問題還是接踵而來,比如其後進入廈門大學任教的陳經超,問題就麻煩得多——他沒有大陸的教師資格證。為此,這位廈門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跑遍廈大人事處、市人事局、省臺辦,還專程去了三趟北京找國臺辦和教育部,「過程很艱苦」,「關關都得了解」。

  「因為廈門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高校,福建省並不能直接發放教師資格證,這樣就無法取得就業證,也就無法被派遣,以及辦理後面的相關手續。」

  不過陳經超並不埋怨相關部門——由於沒有先例,許多具體辦事人員,實際上也一頭霧水,而且福建本省的規定,顯然也無法覆蓋教育部這樣的中央部委,只能是具體「協調」解決。

  陳經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今年「兩會」,通過臺籍全國人大代表魏麗慧的幫助,人保部部長和教育部部長已指示研究處理此事,他現在需要耐心等待。

  「在體制內就業,說明信任你」

  雖然經歷了這麼多曲折,但陳經超依然覺得自己已經很幸運。此前碩士剛畢業時,作為臺生的陳經超就已發現自己的就業機會寥寥無幾,許多簡歷都石沉大海,而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這些用人大戶都對他說「不」。他曾短時間在某藥企工作,月薪3000元,無「三險一金」,連一紙協議也沒有。

  事實上,早於他進入廈門大學教書的幾位臺籍教師,最初並未意識到編制內外的差別,但隨後遭遇了諸多困惑。「我不知自己該屬於哪種人才。」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副教授夏光武抱怨說。夏此前取得了華東師範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當時福建還未出臺相關政策。

  如今夏光武每次登錄課題網申系統,臺胞證身份證都試過,全被剔除。他所完成的課題都只能是跟其他人的合作成果,這直接影響他的教授評定等個人前途。

  而最受臺灣人追捧的醫學(特別是中醫學)專業的臺生,「體制內外」的感受更強烈——因為大陸最好的醫院,均為公立的事業單位。

  2010年7月攻下北大醫學碩士的臺灣學生陳柏叡如今受惠於福建省的政策,正式成為福州市皮膚病防治院的一位醫生,從管床位到獨立給人看病,到被送入福建最好的協和醫院接受鍛鍊,幾乎每兩個月,他的工作就會有變化。

  而比陳柏叡早一年畢業的一位臺灣籍北大師兄,畢業後留在北京的北醫三院工作,由於沒有編內身份,他只能當最底層的「住院醫」,無法正常晉升。但即使只有編外身份,能留在這樣的大醫院,這位師兄仍覺得已經滿足。

  「在大陸呆久了的人,都會想進入體制內。」廈門大學的陳經超坦言。但他又強調,自己是在爭取「平權」而非「特權」。作為「臺灣同胞」,他並未享受任何特殊待遇。

  上述觀點也可以在高嘉駿身上得到印證。雖有南投縣長這樣的「得意嶽父」,高嘉駿依然決定在大陸定居,他坦承自己從生活習慣乃至思維方式,都受到大陸的深刻影響,並樂意做一個傳播者,化解臺灣人對大陸的一些偏見。高嘉駿說,在臺灣,許多大醫院也是「公家」性質,因此他覺得沒有太大的不同——都有點保守和僵化,「中國人的單位都一樣!」

  據2011年國臺辦的統計,大陸共有187所高校招收臺生,目前在讀臺生共6755人,其中,福建省高校有858人。郝軍說,2007年他們在集美大學等福建高校調研,有10%的臺生希望在福建就業。

  福建省組織系統官員吳榮凱說,目前臺灣雖已承認大陸學歷,但僅限於少數著名高校,而島內就業壓力巨大,兩岸在薪資方面的待遇也逐漸縮小,如果算上物價因素,像廈門地區的待遇並不比臺灣差。

  在福建省的官員看來,臺灣同胞進入「體制內」工作,表明了大陸對臺開放的態度。「我們不僅讓你來讀書,還讓你就業,而且是體制內就業,說明我們非常信任你。」郝軍說。當「46號文」出臺時,臺灣都還未承認大陸學歷,開放大陸學生赴臺也還在爭論中。

  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正在進行的廈門市2011年春季招聘,又專門設6個崗位(主要是醫師類)面向臺生。

  兩岸政策對接仍是難題

  目前臺灣人進入的「體制內」崗位,並無太多政治色彩。當然受訪的大陸官員也期待,此舉有助於打破兩岸幾十年的隔閡,讓臺灣同胞更深刻了解大陸體制。兩岸在對峙時期,對彼此體制都曾有過抹黑和攻擊。

  1996年,當高嘉駿要來大陸求學,有人提醒「共產黨的地方很可怕」,但現在生活這麼久了,「一直生活得很好啊」。

  事實上,從「46號文」到「68號文」,福建對臺人才開放的動作越來越大,2010年7月,更一舉推出福建省農科院副院長等15個單位管理職務,選聘臺灣專才。

  「選聘的標準還是要看用人單位,要跟他們的需求能對接上。」福建省委組織部一位官員強調,15個單位的選聘公告,是由省委組織部統一安排,用人單位上報需求,最終篩選產生的,但並非指定政治任務。

  福建省公務員局透露,目前已有12個單位人選已定,其中4人已經上崗。這樣的結果已經超出當局的預期。

  不過兩岸政策無法對接的情況卻難以短期內改變,吳榮凱介紹說,一方面,臺灣的法律明確規定不允許臺灣人擔任大陸公職,另一方面,此次15個單位多為院校和科研機構,而臺灣將許多教師等都歸入「公職」範疇,「臺灣的在職教師和研究人員都不能來兼職擔任大陸方面的院長,除非他們放棄在臺灣的身份和待遇」。

  這使得福建方面著眼的重點人群為:臺灣非公職專才和海外的臺籍高級專才。「這些人受限會少一些。」第一位到崗的專才,便是在美國工作了15年的吳亦立。

  受聘為廈門出口加工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副主任的臺灣專才吳亦立,其工資是按照本單位同職人員平均標準發放的,同時在購房、稅收、社保等方面享受福建省內居民同等待遇。他另外享受每月1萬元人民幣的生活津貼和單位提供的免租金住房。

  2010年2月,福建官員表示,2010年將積極探索麵向臺灣地區居民聘任公務員辦法,爭取在農業、衛生、防災減災、建築、水利、環保等專業性較強的行政機關和參照公務員法事業單位,設置專門職位試行面向臺灣地區居民聘任。

  此消息經新華社報導後,隨即引起臺灣方面的反彈。「行政院陸委會」官員表示,如果臺灣民眾擔任這樣的職務,將違反相關法律,可以處新臺幣十萬到五十萬罰款。這則新聞在臺灣電視播出時,使用了高嘉駿在大陸受訪時的畫面,好友不禁為高捏了把汗。不過,這並未給高帶來任何影響。

  福建省委組織部一位負責人表示,外界對此有誤讀,應予澄清:一是福建需要的是專業性很強的人才——這些人才很難留在體制內,「我們不需要一般性的公務員」;二是「借鑑市場化思路和辦法」,實行聘任制,是階段性的,而不是終身任用的公務員。

  「我們有(面向臺灣地區居民聘任公務員)這個意向,但什麼時候實施,要看主客觀條件。」上述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此計劃暫時擱置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臺灣方面反彈,而是聘任制公務員在大陸仍處於局部地區試驗階段,制度設計仍未成熟。

  大陸的官員亦多注意到彼此的積極一面。「最近我們看到,有不少臺灣人士和媒體倡議當局引進大陸人才。」吳榮凱說。在他看來,若兩岸人才交流形成雙向互動,福建的相關政策看起來就不那麼突兀。「(將來)人來了,我們就要把政策完善好,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安心工作,這是我們想要的效果。」上述福建省委組織部負責人說。(南方周末記者 蘇永通 實習生 趙一丹)

    來源: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事業單位的多種編制,你真的了解嗎?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差額撥款單位要根據經費自主程度,實行工資總額包幹或其他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辦法,促使其逐步減少國家財政撥款,向經費自收自支過渡。 4、自主事業單位 又稱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
  • 2020福建漳州東山縣機關事業單位招聘編外48人公告
    因工作需要,根據《東山縣機關事業單位編外聘用人員管理辦法(試行)》(東委辦發〔2020〕9號)的要求,東山縣機關事業單位擬向社會公開招聘編外聘用人員48名,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招聘條件(一)招聘基本條件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2.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
  • 國企正式工怎麼轉為事業單位編制?
    但是隨著國企改革,國企工作人員編制越來越少,一般都只有領導級別的才有參公、參事業單位編制。公務員就不說了,難度比較大。那麼,事業單位的編制好不好拿呢?國企職工有便捷方法!    事業單位的工作和待遇。相對於國企來說,可算是又近了一步。而且屬於國家編制的人員,其工作的穩定性不言而喻。
  • 僱員有編制?事業單位中的僱員是什麼意思?待遇怎樣的?
    僱員是沒有編制的,合同制,具體的公告裡面會寫明。待遇也會不一樣的。但是僱員已經逐漸消失了,也許不久之後要退出歷史舞臺了。僱員的概念僱員指的是機關、事業單位在核定編制和名額內,以合同形式僱用的人員。  而之前的情況是,政府裡面工作的人分3種:公務員編制,事業編制,政府僱員。公務員就是現在國考省考市考考進去的,事業單位和政府僱員一般就由區組織招聘,也可以是單位自主招聘。事業單位編制屬於正式工作人員,僱員的話說得不好聽就是臨時工、合同工,比較不穩定,相對來說,福利補貼待遇就沒有公務員編制和事業編制好。當然,也有一些高級僱員待遇是不錯的,但都是極少數。
  • 教師「員額編制」還是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嗎?
    隨著事業單位體制內的改革,會將一部分工勤類崗位取消編制,那麼很多備考的夥伴們會說,如果有醫院和教師都取消編制了,那是不是都變成合同制了?那麼還有必要備考嗎?考的都不是編制的?近年來,在事業單位招聘的時候,有些學校和其他單位有一種新的編制:員額制編制。
  • 2020福建醫科大學招聘編制外工作人員17名公告
    2020福建醫科大學招聘編制外工作人員17名公告 2020-12-09 09:58:16| 高校人才網 中公福建教師招聘網為各位考生提供近期福建省教師招聘信息
  • — 事業單位編制警察有多香
    近些年在天津,輔警招聘越來越被大眾所知,同時熱度也是一直持高不下,也成為了大多數人的選擇。但輔警轉正卻一直以來都飽受爭議,要知道輔警作為警務人員中的「臨時工」,想要轉正只能參加正式的招錄考試,那麼只有參加公務員考試和招警考試這兩條路可選擇了。
  • 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到底有哪些區別?從編制,待遇,晉升來分析!
    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到底有哪些區別?從編制,待遇,晉升來分析! 無論是公務員還是事業單位人員(正式)都是國家財政供養,只不過兩者身份編制不一樣。公務員是行政編制,事業單位人員(正式)普通員工均是事業編制。總結來說兩者的編制身份不一樣。
  • 2020宜春市奉新縣公開選調事業編制工作人員10人公告
    江西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江西華圖招聘信息:2020宜春市奉新縣公開選調事業編制工作人員10人公告,報名時間:自發布公告之日起至2020年6月12日,請考生多加關注。
  • 事業編制是什麼意思?事業編制有什麼好處?
    事業編制就是指事業單位編制,四川華圖教育小編了解到,具體來說事業單位編制事業編制,是指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事業單位覆蓋的範圍較為寬泛,包含了人們生活中的大部分範圍,尤其是社會福利,教育,衛生,這些都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
  • 事業單位改革後,人員可通過三種途徑拿行政編,你有必要看看
    機構大量精簡編制,事業單位改革已經很成熟了,改革的初衷就為了削減目前過多的事業單位編制,很多人看到事業單位大幅度簡編後,擔心「鐵飯碗」不再,把目光紛紛放到了公務員上,甚至有不少事業單位職工開始想,已經在事業單位工作這麼多年了,如果現在想轉公務員行政編,是不是可行呢!
  • 什麼是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是什麼意思? 可能有些人知道事業單位和公務員一樣都俗稱「鐵飯碗」,也就是穩定,但不清楚具體什麼是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是什麼意思?
  • 2021事業單位改革為「合同制」,還有必要考嗎?有發展前景嗎?
    這兩年事業單位的改革一直都是大家關注的事情,很多事業單位都直接改為「聘用合同制」的管理方式。從事業單位改為企業,同樣的事業編的管理崗員工、專技崗員工也改為企業員工,籤訂聘用合同。由於是編制轉為企業,編制員工可以滿足合同期到期後自動續籤。
  • 鄉鎮事業編制改革之後會成為行政編制(參公)嗎?
    大學畢業生在畢業之後,選擇考取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崗位,無疑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一旦考上之後,就不會擔心因為中年危機的到來而失業,而鄉鎮或者是街道辦事處作為最基層的政府,都是每年招聘公職人員的大頭,特別是事業編制更是如此。在整個事業單位改革過程中,涉及鄉鎮街道辦事處的事業編制有可能改為公務員或者參公編制嗎?
  • 福建南安年近七旬手藝人堅守瀕危蓑衣編制技藝
    在福建省南安市詩山鎮鵬峰村,有位民間手藝人一直堅守著蓑衣的編制技藝,他編制的蓑衣受到了海內外顧客的喜愛,甚至走進了臺灣百姓的家中。  【解說】4月6日下午,記者驅車前往鵬峰村,在陳家的老宅內,見到了仍在編制蓑衣的陳奕培老人。在廳堂中,陳奕培打著赤腳,蹲在地上、低頭編著蓑衣。
  • 2020年福建廣電網絡集團南平分公司招聘13人公告
    福建中公整理了2020福建國企招聘信息,提供2020福建國企招聘信息,包括福建國企考試公告、報名時間、報名入口、職位表、筆試科目、筆試面試信息等。福建廣電網絡集團南平分公司,隸屬福建廣電網絡集團有限公司,屬國有大型企業,因工作需要,南平分公司及所屬縣區分公司面向社會招聘集客客戶經理、營業員等相關崗位。
  • 縣直事業單位差額編制能提拔鄉鎮副職嗎?
    考試即國考和省考,機關事業單位逢進必考,這也是多數人進入公務員的方式。考試意味著從頭開始,考上了要辦理辭職手續,以前的履歷除了工齡可以續接外,其他都作廢。提任和調任不用辭職,履歷和關係可以續接。提任顧名思義就是提拔任職,比如事業九級職員滿足三年任職條件後,可以通過換屆等方式直接提拔到鄉鎮班子置換為公務員。
  • 科普:公務員、事業單位的區別
    每年公務員招錄在編制上分為兩種,一種是公務員,一種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由於後者參照公務員法管理,所以在招錄程序上也和公務員一樣,因此同步招考。兩者區別:公務員:行政編制,工資薪水由國家財政發放,行使管理國家職能,三者缺一不可。很顯然,除此以外的都不是公務員。事業單位:是國家機關依據法律法規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
  • 石門規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調動
    日前,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出臺了《關於進一步規範機關事業單位一般工作人員調動的意見》,明確縣直單位一般工作人員調動必須堅持「四嚴」。一是嚴把進人關口。
  • 機關事業單位使用勞務派遣工有什麼規定,有希望轉正進入編制內嗎
    勞務派遣工也是機關事業單位編外合同用工的一種模式。機關事業單位編外人員,包括人事代理、合同工、臨時工和勞務派遣工,這些編外人員,都是單位通過人社部門統一招聘,財政部門統一供給,分配到單位使用的,以補充正式職工力量的不足,解決單位編少事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