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改革後,人員可通過三種途徑拿行政編,你有必要看看

2021-01-11 資訊有約

機構大量精簡編制,事業單位改革已經很成熟了,改革的初衷就為了削減目前過多的事業單位編制,很多人看到事業單位大幅度簡編後,擔心「鐵飯碗」不再,把目光紛紛放到了公務員上,甚至有不少事業單位職工開始想,已經在事業單位工作這麼多年了,如果現在想轉公務員行政編,是不是可行呢!實際上,事業單位改革後,事業編人員確實是有三種途徑可以進入公務員序列。

一、考公務員

公務員凡進必考,這個原則是不能被打破的,每年各省都有公務員考試,有國考跟省考兩種,只要報考的崗位是公務員崗位,通過考試就可以獲得公務員的身份,當然需要有前提須徵求所在單位的同意,因為在政審環節有一項出具單位同意證明的。

二、調崗

事業單位中有一類叫做「參公事業單位」這類是介於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之間的形式,大部分都是一些行政執法類單位,福利待遇以及晉升空間跟公務員是一樣的,進入這種事業單位也是一種途徑,可以跟公務員之間調崗,符合條件的各位,也一定要時刻留意。

三、遴選

想要參加遴選那就首先必須滿足遴選基本條件,滿足條件就可以參加公務員或者是參公單位組織的遴選,一經合格,就可以進入公務員序列,拿行政編了。

相關焦點

  • 2021事業單位改革為「合同制」,還有必要考嗎?有發展前景嗎?
    這兩年事業單位的改革一直都是大家關注的事情,很多事業單位都直接改為「聘用合同制」的管理方式。從事業單位改為企業,同樣的事業編的管理崗員工、專技崗員工也改為企業員工,籤訂聘用合同。由於是編制轉為企業,編制員工可以滿足合同期到期後自動續籤。
  • 事業單位改革後,這4類事業編工作人員漲工資,工資待遇很吃香
    在很多人傳統印象裡,鐵飯碗工作除了公務員就屬事業編,工作同樣非常穩定,屬於旱澇保收的單位。但是,大家同樣也知道事業單位目前面臨改革的情況,究竟事業單位會改成什麼樣子,我在前幾期的視頻中也做過一些介紹。那麼今天主要想回答一位粉絲的疑問,就是在事業單位改革後,不但不會取消編制,而且很大程度上會漲工資的4類事業單位人員。供大家參考和交流。第一類單位就是鄉鎮街道事業單位人員。大家都知道,公務員公車改革從2014年開始啟動到現在,已經好幾年了。
  • 執法類事業單位人員在改革時可以轉為參公或者是公務員嗎?
    問題:執法類事業單位人員在改革時可以轉為參公或者是公務員嗎?執法類事業單位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一般定性為行政類或者公益一類行政輔助單位,這類單位工作人員可以整體過渡為參公人員。單位性質:執法職能一般是行政職能,或者由行政單位下設事業單位、內設機構授權執法,這類單位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被劃分為行政類事業單位,或者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純事業單位公益一類還好說,如果是公益二類或者生產經營類,還是有改制的風險。生產經營類在2020年前全部改制為企業,公益二類大部分單位也會改制,推向社會,如果去的單位恰好在改制之列,就面臨著再次分流的風險。
  • 事業單位若想轉「公務員」,有幾種途徑可以選擇?直接參加壓力小
    原因一:公務員具備行政權力之所以有很多事業單位的人員傾向於轉公務員,其實根本原因就是兩者在使用權力上有些差異,公務員作為國家的工作人員,是具備一定的行政權力的,但是對於事業單位的人員來說,他們是不具備行政權力的。
  • 2018機構改革最新消息 黨政、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穩步推進
    市縣機構改革方案要求12月底前由省級機構改革領導小組批准,並報國家機構改革部門備案,於2019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改革任務,鄉鎮、街道同步推進。  2、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工作於2010年安排試點,2017年省市縣鄉各級《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方案》獲批執行,各級事業單位「分類」工作通過調研摸底、反覆分類、逐級審批的方式,漸次推進。
  • 事業單位改革何時開始?改革後縣區機構要精簡90%以上?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2月13日訊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工作從2011年就開始試點,目前已經確定的主要信息有四個:  1、2017年《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方案》已經確定並頒布實施,各地依據方案要求,進行事業單位分類,並逐步推進部分單位試點改革,比如公證律師改企、不動產登記整合、高校和公立醫院編製備案制等。
  • 縣城事業單位管理崗有機會過渡成公務員嗎?
    明確的答覆你:有可能,但概率不大!國家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幹部交流。事業單位在職在編人員想不參加公務員考試,直接轉公務員目前只有三種途徑:第一,提拔。符合必要的任職條件,比如在科員即九級職員崗位上任滿四年以上,有一定的工作履歷,可以通過提拔或者換屆提名的方式,直接提任行政機關副科級以上領導職務,即可置換為行政編製成為公務員。第二,公選。通過公開選拔的方式,面向機關事業單位公開選拔考核幹部充實行政機關力量,符合條件的在編事業人員也可以直接轉公務員。
  • 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到底有哪些區別?從編制,待遇,晉升來分析!
    1、公務員(行政編制):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公務員職位按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公務員主要有黨政機關、人大、政協、兩院(未改革前)等。主要職能與以上單位工作職能相對應。
  • 常德市本級機構改革穩步推進(附事業單位改革調整情況)
    3月12日,常德市本級機構改革「三定」暨人員轉隸工作推進會在柳葉湖畔召開。會議要求市縣機構改革要在2019年3月底以前基本完成,各區縣(市)和市直部門要抓好協調配合,嚴格責任落實,確保高質量完成機構改革任務。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梁仲出席會議並講話。
  • 事業單位社保改革成定局 養老金並軌需配套法規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小平研究員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條例》是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成果的法制化,同時也是針對近年來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後仍然存在的問題提出的「治療」方案,將成為今後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的基本指導性文件。  「以《條例》的制定為標誌,深化事業單位改革邁出了具有實質性的一步。」
  • 又一市級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方案出爐!
    基本原則      政事分開:剝離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      事企分開:去市場化,激發內生動力,回歸事業單位提供公益服務的本質屬性。      精簡效能:凡可通過政府購買取得的公益服務,原則上不再通過新設事業單位提供。
  • 縣區|藍山縣藉機構改革「東風」同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 增強人民...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18日訊(通訊員 鄧從軍)在本次機構改革中,藍山縣藉機構改革「東風」,將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與黨政機構改革同步推進,以人民為中心來定位,不斷提高事業單位公益服務水平,完善便民惠民服務機制,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在事業機構實現瘦身。
  • 31省份機構改革方案獲批:多省份事業單位減員,不再承擔行政職能
    「與以往歷次機構改革不同的是,這次機構改革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強調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統領,以優化協同高效為著力點,統籌推進黨政軍群機構改革。」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秘書長沈榮華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優化就是科學合理、權責一致,協同就是有統有分、有主有次,高效就是履職到位、流程順暢。」
  • 鄉鎮事業編制改革之後會成為行政編制(參公)嗎?
    大學畢業生在畢業之後,選擇考取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崗位,無疑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一旦考上之後,就不會擔心因為中年危機的到來而失業,而鄉鎮或者是街道辦事處作為最基層的政府,都是每年招聘公職人員的大頭,特別是事業編制更是如此。在整個事業單位改革過程中,涉及鄉鎮街道辦事處的事業編制有可能改為公務員或者參公編制嗎?
  • 事業編五大認識誤區,你踩了哪幾個坑?
    關於事業編,有些誤區要注意。第一,事業編有很多種。錯,事實上目前機構編制部門認定的編制只有兩種,一是行政編制即公務員,二是事業編。也就是說,事業編只有一種類型,很多人以為事業編還區分參公、全額、差額、自收自支、工勤等,那只不過是按照管理辦法、供養方式、崗位性質區分出來的類型,實際上不管是哪種性質,統一使用的都是事業編制,在這點上沒有區別。第二,事業編沒有身份區別。比如管理、專技、工勤三種崗位可以相互轉崗,不再唯身份論。對於這點,在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辦法中予以了明確。
  • 國企正式工怎麼轉為事業單位編制?
    但是隨著國企改革,國企工作人員編制越來越少,一般都只有領導級別的才有參公、參事業單位編制。公務員就不說了,難度比較大。那麼,事業單位的編制好不好拿呢?國企職工有便捷方法!    事業單位的工作和待遇。相對於國企來說,可算是又近了一步。而且屬於國家編制的人員,其工作的穩定性不言而喻。
  • 《哈爾濱市深化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實施方案》下發
    通過改革,全面壓縮現有事業單位機構編制規模,精簡事業單位機構數量,壓縮事業編制數量,推進公益類事業單位去市場化,推進開展競爭性生產經營活動或具有較強生產經營能力的公益類事業單位市場化改革,使市直事業單位機構總數、事業單位內部機構總數、事業編制總數以及區、縣(市)事業單位機構總數、事業編制總數原則上至少精簡20%。
  • 事業單位的多種編制,你真的了解嗎?
    ,財政部門據此撥款,通常分為行政編制、事業編制(包括參公事業編(在省考裡招)和普通事業編)以及公益性崗位。 事業單位編制分類 事業編制可分為參公事業編、全額事業編制、差額事業編制和自籌自支事業編制。
  • 鄉鎮事業編制人員,可通過三種方式轉化為公務員
    隨著公務員職級並行改革的實行,公務員的晉升渠道更加多元,公務員的工資待遇提升有了更多更好的預期。相比於公務員來說,事業編制的人員普遍想將自己的身份轉化為公務員,享受到公務員改革的實惠。那麼,鄉鎮事業編制如何轉化為公務員呢?今天我們試著分析一下。
  • 事業編?到底是什麼身份?
    近日,有老家親戚問我,說兒子畢業了,想考個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成績不太好,他發現當地消防員特別好考,問靠譜嗎?我理解他問靠譜嗎應該就是問是鐵飯碗嗎,是公務員或者事業編嗎。筆者覺得有必要介紹一下。首先,筆者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消防員既不是公務員、也不是事業編,而是具有特殊行政編制公職人員,不能幹到退休,與部隊士官一樣也面臨二次就業。(PS:消防救援隊伍分管理指揮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消防員,管理指揮人員是公務員,專業技術人員有公務員也有事業編,消防員既不是公務員也不是事業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