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龍蝦的一隻螯要明顯大於另一隻,仿佛一隻螯注射了類固醇,用來舉重,另一隻僅用於在圖書館翻書。
較大的那隻螯稱為「搗碎機」,較小的螯稱為「切割機」。「搗碎機」動作遲緩,上面的鋸齒大而寬;而「切割機」動作靈敏,上面的鋸齒小而尖。龍蝦的雙螯並非從一開始就差異明顯。龍蝦要經歷多次蛻皮,僅在幼體階段就要蛻皮3次。
龍蝦剛孵化出來時,雙螯看上去完全一樣。隨後,進入生長發育階段,其差異逐漸顯現。到它們第5次蛻皮(稚蝦階段的第2次蛻皮),雙螯已經明顯分化。
如你所料,「搗碎機」主要用於抵禦捕獵者,而「切割機」主要用於進食。龍蝦的螯經常因為事故和打鬥而脫落。雖然不同種類的龍蝦情況有所不同,但大多數龍蝦都能斷螯再生。
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如果剩下的螯是「切割機」,許多具有「彈性異形」 特性的龍蝦,其「切割機」會改變為「搗碎機」(這或許是因為「搗碎機」對生存更重要),而隨後再生的螯則演變為「切割機」。這樣,龍蝦雙螯的功能恰好對換。
——選自《科學畫報》
(歡迎個人轉發文章,微信公眾號、刊物、機構如需轉載,請保留作者、註明轉載自科學畫報,否則一旦發現,將予以舉報。)
長按下方二維碼,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科學畫報」
訂閱《科學畫報》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