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溼床板、船上抓老鼠……聽「老船員」講在遠望號上的艱苦歷程

2020-12-05 中國軍網

2018年末,航天測量船遠望7號再一次踏上了前往大海的路,這是它第8次駛向遠洋。

在第一次登船的我看來,遠望7號行駛平穩,各類生活設施齊全,還有不少娛樂設施。

然而,船上的一群「老船員」告訴我,如今舒適安全的工作環境背後,烙印著一輩輩「遠望人」曾經的艱苦歷程。

奪命氣旋

41歲的孟海輝是遠望7號的電氣工程師,負責全船的電力供應,在遠望號上工作了24年,大家都喚他「老孟」。

孟海輝在遠望7號輪機部中央集控室值班。 宋東瑞 攝

老孟是個「工作狂」。在來到遠望7號之前,他曾在遠望2號上工作,參與過遠望2號船的中期修理。作為電氣工程師,他格外關注船內放置電機的機艙,親自參與了機艙噴漆。

當時用的油漆噴槍,噴嘴足有人的手臂那麼長,噴起漆來產生大量的「漆霧」,老孟的護目鏡瞬間被油漆覆蓋,有時候眼睛裡濺進了許多油漆腫得老高,過了許久才消腫。

孟海輝工作起來忘我投入,十分敬業。 宋東瑞 攝

老孟親手參與修理的遠望2號,執行過嫦娥號、神舟等許多航天測控任務,曾被授予「功勳測量船」稱號,功勳的背後是無數次的艱難險阻,甚至有過危及生命的險境。老孟就遇到過這麼一次。

功勳測量船遠望2號。 資料圖

1997年,執行完任務,返航的遠望2號遭遇了一個未曾預料的氣旋——海上遭遇氣旋是一件極為危險的事情,它可以造成巨大的風浪,讓船隻傾覆,最極端的情況下,甚至可能導致全船人葬身海底。

當時的遠望2號,因為無法判斷氣旋是否已經離開,曾三次駛入氣旋,又三次逃脫出來。

老孟回憶,當時船上三分之二的人都出現了暈船,許多人穿上了救生衣,甚至有不少人寫好了遺書。

「這個故事,我們遠望人沒有不知道的。」老孟的同事忍不住插嘴,「這是個傳奇,稍有不慎就沒命了。」

圖為遠望7號氣象預報員在操作氣象儀器,如今遠望7號船氣象預測十分準確,能夠準確地避開此類危險氣象。 韓帥 攝

潮溼的床板

41歲的李紅民是遠望7號通信工程師,在船上工作也快17年了。和老孟一樣,他也是從遠望2號船來到遠望7號的,不過他對遠望2號卻有著不同的記憶。

李紅民在遠望7號船上工作,遠望7號上的許多工程師都來自遠望2號。 焦會周 攝

李紅民對遠望2號船上艱苦生活的記憶可以概括成兩個字:悶、潮。

當年的房間都是木質結構,多以5人間、7人間為主,甚至還有9人間。船員們以組為單位,每個組住一間,小組長住在一進門單獨的床上,另有若干上下鋪。

李紅民當年住的床邊就是窗戶,窗戶外並不是想像中鹹鹹的海風,而是管道,管道散發的潮氣悄無聲息地侵入屋內。李紅民對此毫無知覺,直到日子長了,他逐漸發現床鋪怎麼睡也不暖,掀開褥子一看,才發現床板全都是溼的。

李紅民在遠望7號的住艙中鋪床,如今的床鋪乾燥舒適,房間明亮寬敞。 溫孟馨 攝

因為長期睡在溼床板上,許多船員都患上了關節炎,天氣一潮,渾身的關節都難受。但潮溼憋悶的可不只是住艙,還包括他工作的通信機房。

當時的通信機房普遍又小又窄,不僅工作起來擁擠難受,還長期散發著黴味。李紅民還記得,當時最小的機房是電話機房,只比現在各個房間的廁所略大一點,大約四、五平方米,裡面只有一臺設備,兩把椅子。

如今的通信機房寬敞舒適,並且都是通過軟體信息化管理。 溫孟馨 攝

工作時的種種辛苦與不易,李紅民從來不對家人說起。多年的聚少離多,他和妻子之間已經形成了獨特的默契,互相都是報喜不報憂。「家人都很支持我,」李紅民告訴記者,「他們知道我捨不得離開遠望號。」

抓老鼠

38歲的測控工程師李仁龍第一次登船是在遠望4號,後來又在遠望5號上工作了近十年,2016年來到遠望7號。對他來說,最難忘的還要數見證了他第一次出海工作的遠望4號船。

遠望4號船是遠望號中最小的一艘,因此也格外顛簸,用李仁龍的話說,「站在甲板上,往上搖臉衝著天,往下搖面對著海」。

毫無懸念地,李仁龍遭遇了嚴重的暈船。他說,從船駛出長江口一直到任務結束靠港,他沒有一天不是在暈船中度過的。他的症狀十分嚴重,吃什麼吐什麼,瘦得前胸貼後背,「吃東西只是為了吐得舒服一點,因為如果不吃,吐的就是酸水了。」

遠望4號船是由中國著名科考船向陽紅10號改造而來,已於2011年「退休」。 資料圖

李仁龍告訴我一首「暈船十字歌」,生動地形容了他暈船的感受:一言不發,二目無神,三餐不進,四肢無力,五臟翻騰,六神無主,七上八下,九(久)臥不起,十分難受。可天天暈船卻不能天天不工作,於是他只能強撐著到測控機房,邊上班邊緊攥著垃圾袋「時刻準備著」。

李仁龍(右二)在遠望7號測控機房工作,相比過去的老船,遠望7號航行十分平穩。 韓帥 攝

給李仁龍留下深刻印象的還不止暈船,老船上的老鼠也讓他記憶猶新。由於當年沒有完善的防鼠措施,船上有不少老鼠,他甚至曾經在夜裡睡覺時,感覺到老鼠從自己胳膊上跑過。

圖為遠望7號上配備的防鼠板,停靠時將它置於纜繩上,能讓船隻免受鼠患困擾。 溫孟馨 攝

在當時,捉老鼠還是船員們的工作之一,誰要是抓到老鼠,交給負責的工作人員,就能夠換取一定的獎勵。不過對於負責測控的李仁龍來說,抓老鼠關係到他的工作能否順利開展。測控工程師們最怕的就是老鼠咬壞設備線纜,引發設備故障,影響測控任務順利開展。因此,任務正式執行的前一天晚上,李仁龍和同事們總會睡在機房裡,把自己當成「稻草人」,嚇退作亂的老鼠。

測控設備的線纜十分重要,即使如今遠望7號上已沒有老鼠作亂,李仁龍仍要經常對它們進行檢查。 韓帥 攝

或許正是因為經歷過艱苦的工作環境,李仁龍很珍惜如今的工作狀態。即使年幼的兒子曾三次要求爸爸辭職,他也沒有聽從,反倒是給兒子寫了一封長信,解釋了自己不願離開的原因。

「人要懂得感恩,要堅持夢想,還要有責任感。」李仁龍在信中這樣對兒子說,「希望你也能找到你的夢想,並且堅持下去。」

(解放軍報記者部·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相關焦點

  • 航海日記:睡溼床板、抓老鼠…聽遠望7號船員講故事
    三進三出氣旋、睡溼床板、船上抓老鼠……聽遠望7號的工程師們講那過去的事情  中新網遠望7號船12月17日電 (記者 溫孟馨)2018年末,最新一代航天測量船遠望7號再一次踏上了前往大海的路,這是它第8次駛向遠洋。  在我這樣第一次登船的人眼中,遠望7號行駛平穩,各類生活設施齊全,甚至還有不少娛樂設施。
  • 除了抓老鼠,還是一種精神寄託
    其中,核潛艇949型的K312號是世界上養貓咪最多的艦艇,有10隻之多,而且當中不乏罕見品種。說起養貓這一傳統,最早要追溯到百年前的風帆時代。那時的船不似現在這般堅固,大多都是木質結構,而且上船之前船員會攜帶大量的食物,因此極易招致老鼠。這些老鼠不僅偷吃食物,而且還會對木質船體產生嚴重的破壞,因為它們需要經常的磨牙。
  • 疫情下,在大洋上生活的150天
    首次出航感受26年船齡老船的艱苦遠望號船隊包括7艘航天遠洋測量船和2艘火箭運輸船。眾所周知,海洋佔地球表面71%的面積,從陸地發射升空的太空飛行器必然會經過海洋,這遠遠超出國家陸地測控站的範圍,因此遠洋測量船成為中國航天任務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 小夥帶塊「床板」來鑑定,睡了十幾年,專家:這幾個字你都敢睡?
    小夥帶塊「床板」來鑑定,睡了十幾年,專家:這幾個字你都敢睡?導讀:一位小夥子帶著一塊「床板」來鑑定,自稱在上面睡了十幾年!專家在看後大驚失色,說出了驚人之語,這塊「床板」到底有何玄機?故事又將會如何發展?且看下文分解。
  • 軍艦上為何都有養貓的傳統?不僅是抓老鼠,作用比我們想像中更大
    表面上來看,養貓除了抓老鼠,並沒有其他用處了,而且它還會增加糧食的消耗,產生不必要的麻煩,那麼為何就一定要養貓呢?實際上作用比我們想像中更大。以前的大型船隻都是用木頭製造的,隨著出海次數的增加,甲板受到海水侵蝕的情況也會越來越嚴重,再加上長期呆在海面上,環境都會變得潮溼,所以這樣一來,老鼠也就更容易進行繁殖了。
  • 你聽說因為逮老鼠,而榮獲英國最高榮譽的「貓」嗎?
    在人類遠洋史上,船員們除了面對船外的風暴巨浪外,更大的敵人則來自船艙裡面。那些躲在暗處、隨時伺機而動的齧齒動物,正虎視眈眈的盯著船上珍貴的食物和飲水。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腓尼基人開始把貓帶到船上,「船貓」就這樣誕生了。從那時開始,貓就在人類的航行軌道上乘風破浪。
  • ...女性 船員 海事大學 寶寶吃 招收 心理問題 航海教育 STCW 男生...
    據《新聞晨報》報導,「男女搭配,幹活不累」,這個在中國社會普遍被接受的「勞動定律」似乎在航海業並不適用——目前在65萬中國海員中,女海員人數寥寥無幾,遠洋商船上甚至幾乎沒有一個女船員。設立11年航海系女生鮮能上船    58歲的衣洋有著30年的航海生涯,當了18年船長,他表示,STCW公約(海員培訓、發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曾經明確提出,非常有必要讓女性和男性在接受航海教育和在船上就業方面具有同等機會。在俄羅斯、丹麥、澳大利亞、日本等國,遠洋船上也都有女船長的身影。25個人的一條船上,經常會配備1-2名女船員。
  • 船員出海捕撈,卻被母海獅一直追趕,只因船上有位特殊的小生命
    有的小動物甚至賴上了,都不願意離去呢,現在的小動物都這麼會玩嗎?簡直太壞了吧。一群船員準備下海捕魚的時候,沒想到一隻小海獅趁他們不注意的時候偷偷上了他們的船,對於小海獅而言特別的新奇,仿佛開始了新的冒險呢。
  • 被困馬達加斯加的中國船員:510天,病毒比自由來得早
    6月30日,這是申文波在馬達加斯加監獄度過的第510天,一起被困的還有8名中國船員、4名孟加拉船員、2名緬甸船員,均來自中國貨船FLYING,2019年3月因非法入境被判刑5年。獄中,他們親歷過暴亂,被獄警拿槍指過,也被遍地的蟑螂、老鼠、木蝨子咬過,最難忍受的,是心裡的煎熬。
  • 被困馬達加斯加的中國船員:自由沒等到 病毒先來了
    中國貨船FLYING上的15名船員在獄中的合影。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獄中,他們親歷過暴亂,被獄警拿槍指過,也被遍地的蟑螂、老鼠、木蝨子咬過,最難忍受的,是心裡的煎熬。睡夢中的船員被驚醒了,驚慌失措地跑出去看。一見這情形嚇壞了,直往衛生間、機艙躲。逃到二樓角落的二副,被穿透水密門的子彈殘片打中屁股。船東代表的左腿被子彈擊中,肚子上留下子彈擦過的傷口。他心想,完了,這下要死在印度洋了。緊接著,火箭筒打到船上,警報聲四起。符偉剛去機艙查看,見一層的玻璃震得粉碎,心裡很害怕。槍擊持續了一兩個小時。
  • 航母上為何必須養貓?抓老鼠並不是主要目的,其重要作用無法替代
    其實不只是為了抓老鼠,還有個重要作用無法替代。 航母作為重要的作戰平臺,為何可以讓貓上艦?這不禁讓人感到好奇,養貓除了抓老鼠再沒有別的用處,並且還會增加沒必要的糧食消耗,甚至還會產生一些麻煩。那麼養貓到底有什麼特殊意義與作用?
  • 航母上為什麼要養貓?抓老鼠已經不是主要,另一個作用無可替代
    各國海軍發展到現在,貓在軍艦上存在的歷史已經很久了,而且貓還可以和官兵一樣擁有軍銜,待遇也十分優厚。那麼軍艦上養貓到底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和作用呢?其實貓上軍艦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風帆時代,那時的軍艦多數為木質結構,在遠洋航行時需要在港口進行長時間的補給,而老鼠則會順著繩子爬上軍艦。
  • 被困馬達加斯加的9名中國船員:510天,新冠病毒比自由來得更早
    中國貨船FLYING上的15名船員在獄中的合影。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獄中,他們親歷過暴亂,被獄警拿槍指過,也被遍地的蟑螂、老鼠、木蝨子咬過,最難忍受的,是心裡的煎熬。
  • 萬萬沒想到貓竟然用這種方式抓老鼠,老鼠:它作弊!
    大部分人大學是住的宿舍,一般會在床板上放個被子墊著,上鋪基本上會有個欄杆,一方面是把著容易上去,再就是能防止有睡覺不老實的同學掉下來,就有位網友分享了自己室友的故事,這都沒東西擋住,不掉下來才怪,可以睡在地上,感覺是一樣的。
  • 「世界夢號」遊輪船員新冠肺炎檢測結果呈陰性,乘客及船員可下船
    【環球網報導】據香港《頭條日報》9日報導,曾接載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世界夢號」遊輪已於香港啟德郵輪碼頭停泊5日,船上近4000名乘客及船員留在船上未能登岸。香港衛生署今天(9日)下午公布「世界夢號」遊輪檢疫工作已完成,船上全體船員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結果為陰性,所有乘客及船員均可下船。
  • 核潛艇上都有,俄羅斯海軍為何鼓勵水手們養貓?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謝爾蓋·伊萬諾維奇是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飛彈巡洋艦上的艦貓,2015年該艦被派往地中海東部執勤,為赫梅尼姆空軍基地提供防空掩護,謝爾蓋·伊萬諾維奇也一併前往參加了一把實戰。和各海軍強國一樣,俄羅斯海軍早在風帆時代就養成了在軍艦上養貓的傳統;當時家貓出於多種原因被帶到船上,最重要的是控制齧齒動物,也就是老鼠。
  • 能否借用一下你家貓,我帶回去抓老鼠
    「我外孫要給你家貓講個故事。」哈哈哈...你沒看錯,是真的要給貓講個故事,而且是視頻連線講故事。這麼新奇的事兒頭一回見,原來是朋友的外孫有一項暑假作業,需要講故事給寵物聽。不過說到借貓,用來聽故事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鏟屎官遇到的,都是身邊人想借貓去抓老鼠。@雪雪_梅梅:當好朋友說要借貓去抓老鼠你怎麼破事情源於好朋友家有老鼠,問我好多次要借貓,我強調過多次了,我家貓不捉老鼠,她說拿去嚇嚇老鼠也行。
  • 軍艦上養貓到底有什麼用處?抓老鼠只是其一,其實比我們想得簡單
    那麼軍艦上養貓到底有什麼用處?抓老鼠只是其一,其實比我們想的簡單。其實軍艦上養貓的事情要從最開始的軍艦說起,在原來可沒有現在這麼堅固的鋼材,所以船都是用木頭製作的。一般軍艦在執行任務的時候都是很少停船靠岸的,所以都會先在船上儲存大量的食物。但是人們發現,只要船隻靠岸總會有有一兩隻老鼠會潛入到船隻中。老鼠的繁殖能力可是非常強的,可能一開始潛入的只有一兩隻,但是後面可能就成窩生了。
  • 做船員這麼多年,最快樂的就是船行海上,釣到各種未曾見聞的魚~
    船員們在船上晾曬魷魚懷念魚多的港口如今,很多退休的老海員都懷念巴基斯坦的喀拉蚩港,那個港口的魚不但品種豐富,個頭也大。扔完網,他就到甲板上幹活。下午工作結束,他回到船尾,試著拉了一下網繩,結果怎麼也拉不動。他趕緊招呼大家來幫忙,水手長帶著眾水手齊上陣,結果還是力不能及。水手長只好指揮水手,啟動船尾的絞纜機,將大網收上來。誰都沒想到,大網中不但有螃蟹,還有大海螺,數量對半開,也不知道這些大海螺是怎麼進到網裡的。這一網收穫,船上食堂幾天都沒吃完。
  • 歷史上這個失明的船員表示:只能活一半
    對於某些有深海恐懼症的人來說,神秘莫測的大海中,往往隱藏著他們想像中的龐然巨物,隨時都會張開滿是利齒的大嘴,將海面上無知的人吞入口中。而在現實生活中,海洋中最大的生物就是鯨魚了。所以難免會有人突發奇想,鯨魚捕食的時候嘴巴張那麼大,萬一把人吞了進去,那人還有存活的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