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書告訴你:為什麼給亡人過頭七七七?孩子為什麼選擇你做媽媽

2021-01-13 小鎮咕咕鳥

導語:為什麼我們會給亡人過頭七?人去世以後屬於他生前的一切真的消失了嗎?靈魂真的可以永生嗎?老人常說的輪迴轉世並非供你娛樂的聊齋故事……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幾本關於人類終極關懷的經典之作:《西藏度亡經》、《天藍色的彼岸》、《媽媽,我是為你而來》。

《西藏度亡經》是一部西藏佛學名著,它甚至被榮格等國外諸多心理先哲們視為終極靈魂伴侶隨身攜帶。它既是死亡救助,又是生死教育,值得每個人用心閱讀。

西藏度亡經

書中詳細記載了人在死亡瞬間的所見所感,告訴人們死亡並非痛苦哀傷的事。在人已離開人世之後尚未投生之前為「中陰」身,也就是亡人去世後的七七四十九天裡,亡靈都將處於中陰身,在這些日子裡呼喚他的名字,對他讀誦《西藏度亡經》,即可以使亡靈避免落入餓鬼、畜生、地獄三惡趣中。

這本書告訴我們,死亡並不意味著他生前一切的終結,死亡並不是一件哀傷的事情,而是可能在瞬間得到完全的解脫,重新擁有最純潔的生命…

天藍色的彼岸

《天藍色的彼岸》:講述了小男孩哈裡和姐姐吵架後跑出去被急速駛來的卡車撞死的故事。然而死亡來的太突然了,他不捨得離開曾經朝夕相處的親人和同學,便回去看望大家……

故事絲毫沒有煽情的杜撰情節,一切那麼自然而然,逐步展示了小男孩回到家裡和學校以後看見的一切,平靜的敘述卻讓我流淚,他的座位被別的同學替代了,他在學校的一切都漸漸被遺忘了……他好難過,他嫉妒所有的活著的孩子,他們的快樂、幸福,甚至他們的痛苦和悲傷,都讓哈裡那麼嫉妒,因為他那麼留戀人間……這一場人間旅途、曾經那些平常的日子真的不再屬於他了。哈裡深深感到生命是美麗的,不應該浪費時間去抱怨和怨恨。

小哈裡再次回到家裡,卻再也看不下去姐姐和爸媽在失去他之後日復一日傷心痛苦的樣子,他太難受了,他走到媽媽身邊想安慰大家,可是沒有人看見他,沒有人能夠聽見他說話,沒有人能夠觸摸到他……

那一刻,小哈裡寧願自己已經被遺忘……

小說裡有一段情節富於深意:哈裡回到他思念的學校後,看到他最好的朋友和他最討厭的同學居然成為了好朋友;他想像著朋友和老師為他的離去而傷心難過的場景根本沒有發生。哈裡終於明白了,別人的生活不會因為他的離世而有多少改變,或者說一切照舊沒有變化。直到哈裡看到班級的牆上所有的小朋友為死去的自己寫的留言,直到哈裡看見校園後院裡同學們為他種下的樹時,他又深深地感受到:他的存在曾經留給了別人美好的記憶……

《父母是孩子選擇的》

是一名日本男性婦產科醫生池川明先生的作品。至今仍舊帶給無數人巨大震撼的一本書。主要講述了諸多嬰兒擁有清晰的胎內記憶。媽媽是孩子主動選擇的。胎兒知道自己為什麼來到人間。胎兒記得投生人間之前在哪裡做什麼……

比如有的寶寶會說出自己在媽媽肚子裡的事情,媽媽吃了什麼東西,媽媽用了化學洗髮水,通過肚臍可以看見媽媽參加朋友的婚禮,媽媽和爸爸吵架,爸爸打媽媽……有的寶寶甚至就是為了保護媽媽才決心一定要來到媽媽身邊的!

比如有的寶寶說,在來到人間之前自己一直在雲上和神仙們玩耍,一邊玩一邊尋找那個屬於自己的愛心滿滿的媽媽。還有的寶寶早就盯上了自己的媽媽,從媽媽還是個閨女的時候就等著成為她的寶寶了!

作者池川明在書中還告訴我們:寶寶的某些缺陷,恰恰是為了讓媽媽活出真正的自己。非常有趣的一本書,不可以錯過。

今日話題:在你的小寶寶七歲之前,嘗試找一個安靜的晚上,在寶寶快要睡熟之際,問問她:你是怎麼找到媽媽的……或許她會告訴你很多驚奇的記憶。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父母越禁止,孩子越要做」?「白熊理論」告訴你答案
    養娃的家長經常被不聽話的孩子氣得頭疼,很多時候不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偏要做;尤其是那些父母越禁止的事情,孩子越會去嘗試,這是為什麼呢?"白熊理論"告訴你答案。女大學生笑笑準備開學了,幾個闊別許久的舍友們聚在一塊,打算去聚餐聯絡聯絡感情。眾人來到一家火鍋店,坐在她們旁邊的是一家三口。那個小男孩讓笑笑印象深刻,因為他實在太能鬧騰了。
  • 《童年之謎》:你的孩子為何會叛逆,為什麼你會有第六感?
    你是否有這樣的疑惑:你是不是很奇怪?為什麼明明給孩子的建議都是為他好,他卻總是不聽?你是不是很無奈,從小到大就懂事的孩子,為何一瞬間叛逆,無法溝通?為什麼近兩年,初中,高中,大學生出事的事件層出不窮?觸目驚心?為什麼現在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都那麼弱?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在成人後,犯下了錯誤,都會說是當爸當媽的當年怎樣怎樣?可是實際卻和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
  • 孩子為什麼不說話?不是性格原因,孩子:爸爸媽媽快來幫幫我
    《自驅型成長》這本書中說,如果一個孩子承受過大壓力,他的海馬體就會受損。海馬體長期受損,導致的結果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等。想想沉默寡言的孩子,在外面得不到友誼與理解,家裡父母望子成龍又心急,孩子心理壓力多大呀。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父母越嘮叨,孩子表現越差強人意。沉默的孩子發起脾氣來能量驚人,也和情緒壓力有關。孩子不愛說話,父母怎麼辦?
  • 「為什麼冬天黑得早?」孩子提問後,老爸做了個日地月三球儀
    這個問題,學過中學地理的孩子都知道,但還在讀小學的孩子,甚至年紀更小的孩子,是不明白的。面對孩子的這些常識方面的好奇心,下面這位老爸的操作堪稱硬核,讓人佩服。兒子提問後,老爸做了個日地月三球儀現在已經到了冬天,東北的天空黑得比南方要早很多很多,一般4點左右太陽就下山了。
  • 孩子不舒服,媽媽除了著急還能做些什麼?
    有朋友說:「孩子一生病,自己就整夜的守著,睡不著覺,恨不得是自己生病,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曾經,我也和你一樣,是一個不知所措焦灼無比的新手媽媽,也是一個提起發燒就怕得要死的媽媽。遇到事只能硬著頭皮上,要麼就是哭,可是,哭泣解決不了孩子生病的問題,哭泣也會讓周圍人更反感。
  • 養母告訴5歲孩子真相:你是抱養的!她哭著說:媽媽謝謝你養我!
    01世間的最深的情恐怕就是母子之情,而有很多人因種種原因失去了做母親的可能,為了圓一個母親夢,不得不選擇抱養孩子。絕大多數抱養孩子的母親惟恐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世,一般是能瞞多久瞞多久,最好是隱瞞一生,為此,很多孩子在別的渠道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也不敢在養母面前有所表露。
  • 孩子為什麼總愛哭?你的溺愛很有可能是在害他
    二、發洩不滿我們大人在面對到困難時,很少會選擇哭來發洩內心的壓力,因為我們會理智的看待問題,知道遇到這種情況我該去怎麼做?而孩子的思維和我們大不相同,遇到挫折困難會選擇退縮,大哭大鬧是孩子的常態,遇到問題無法解決,就只能通過哭來釋放。
  • 孩子頂嘴怎麼教,李玫瑾教授送你三句話,不打不罵,孩子也聽話
    4、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夠正確如果父母總是罵孩子,甚至用手打孩子,這些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可能會讓孩子養成頂嘴、互罵的壞習慣。本文探討了孩子喜歡頂嘴的原因,那孩子頂嘴該怎麼辦?李玫瑾教授授送給大家三句話,不打罵,你的孩子就能聽話,不愛頂嘴。當孩子頂嘴時,父母學會說3句話,對孩子的幫助很大。
  • 人死後「做七」來源於《地藏經》,為什麼要「做七」?
    這些話的意思是說人死以後,在現在風俗習慣裡面「做七」,「做七」的來源就在此地。 舊時漢族喪葬風俗叫「做七」。即人死後(或出殯後),於「頭七」起即設立靈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設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靈止。為什麼要「做七」?「七」要怎麼個作法才對亡人真正有幫助?
  • 「你不上班就是原罪」:為什麼到今天全職媽媽們依然得不到認可?
    得不到認可和感激也就算了,只要家裡一點點小事沒有做好,比如孩子生病了,婆婆暈倒了,做丈夫的第一個責怪的就是妻子:你為什麼不看好她?你怎麼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整天都在幹什麼嗎?很多全職媽媽就像張芝芝一樣,老公和婆婆根本就看不到她為這個家做出的付出和犧牲,他們只會覺得你一個女人連孩子都看不好,要你何用?
  • 為什麼生孩子時,產房冷的像「冰窖」?醫生不告訴你,但你要知道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分娩時很多孕媽最難忘的一個經歷,在那一刻心裡五味雜陳,既有要當媽媽的欣喜,又有第一次生孩子的恐懼,很多產婦都忘不了被推進產房的那一刻,就像進了「冰窖」一樣,為什麼生孩子時產房會冷呢?醫生不會告訴你,但你要知道原因。為什麼生孩子產房像「冰窖」?
  •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黏人?孩子的內心情感別太晚知道
    琳琳家的孩子兩歲半了,兩歲之前都是自己帶,現在剛適應了上班的節奏。但是最近發現,只要一休班,孩子就像是個跟屁蟲,走到哪跟到哪,一刻都不能離開視線。吃飯也膩膩歪歪,讓媽媽喂,還愛哭,變得很嬌氣。這樣的現象,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為什麼孩子變得這麼黏人?這讓很多媽媽都很頭疼。
  • 為什麼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
    我覺得,那本書應該可以解決青春期孩子大部分的問題了。但是,今天這本書的書名實在是太吸引人了,叫作《為什麼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我拿這個標題問我身邊的中年人,我說:「這個問題你們存在嗎?」好多人都說有。他們說,「我們家的孩子就是不和我說話」。所以,他們強烈建議我再講講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叫作約翰·科爾曼。
  • 「為了孩子,我必須做一個壞媽媽」,這封信,值得每個孩子都讀一遍
    你越躲,我就越打得重一些。你疼得一邊求饒,一邊還在磕磕巴巴背著。你不明白我為什麼每周要你看完兩本書,背完五首古詩。但是在過年的時候,當別的同齡孩子都在表演才藝的時候,我卻從不讓你給叔叔阿姨們表演背古詩,甚至你主動要背給叔叔阿姨們聽的時候,我也阻止了你。我說:「背幾首古詩算什麼能耐啊,就不要獻醜了。」
  • 孩子不愛學英語?我只推薦給你一本書,豆瓣評分9.1
    這本書可不僅僅是插畫好看,內容更是貼近生活,能夠讓孩子們產生足夠的共鳴,這要歸功於作者梅麗·麥金農,她不僅是一名童書作家,還是三個孩子的母親,所以知道孩子到底喜歡什麼。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這本書到底都有些什麼?
  •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懂得心疼你?答案令人深思,建議所有爸爸媽媽都看看
    >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久而久之孩子會把父母的無私付出當做理所當然,孩子不會覺得父母辛苦,不容易,相反,他們會認為這是父母應該做的。盧梭在《愛彌爾》中一針見血指出:「你了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 孩子做錯事了,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李玫瑾:這樣做,比打還管用
    我聽完她的講述,還說她太玻璃心了,可是她卻說,你不知道,那次之後我都不敢見到我那些親戚,總是覺得他們都在笑話我,我感到自己特別笨,我媽媽是那樣的嫌棄我。看見沒?當孩子做錯事了,你的第一句話是什麼?有多少是帶著情緒,在一味地宣洩情緒,孩子被斥責,卻沒有受教,而是造成了傷害。我們先看看大多數父母,常說的幾句話:「怎麼回事啊!」「能讓我省點心嗎?」
  • 如果孩子告訴你別人欺負他,告訴他「打回去」就能解決問題嗎?
    比如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跟小朋友一起玩(尤其是和親戚朋友家的小孩一起玩)。玩了一會兒,孩子告訴你,媽媽,小明搶我的玩具,你會怎麼辦?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會有這麼幾種回復。第一種:小明是你的朋友,你就讓著他,讓他玩一會兒吧。第二種:他搶你的,那你也去搶他的。
  • 為什麼貓媽媽會把孩子丟給一隻母狗撫養?
    會奶小貓的狗媽叫毛毛,她對小貝殼、小海螺非常縱容,讓他們兄妹倆吃狗奶到三個多月,因此他們比一般小貓長得更加壯實。後來這兩個孩子都跟自己差不多大時,毛毛也不趕他們,就把這兩隻崽當親生的一般舔來舔去的,一臉慈祥與滿足。
  • 《為什麼》系列趣味輕科普圖書:再也不怕孩子問十萬個為什麼了
    《為什麼狗狗這麼忠誠》《為什麼螢火蟲會發光?》《為什麼貓咪愛捉老鼠?》這四本。我特別喜歡其中這本介紹昆蟲的《為什麼螢火蟲會發光?》這本書的文字和插畫作家是斯洛維尼亞著名的兒童圖畫書作者和插畫師——莉娜·布拉普。她也是一位室內設計師和視覺設計師。她的作品有很多,比如「為什麼」系列、《爸爸,我愛你》《夢去哪兒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