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壺友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紫砂的「砂」是指的什麼?
「砂」在紫砂壺中又起到的作用?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砂」在紫砂壺中起到的裝飾作用。
...
調 砂
調砂,就是煉製泥料時,在一種天然的泥粉中,按一定比例、一定目數加入另外的熟或半熟的天然砂料,並使二者充分且均勻結合;
調砂用的砂料仍是紫砂泥料,只是調入的砂料顆粒大小、調兌比例各有不同而已;
明末清初 紫泥調砂四方缾式壺
調砂的實質是改變泥的質感和肌理感,可以增強壺的透氣性,不只是裝飾手法,是工藝的需要。鋪砂、嵌砂等是裝飾手法的一種表現;
調砂可以增加泥的可塑性,如果泥料太細會粘手,太粗不僅成型難,還會損傷制壺工具;
經調砂後的壺含砂量較高,會改變泥料的質感和肌理感,壺身砂礫隱現,手感上依然溫潤。
何道洪金律 紅泥調砂
唐彬傑稜菊墨綠泥調砂
鋪 砂
當紫砂壺坯體已成型、尚有一定溼度時,把研磨好的,生或熟的、不同泥色的紫砂顆粒,或鋪、或點(嵌)、或撒,施於溼坯表面,再藉助工具將這些顆粒壓進坯體表層,稱作「鋪砂」。
鋪砂,僅作用於壺表上的一層、一片、一點,主要起點綴裝飾作用,使燒成器表的砂點和胎質色調形成鮮明對比,並不增加坯體強度、改變收縮率及減少變形、提高成品率。
用於鋪砂的紫砂料,質性一般要高於或等於坯體用泥的質性。若質性較軟,會造成製作時「拖尾」及燒成後因收縮較大而與胎質不相融。
顧紹培 侍君提梁 紫泥鋪砂
摻 砂
有些紫砂泥泥性較重,製作時粘手,乾燥收縮和燒制收縮比較大,容易斷裂,成品率較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在泥料的加工過程中通過物理方法改變泥料的品性,將部分泥料先加工,然後在制泥過程中再添加進去,這就是摻砂(或叫添砂)工藝。
在用捶泥木榔頭捶鍊成塊紫砂泥料時,一層層摻入40-60目的天然細砂生料,一層層捶鍊,直至摻勻為止,大多採用和泥一樣的本色砂。
俗稱的「桂花砂」,也只是一種「摻砂」的技法,即是將一種金黃色的粗砂摻入紫砂泥中,燒成後表面近似梨皮,看起像點點桂花散落壺身,所以稱為桂花砂。
孫長書過往 桂花砂
抽 砂
如果某種紫砂泥中的石英含量高,那麼它的燒結溫度就高,會抬高燒製成本;它的砂性也重,制坯時不易成型,乾燥時容易開裂。
為了用含砂少的紫砂泥做出含砂多的效果,制泥人摸索出了「抽砂」工藝,在加工好的粉料或漿料中分離出某一部分規格的顆粒。
例如:在40目的粉料中抽離出60~80目的顆粒,使剩餘的顆粒與細料燒成後形成一種粗與細明顯的對比效果,產生新的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