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份後,殺蟲劑市場生意清淡,然而吡蟲啉和毒死蜱卻由於地下害蟲防治需求量仍呈上升趨勢,原藥出現貨緊價揚局面。
吡蟲啉國內有40多家生產商,2009年總產量為4500噸。今年由於原料價格飆升使生產量下降和不少原藥生產企業搬遷停產,國內原藥總產量銳減,這給吡蟲啉的供需帶來較大缺口。目前95%吡蟲啉原藥13萬元/噸,比7、8月份時的12.5萬元/噸,每噸上漲5000元。毒死蜱在我國推廣使用已30多年,2010年底,國內毒死蜱產能達到7萬噸,銷量在3萬噸左右,出口原藥在1萬噸左右,產能嚴重過剩使毒死蜱原藥生產企業基本處於成本與價格倒掛狀態。因毒死蜱應用推廣前景很好,國內企業在積極想辦法擴大毒死蜱應用範圍的同時,大力組織出口,使毒死蜱在2011年保持較好的市場。企業在嚴格節能減排、「三廢」治理後,環保成本迅速提高,加上原材料及人員工資等生產成本的上升,目前毒死蜱原藥價格已賣到4.5~4.7萬元/噸,比年初的4.2~4.5萬元/噸每噸上漲2000~3000元,使生產企業利潤有上升空間。
今年秋收後,河北、山東、安徽等省零售商吡蟲啉、毒死蜱銷量激增,貨架上吡蟲啉、毒死蜱基本被搶購一空,農民購買兩藥劑主要為防治各種土壤害蟲和衛生害蟲。山東菏澤市金普尊農資店老闆李景旺告訴筆者:吡蟲啉10%可溼粉8月份1元/袋(10克),眼下賣2元/袋,漲了一倍;毒死蜱48%乳油16元/瓶(300毫升),眼下賣到20元/瓶,還供不應求。主要原因是到企業拿不到貨,而農民防治地下害蟲用量增大。據了解,目前吡蟲啉原藥仍在生產的企業只有江蘇的長青化工和常隆化工,而且還要出口,留給國內製劑企業的貨源不多。毒死蜱目前由於國內市場小、規格產品需求增多和企業出口增長,原藥市場較為緊張,製劑產品企業和經銷商基本已無庫存,使農村防治地下害蟲貨源吃緊。
種衣劑是吡蟲啉、毒死蜱的新增長點。我國在地下害蟲防治上,很長一段時間被克百威、滅多威、甲拌磷等高毒農藥佔領,加上國外農化巨頭先正達、拜耳、馬克西姆等為主的公司與國內企業開展競爭,國內生產的高效、低毒、環保的種衣劑產品存在很大空缺,因而吡蟲啉、毒死蜱廠家做種衣劑,受到市場的重視。
目前國內登記在冊的生產吡蟲啉、毒死蜱種衣劑的企業已達10多家,但目前由於生產企業眾多,市場競爭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