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前言
1 範圍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3 術語和定義
4 主要害蟲(蟎)種類及其發生危害特點
4.1 主要害蟲(蟎)種類
4.2 主要害蟲發生危害特點
5 防治原則
6 防治方法
6.1 農業防治
6.2 物理防治
6.3 生物防治
6.4 化學防治
前言
本標準由青島市農業委員會提出。本標準由青島北嶗茶業有限公司、青島萬裡江茶業有限公司、青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起草。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姜瑞德、郝俊傑、王繼青、張濤、程星、孫吉祿、位紹文、胡孝林、彭正雲、梁澤昊。 茶樹主要害蟲生態防治技術規範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茶樹主要害蟲生態防治技術規範的術語和定義、主要害蟲(蟎)種類及其發生危害特點、防治原則、防治方法。本標準適用於青島市及周邊地區茶園主要害蟲的防治。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於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於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於本文件。 GB/T 26530 地理標誌產品 嶗山綠茶 NY/T 5018 無公害食品茶葉生產技術規程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文件。
3.1
安全間隔期preharvest interval 從最後一次施用農藥至採收並加工成安全食用茶葉所需要間隔的最少天數。
3.2
掃網法 sweep net method 用於調查昆蟲數量的一種常規方法。用60目捕蟲網在茶蓬面上隨機掃10網,每網掃過的茶蓬面積一致,辨認並清點網內蟲口數量。 4 主要害蟲(蟎)種類及其發生危害特點
4.1 主要害蟲(蟎)種類
茶小綠葉蟬、綠盲蝽、黑刺粉蝨、日本龜蠟蚧、茶二叉蚜、茶小捲葉蛾、茶細蛾、茶褐蓑蛾、茶尺蠖、茶葉癭蟎、茶橙癭蟎等。 4.2 主要害蟲發生危害特點
5 防治原則
按「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體現可持續治理的植保理念,協調運用綜合防治技術,優先採用農業、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增加茶園植被,充分發揮自然天敵控制害蟲的作用,儘量減少農藥用量,必須使用農藥時,應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使用劑量和安全間隔期用藥,達到有效、安全、經濟和環保的目的。 6 防治方法
6.1 農業防治
6.1.1 園地規劃與土壤管理
新建茶園,園地選擇、規劃按NY/T 5018的要求進行;園地整理與施肥按GB/T 26530的要求進行。 6.1.2 茶葉採摘
及時分批採摘,以減少茶小綠葉蟬、茶二叉蚜、害蟎等害蟲(蟎)的發生為害,及時清除被綠盲蝽為害的芽梢。
6.1.3 清潔田園
茶樹發芽前,結合春季修剪,清除枯死枝,將修剪下的枝梢連同枯死枝一起清出園外或深埋,減少綠盲蝽越冬基數。
6.1.4 行間鋪草
茶樹行間鋪草可用麥秸、稻草或雜草。一年鋪草2次,第一次在春茶結束後進行,第二次在茶樹越冬前進行,厚度10cm~15cm。
6.1.5 人工捕蟲
8月至翌年4月,人工刮除枝條上的日本龜蠟蚧;茶樹生長季節,及時摘除蓑蛾護囊和捲葉蛾蟲苞。 6.1.6 合理修剪
結合茶園管理進行修剪疏枝,剪除茶叢下部的細弱枝、枯死枝,改善茶園通風透光條件,減輕黑刺粉蝨、日本龜蠟蚧和茶小綠葉蟬的發生。
6.2 物理防治
6.2.1 黃板誘殺
田間懸掛黃板300片/hm2,黃板的下端與茶蓬持平或稍高出茶蓬,可誘殺黑刺粉蝨、蚜蟲、綠盲蝽、茶小綠葉蟬等害蟲的成蟲。
6.2.2 信息素誘板誘殺
在黑刺粉蝨越冬代成蟲發生初期,田間懸掛黑刺粉蝨信息素誘板300片~375片/hm2,誘殺成蟲。誘板的下端與茶蓬持平或稍微高出茶蓬。
6.2.3 防蟲網隔離
對歷年綠盲蝽發生嚴重的茶園,9月中旬開始,用掃網法進行調查,當調查到綠盲蝽成蟲時,及時用30目~40目防蟲網覆蓋茶蓬,阻止其在茶樹上產卵,11月下旬將防蟲網收起,翌年再用。
6.2.4 燈光誘殺
對鱗翅目害蟲發生嚴重的茶園,田間懸掛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每2hm2~3hm2設置1臺殺蟲燈。
6.3 生物防治
充分保護和利用茶園自然天敵。茶園害蟲的天敵以捕食性蜘蛛為主,其次是瓢蟲、小花蝽、食蚜蠅、大眼蟬長蝽、草蛉以及寄生蜂等。保護方法有多種,如加強防護林建設;茶樹未封行前,行間種植適宜的綠肥植物,增加生物多樣性;儘量減少農藥用量,必須使用農藥時,選擇對靶標害蟲高效、對天敵生物相對安全的品種。
6.4 化學防治
6.4.1 防治原則
茶園內一般不提倡噴施化學農藥,但在害蟲發生量較大、其它非化學防治措施難以控制其危害時,可適當使用化學防治。
6.4.2 茶小綠葉蟬
春季當茶小綠葉蟬達到平均6頭/百葉、夏秋季達到平均12頭/百葉時,選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5000倍~8000倍液或25%噻嗪酮可溼性粉劑1000倍~1500倍液或150g/L茚蟲威乳油2500倍~3000倍液噴霧防治。 6.4.3 綠盲蝽
a) 當春季觀察到茶芽出現被害的小紅點後3d~5d,選用1%苦參鹼可溶性液劑1200倍~20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000倍~2000倍液噴霧防治,噴藥時間最好選擇下午5點後或陰天全天; b)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用掃網法調查到綠盲蝽成蟲在茶園逐漸增多時,選用1%苦參鹼可溶性液劑1200倍~2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500倍~2000倍液噴霧防治,間隔7d~10d再噴藥一次; c) 8下旬至9月中旬,對茶園周邊的雜草,尤其是雙子葉雜草,噴布20%百草枯水劑450g~750g/hm2混加5%丁烯氟蟲腈乳油450g~675g/hm2或48%毒死蜱乳油540g~720g/hm2,減少遷入茶園越冬的綠盲蝽數量。
6.4.4 黑刺粉蝨
當黑刺粉蝨若蟲達到2頭~3頭/百葉時,選用25%噻嗪酮可溼性粉劑1000倍~1500倍液噴霧防治
6.4.5 日本龜蠟蚧
若蟲孵化後至固定初期,選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500倍~2000倍液或25%噻嗪酮可溼性粉劑1000倍~1500倍液噴霧防治,點片發生時,只進行局部防治。
6.4.6 茶二叉蚜
在發生期,選用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3000倍~4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500倍~2000倍液噴霧防治,點片發生時,只進行局部防治。
6.4.7 茶小捲葉蛾、茶細蛾、茶褐蓑蛾、茶尺蠖
幼蟲發生初期,選用5%除蟲脲乳油1000倍~1500倍液或16000IU/mg蘇雲金桿菌可溼性粉劑800倍~1600倍液噴霧防治。
6.4.8 害蟎(茶葉癭蟎、茶橙癭蟎)
葉片出現受害症狀初期,選用45%晶體石硫合劑150倍液或40%炔蟎特水乳劑1500倍~2000倍液噴霧防治,點片發生時,只進行局部防治;茶樹越冬前,全園噴布0.5波美度石硫合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