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主要食葉害蟲種類生活習性及防治技術

2021-01-21 吉山花瑤

樟樹主要食葉害蟲種類生活習性及防治技術

陳麗麗

樟樹 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別名:香樟,樟科常綠喬木。一般樟樹高 10m 左右,樹齡成百上千年,為優秀的園林綠化樹種。樟樹是江西省常綠闊葉林的主要組成樹種之一,也是吉安市重要的用材和經濟開發樹種。近年來,隨著我國森林(園林)城市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持續推進,江西省城鄉公園和道路栽植了大量的樟樹。隨著綠化面積擴大,也為綠化植物病蟲發生和繁殖提供了生存環境,加之許多地方對綠化植物病蟲害防治管理不到位,特別是許多城鄉道路樟樹害蟲得不到及時的防治。為掌握道路綠化區的樟樹主要食葉類害蟲種類及其生活習性,對其進行了觀察,並進行了一些生物和化學防治技術試驗。

1 調查內容和方法

在城區公園內、道路兩旁和國、省道兩旁隨機設立標準株與對照區,觀察樟樹食葉害蟲的種類與活動情況。依據害蟲危害的種類,在公園內樟樹上設定點觀察飼養地,同時結合籠內飼養觀察害蟲的活動情況,年發生世代,各世代蟲期變化的歷期。結合園林防治作業,開展樟樹主要食葉害蟲的防治試驗,通過試驗篩選出有效的防治技術措施。

2 樟樹食葉害蟲種類

根據青原區、峽江縣等地調查,為害樟樹的食葉害蟲種類有樟葉蜂、樟尺蠖、樟巢螟、象鼻蟲、銅綠金龜子、樟鳳蝶、樟蠶、袋蛾、吹綿蚧、潛葉蛾、樟刺蛾等 10多種。其中以樟葉蜂、樟巢螟、樟尺蠖、象鼻蟲發生最為普遍,為害較嚴重,蟲株率 24%~92%,蟲口密度最多達102 只 / 株。

3 主要害蟲生活習性

3.1 樟葉蜂 每年從 4 月下旬開始,香樟嫩葉都可能遭受到食葉害蟲樟葉蜂的嚴重危害,尤以新種或經過截幹的樹木受害更為嚴重。嚴重時,能在 3~4 天內將所有嫩葉嫩梢吃光,大大影響香樟的生長和美觀。

樟葉蜂每年發生 2 代,以老熟幼蟲在土內結繭越冬。3 月下旬見成蟲交尾產卵,產卵在幼樟葉的下表皮內,卵 3~5 天孵化,幼蟲食嫩葉、新抽枝梢,3 月下旬 ~4月上旬為第 1 代幼蟲期,中旬為大發生期,形成危害高蜂,幼蟲經 20~30 天老熟。5 月上中旬幼蟲老熟,可見成蟲或第 2 代卵塊。5 月上旬 ~7 月上旬見第 2 代幼蟲,7 月上旬幼蟲老熟入土結繭越冬,發生期不整齊,第 1 代和第 2 代幼蟲均有延遲現象。該蟲成蟲卵產於葉脈附近,孵化初期在嫩葉葉脈附近上啃成一個個小洞,稍大後轉移到另一葉片邊緣,啃食整個葉片,並有極強的附著葉片能力,任憑風吹雨打也不掉落。

3.2 樟巢螟 樟葉瘤叢螟又名樟瘤叢螟、樟巢螟,是香樟另一種重要的食葉害蟲。和樟葉蜂不同,樟瘤叢螟新老葉片都為害。為害之前先吐絲將葉片纏繞在一起,構成鳥巢狀蟲窩,聚集幾隻到二三十隻害蟲在裡面啃食樹葉和嫩梢。隨著蟲齡的增大巢窩也不斷增大,並隨著葉片被啃光而不斷轉移,嚴重時,能將新老樹葉啃食乾淨,樹下一片狼藉。

1 年發生 2 代,以幼蟲在地下土繭中越冬。4 月上旬第 1 代初孵幼蟲群集取食樟樹嫩葉梢枝,並吐絲粘連附近葉片,使粘連的枝葉形成蟲巢,每巢有蟲 1~18條。幼蟲在巢內,取食時將頭伸出,並把剩下的嫩葉枝粘在巢的外圍,擴大蟲巢,或分離重新做巢,5 月上旬在巢內化蛹,蛹期 12 天左右,並羽化成蟲,成蟲期10~14 天。7 月上旬為第 1 代幼蟲,8 月初為蛹期,8 月中旬為成蟲期,同時出現第 2 代幼蟲。10 月上旬幼蟲為害顯著加大,11 月上旬幼蟲老熟。8~9 月份是該害蟲最猖獗時期。

3.3 樟尺蠖 1 年發生 2 代,以蛹在樹蔸下土中越冬。4 月上旬成蟲開始羽化,第 1 代幼蟲發生於 5 月上旬 ~6 月上旬。6 月中旬 ~7 月初化蛹和成蟲羽化,7 月上旬第 2 代幼蟲孵化。

3.4 象鼻蟲 1 年發生 2 代,以成蟲在土壤裡越冬。翌年 4 月下旬,越冬成蟲開始取食活動,5~6 月為為害盛期,並開始在卷葉筒內產卵,6 月上旬羽化出第 1 代成蟲。新羽化的成蟲經過 3~5 天的補充營養後開始交尾產卵。7 月上旬為羽化盛期,7 月中旬 ~8 月上旬成蟲交尾產卵、化蛹、羽化第 2 代成蟲。

4 防治試驗效果

4.1 生物防治 由於樟葉蜂危害期較長、世代多,用生物農藥防治較理想,能控制較長時間內的蟲口數量。通過對樟葉蜂 3 齡幼蟲噴施 400 億孢子 /g 白僵菌 500倍液,噴施 14 天后檢查結果,感菌率僅為 25%,防治效果不理想。樟葉蜂需要在其幼蟲剛出現時防治,蟲體過大時防治效果差。

4.2 化學防治 用氧化樂果 1000 倍液和敵殺死1500 倍液防治樟葉蜂效果分別為 93%和 97%,用氧化樂果 1000 倍液和敵殺死 1000 倍液防治樟尺蠖效果分別為 92%和 81%,用氧化樂果 1000 倍液和敵殺死1000 倍液防治象鼻蟲效果只有 52%和 71%,因象鼻蟲外殼影響殺蟲效果。防治樟巢螟用 500、1000 倍液的氧化樂果,施藥 24 小時後防效分別為 56%和 71%,效果較差,因蟲齡大抗藥性較強,但 48 小時後防效為 87%。

5 綜合防治對策

從綜合防治入手,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對策。①加強經營管理及時撫育施肥,改善林地衛生環境,增強抗蟲害的能力,同時深挖除草,破壞害蟲的棲息地和越冬場所,削弱其繁殖能力。②準確及時掌握蟲情,了解害蟲越冬前後的變化情況,在害蟲幼蟲初孵盛期及時施藥防治,以「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則,對為害猖獗的害蟲使用化學防治。在勞力許可的情況下,可採用人工捕捉方法,採集蟲巢、蟲繭、成蟲等集中燒死。同時要招引、保護益鳥,採取生物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保護生態環境。③由於樟巢螟具有巢窩,單用普通胃毒藥劑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因此建議用燻蒸、滲透性藥劑配合胃毒藥劑使用,如用 77.5%敵敵畏 600 倍液 +4.5%高效氯氰菊酯 600 倍液等藥劑復配使用,方能達到理想防治效果。

相關焦點

  • 常見園林植物食葉類害蟲種類和綜合防治技術
    常見園林植物食葉類害蟲種類和防治技術 園林植物食葉類害蟲種類很多,主要分屬於四個目,常見的主要有鱗翅目的刺蛾、袋蛾、舟蛾、毒蛾、燈蛾、天蛾、夜蛾、螟蛾、卷蛾、枯葉蛾、尺蛾、大蠶蛾、斑蛾及蝶類,鞘翅目的葉甲、金龜甲、蕪菁、象甲、植食性瓢蟲,膜翅目的葉蜂
  • 食葉性害蟲的特徵,繁殖能力強,種類多群體大
    林農綠地害蟲據不完全統計有數萬種,食葉性害蟲群體最大、種類最多、危害最為常見。其中主要有直翅目的蝗科:鞘翅目的葉甲象甲;鱗翅目的卷蛾、螟蛾、蓑蛾、斑蛾、刺蛾、枯葉蛾、天蛾、尺蛾、舟蛾、夜蛾、毒蛾:膜翅目的葉蜂種類多、發生量大、蟲口密度高、威脅危害重。刺蛾毒蛾、部分枯葉蛾、燈蛾的幼蟲體上長有毒毛(刺),人體接觸後會發癢、皮炎、甚至紅腫疼痛,注意防範。
  • 日照科學防治食葉害蟲 用「毒繩」觸殺楊毒蛾
    經過農藥浸泡後的繩子,可以有效觸殺楊毒蛾大眾網日照7月31日訊(記者 趙洪芝)近日,日照市林業局森保站工作人員分赴全市各區縣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進行檢查,深入村莊、林片、道路等防治一線開展督導檢查和技術指導工作
  • 桃樹主要害蟲,梨小食心蟲的防治技術來了!
    梨小食心蟲是果樹上常見的一種害蟲,特別是在桃樹、梨樹混栽的地區發生較為嚴重。說起梨小食心蟲人們往往認為這種害蟲只會出現在梨樹上,其實在桃樹上也比較嚴重,據統計在華北桃園發生的食心蟲種類有梨小食心蟲、桃小食心蟲和桃蛀螟,其中,梨小食心蟲為主要害蟲。
  • 陽臺花卉天蛾、食葉蝶類害蟲、葉甲、金龜子的識別與防治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陽臺花卉天蛾、食葉蝶類害蟲、葉甲、金龜子的識別與防治。怎樣識別天蛾?天娥屬鱗翅目天娥科害蟲,以幼蟲食葉。識別特徵以霜天娥為例:成蟲體長45~50mm,體翅灰白色。怎樣識別食葉蝶類害蟲?蝶類屬鱗翅目球角亞目昆蟲。蝶類與蛾類的主要區別特徵為,觸角端部多球棒狀,無翅韁,後翅肩葉很發達,靜止時雙蝶類屬鱗翅目球角亞目昆蟲。
  • 茶樹主要害蟲生態防治技術規範
    目次    前言    1 範圍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3 術語和定義    4 主要害蟲(蟎)種類及其發生危害特點    4.1 主要害蟲(蟎)種類    4.2 主要害蟲發生危害特點    5 防治原則
  • 安徽省發布楊樹食葉害蟲警示通報
    中國園林網8月8日消息:近日,安徽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發布《全省楊樹食葉害蟲發生警示通報》,指出夏季全省以楊樹舟蛾類為主的食葉害蟲極有可能暴發危害,要求各地嚴密開展蟲情調查與監測,準確掌握蟲情動態,及時發出預警信息和組織開展防治。
  • 廣西汛期林業主要食葉害蟲等發生趨勢預警
    廣西林業局和廣西氣象局聯合發布《廣西2020年汛期林業主要食葉害蟲等發生趨勢預警》摘要:由於暖冬氣候,以及今年2~3月以來氣溫顯著偏高,絕大部分地區偏高1~1.4℃,大部地區雨量偏多1成~1.7倍。
  • 茶園中食葉類害蟲的發生與防治,科學防治蟲害
    茶園中食葉類害蟲的發生與防治食葉類害蟲一般多具有咀嚼式口器,取食茶樹芽葉,直接構 成茶葉的減產。這是一類對茶葉生產威脅性較大的爆發性害蟲, 其中以食葉類鱗翅目害蟲、卷葉類鮮翅目害蟲和象甲類害蟲較為 常見。主要的種類有茶尺婆、茶毛蟲、茶小捲葉蛾和茶麗紋象甲等。
  • 茶樹食葉害蟲——茶黑毒蛾
    本文對茶黑毒蛾的形態特徵、發生特點和防治方法作一介紹,為生產上對其進行正確識別和防治提供參考。 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Matsumura)又稱茶茸毒蛾,是鱗翅目、毒蛾科昆蟲,廣泛分布於我國各大茶區。以幼蟲取食茶樹成葉及嫩葉為害,暴發時可將成片茶園食盡,嚴重影響茶樹的樹勢和茶葉的產量。
  • 山東發文要求做好美國白蛾等重大林業食葉害蟲防控
    齊魯網4月8日訊根據全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會議精神和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近日,山東省政府兩防指辦公室制定印發了《山東省2018年重大林業食葉害蟲防控方案》,科學做好2018年美國白蛾、楊小舟蛾、楊扇舟蛾、春尺蠖、楊毒蛾等重大林業食葉害蟲防控工作,有效保護林業資源和生態安全。
  • 要想種好葉類蔬菜,這十幾種害蟲你得知道,還要學會防治!
    葉菜類蔬菜與其他蔬菜相比,種類多、營養豐富,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外。 由於葉類蔬菜生長期短、生長速度快、採收期靈活,不同種類和不同品種分批播種栽培,可達到周年生產與周年供應,受到少農戶的喜愛。
  • 冬棗種植技術:教你如何防治刺蛾,趕緊來看看吧
    教你如何防治刺蛾,趕緊來看看吧!(1)生活習性及危害:危害冬棗及其他棗樹的刺蛾種類很多,有黃刺蝦、扁刺蛾、褐緣綠剌蛾、棕邊綠刺蛾、黑紋白刺蛾、棗刺蛾、梨刺蛾和油桐黑刺蛾等多種。雖然種類多,但發生時期、生活習性和防治方法都比較接除黃刺蛾、黑紋白刺蛾在樹上結繭越冬外,其餘種類的刺蛾都在棗樹根頸附近4~7釐米深的土層內做繭越冬。①黃刺城又名八角罐、洋辣子和掃角,屬鱗翅目刺蝦科。各地發生非常普遍,食性雜。除危害冬棗及其他棗樹外,還危害蘋果、梨、柿、杏核桃和山楂等果樹,以及楊樹與楓樹等林木。初解幼蟲只食葉肉,將葉片咬食成網狀。
  • 不同作物施藥技術及主要蟲害藥物防治
    許多種類的成蟲還喜食作物、果樹和林木的葉片、嫩芽、花蕾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圖1-1 大黑鰓金龜1—卵;2—幼蟲;3—蛹;4—成蟲引自李照會《農業昆蟲鑑定》藥物防治 主要有種子處理、土壤處理等方法。棉鈴蟲是一種多食性害蟲,寄主植物有30多科200餘種,是棉花蕾鈴期重要鑽蛀性害蟲,主要蛀食蕾、花、鈴,也取食嫩尖和嫩葉。
  • 廣翅蠟蟬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為害特點、傳播途徑及防治方法
    廣翅蠟蟬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為害特點、傳播途徑及防治方法 2018-08-31 16:54:11 來源:網絡   廣翅蠟蟬屬同翅目蠟蟬科,可為害桃、李、櫻桃、柑橘、桑、棉等多種植物。植物受害後葉片萎縮,枝條枯萎折斷,嚴重時枝、莖、葉上布滿白色蠟質,致使植株生長不良,同時排洩物可誘發煤汙病,影響樹木正常生長。 以下內容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廣翅蠟蟬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為害特點、傳播途徑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參考。
  • 植保《地下害蟲系列(一):我國常見金龜子(蠐螬)的識別和防治》
    幼蟲食量大,輕則造成缺苗斷壟,重則毀種絕苗,食害幼苗後斷口整齊平截,易於識別;成蟲金龜子出土取食葉、花蕾、嫩芽和幼果,常將葉片咬食成缺刻和孔洞,殘留葉脈基部,嚴重時將葉全部吃光。其中,華北大黑鰓金龜、暗黑鰓金龜和銅綠麗金龜是我國發生為害最為嚴重的地下害蟲優勢物種。
  • 你不了解的害蟲—葉蜂
    最近北方落葉松大量出現葉蜂危害,林業森防部門開展了應對措施,一是加強檢疫,杜絕害蟲遷徙,二是開展群防群治。
  • 香樟主要害蟲發生規律和防控技術
    香樟主要害蟲發生規律和防控技術紀丹虹,紀燕玲基金項目: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 2013B020404016 );汕頭市科技計劃項目( 11 )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 ( Linn.)
  • 藍莓刺蛾防治技術
    6-10月份氣溫較高、雨水較多,是藍莓上各類害蟲爆發的時期。為害藍莓的害蟲大部分為鱗翅目幼蟲,主要有刺蛾幼蟲、毒蛾幼蟲、蠶蛾幼蟲、桑毛蟲等,此類害蟲主要蠶食葉片,形成缺刻,嚴重時可將整片葉吃光,僅剩枝幹。其中,刺蛾幼蟲最可惡!
  • 以蟲治蟲——生物防治新技術
    隨著認識的深入,人們發現,以蟲治蟲的綠色技術既不用化學農藥又能防蟲害。隨著大棚種植方式的發展,蔬菜種類、生產管理條件不斷變化,導致蔬菜病蟲害種類增多,病蟲害結構也發生悄然改變。一些過去猖狂危害蔬菜的大型害蟲被防蟲網和大棚本身的相對封閉環境所隔離,威脅程度下降。可對於一些身材小巧、行動靈活的害蟲來說,防蟲網、隔離門這樣的物理防線卻難以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