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大興區民生路一黑作坊院內,加工人員正在宰殺雛雞。 |
扒皮去頭雛雞變雀
記者暗訪發現多被賣到燒烤店;多家孵化場稱雛雞當麻雀「是行內公開的秘密」
本報訊 數以萬計的雛公雞剛離開孵化室,未及進食便被以幾分錢的價格運往黑作坊。被去掉頭並剝皮後,這些雛雞「變身」麻雀再被出售。
據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站工作人員介紹,麻雀屬於保護動物,嚴禁宰殺和販賣。記者調查發現,為此,很多燒烤店便用雛雞冒充麻雀。多家孵化場表示,雛雞肉被當成麻雀出售「是行內公開的秘密」。
此外,記者暗訪還發現,這些黑作坊衛生條件極差,蠅蟲亂飛,其加工產品的安全性令人堪憂。
藏身民房內蒼蠅到處飛
6月7日中午,大興區西紅門鎮政府東側約1公裡的民生路上,一間雛雞加工作坊隱藏在一片臨街的普通民房內,嘰嘰喳喳的雛雞叫聲不斷從院內傳出。時而有人進去,不久,便手拎著幾袋「肉」離去。
在這個大院內,碼放著數十個鐵籠,裡面全部是待殺的雛雞。10餘名中年人分別守著5個加工作坊,每個加工攤位下均放著兩個大塑料筐和一個裝滿水的油漆桶。其中一個塑料筐內,剛剛孵化出的雛雞活蹦亂跳。另一個筐內則堆滿雛雞腿和雞頭。旁邊,一個盛放雞胗的小油漆桶內已被染成紅色。
在其中一個加工攤點,一名女子拿著剪刀,正在完成第一道工序,將雛雞的雙腿和頭剪掉。
院內還放置著四五塊沾滿血跡的土灰色塑料布,上面堆放著百餘只被剝掉皮毛的雛雞,大量的蒼蠅在上面爬動。
作坊主稱要買需提前預約
幾名作坊主說,他們每人每天加工3000餘只雛雞,這間院內每天要加工3萬餘只。每200隻加工過的雞裝成一袋,25元,都是當天出貨,幾乎沒有存貨。
這些作坊主稱,他們每天從孵化場集體進貨,將雛雞加工後再各自出售,屬於家庭作坊式的操作。
「各幹各的,沒有老闆。」一位作坊主說,他們與北京市及周邊孵化場合作,當雛公雞剛剛孵化時,便裝箱拉走。加工後,便有燒烤攤或中間商到此買貨。最終,這些雛雞燒烤後,全部被當做麻雀或鵪鶉賣出。
據介紹,這5戶加工點的人員也住在院內,在他們各自房門前搭起的簡易棚下,均放著一個冰櫃。一男作坊主自豪地說「現在貨源緊,要買得提前預約。剛才那十幾袋剛被人買走,冰櫃裡都是空的。」
孵化場稱知道雛雞「變」麻雀
記者隨後走訪了市內幾家孵化場,其工作人員均表示,賣的確為雛雞。但同時,他們也稱知道這些雛雞加工後將「變身」麻雀。
而在市內兩家大型批發市場,記者看到多家商戶均以麻雀名義銷售雛雞肉,並稱買主都知道,幾乎所有烤麻雀實際都是雛雞,這是「行內公開的秘密」。
■ 調查
孵化場 最多一次賣十幾萬隻
「這種雞都是做燒烤的,當鵪鶉賣,麻雀也行。我這裡最多的一次,一個客戶要了十幾萬隻。」前日,京郊縣一禽類孵化場人員稱,多個買主均來自市內批發市場或加工作坊,他們買到雛公雞進行加工後,大部分是作為「麻雀或鵪鶉」出售。
該人員稱,其孵化場一般面向大宗貨主,每次出貨至少在萬隻以上,「賣得很快,價錢可以商量,但如果只是幾百隻的話,價錢便要由幾分錢提高至兩三毛錢。」
在另外三家孵化場,幾名負責人均表示,目前孵化市場並不景氣,每天只能出貨(雛公雞)幾千隻,所以價格在兩毛錢左右。
前日,嶽各莊批發市場內,冷凍食品交易大廳內並未擺放雛雞肉品。但在其中四家攤點,攤主均表示有「麻雀」出售,分為裝箱品和串好的袋裝品。其中,一箱裡又分40盒,每盒十幾隻。
其中一個攤主從冷庫中拿出一個簡易紙盒包裝,上面註明的商品為雛雞,但在圖標處卻顯示為麻雀圖案,其生產廠家為河北徐水。打開包裝盒,裡面是十幾隻速凍雛雞,上面還有未被去除乾淨的黃色雞毛。「這就是客戶所要的麻雀。」該攤主說,如今市場上很少有麻雀,絕大多數飯店都是以雛雞肉代替麻雀。
另一攤點的一工人稱,該攤點銷售的成串麻雀來自「黑作坊」,若大規模要貨,只要打電話便可送貨上門。
在朝陽十裡河鄉附近的大洋路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記者發現至少有三家攤位在出售加工好的雛雞。一位女老闆表示,她現在只有一袋存貨,如果需要可以幫忙預訂,每袋14元,每袋20串,每串有4隻。「目前貨源緊缺,可能還要提價。」
當記者詢問這些貨是不是「麻雀」時,女老闆笑著說「你們賣燒烤的不會不知道吧,哪有那麼多麻雀賣,這就是小雞。」該女老闆稱,這些雛雞都是別人送來的,但其不肯透露詳細來源。
記者隨後走訪了部分路邊的燒烤攤,「麻雀」每串至少3元,在比較繁華的路段甚至可以賣到5元。這些燒烤攤的老闆堅稱自己出售的均為「麻雀」,不是小雞。
(責任編輯:肖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