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PPP案例引發的「劣幣驅逐良幣」大討論

2020-11-29 經濟網

「這是迄今為止我參加過的討論PPP內容最專業的一場會議。」2015年12月18日,第十五屆中國經濟論壇在北京人民日報社舉辦,其中關於「如何讓PPP落地生根」的討論引發場上嘉賓和場下觀眾的熱議,談起參會感言,一位與會者這樣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在中國經濟論壇開幕致辭中,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談到,推廣 PPP 模式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肖翊 攝

【中國經濟論壇】中國經濟論壇之「PPP高端對話」引發業界熱議

規範PPP運行,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張璐晶 | 北京報導

「這是迄今為止我參加過的討論PPP內容最專業的一場會議。」2015年12月18日,第十五屆中國經濟論壇在北京人民日報社舉辦,其中關於「如何讓PPP落地生根」的討論引發場上嘉賓和場下觀眾的熱議,談起參會感言,一位與會者這樣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推廣運用PPP,既涉及到理念、觀念的轉變,又涉及到體制機制的變革,這本身就是一個難活,也是一個細活。」在中國經濟論壇開幕致辭中,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如是表述。

也是同一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史耀斌副部長表示,「十三五」規劃建議強調,在適當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要加強供給側的改革,推廣PPP模式就是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配合,很多的項目關係到重大的國計民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

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中心副主任焦小平也表示,在中國新一輪改革中,PPP是一種以供給側改革為主、需求拉動為輔的體制機制創新。

如何讓PPP落地生根,讓掌聲熱烈而持久?除了主管部門的頂層設計外,地方政府的官員們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推行PPP?社會資本如何參與?

史耀斌副部長:中國用2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十幾年的PPP道路

新常態下財政收入的增速明顯下降,地方融資平臺的規範轉型也迫在眉睫。

2015年12月22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上作了國務院關於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工作情況的報告,確定了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16萬億元並完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

對於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樓繼偉在報告中指出,鼓勵地方將有收入來源的項目,通過移交—運營—移交(TOT)、改建—運營—移交(ROT)等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進行改造,運用多種方式化解政府債務。

根據財政部的初步統計,全國各地公布推薦的PPP項目有6650個,計劃投資額8.7萬億元,涵蓋了道路交通、環境保護、城市公共事業等多個領域。

「中國用兩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十幾年的道路,項目的數量多,質量也穩步提高,制度的體系初見成效。」史耀斌副部長表示。

不過史耀斌副部長也並未迴避在PPP探索階段仍然存在著一些困難和亟待破題解決的難點。比如說,當前地方政府通過平臺公司融資的渠道被切斷了,因此有的地方政府迫於危機驅動,採取明股實債、保本回購等,不是真正的PPP模式,也啟用了一些項目進行變相融資。這樣做的後果不但沒有起到推動PPP模式的作用,反而加大了地方政府債務的風險。

作為積極推進PPP的省份之一,四川省財政廳副廳長陳書平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從財政部門角度來講,四川考慮的是PPP模式在實踐當中如何可持續。為了確保這樣的目標,四川在PPP項目選擇標準上必須嚴格,包括付費基礎、權責關係以及後續運維當中的一些利益關係,規範程序,從項目的角度準備、識別到採購,以及後續維護,在程序上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的規定來進行推進。

2015年11月26日,四川省舉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推介會暨籤約儀式,發布了756個PPP項目,估算總投資近7000億元;現場籤約44個項目,總投資超1500億元。

「在政府與社會資本關係界定上,必須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既保證政府支付能力可持續,同時也要保證社會資本合理收益。」陳書平說。

焦小平表示,PPP融資要以社會資本為主,政府發揮輔助性作用。新《預算法》的實施要求政府傳統融資平臺轉型,也就是說,要把政府信用與項目商業信用進行嚴格隔離管理。

「一定要把政府財政風險與項目融資風險隔離開。一般來講,政府拿錢建立基金,以有限責任擔保項目風險,不能再走傳統融資平臺老路。」焦小平說,「2014年以後,如果還說PPP僅僅是一種融資手段,那是一種不全面和不正確的理解。」

一個PPP案例引發「低價競爭」、「劣幣驅逐良幣」大討論

公開透明一直是PPP實施領域中非常重要的原則。由於這一時期對於PPP領域的熱度持續升溫,關於「低價競爭」和「信息公開」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

近日,某市的汙水處理PPP項目最後中標方的報價分別為另外兩家報價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不到,如此「低價」,引發業內關於「低價競爭」、「劣幣驅逐良幣」的討論。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雖然該項目的最終競標價格遠低於當前汙水處理的普遍價格,但由於並未參與該項目,以上數字未經官方正式渠道核實,同時,也考慮到市場空間、企業戰略等綜合因素,所以無法僅就汙水處理價格得出「惡意低價競爭」的判斷。但該爭議已經觸及PPP的一個核心問題,即PPP項目的信息公開,尤其是採購前後及採購過程的信息公開。

對於「低價競爭」的問題,四川大學商學院教授、世界銀行PPP項目顧問陳傳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英國國際發展部(DFID)對物有所值所秉持的一個基本觀點是物有所值並不意味著只做最便宜的事情,而是需要更好地理解驅動成本的因素,以確保在最低成本之下得到期待的質量。「以犧牲質量為代價的低成本並不能帶來物有所值。」

亞洲開發銀行(下稱「亞行」)高級項目官員肖光睿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多邊開發銀行政府項目採購和PPP交易指引中「透明性(transparent)」是最重要的基本原則之一。亞行的每一個項目履約過程中的進度報告、績效報告和獨立第三方的外部監測報告以及最終的項目完工報告均在亞行官網披露。

肖光睿表示,當前的PPP諮詢市場嚴重供不應求,各類新建和轉型的諮詢機構湧入市場,複製和抄襲同類項目文件,大幅拉低諮詢項目價格,加劇本已混亂的PPP諮詢市場的混亂競爭。

財政部推出PPP頂層規範「殺手鐧」

如何從頂層設計層面規範PPP發展和監督項目實施進度?一個覆蓋全國的統一高效的綜合信息平臺構想呼之欲出。

2015年12月28日,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同一天,財政部正式發布《關於規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運行的通知》,明確綜合信息平臺是全國PPP項目信息的管理和發布平臺。要求在2016年1月15日前,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完成現有PPP項目信息的錄入、上報工作。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從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中心獲悉,利用「網際網路+」思維搭建PPP綜合信息平臺,旨在實現全國PPP項目的線上、線下監管同步,降低行政監管成本和市場交易成本,提高經濟社會運行效率;政府可以更充分獲取和運用信息,加強服務質量、成本和價格監管,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可以促進信息披露,保障公眾知情權,加強社會監督,對PPP項目參與各方形成有效監督和約束,確保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促進PPP市場科學、規範和可持續發展。

業內也對此平臺的推出表示了極大的關注,並將其中的「監督檢查」稱為「殺手鐧」,即省、市、縣級財政部門在項目庫中上傳的PPP項目信息不真實、不準確、不規範、不完整的,將不予採用。原則上,國家級和省級示範項目、各地PPP年度規劃和中期規劃項目均需從PPP綜合信息平臺的項目庫中篩選和識別。未納入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的項目,不得列入各地PPP項目目錄,原則上不得通過預算安排支出責任。

肖光睿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財政部建設的PPP綜合信息平臺對於PPP模式在中國的推廣,堪稱又一個裡程碑事件。綜合信息平臺長期將為一直存在爭議的物有所值VFM定量評價奠定數據基礎,同時,也為PPP項目信息準確、及時和有效公開提供了可能。

肖光睿表示,這套系統應該能幫助各級財政部門依託網際網路技術,通過分級授權,實現項目信息的填報、審核、查詢、統計和分析。由此,所有的PPP項目信息及其準備和實施過程中的動態進展,將納入PPP主管部門的全過程監督之中。當項目部分信息涉及商業機密和智慧財產權不便向公眾公開的時候,PPP主管部門可以掌握相關信息並進行評估,保障公共利益,回應社會關切。

另外,為了充分發揮數據的價值,該系統可以考慮通過專項授權的方式向學術機構、金融機構或者其他專業機構全部或者部分開放,並且,也可以與有能力的專業服務機構合作,對信息數據進行獨立驗證、整理分析並進行進一步數據工具開發。

相關焦點

  • 2021甘肅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劣幣驅逐良幣
    ,下面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了2021甘肅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劣幣驅逐良幣,以幫助大家備考。——這種現象可類比經濟學一個很著名的原理,「劣幣驅逐良幣」。目前,最通俗的解釋是:當你的錢包裡有一張嶄新的百元鈔票和一張破舊的百元鈔票時,你總是傾向於把那張破舊的先花出去。久而久之,流通中的貨幣越來越破舊,新錢卻沒有花出去,仍然呆在錢包裡,於是劣幣驅逐了良幣。
  • 劣幣驅逐良幣還是 被良幣驅逐?
    :若交換價格相同,則劣幣驅逐良幣。而良幣和劣幣交換價格能相同,源自政府的強制性規定,後者催生了套利空間,為劣幣驅逐良幣創造了條件。  經濟學裡鼎鼎大名的格雷欣定律(Gresham’s Law),最常見也為大多數人所認可的含義,就是劣幣驅逐良幣。也即當兩種貨幣(一為良幣一為劣幣)一起流通時,理性的人們總是傾向於用劣幣來支付,而將良幣儲存起來或用作他途,導致良幣趨於從流通中消失,於是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
  • 莫讓「劣幣驅逐良幣」
    人們稱其為「格雷欣效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劣幣驅逐良幣」。現實生活中,為了避免「劣幣驅逐良幣」情況發生,各國金融部門會積極回收市場中的劣幣,以主動幹預的方式確保良幣正常流通。軍隊人才隊伍建設同樣需要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出現,切實提高人才培養使用效益。
  • 鄭磊:區塊鏈通證經濟不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通證經濟」是近些年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而誕生的新概念,關於「通證經濟」目前還沒有一個標準化的定義。 市場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您認為區塊鏈通證經濟是否也會出現這種問題?
  • 劣幣驅逐良幣,古代人才逆淘汰現象
    而尤其令人心痛的是,當昏君執政奸臣當道的時候,劣幣驅逐良幣,格外引人注目。 既然與選拔人才的制度無關,那麼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答案是兩個字:人治。
  • 電影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當休矣!
    確實,對於中國電影市場而言,票房與影片質量、與觀眾口碑倒掛的現象已經司空見慣了,無論業界還是觀眾,對此現象似乎都已經麻木了,「劣幣驅逐良幣」在中國電影市場上堂而皇之地進行著。  《闖入者》以新近喪偶的退休老太老鄧的生活中突然出現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意外」為線索,講述了主人公老鄧及其孩子們的當下生活,並進而引出對過往經歷的回憶和懺悔。影片遊走於歷史與現實之間,引發觀眾多重反思。
  • 古巴的貨幣故事:良幣驅逐劣幣
    田靜︱文  資深金融業者  對於金融從業者,「劣幣驅逐良幣」是再熟悉不過的法則了。直到這次來古巴,才發現格雷欣法則並非普遍適用  到達古巴之後,去兌換古巴貨幣。
  • 格力董明珠談「中國製造」:市場中「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得到遏制
    新華社深圳7月19日電 題:格力董明珠談「中國製造」:市場中「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得到遏制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蔡國兆、周科如何防止經濟「脫實向虛」?如何打造更為優化的營商環境?談現狀:「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得到遏制記者:你如何看待和評價當前中國製造業現狀?董明珠:中國製造業歷經風雨,正在邁入新階段。
  • 市場中「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得到遏制
    現在市場中「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已經得到了遏制,品牌意識、精品意識已經開始滲透到企業的骨髓裡。這是第一個好的現象。 第二個好的現象是從跟隨走向引領。我們做製造業的,這些年感受最深的是,做跟隨型企業是沒有市場話語權的,只能拼成本拼價格,而現在我們開始培育一個市場,引領一個市場。格力的研發方向是要開發出節約資源、降低環境影響、實實在在提高消費者生活品質的技術。
  • 周慧:遏制「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才能保證企業、行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 加西貝拉壓縮機有限公司技術開發二部部長 「劣幣驅逐良幣
  • 山東省委書記:堅決杜絕「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現象
    樹立良好的選人用人導向,堅決落實新時期好幹部標準,突出政治標準,嚴把政治關廉潔關形象關,堅決糾正拉幫結派、搞小圈子等庸俗風氣,堅決杜絕「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現象,把政治過硬、擔當負責的幹部選出來、用起來,樹立幹部擔當作為的「風向標」。黨的十九大報告將黨的政治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布局並擺在首位。
  • 醫美亂象多維權難劣幣驅逐良幣怎麼破?聯合麗格醫美鏡聯手「探路」
    但與此同時,醫療美容市場亂象叢生,非法機構、無證遊醫、不合規產品器械等極大地蠶食了正規合法機構的市場份額,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不合理現象,不僅給消費者的體驗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也破壞了行業形象和市場環境。
  • 引發全民討論的《娘道》,更像是一個警世寓言
    上一次國內影視內容引發如此鋪天蓋地的女權大討論,還要追溯到2015年的春晚。當時,春晚小品中「女神與女漢子」、「二十塊賣女兒」等剩女、逼婚調侃,被大量網友認為歧視女性,引發了一場大討論,甚至引得海外媒體關注。
  • 一隻寵物鴨引發的全民大討論
    寵物鴨「吉吉」的丟失,引發出一系列關於法律、道德、同理心,以及公共資源的反思與討論。可見,掛在熱搜上的並不僅僅是一隻鴨子那麼簡單。 文 | 晨 沐 此前,演員王珞丹替同事尋鴨一事引發網絡熱議。
  • 一隻寵物鴨引發的全民大討論
    寵物鴨「吉吉」的丟失,引發出一系列關於法律、道德、同理心,以及公共資源的反思與討論。可見,掛在熱搜上的並不僅僅是一隻鴨子那麼簡單。文 | 晨 沐此前,演員王珞丹替同事尋鴨一事引發網絡熱議。最終,抓鴨者被找到,但寵物鴨「吉吉」已經被宰殺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