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1隻麋鹿死亡!原因令人痛心...

2021-01-20 都市現場

非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


麋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被稱為溼地旗艦物種。去年4月3日,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在全省首次野放了47隻麋鹿,讓消失已久的「鶴鹿同春」畫面,在鄱陽湖是再次重現。不過5月3日,鄱陽縣野保站的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湖中,卻發現了一隻死亡的野放麋鹿。



這隻死亡的野放麋鹿,是3日下午2點多,在鄱陽縣羅墩一處無名草洲上發現的,是一頭成年公鹿。當地野保站負責人介紹,去年10月,這隻麋鹿就來到了羅墩區域,而且落了單。


上饒鄱陽縣林業局野保站站長 劉道理:「爭配偶權,然後它(失敗)可能會落單,這樣打架,公的跟公的打架。」


在麋鹿的耳根處,還掛著印有「麋鹿苑010」的黃色標識牌,代表著它來自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這家中心,成立於1985年,是它,將1900年前後在我國幾乎絕跡的麋鹿,從英國帶了回來。


2018年,47隻麋鹿,又是從這裡首次野放到鄱陽湖。但對於鄱陽湖來說,它們不是來客,而是主人。因為歷史上,鄱陽湖本就是麋鹿最古老的家園,龐大的水域、廣闊的灘涂、茂盛的植被,既為麋鹿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又是良好的天然隱蔽場所。



上饒鄱陽縣林業局野保站站長 劉道理:「麋鹿到我們鄱陽湖來,意義是特別大,我們是叫它(們)回家了,忽然聽到它死亡,當時看到我們也是很痛心的。」

上饒鄱陽縣林業局野保站站長 劉道理:「因為我們沒辦法抓它,要用麻醉槍,但是我們野保站也沒有麻醉槍,反映也是沒用的,因為麋鹿它放是放了,後面保障的資金的方面呢,也沒有落實。」



而更讓野保工作人員無奈的,是這些漁網。它們多是當地漁民廢棄的,尤其在禁漁期,灘涂、草洲上,隨處可見。


劉道理說,由於相關部門並沒有就漁網回收問題出臺過政策規定,加上漁網過大、過重,多年下來,隨處扔、找空扔,已成了當地漁民的一種習慣。可如今,廢棄漁網卻給麋鹿的生存、保護帶來隱患。劉道理說,對於麋鹿保護措施也還在探索中。


「」

對於稀有動物的保護

當地應該儘快出臺政策

以免這類情況再次發生

作為公民

我們也應該盡到義務

不亂丟垃圾

保護環境 人人有責




相關焦點

  • 廢棄漁網成為麋鹿天敵
    本報鄱陽訊 (記者童夢寧) 5月2日下午,鄱陽縣蓮湖鄉一頭落單的雄性成年麋鹿,其鹿角被廢棄的漁網牢牢纏住,縣林業野保站工作人員和村民及時施救,使其重獲自由。據了解,2018年4月,47隻麋鹿被野放至鄱陽湖溼地區域後,兩年間,麋鹿被漁網所困的類似事件至少發生四起。
  • 47隻麋鹿野放鄱陽湖,這是一條有靈氣的微信…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浩渺鄱湖,滋養生靈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是長江江豚重要棲息地和種質資源庫,數量佔全中國一半。4月3日,鄱陽湖迎來了消失已久的溼地旗艦物種——麋鹿。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在全省首次野放了47隻麋鹿,這是我省實施「麋鹿回家」計劃後,真正意義上的「放鹿歸湖」。麋鹿的到來,讓鄱陽湖再現「鶴鹿同春」的自然畫面,寓意鄱陽湖生物多樣性保護欣欣向榮。一起來看看麋鹿「回家」的壯觀景象!江西日報原創視頻▲回歸大自然的麋鹿,成群結隊在淺水灘涂行走嬉戲。
  • 北京麋鹿野放鄱陽湖添新景
    這兩天,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多了個新景觀——鹿鶴同春。與鶴類一同在灘涂上嬉戲的,是去年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野放至鄱陽湖的幾十隻國寶麋鹿。看到麋鹿生活得如此安逸,從北京來到鄱陽湖畔的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副主任劉豔菊很是興奮。
  • 北京鴻雁南下「探親」鄱陽湖麋鹿
    本報訊(記者 陳強)近日,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驚喜地發現,3隻帶有跟蹤器的鴻雁,去年年底從北京麋鹿苑出發後,飛行1300餘公裡到達了鄱陽湖,並且已經停留了半個多月。「難不成它們是去『探親』的?」
  • 「3公7母」10頭麋鹿抵達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 將組建家庭
    本報南昌訊 記者秦謙報導:「等了1年多,10頭麋鹿從北京搭乘專車,在技術人員的精心照料下,於近日順利抵達鄱陽湖。」記者30日從江西省野保局了解到,3頭公鹿與7頭母鹿在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組成家庭,供遊客觀賞的同時,還將進行相關研究,讓麋鹿在鄱陽湖生活及繁衍後代。
  • 河北灤河上遊麋鹿群體死亡原因查明
    新華網石家莊5月28日電 (記者曹國廠、高博)記者27日從河北灤河上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自然保護區麋鹿訓化基地發生的麋鹿頻繁死亡事件系因疫病。經科學及時防控,疫病已得到有效控制。  今年3月份以來,河北灤河上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麋鹿不斷發生死亡事件,共有15隻麋鹿死亡,目前保護區內麋鹿還存活5隻。
  • 南海子10隻麋鹿將野放洞庭湖
    12月4日下午,10隻麋鹿從位於大興南海子的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上車,前往1000多公裡外的新家——洞庭湖,開啟野外新生活。野放麋鹿,有助於促進麋鹿遺傳多樣性提升,是保障麋鹿種群安全的重要舉措。在選擇野放區時,科研人員優先考慮歷史上麋鹿的活動地區,並同步進行水文、地貌、氣候、植物種類、生態環境等科學考察。據了解,麋鹿是典型的溼地物種,在保護生物學中,科學家將其視為自然保護的旗艦物種。趕赴新家的10隻麋鹿中,雄性6隻,雌性4隻。過去一周,工作人員不僅為它們進行了細緻的體檢,還在麋鹿苑中開闢出一片獨立場地,供它們熟悉彼此。
  • 北京南海子10隻麋鹿野歸洞庭湖「新家」
    昨天(4日)下午,10隻麋鹿從位於大興南海子的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上車,前往1000多公裡外的新家——洞庭湖,開啟野外新生活。截至目前,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已進行了54次野放行動,輸出麋鹿546隻,直接在全國範圍內建立遷地種群41個。
  • 北京鴻雁南下到達鄱陽湖,難不成是去『探親』的?
    麋鹿和鴻雁、灰鶴等鳥兒共同在鄱陽湖畔生活。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供圖近日,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驚喜地發現,3隻帶有跟蹤器的鴻雁,去年年底從北京麋鹿苑出發後,飛行1300餘公裡到達了鄱陽湖,並且已經停留了半個多月。「難不成它們是去『探親』的?」
  • 來這兒的北京麋鹿挺好的
    近日,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驚喜地發現,3隻戴有跟蹤器的鴻雁,2020年底從北京麋鹿苑出發後,飛行千裡到達了鄱陽湖,並且已經停留了半個多月。「難不成,它們是去『探親』的?」工作人員說,2018年4月3日,北京麋鹿苑的47隻麋鹿在鄱陽湖溼地進行了野放,研究表明,這些麋鹿已經很好地適應了當地的野外生活。根據追蹤器定位,鄱陽湖畔的野生動物保護者找到了「探親」的3隻鴻雁,還拍攝了照片——近處,幾隻鴻雁正在悠閒散步;不遠處,10隻麋鹿有的臥有的站;最後面,野鳥在低空飛行……為什麼要為鴻雁戴上追蹤器?
  • 麋鹿保護引關注
    百年後,麋鹿重回故園,日益繁盛。8月24日,是麋鹿還家33周年紀念日。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主任白加德對記者說:「麋鹿是我國的特有物種,距今已有300萬年的生命歷史,喜好生活在溼地環境中。麋鹿曾在我國黃河中下遊、長江中下遊的溫暖溼潤地帶廣泛分布,但由於環境變遷和人類活動的擴展,麋鹿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不斷萎縮,再加上疾病等原因,種群數量不斷減少。」
  • 麋鹿重生:從本土滅絕到大規模野放 百年回家路一步一荊棘
    近日,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通過媒體發布了一條新聞:在北京的幫助下,鄱陽湖溼地成功建立了野生麋鹿種群。這則消息的背後,是我國最大規模的一次麋鹿野放活動:去年3月,30隻麋鹿從位於大興區南海子的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啟程,在經過16個小時的車程後,被運送到1450公裡之外的鄱陽湖,與當地的17隻圈養麋鹿一起野放。
  • 痛心!山火威脅加州麋鹿生存!動物保護者擔心:被渴死或被燒死
    這片濱海區位於舊金山以北 30 英裡/48 千米,保護著逾 1,500 種動植物和 80 英裡/130 千米長的海岸線。海浪拍擊著荒無人跡的海灘,縷縷水霧籠罩海岸丘陵,途樂麋鹿漫步在荒野草地上。1800年,杜魯麋鹿的數量曾大幅度下降,其主要原因歸咎於當時人類沒有節制的狩獵和售賣。
  • 十隻來自北京南海子的麋鹿野放,洞庭湖畔撒了歡
    程志斌 攝北京麋鹿都戴著特殊項圈「我相信這些麋鹿一定能生活得很好!」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工作人員鍾震宇說,洞庭湖水草豐美、四季常綠,能為麋鹿提供豐富的食物。麋鹿是典型的溼地物種,科學家將其視為自然保護的旗艦物種。據了解,不算本次野放的10隻麋鹿,洞庭湖畔的麋鹿種群數量就已經超過了200隻。
  • 艱辛南飛1萬裡 今年首批越冬白鶴飛抵鄱陽湖
    艱辛南飛1萬裡 今年首批越冬白鶴飛抵鄱陽湖     新華網南昌10月25日電(記者甘泉)10月23日10時左右,今冬首批白鶴飛抵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隨著白鶴的來臨,鄱陽湖保護區即將迎來候鳥「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的壯觀美景。
  • 麋鹿的前世今生
    一、中國麋鹿保護現狀 1.中國麋鹿保護的實踐歷程 (1)三步走繪就麋鹿保護藍圖。麋鹿回歸的指導思想是逆著它的絕滅過程,從圈養與半散放種群、保護區野化訓練種群到逐步恢復自然種群,為此,制定了「三步走」戰略。
  • 背後原因令人痛心
    陳霞的女兒為了省錢,平時只吃不到5元一頓的菜,連肉都捨不得吃。這也導致她在學校經常貧血、頭疼發暈,好幾次做兼職時暈倒在地。陳霞說:「我想再堅持堅持,陪伴從小缺少父愛的女兒健康成長,看她結婚生子。」今年1月,陳霞再次進行手術。
  • 鄱陽湖自然保護區6隻珍稀候鳥回歸大自然
    11月23日,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省林科院動植物救護繁育中心聯合在鄱陽湖核心湖大湖池放飛了6隻珍稀候鳥。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1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鶴1隻、小天鵝3隻,每隻鳥類身上都安裝了衛星跟蹤器和環志。
  • 近30萬隻水鳥在鄱陽湖越冬 新紀錄鳥類11種
    一首鄱陽湖民歌,既是對鄱陽湖候鳥自然景觀的真實寫照,也道出了數十萬隻候鳥在鄱陽湖悠然越冬的奇觀。一首鄱陽湖民歌,既是對鄱陽湖候鳥自然景觀的真實寫照,也道出了數十萬隻候鳥在鄱陽湖悠然越冬的奇觀。那麼,每年在鄱陽湖越冬的水鳥究竟有多少呢?2 月28 日,記者從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獲悉,2018-2019 年鄱陽湖同步調查結果已出爐,近30 萬隻水鳥在鄱陽湖越冬。這也是我省連續第19 次在鄱陽湖區開展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進一步查清了鄱陽湖區越冬水鳥種類、數量、空間分布及棲息地現狀。
  • 今年首批越冬大雁已抵達鄱陽湖,比去年晚了1天
    來源|都市現場遠原創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9月24日13時45分,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都昌保護監測站工作人員在當地馬影湖開展日常巡護監測時,清晰監測到越冬大雁(豆雁)11隻,與此前爭先抵達的「先頭部隊」白琵鷺和今夏留守的大雁家族成員(6隻白額雁、2隻豆雁)如期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