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
麋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被稱為溼地旗艦物種。去年4月3日,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在全省首次野放了47隻麋鹿,讓消失已久的「鶴鹿同春」畫面,在鄱陽湖是再次重現。不過5月3日,鄱陽縣野保站的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湖中,卻發現了一隻死亡的野放麋鹿。
這隻死亡的野放麋鹿,是3日下午2點多,在鄱陽縣羅墩一處無名草洲上發現的,是一頭成年公鹿。當地野保站負責人介紹,去年10月,這隻麋鹿就來到了羅墩區域,而且落了單。
上饒鄱陽縣林業局野保站站長 劉道理:「爭配偶權,然後它(失敗)可能會落單,這樣打架,公的跟公的打架。」
在麋鹿的耳根處,還掛著印有「麋鹿苑010」的黃色標識牌,代表著它來自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這家中心,成立於1985年,是它,將1900年前後在我國幾乎絕跡的麋鹿,從英國帶了回來。
2018年,47隻麋鹿,又是從這裡首次野放到鄱陽湖。但對於鄱陽湖來說,它們不是來客,而是主人。因為歷史上,鄱陽湖本就是麋鹿最古老的家園,龐大的水域、廣闊的灘涂、茂盛的植被,既為麋鹿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又是良好的天然隱蔽場所。
上饒鄱陽縣林業局野保站站長 劉道理:「麋鹿到我們鄱陽湖來,意義是特別大,我們是叫它(們)回家了,忽然聽到它死亡,當時看到我們也是很痛心的。」
上饒鄱陽縣林業局野保站站長 劉道理:「因為我們沒辦法抓它,要用麻醉槍,但是我們野保站也沒有麻醉槍,反映也是沒用的,因為麋鹿它放是放了,後面保障的資金的方面呢,也沒有落實。」
而更讓野保工作人員無奈的,是這些漁網。它們多是當地漁民廢棄的,尤其在禁漁期,灘涂、草洲上,隨處可見。
劉道理說,由於相關部門並沒有就漁網回收問題出臺過政策規定,加上漁網過大、過重,多年下來,隨處扔、找空扔,已成了當地漁民的一種習慣。可如今,廢棄漁網卻給麋鹿的生存、保護帶來隱患。劉道理說,對於麋鹿保護措施也還在探索中。
對於稀有動物的保護
當地應該儘快出臺政策
以免這類情況再次發生
作為公民
我們也應該盡到義務
不亂丟垃圾
保護環境 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