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高且體驗好,簡單說說Faudio的小神圈耳機Minor

2021-01-08 發燒火星魚

近幾年的耳機隨身發燒市場可以說像雨後春筍般出現了不少讓人逐漸熟知的品牌,並且在經過充分的市場競爭後往往會有部分產品靠著偶然的因素得到了「神塞」或者「神圈」稱號,或許可以認為,在如今堆疊單元的風氣下,創造奇蹟並得到公認的產品出現在動圈耳機裡的機率會更多。但很明確的一點是,Faudio作為一個能看作是國產品牌的廠家,其出品的動圈耳機被成為「神圈」比例並不少,除了很久之前已經推出的旗艦產品Major外,已經推出差不多半年的Minor天生似乎壓過了自家Passion的風頭,成為了燒友口述中真正的「小神圈」。

在我看來,成為「神圈」的必要條件還是要有足夠的聲音素質,其次要有通透的聽感才有一切,還要有獨特的調音和廣泛的認可度。Minor作為動圈耳機在它所處的三千多的價位段,就算有了自家大哥Major的光環加持,實際上也免不了受到謝蘭圖和IE800S等的這些傳統大廠動圈的挑戰。但就算是隨身耳機,動圈產品的上限和可塑性非常強,而且Minor作為鍍鈹振膜的產品其聲音確實具備某些「毒」屬性,這些是一些德系和日系產品說沒有的。下面簡單說說個人對Minor的使用感受。

如果單看包裝的話Minor並不豪華,特別是不久前開箱過一些號稱「周年紀念」和典藏版的耳塞後,會覺得這條耳機的配件不算多,但好在minor附送的真皮磁吸耳機盒很好用,不同於那些合金盒子而是收納攜帶非常方便,可以給予minor一個實用主義的頭銜。而在產品外觀方面,Minor顯然發揮Faudio自家動圈耳機的祖傳的設計特色,腔體構造和Major一樣但顏色不同。記得以前有人吐槽過近萬元級的產品Major外觀不咋滴,但如今看來Faudio並不吃外觀黨在一套,甚至可以認為對於Faudio而言同樣的腔體構造並通過不同的色彩,以及和不同包裝、線材的配搭,實現了成本優化外也有利於聲音的調教。

Faudio作為香港廠家,Minor這條耳機的聲音顯示出了少量的新日系產品特徵,調音年輕化但並不妖膩,滿足了高素質回放人聲、原聲和ACG方面的共同要求,甚至有介於索尼MDR-7506和天龍D7200之間的Q彈低頻特徵,也有動圈入耳耳機少有的通透度和高頻表現,而且有幾個方面是值得細品的。

首先,Minor低頻乾淨、飽滿並且具有不錯下潛深度,並不屬於那種「豐盈」的風格,也明顯不同與謝蘭圖和IE800這類「德系」產品的量感。如果不常聽古典的話在聽了一段時間Minor後,你會覺得Minor的低頻比起謝蘭圖反倒反倒會更堅實透明一點,彈跳之餘並不誇張,讓聲樂和混音的表現更為通透和有層次感。可以說,Minor和很多隨身動圈耳機一樣,這樣的低頻設計一定程度服務於它透明度表現,畢竟從整體的聽感來Minor就是一條開揚透明的耳機,甚至和我上面說的情況那樣,有日系雜食類甚至監聽類產品的調音傾向,用不算過分的低頻去平衡了三頻的能量。但很明顯的是,Minor的聽感顯然好於傳統的監聽產品,其中頻和高頻風格,做出了一種悅耳平順耐聽的聲音。

在高頻方面,Minor有少量的柔化特徵,而且也間接影響了部分樂器、人聲特別是女聲部分的「毒」屬性,在相對開張揚透明的風格下並不會顯得的線條細。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Faudio顯然為Minor加強了中高頻能量感的表達,雖然人聲部分或許不會比起一些聲場收縮而密度加強的產品抓耳,但過分的人聲密度顯然並不是一種人聲好的普世價值,至少在我看來Minor這種通透乾淨中帶著小量甜美的調音,是一種聽大眾音樂的更美好選擇。和低頻相比,Minor的人聲顯然絕非「監聽式」的筆直表現,雖然在一些ACG音樂當中能量感弱化了一些,但我甚至覺得它具有健康的中頻能量平衡,甚至發燒人聲和港臺流行需要的就是Minor這樣的聲音表現。

在三千多元的價位上,Minor能吸引我的地方說穿了就是聽上去舒服、開揚,而且能夠讓人願意一直聽下去。特別是對於這類定位為「神圈」的產品而言,它比起誇張的多單元動鐵或者動鐵其整體解析力方面或許有所不如,但是它能給予樂感方面的滿意答卷。而且,Minor比我去年常用的RE2000以及謝蘭圖,明顯有著驅動方面的優勢,我除了日常會用HIFIMAN的紅衣太子驅動外,甚至單純作為手機配塞來聽,使用vivo NEX開啟HiFi模式也能同樣能做到不錯的悅耳和平順感,似乎要驅動好Minor並不需要太大的代價,它該有的中高頻能量感和鮮明特色是始終保有的。

其實上面也說到了,如今的隨身發燒耳機市場是百花齊放的,Faudio在已經擁有旗艦級產品Major的基礎上而推出Minor,除填補了產品線外其顯然也有攻入四千元價位段價位的決心,直接和一堆經典老圈和國產多單元進行PK。但明顯的是,Minor在配置上比起Major雖然低了,但聲音結合價格的話顯然有更強的競爭力,不走套路化的調音,把溢價壓縮後將「神圈」的特色推向更多人群。如果是動圈愛好者,而且認為聽音樂應該是簡單輕鬆事情的話,Minor或許能給你不錯的體驗。

相關焦點

  • 溫柔暴雨梨花針——FAudio Minor」小神圈「林氏評測
    小神圈給我的第一印象,稱得上是「鋒芒畢露」,因為這條塞子的解析,實在是很殘暴,暴雨梨花針般細膩猛烈,「暴力解析」四個字用在它身上,可謂恰如其分。這種高解析度、高分離度的表現力,倏忽之間會讓我一下子想到64家的U18——同樣走的是寬廣聲場下充滿了豐富細節的路子,同樣選擇低頻不厚重線條感也不豐腴的處理手法,聽著都不算雄渾,而是以明快氛圍+足質足量的信息交待取勝。
  • 每個發燒友都值得擁有的一條耳塞,Faudio Minor小神圈聽感分享
    耳機的線材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小神圈Minor雖然看上去比較廉價,但是區別於Major的Black Sprite線材,這條線材是採用的被稱為"銅鍍銀Litz線材",線材編織比較密集,手感摸上去彈性相比Black Sprite稍差,這也符合Minor本身定位。腔體部分採用的三重聲學音腔結構(T.B.A.C技術),耳機單元是從Major的10.5mm雙層振膜技術變為複合鍍鈹振膜。
  • 一條適合聽音樂的耳塞——FAudio Minor
    然而不鑲嵌在泡沫上,並不代表耳塞套,清潔棒轉接頭等物件就不會有,你打開收納包之後就能看到這些東西,有一點要值得一提的是,FAudio在包裝內部細心的準備了兩個單元收納袋兒,我印象裡迄今為止開過箱的高端耳機裡,都沒有一個配備了這,多數的使用場景下,我們在收納時最怕的就是兩個單元互相碰撞,輕則掉漆,重則偏音,但很多廠商的解決方式是出一個需要把耳機單元分別對位放置好的耳機收納包,單元是放進去了
  • 輕盈透明 FAudio Minor「小神圈」體驗
    FAudio作為最近新晉的品牌獲得了不少的關注,其實作為一家早期主要以為樂手製作定製耳機的廠商,推出的MAJOR動圈耳塞一直在HiFi發燒友的圈子裡有著很好的口碑,被很多燒友戲稱為「神圈」。然而9800元的單動圈耳塞對於很多燒友來說並不是非常能接受,雖然旗艦耳塞的售價已經越來越高。
  • 聽完Minor有感
    下面就詳細說說這條「小神圈」。 Major、Minor和Passion,外觀除了顏色上的變化,基本上採用了俄羅斯套娃法...在汽車上這叫採用了同一平臺,在設計上大概也能說是家族設計,但我覺得應該算是設計師偷懶(誤),做工算得上不錯,但外觀相對Major來說低調了不少,線材採用了Lizt結構的銅鍍銀線。
  • FAudio Minor:動圈復興的新生力量
    寫在前面今年的耳機市場有一個讓筆者喜聞樂見的現象,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廠家,都在不同價位主推了一波單動圈耳塞。在這圈鐵、多動鐵如日中天之際,不僅僅宣告了動圈耳塞還活著,並且仍然能以高水準的聲音,在如今耳塞市場中有立足之地。
  • Beats Flex / PowerBeatsPro體驗:好耳機之外,還是好飾品
    剛好最近中了手機中國眾測的兩款 Beats 無線耳機,一款是已升級真無線的 Beats PowerBeatsPro,另一款是小巧玲瓏的頸掛藍牙耳機Beats Flex,就先重點來說說這款Beats Flex吧。iPhone12發布完不久,緊接著Beats 也發布了這款頸掛藍牙耳機Beats Flex,這款耳機從問世到現在,單京東銷量就達到了二十幾萬,可見受歡迎度有多高。
  • 臨場感強的耳機,配置高且平易近人的音質耳機
    今天我來為大家盤點下高配置性價比的有線耳機吧。 HIK S1特斯拉雙動圈耳機 知道這款耳機是因為朋友介紹的,我當時用的最喜歡的榭蘭圖,後來朋友就讓我試聽了下他這條新買的耳機怎麼樣音質如何評價下,可以說這條HIK S1耳機的音質堪比我目前在用的榭蘭圖,調音上這款耳機的調音跟榭蘭圖近似。
  • 領略頂級動圈耳塞的品質,FAudio Major體驗
    其實大多數頂級耳塞都是多單元組成,這是因為耳塞較小的腔體內很難滿足用戶對高品質音月體驗的需求。但是仍然有小部分執著的廠商仍然使用的是單單元動圈,動圈單元的聲音的確不是那麼好做,想憑一顆動圈就能支撐起旗艦產品售價的產品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是一些知名品牌的單單元旗艦動圈,無論是賣點還是賣相怎麼看著都不夠"旗艦"。今天新影音為大家帶來的是FAudio Major。
  • 藍牙耳機什麼牌子好?人氣榜單TOP5藍牙耳機測評
    雖然說市場上眾多藍牙耳機挑的眼花繚亂,但本人作為一枚資深的數碼博主,不推薦大家盲目跟風大牌,其實很多小眾品牌也有不錯的藍牙耳機,我今天就挑選了五款人氣蠻高的藍牙耳機做一個測評,看看藍牙耳機什麼牌子好,誰才是性價比之王。
  • 性價比高的藍牙耳機推薦,200元教你買到好耳機!
    藍牙耳機的出現給用戶帶來了自由自在的聆聽體驗,無論在哪裡,只要戴上藍牙耳機就好像擁有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因此市場上湧現了眾多的藍牙耳機品牌,價格從十幾塊到幾千塊不等,不過價格越貴並不代表就越好用,關鍵還得結合藍牙耳機各方面的性能及價格進行衡量,挑出性價比高的才划算。今天給大家推薦十大性價比高的藍牙耳機,200元教你買到好耳機。
  • 耳機也玩黑科技,小鳥降噪運動耳機,質感與體驗俱佳
    如今運動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特別是對於經常上班坐辦公室的人來說,擁有運動的習慣無疑是一件有益無害的事情,這不僅能提升我們的身體素質,而且還能放鬆身心,實現健康的生活狀態。但像我們平時隨身攜帶的耳機一般功能性不強,能難聽出細節以及鼓點部分,甚至在嘈雜的環境中想要聽清楚音樂,都要保持極高的音量,因此對於愛聽音樂的人士來說,降噪耳機也成為了不可缺少的利器~其實降噪早已是見怪不怪的功能了,我用了那麼多年,非常享受它帶來的寧靜角落。但是呢,環境變化會產生不同的耳壓,讓耳朵很不舒服,所以帶不長久。
  • 當TWS耳機遇見好音質——南卡T2真無線藍牙耳機體驗
    快充的支持能夠大大提高使用便利性,充電10分鐘,聽歌1.5小時的體驗還是非常不錯。打開盒子,耳機內置其中。耳機非常小巧,腔體的表面有一些花紋設計,拿起來非常輕盈,而佩戴起來,這種輕盈的感覺就更加明顯,基本感覺不到任何負擔。而且,能夠清楚的看到,耳機有一個類似鯊魚鰭的設計,我們都知道,Bose耳機的鯊魚鰭設計非常知名,不僅能夠提供更好的佩戴舒適度,同時也能夠大大提高佩戴的穩定性。
  • 骨傳導耳機之初體驗
    網絡時代啊讓人們體驗到了科技給人們帶來的優越感。人們在生活娛樂的時候經常會聽聽音樂,看看電影,或者使用手機和親朋好友進行交流。而耳機也成了很多人喜歡的設備。耳機當然也分很多種類,例如有線耳機、藍牙耳機,從佩戴方式來說又有頭戴式、入耳式、耳塞式等等。這次我們要說的是骨傳導藍牙耳機。
  • 五十弦FiftyStrings影音電器B.hawk2黑鷹2耳機升級線解鎖黑科技
    也是反覆試驗調音確定的一款高階銅線,主要技術特點:核心層採用24awg upocc,外層屏蔽同樣24awg萬隆upocc採用交叉螺旋屏蔽技術,降低幹擾,保證了信號傳輸的純淨,能夠提供寧靜的背景、優秀高低頻延伸、三頻層次感核心層TriHelix結構,採用三種不同直徑的線芯絞合,分三層以正反交替纏繞方式絞合,聲音準確度,聲場定位,結像均有大幅提高低溫冷凍處理,保證了分子結構穩定,聲底更加乾淨採用蒙多福金銀焊錫
  • 音色與顏值並重的入門耳機——森海塞爾CX 300S評測體驗
    好久沒有給大家送上關於耳機的評測了,近期湊巧又發現一款品牌好耳機:森海塞爾 CX 300S 。對於德國品牌森海塞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當前最貴的耳機大奧就是出自森海塞爾,品牌實力絕非一般。當然,作為國際大牌,人體工學設計定然沒問題,所以耳機入耳的舒適度還是有保障的。另外值得說的是在耳機的金屬導管上還有一處森海塞爾的防偽設計,那就是細看之下正品耳機的導管上會有個凹槽且頂部有缺口,那些個假貨自然是沒有的。線控部分,森海塞爾CX 300S為至簡的單按鈕設計,通過連按或者長按的方式來進行播放、暫停、快進、切歌等音樂操作以及電話的接聽掛斷。
  • 英倫TWS來襲,RHA Trueconnect藍牙耳機體驗
    另外,這樣的耳帽配置我只在像qdc以及audiosense這種線控Hi-Fi有線耳機中遇到過,在藍牙耳機中還是第一次看到,不得不說RHA在這一細節上做的確實比較貼心。其實剛看到RHA這個耳機盒時,相比於平時使用的Airpods Pro來看RHA顯得稍稍有些大了,但是當拿在手裡後卻發現體積其實剛剛好,完全可以毫不費力地握在手中。
  • 無線耳機推薦:體驗最佳的前五名真無線藍牙耳機
    真無線藍牙耳機的出現讓我們遠離了線材纏繞的煩惱,無論是在通勤還是運動之時佩戴起來極其方便。而由於需求量增大的同時,眾多真無線藍牙耳機品牌紛紛湧現。許多小夥伴在選擇時難免會犯難,甚至有不少小夥伴私信我,讓我推薦好用的真無線藍牙耳機。
  • 小米圈鐵四單元耳機兩周體驗
    這款小米圈鐵四單元耳機我已經使用了半個月,但是遲遲不敢動筆寫體驗。因為僅僅在半年前,我的耳朵還是兩隻絕對的木耳,平常從來都是用的淘寶京東幾十塊錢聽個響的耳機,對耳機的追求沒別的,就是能聽個響+經久耐用,對降噪、LDAC、動鐵、動圈等一堆耳機相關專業術語一無所知,那時候也不在乎這些配置,完全是無知無畏的態度。
  • 南卡Runner Pro骨傳導耳機:擊「骨」傳音新體驗
    除此之外,南卡Runner Pro耳機採用了符合人體工學的貼耳設計,且與皮膚接觸的表面還塗有一層防水的親膚質感塗層,質感溫潤。另外,整機約33克的重量,讓耳機實現了輕盈、穩定而又舒適的佩戴體驗。實際體驗可以發現,南卡Runner Pro耳機的漏音控制的確比較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