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頂級動圈耳塞的品質,FAudio Major體驗

2021-01-08 新影音

其實大多數頂級耳塞都是多單元組成,這是因為耳塞較小的腔體內很難滿足用戶對高品質音月體驗的需求。但是仍然有小部分執著的廠商仍然使用的是單單元動圈,動圈單元的聲音的確不是那麼好做,想憑一顆動圈就能支撐起旗艦產品售價的產品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是一些知名品牌的單單元旗艦動圈,無論是賣點還是賣相怎麼看著都不夠"旗艦"。

今天新影音為大家帶來的是FAudio Major。相比較大家熟悉的森海塞爾或者拜亞動力甚至是Dita而言,FAudio的名字可能更加陌生一些,這是一家來自中國香港的廠商,至於詳細的品牌介紹呢,大家可以去網上了解一下。而Major這個型號被不少發燒友稱之為"神圈",究竟這個Major有多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Major的配件是耳塞產品常見的配件,這裡新影音不再佔用篇幅去贅述。有特色的地方就是耳塞本體的設計能給人感覺相當的不同。整個耳塞的腔體的結構是屬於傳統結構,但是腔體的底部的表面和腔體的主體是完全不同的。

Major塞體腔底的表面是金屬拉絲外加高光倒角,這個設計在多少年前的iPhone 5S上見過,表面的LOGO也顯得非常高檔。但是新影音個人覺得雖然設計已經不是這兩年的主流,但是仍然可以區別於市面上的其他產品。

但是腔體的主體部分還是金屬磨砂,一直到到音管的部分做工都是相當的細膩,而導管的部分則是黃銅,這個應該是Major加分項目。雖然沒有使用同一的ID去裝飾產品的外觀,但這也給Major增加了些許的辨識度,這樣做的目的也是區別於其他的競品,由此可見Major的設計還是很大膽的。

腔體的內部加工方式也是比較特別,這個被官方提及的T.B.A.C技術是一個消除諧振的解決方案,為了更好地將Major裡面的這顆單元伺候好,這個腔體內的氣壓均衡都是通過在耳機線更換處的一個小透氣孔完成。這樣可以更好的營造出出色的低音量感和下潛速度。此外沒有使用升學阻尼減輕動圈單元的齒音,也可以讓聲音更加清晰和自然。

經典的0.78mm接口,可以跟原來的一些線材替換使用。Major配備全新Black Sprite耳機線,24AWG線材使用單晶比例高的銅線160芯多種絞合配合黃金比例結構而成, 使用PE絕緣外皮。稍顯棕色的外觀讓它纏在手上有一種盤珠子的感覺,線材不是很細,但是非常柔軟。

Major的腔體和線材部分介紹完了,再來看一下Major這顆最核心的單元。這顆單元在腔體內採用了鑲嵌的結構,單元尺寸為10.5mm動圈單元,採用了雙振膜的技術。對於雙振膜技術的解釋:一層使用硬度較強的鈦膜片提供更好的高頻延伸,以及更好的解析力;一層纖維振膜是提供緊緻的低音和甜美的中頻音色,經過大量測試配合,兩種物料兼用, 為Major大大提高聲音密度及聲音素質。

聲音方面,新影音主要搭配的是山靈M5s。Major的聲音相對冷靜,是新影音聽過近些耳塞中主觀上一款比較"奇特"的耳塞。Major的確打破了新影音對傳統動圈耳塞產品的一個認識,這仍然是一款中性聲音走向的耳塞,Major一面有著乾淨利索的聲音,高頻清澈且細節誇張,低頻保持了相當"動圈"的質感。另外一面整體保持了一定的聲音鬆弛感,寬鬆的聲場讓聲音更加自然、舒適。

Major的三頻尚屬均衡,高頻部分有著比較明顯的調音,Major的高頻卻沒有很明顯的失真。這與很多想要做好極高頻部分的延伸的動圈耳機來說是非常少見的。而Major的極高頻部分給新影音的最大感受就是亮的透徹,這種聲音的修飾可以做到很好地抓耳效果,也是當下很多耳塞的主流做法。中頻部分新影音嘗試了兩種不同的矽膠套,區別不是特別大。其中這幅黑色的人聲套的聲音相對比較均衡,沒有給新影音中頻塌陷的感覺。Major的低頻相當飽滿,在下潛和量感上同時有著很好的體驗。

Major的高頻動態非常好,並且不像很多動鐵耳塞一樣容易失控。整個誇張的高頻還帶來了豐富的高頻空間感和細節,這在單單元動圈耳塞上基本上是很少見的。不過Major的高頻並不突兀,整體風格上的均衡也決定了其他的部分跟高頻有著相似的聲音體驗。只是這種獨特的高頻,新影音還是第一次在單單元動圈耳塞上聽到。中低頻部分,Major的高解析力提供了相當豐富的低頻層次感,尤其是中低頻部分過度的動態,Major展現出了一般耳塞沒有或者說極難搭配出的精彩效果。

Major較好的瞬態和緊湊的風格會給人感覺聲音非常的細膩,這種細膩的開始像極了動鐵的味道,但是聲音自然的感覺依稀可以讓人感覺到動圈的寬鬆和魅力,整個耳塞的寬鬆質感是獨有的動圈味道,非常討喜。而這也是很難為Major蓋棺定論的主要原因之一,一面如烈火一面如寒冰。除此之外,新影音的內容中很少提及耳塞的聲場,而Major非常引以為豪的聲場在橫向空間上很有優勢,這種橫向聲場的震撼力足夠影響人們購買決策的,原因就是這種優勢在耳塞產品中是非常明顯的。

Major更適合搭配的是那些聲音表現比較"潤"的播放器,而不是新影音試聽使用的M5s這類播放器。搭配這類播放器的聲音雖然會狠抓耳但也更加凌冽、乾澀。Major更換為其他的線材後聲音表現也不如這條原線來的理想,可見其本身已經有了相當高的完成度,同時對這顆單元的挖掘已經是非常充分的。

Major並不是一個全面完整的解決方案,但確實是一個很能迎合喜歡Major這類聲音的用戶,對於Major而言,一些非流行、新世紀和OST這類純音樂的表現在聽感上會讓人感覺很逆天,Major的人聲和器樂分離的較開,在這個價位中的人聲表現卻不是最出彩的一類。Major並不是多麼難推,但是卻比較吃搭配,不同的搭配能讓Major有著獨特的表現。作為頂級的單單元動圈旗艦耳塞,Major表現出來了與眾不同的一面,在眾多高端耳塞中拼搏打拼。

相關焦點

  • 動圈耳塞反擊戰! 舒爾SE215全國首測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提到在如今動鐵單元技術的衝擊下,動圈單元技術已經逐漸走向邊緣,尤其是在高端市場,幾乎9成以上已經是動鐵耳塞的天下。然而,作為我們最早了解的高端入耳式耳塞廠商舒爾來說,從早期的E2C到近期推出的SE115,似乎舒爾是為數不多堅持動圈道路的廠商。近日,舒爾開始全面升級旗下的耳塞產品線,從SE535、SE425、SE315這些型號可以看出,舒爾已經邁入到了「5」系列時代,當然,舒爾在更新高端家族時依然沒有忘記動圈單元的延續——SE215就這樣誕生了!
  • 自然吸氣VS增壓 3單元動圈&動鐵耳塞PK
    或許你會問在IT文章中為什麼會去談車,實際上在耳機行業內也存在著這一對冤家——動圈與動鐵。狹小的耳塞腔體就好比轎車中的發動機艙,拼的就是壓榨發動機的實力,而這個發動機就是耳塞中的發聲單元。    動圈單元聲音的柔和與流暢就好比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平順穩定,動鐵單元聲音的犀利與解析就像是渦輪增壓持續不斷的最大扭矩。
  • 每個發燒友都值得擁有的一條耳塞,Faudio Minor小神圈聽感分享
    新影音每年聽過的耳塞產品很難一時間被數的過來,但是能給新影音留下深刻印象的也就是四款產品,這其中之一就有今天為大家帶來分享的FAudio Minor,這款產品也有著"小神圈"的外號。在深入了解這個品牌後新影音對FAudio的產品有著比較濃厚的興趣,因為他們主打的是單單元動圈的產品。
  • 自然吸氣VS增壓 3單元動圈&動鐵耳塞PK(全文)_舒爾 SE535_音頻評測...
    或許你會問在IT文章中為什麼會去談車,實際上在耳機行業內也存在著這一對冤家——動圈與動鐵。狹小的耳塞腔體就好比轎車中的發動機艙,拼的就是壓榨發動機的實力,而這個發動機就是耳塞中的發聲單元。    動圈單元聲音的柔和與流暢就好比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平順穩定,動鐵單元聲音的犀利與解析就像是渦輪增壓持續不斷的最大扭矩。
  • 聲音性價比的平衡點 千元主流耳塞對比
    本次參加對比評測的耳塞共有四款,分別為Optoma NuForce NE800M、Sony A2、舒爾 SE425和森海塞爾IE60,其中一款動鐵、兩款動圈和一款圈鐵混合耳塞,覆蓋的範圍比較全面,價位也都在1000-2000元的價位。相比之下,四款耳塞會有如何的表現呢?
  • 動圈動鐵雙單元加持,南卡真無線帶來高品質的音樂體驗
    外包裝上,南卡T2放棄了無線藍牙耳機小巧的包裝模式,選用大而華麗的禮品盒包裝風格,包裝內盒被一層包裝外盒包裹,正面南卡T2立體效果圖鑲嵌在條紋圖案中間,頂部一行銀色字體,南卡真無線圈鐵藍牙耳機,背面黑、白雙色產品效果圖覆蓋,盒子的側面幾行小字標出了產品的特點,高通5.0晶片、圈鐵雙喇叭、無線充電都非常值得體驗。
  • 素質高且體驗好,簡單說說Faudio的小神圈耳機Minor
    近幾年的耳機隨身發燒市場可以說像雨後春筍般出現了不少讓人逐漸熟知的品牌,並且在經過充分的市場競爭後往往會有部分產品靠著偶然的因素得到了「神塞」或者「神圈」稱號,或許可以認為,在如今堆疊單元的風氣下,創造奇蹟並得到公認的產品出現在動圈耳機裡的機率會更多。
  • 小投入,大收穫,HIK-S1體驗入門級的動圈耳機
    或是情懷在作祟,也可能是心中那份對於品質要求的準繩更有力量。用過的無線耳機十幾副,滿足日常收聽需求完全沒有問題。念念不忘的總是二十年前拎著隨身聽帶著耳機,享受音樂的那副畫面。這次入手HIK S1動圈耳機,重拾取回憶的有線耳機感覺。>>驚豔外觀包裝採用時下流行的簡約風,黑金色抽象字符明確展示出「3D列印」的身材特徵。
  • 王者回歸 舒爾新SE耳塞三劍客聽感解析
    就在大概六、七年前的樣子,舒爾E2C入耳式耳塞以880元的價格成為眾燒友矚目的焦點;雖然是動圈單元,但舒爾E2C卻有著非常柔美的中頻,加上個性的外觀和出色的隔音效果,所以每個耳塞發燒友都以有一條舒爾E2C入耳式耳塞為榮。    與E2C同一時代的還有E3C和E5C兩款產品,由於還沒有為蘋果專門設計的E4C的上市,所以只有這三款產品成為當時的經典。
  • 舒爾SE535旗艦耳塞全國首測
    此外,為了體驗產品的真實實力,我們也採用臺式CD+耳放/隨身聽+耳放的不同組合作為對比,同時也對比了不同的其他型號的耳塞。  聽感總結:  初次拿到SE535,我們的第一感覺是耳塞的聲音雖然很厚實很有能量感,但是靈敏度卻相當高,當時的推測是最起碼超過110dB(其後開始完成1文章時,查閱資料得知靈敏度達到了119dB),應該說這款耳塞是為隨身聽類的便攜設備量身打造的。你要說不加耳放推不好麼?我們卻認為直推已經能打出八成左右的功力了!
  • FAudio Minor:動圈復興的新生力量
    寫在前面今年的耳機市場有一個讓筆者喜聞樂見的現象,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廠家,都在不同價位主推了一波單動圈耳塞。在這圈鐵、多動鐵如日中天之際,不僅僅宣告了動圈耳塞還活著,並且仍然能以高水準的聲音,在如今耳塞市場中有立足之地。
  • FAudio Major揭秘:「神圈」神不神?
    這年頭,任何一個高端動圈耳塞的上市,都差不多能在圈子裡攪出點新聞來,因為在多動鐵當道的現狀下,定位高端、同時聲音優秀的動圈耳塞,對發燒友們來說有一種「且出且珍惜」的感受,可供選擇的面實在太窄。上圖就是標題中的「Major」,是我在九月份的北京展上偶然見到的牌子,來自香港,名為FAudio,這款據說在香港那邊被奉為「神圈」的塞子,一直是處於貨不夠賣的狀態。
  • 經典型號煥發新的生命力,森海塞爾CX300S體驗
    CX300是我接觸的第一款森海賽爾的入耳式耳塞,加上當年各種毒文對入耳式耳機的低頻讚賞有加,新影音很期待擁有一條能夠"秒殺"MX500低音效果的森海賽爾產品。因為當時還是學生的關係,嗯……直到今天終於能體驗到了這個經典型號的最新款產品CX300S。CX300S作為森海塞爾經典型號的CX300最新款倒是讓新影音蠻期待的。
  • 動圈動鐵雙單元,南卡T2真無線藍牙耳機體驗
    採用動圈設計的耳機款式往往音域更廣,而採用動鐵設計的耳機款式往往聲音更加細膩。兩者之間各有優點缺點。針對這兩者的優點缺點互補設計,南卡品牌推出了這款採用了動圈和動鐵雙發聲單元的設計的南卡T2真無線藍牙耳機款式,它在音質表現上有著獨到的見解,可以為我們帶有更為優美的音質表現,下面就來一起看看吧。先來看看耳機包裝,這款耳機具有霜晨白,至臻黑兩種配色,這裡我選擇的是其中白色款式。
  • 體驗了五款降噪耳塞,零聽隔音耳塞佩戴最舒適
    3、柔軟度和回彈速度▼降噪耳塞日常最影響使用體驗的,就是柔軟度和回彈速度,這個會直接影響你將其塞入耳道的體驗不過這個耳塞的長度太長了感覺,完全塞進去之後,就感覺很深,有不舒適感,如果不完全塞進去,耳塞的底部抵不到耳廓,又感覺不牢固▼3M,佩戴體驗略差,耳塞較硬,能捏成細長條,但是膨脹太塊
  • 耳機界四天王之一:舒爾SE535高端耳塞體驗
    說到耳機界的四大品牌,很多燒友都會馬上想到拜亞動力、森海塞爾、AKG、歌德,這些耳熟能詳推出過眾多神器的品牌,它們的產品也多以動圈為主。而在耳機圈子還存在著動鐵四天王,UE 、音特美 、威士頓 、舒爾,這些品牌更多的時候是出現在專業領域,往往也會搭載著很多黑科技,有意思的是它們全部都是美系品牌。
  • 動鐵四天王之一 舒爾SE535高端耳塞體驗
    說到耳機界的四大品牌,很多燒友都會馬上想到拜亞動力、森海塞爾、AKG、歌德,這些耳熟能詳推出過眾多神器的品牌,它們的產品也多以動圈為主   我平時比較喜歡在上下班途中欣賞音樂,入耳式的耳塞絕對是首選對象,因為這類耳塞小巧輕便有著很好的隔音效果,走在嘈雜的馬路上也能獲得相對純淨的聽音效果。
  • 驚豔之形,品味之聲,飛傲半開放結構動圈耳機FD5評測
    2020年,飛傲將在FH系列耳機上大放異彩的旗艦級鍍鈹動圈單元獨立下放,打造了平價但音質出眾的入門級單動圈耳機FD1。FD1的表現大大的超出了燒友們的預期,受到了廣泛的好評,於是備受期待的FD5乘勝追擊,趕在了2020年內發售。
  • 它真的不是動鐵 FOCAL SPHEAR耳塞試聽
    FOCAL作為法國品牌當然也不例外,SPHEAR這款耳塞就與我們常見的耳塞有著很大的不同。法國人的有趣也體現在給這款耳塞的命名上,「SPHEAR」就是「球」的意思,而這款耳塞的外形圓滾滾的正像一個球,可謂是物如其名。那麼究竟這顆「球」有哪些獨特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