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下午15時,在陝西省召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十二場新聞發布會上,陝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潘潔出席,通報當前陝西省疫情防控工作情況。
據潘潔介紹,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關於進一步防範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的指導意見》,由市場監管部門牽頭,會同海關、交通運輸等相關部門建立健全進口冷鏈食品全鏈條追溯體系,嚴格境內生產、流通、銷售全程防控。
「陝冷鏈」確保人物共控、人物共防、人物共追
近期,省市場監管局開發了「陝西省冷鏈食品追溯管理系統」(以下簡稱「陝冷鏈」),該系統已於12月2日18時上線試運行,12月8日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監管平臺完成對接,並已上傳有關數據。該系統與省衛健委開通埠,將進口冷凍食品流通環節中的所有接觸人員相關信息同步傳送省衛健委;與西安海關開通埠,將從西安海關進口的冷凍食品也納入追溯監管範圍。
該系統採用「首岸賦碼、首站賦碼、一碼通用」模式,做到一批次一碼、一物一碼,一碼到底,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其中「首岸賦碼」是指由海關督導進口商對進口冷凍食品外包裝進行消毒、核酸檢測和賦碼;「首站賦碼」由市場監管部門督導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對從省外採購的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進行全面消毒、核酸檢測,在「陝冷鏈」中上傳相關產品品種、規格、批次、產地、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核酸檢測報告、預防性消毒證明及流通銷售各環節接觸人員、消費者等追溯數據,並使用「陝冷鏈」按批次為相關產品進行電子追溯碼賦碼,做到人物共控、人物共防、人物共追。
「陝冷鏈」系統內無追溯數據不得採購銷售
為加快推進「陝冷鏈」食品追溯管理系統有效運行,省市場監管部門下發了《關於指導推進「陝冷鏈」食品追溯管理系統的通知》,省局成立四個指導組,從12月15至18日,分別到各市進行現場指導,要求各市根據情況確定1至2家較大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第三方冷庫或會議室為現場培訓點,組織轄區內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基層監管機構的具體負責人員,現場培訓,現場實操錄入程序,針對企業和監管人員提出的問題,及時對系統進行修改完善。
為儘快使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和消費者使用和了解「陝冷鏈」的基本功能和要求,省市場監管局向社會印發了《關於推廣應用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系統的通告》,重點要求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和消費者做到「三個不得」和「一個配合」,即12月20日前未註冊「陝冷鏈」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不得生產經營進口冷鏈食品;「陝冷鏈」系統內無追溯數據的進口冷鏈食品,下遊生產經營單位不得採購、銷售、使用;我省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不得採購銷售無檢驗檢疫合格證明、無核酸檢測報告、無消毒證明、無產品完整追溯信息的進口冷鏈食品,同時引導消費者積極配合落實實名銷售制。
加大冷庫監督檢查力度 向上下遊延伸監管鏈條
潘潔表示,為進一步做好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工作,下一步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以更高要求建設追溯系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出現問題時實現一鍵查詢、迅速定位,為疫情防控爭取寶貴時間。
二是堅持嚴字當頭,以更緊更實舉措嚴防嚴控風險。嚴格要求生產經營者對所銷售的進口冷鏈食品做到檢驗檢疫證明、核酸檢測報告、消毒證明、追溯信息「四必備」。此外,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將抓住冷庫這個關鍵點,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向上下遊延伸監管鏈條,督促企業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
三是強化協同聯動,在更大範圍凝聚工作合力。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將按照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及省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統一部署,積極配合海關、交通運輸、衛生健康等部門,及時準確通報情況,聯合處置、共同應對,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四是全面摸排市場主體,強化常態監管和應急處置。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將指導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對食品進口商、生產經營企業、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市場超市、生鮮電商、餐飲企業等進行再排查、再整治,全面掌握經營進口冷鏈食品的主體數量和實際運營情況。對所有企業自建冷庫、第三方冷庫進行全覆蓋排查和備案,確保年底前做到「應備盡備」。
群眾在購買冷鏈食品時做好以下防範措施
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提醒,群眾採購冷鏈食品時加強防護。選購海鮮、肉類等冷鏈食品時,應佩戴一次性手套或使用一次性購物袋套在手上進行挑選,不要直接用手碰觸食物,採購完成後應進行手清潔。冷鏈食物要與果蔬、熟食等其他食物分開包裝,回家後可用75%酒精消毒外包裝表面。
烹飪冷鏈食品時,注意生熟分開,蒸熟煮透,注意洗手消毒,避免雙手汙染家庭環境。同時,加強個人日常衛生。養成「一米線」、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等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減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動。在人員密集的封閉場所以及與在非密閉場所與他人小於1米距離接觸時,務必佩戴口罩。儘量減少觸碰門把手、貨架、攤位等公共物品表面,觸摸後需及時洗手或消毒手。「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人有責,讓我們從細節做起,防範各類傳播風險,守護家庭健康,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潘潔說。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