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出現融鰭現象,其實只有一種原因,想要解決不是什麼難事

2020-12-03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近期很多魚友問到了關於觀賞魚融鰭的問題,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

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觀賞魚的魚鰭潰爛,我們都可以稱之為融鰭,也不管觀賞魚是蒙眼了、掉鱗了、渾身上下爛的有皮沒毛了,反正只要是尾巴、魚鰭爛掉了,也不去結合其他狀況,那就是觀賞魚融鰭了。

其實觀賞魚的融鰭只有一種原因,那就是水質問題導致的,其他的現象都是各有原因,不能算作是融鰭。

我所認為的觀賞魚融鰭,就是因為各種水質上的不適應,從而導致觀賞魚的魚鰭邊緣有所模糊或者缺損罷了

也就是說,真正的觀賞魚出現融鰭現象,只會與一個原因有關,那就是魚缸水質的新老問題。

由於新入缸的觀賞魚根本適應不了魚缸的新水刺激,從而導致觀賞魚的尾巴或者魚鰭,出現了一些蒙狀物,也就是說,觀賞魚的魚鰭開始變得不那麼通透了,沒有色澤了,甚至於出現了部分白斑的現象。

再一個就是長期的不換水,導致魚缸的水質偏酸性,從而腐蝕了觀賞魚的魚鰭,它們同樣會出現上述的諸多症狀,或者也可以理解成在水質酸鹼度上的不適應。

大致上就是什麼回事,這個當然也會與觀賞魚的體質和入缸壓抑有一定關係。

上圖中的鑽石美人魚,人家天生就是那樣,根本不是什麼融鰭的問題。

融鰭現象的出現,就是靠一個水質問題來而解決

首先第一條就是,觀賞魚遭遇到新水問題而引起的融鰭現象,幾乎是無法處理的。

別再去想三想四了,水質問題在一開始就解決不好,除了讓觀賞魚快速脫離掉這個水質以外,不可能再有其他任何的解決的方法了,要不然就讓它慢慢適應,活多少是多少。

也就是說,如果魚缸的水質太新,我們根本沒有提前困水和養水,觀賞魚出現了嚴重的融鰭現象,如果不去迅速進行倒缸處理,使用老水靜養,結局只有兩個字:等死。

養魚先養水,這五個大字,不是白寫的,也不是白叫的。

不要總在任何問題的處理上,只會去整天喊口號,我強烈譴責:你的魚缸水質太新了!那有用嗎?

而水質如果太老的話,那就比較好處理了,困好水,換水就是了,這個並不是什麼難題,我們同時也要給觀賞魚一個恢復的時間,不要去動不動總往各種魚藥上考慮。

白點、水黴、寄生蟲的撕咬、氣泡病、外傷等等,那根本不叫融鰭,我們別把它搞混了

觀賞魚由於各種打鬥傷、摩擦傷、撈取傷,所導致的魚鰭撕裂、斷裂、潰爛等,那也不能叫做融鰭,主要的原因是外傷在先,之後才可能由於水質不好,從而造成了傷口出現一定的細菌感染。

很多魚友就是,一看到觀賞魚的魚鰭開叉了、撕裂了,那就是觀賞魚患病了,有細菌了,趕緊下藥去吧。

魚店裡打鬥受傷的地圖、皇冠、菠蘿、小銀龍等,比比皆是,哪一個出現融鰭啦?人家的水質擺在那裡,沒有出現發炎的症狀,只是魚鰭撕裂、殘缺,如果水質好的話,回家養幾天就好了,哪來的那麼多囉嗦呢?

白點病那一定算是寄生蟲了,還有魚蝨子或者錨頭蚤等,這些小蟲子對於觀賞魚的撕咬,它不會是從魚鰭邊緣開始的,以為蟲子咬魚和我們吃大餅一樣呢,總是從邊上開始咬?

所以說這些細微現象,需要我們自己去綜合判斷分析的。

還有水黴病,絕對不會是哪一條觀賞魚只有尾巴的一個小地方出現點菌絲,那就是水黴了。

那不叫水黴,那只能叫做,部分受傷部位感染而已,如果是觀賞魚患上了水黴病,它也不會從魚鰭邊緣開始融鰭,一定是連帶著蒙眼、整個魚體體表發烏、趴缸不起、精神不振,之後整個體表出現大量白毛的,這個也不能算作是觀賞魚的融鰭。

還有氣泡病,由於觀賞魚的極度壓抑,體表黏液分泌過多,氧氣量過大,導致觀賞魚的尾巴或者身上黏附氣泡等,這個也是肉眼可見的,有可能局部發生潰爛,但也絕對不會從魚鰭邊緣開始的,這種情況,是需要我們調整魚缸的水流和氧氣量的。

嚴重了再下藥,不嚴重的融鰭現象出現,只要保證住水質,觀賞魚都可以自愈

除了比較嚴重的細菌感染、寄生蟲附著觀賞魚體表等情況以外,還有白點、水黴等,其他所有觀賞魚出現的融鰭現象,哪怕是尾巴大量紅血絲出現,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水質調理而最終痊癒的。

就比如我的這缸小金魚,到家之後,都有出現蹭缸、紅血絲、漂浮水面、部分尾巴出現白蒙、白斑等現象,我全部置之不理,就是保證水質靜養,一切以,靜養為主,密切觀察各種不適應症的走向為輔。

除非太過嚴重的個別魚只,我才有可能對它們進行單獨治療,但是目前來說,我還沒有發現。

這可是50多條小金魚,分前後三批入缸並且大混養,根本沒有檢疫,我都沒有害怕,這有什麼可怕的呢?

那麼點的小魚苗,長不過三五釐米、壽命才不過一兩個月,為什麼就要天天給它們去吃藥呢?

寧可讓它們有疾而亡,也不會讓它們在我手裡,因為吃藥而被毒死。

而且,我飼養觀賞魚的思路就是,水質為先、體質第二,只要是做好這兩點,什麼小病小災的,基本它們都不在乎了,尤其是從小養起來的魚。

當然了,對於過於嚴重的、體質虛弱個體,它就不是單單因為水質而出現融鰭的問題那麼簡單了,這個就是見仁見智,該下藥就去下藥就是了。

我只想要告訴大家的是,一定要分清楚狀況我們再動手,不要把本來好好的一缸新到家的觀賞魚,三兩天的功夫,就全部給它藥死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觀賞魚出現內耗和交叉感染,如何能夠避免?想要避免其實很難
    觀賞魚內耗的原因,可能是搶佔地盤、發情、餓極了,或者弱肉強食不同品種的觀賞魚,如果在一個魚缸裡混養不當,其實我們不能把它說成是內耗,那是因為我們沒有搞懂觀賞魚的不同習性那麼,同品種的觀賞魚之所以出現了內耗,主要原因就是搶佔地盤、發情了、餓極了,或者是弱肉強食。
  • 觀賞魚身體出現了黑斑不是病,想要除掉的話,比治病還麻煩
    觀賞魚的體色突然變得非常鮮豔和靚麗,這種情況也很常見,通常會有下述一些原因:比如說兩條魚兒勢均力敵,誰也不服誰,正在處於激烈的打鬥中,在這種情況下它們的體色就會突然靚麗,這本來就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沒看過觀賞魚,還沒看過貓狗嗎?都是一個道理,這就是一種誇示行為罷了,說白了就是在互相示威,藉以恐嚇對方。
  • 觀賞魚被水黴病侵蝕,決勝者只有「銀龍」,原因是什麼?
    但是很奇怪的是,有一種銀龍魚完全不怕水黴菌,觀賞魚被水黴病侵蝕,決勝者只有「銀龍」,原因是什麼?先來了解下水黴菌是怎麼產生的。其主要原因是觀賞魚在擁擠的生活環境裡,受到周圍不好的環境因素導致表皮組織受傷,水中的水黴菌就會抓住這個空隙侵蝕觀賞魚,在魚身上壞死的組織上發芽,形成菌絲,不僅僅只有在壞死的組織上滋生,水黴菌也可以侵入壞死組織附近的正常組織,會分泌消化酵素來分解侵蝕周圍的正常組織,魚的皮膚肌肉壞死。繼而可以由水向各處傳播。觀賞魚染上水黴菌有什麼具體症狀呢。
  • 如何讓某些觀賞魚病自行消失?其實並不難,根本無需下藥
    對於這個水質問題,我一直是這樣認為的,那就是,即使檢測的各項指標完好無損,未必代表魚缸裡的菌群就是相對平衡,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在想當然而已,很多水質中的微生物和有益菌群,它們其實和觀賞魚一樣,也是需要一個水體的相對穩定來促成。也就是說,在某個階段內,尤其是觀賞魚入缸初期,我們能不動就不動,一切以水穩為主,當然也包括了水溫。
  • 白色系的觀賞魚身上出現紅血絲,其實是最難治療的!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觀賞魚的身上出現紅血絲,一般的都是與魚缸的水質有關,大體上只有兩個原因,要麼水質過新,要麼水質過老,再一個就是水溫突降。2、原因就是因為這些魚兒身上只要出現紅血絲,就會立刻顯現,這個是一個視覺差異的問題,我們比方說純黑色的觀賞魚,什麼墨龍睛之類的,即使身上出現了少量的紅血絲,我們也看不見啊。
  • 觀賞魚的尾鰭、胸鰭撕裂會有哪些原因,到底能不能恢復原狀?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最近頻繁的接到魚友們關於自己飼養的觀賞魚尾鰭或者胸鰭撕裂的問題,很多魚友不明所以,找不到具體的原因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恢復?一、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由於各種外傷所致1、這是魚鰭撕裂最為主要的原因,有可能是我們購買的觀賞魚本身就有輕微的外傷撕裂,只是我們一開始並沒有注意。
  • 想養好觀賞魚?第一步先要學會怎樣挑魚!
    其實假期除了出遊之外,也有不少水族玩家是宅在家裡,準備給自己的魚缸裡再增添一些新的生物。最近總有網友問我一個比較共性的問題,那就是怎樣才能養好魚。這個問題實在是太過寬泛了,任何一個因素都不是隻言片語能夠講清楚的,而且老青年一直有個固執的觀念,那就是想養好魚,首先第一步就是你要懂得如何先買到一條健康的觀賞魚。
  • 觀賞魚出現所謂的拖便現象,一般問題都不大,可以自行恢復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今天有位魚友缸裡的七彩有一條出現拖便現象,糞便顏色正常,這位魚友問怎麼辦?拖便不等於腸炎,頂多就是定罪個消化不良而已前些日子也是有不止兩、三位魚友,來詢問養魚老道關於觀賞魚的拖便問題,什麼是觀賞魚拖便問題?
  • 觀賞魚老蹭魚缸是什麼問題?兩種可能,後一種值得我們注意
    在養魚的時候經常可以看見觀賞魚時不時就蹭一下底砂,然後底砂上面的髒東西全部都漂浮起來。這種行為我們一般將其稱之為「蹭缸」。魚類蹭缸其實並不算是什麼奇怪的現象。很多魚一生來就具備了鑽沙蹭缸的技能。但是一些魚友還是很疑惑,為啥魚那麼喜歡蹭缸?這期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觀賞魚蹭缸的種種原因。
  • 下列很多小型觀賞魚,相對來講不那麼容易飼養,養魚新手要注意
    最難飼養的品種就是南美短鯛,比如藍波子、金波子其實關於這兩個品種,我曾經反覆強調過多次,近期我也不是沒有想要購買它們的打算。但是在連續看了幾家魚店以後,我還是沒有挑選到自己中意的那缸魚,原因很簡單,就是如果不細看的話,這些魚的狀態幾乎都很好,一旦細看,還是多少有些問題的。比如說部分存在縮鰭、白點的現象,或者尾部已經開始融鰭,還有部分有白便以及消化不良的跡象。
  • 飼養觀賞魚時,要注意觀察魚兒的狀態,避免出現死亡現象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會在家飼養觀賞魚,大家對於觀賞魚的飼養方法都有自己的見解。然而很多家庭他們在飼養的時候,往往不太注意觀賞魚的狀態,結果導致它們死亡。所以對於觀賞魚的狀態這一點,我們要及時地了解到。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在飼養觀賞魚的時候我們如何去看待這些魚的狀態。
  • 錦鯉不進食怎麼辦?原因可能有三種,對策可以只有一種
    譁仔看到這個案例,就聯想到了數日前一個向譁仔諮詢的魚友,他家也是遇到了類似的困擾。但不論是誰,他們都做出了一個錯誤的動作——亂放藥,而且還放了不止一種。病急亂放藥,仿佛在水族圈已經成了暗黑潛規則了。魚藥不是不可以用,但是,當你知道魚病的真相以後,通常會產生一種想要抽自己耳光的「歡樂」想法。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且聽譁仔娓娓道來。
  • 三缸七彩神仙魚全部患病,不同的招數對付不同的魚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由於老鄒大叔近期家中有點事,疏於了對於七彩的照顧,導致了連續三缸七彩全部患病,但是由於其一直飼養的很好,七彩的體質相當的不錯,再一個發現的比較及時,所以還算比較幸運,並沒有出現什麼損失。
  • 遇到觀賞魚的打鬥現象,可以利用不同品種的互相壓制來解決!
    2、這其實就是一種觀賞魚的互相壓制現象,並且據我觀察,在一天之內,迷你鸚鵡們竟然出現了一個缸霸,其中一條因為自己的個體較大,所以就開始咬著其他的弱小者到處跑。二、觀賞魚的世界就是弱肉強食1、很多魚友飼養觀賞魚,特別是性格比較暴躁或者是領地意識超強的觀賞魚,都會遇到這種缸霸的現象。
  • 不但是蝴蝶錦鯉,所有觀賞魚遭遇到紅血絲只有一個原因,不是病
    隨著蝴蝶錦鯉的逐漸流行,我看到近期有很多的魚友都開始飼養蝴蝶鯉,特別是純白色的白金蝴蝶鯉,我們欣賞起來,它們的身姿絕對是額外的瀟灑和飄逸,或許在水體不太大的水族箱裡,唯一一種可以飼養的錦鯉也只有蝴蝶鯉了,養魚老道對於它們的印象,現在也有了很大的改觀。
  • 魚尾巴不是紙做的,因為水質不好或寄生蟲,會導致尾巴撕裂嗎?
    水質老化不是不可能,但是這種情況全在於我們自己但是,我們也不能說,水質老化就一定不會導致觀賞魚的魚鰭出現撕裂,但是這種概率極其罕見,水質過於老化,可能會導致觀賞魚融鰭的問題,也就是魚鰭出現毛邊、起痘或者縮短、變薄等。
  • 如果魚缸24小時不間斷打氧,就會導致觀賞魚的體表粘附氣泡嗎?
    在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在長期打氧的水體環境中,可能會出現觀賞魚的身上粘附有一定氣泡的現象,特別是像一些身體粘液分泌過多的觀賞魚,比如說金魚、錦鯉和在發奶過程中的七彩神仙魚,它們的體表經常會出現一些細微的肉眼可見的小氣泡。
  • 觀賞魚出現蹭缸擦身的現象,有沒有可能是它們在玩耍?
    正好今天早上我和老鄒大叔討論到了紅財神七彩神仙魚蹭缸的問題,所以就想到了這個事情,如果說觀賞魚蹭缸的話,估計七彩神仙魚應該是最喜歡蹭缸的品種了,它們從魚苗開始,就會比較頻繁的出現蹭缸的現象,但真的是魚兒出現了蹭缸現象就一定是疾病嗎?
  • 觀賞魚褪色了怎麼辦?看老魚友是怎麼說的!網友:純乾貨!
    其實,在錦鯉魚身上,這種現象很正常,只是大家在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沒有太放在心上,繼而問題會越來越嚴重,當然,因為某些原因也可能能恢復。觀賞魚為什麼褪色?只有弄懂了原因,才能更好地對症下藥!看老魚友是怎麼說的!網友:純乾貨!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什麼是治療各種觀賞魚病的特效藥?
    離開原水不作為,觀賞魚也可能痊癒大部分魚友,遭遇到了觀賞魚的體表白毛等疾病,都會感覺到無所適從,其實這個疾病的最好治癒方法就是早發現、離開原水、靜養或者少量下藥,等到了中後期想要再去治癒,可能觀賞魚的體質早就完蛋了,病入骨髓了誰也沒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