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隨著諸多西方思想觀念的注入,男女平等思想在中國逐漸生根發芽,中國傳統婦女的地位也由此進入了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
很多覺醒的婦女開始為了自己的權利而與傳統思想抗爭,鄭毓秀就是這一時期眾多婦女中的傑出代表。
鄭毓秀1891年生於廣東省的一個官宦人家,父親曾任清朝戶部侍郎。我們都知道官宦人家很重視傳統教育。同樣因為這個原因,鄭毓秀從小就接觸了傳統的觀念。
從小,鄭毓秀的母親就經常教她讀書,可是鄭毓秀很反叛,對母親口中的「三從四德」不聞不問,把它丟在了腦後。對媽媽要求的「包腳」也很反感,只要家人一要求,鄭毓秀早就逃了。
當鄭毓秀13歲的時候,她的祖母為她安排了一個親事,結婚對象是當時的兩廣總督之子。這種親事,在年長的人眼裡是很登對的,畢竟都是官宦人家。但鄭毓秀卻對家人的自作主張很是不滿,甚至寫信給自己的「未婚夫」,要求立即解除婚約。
這一舉動震驚了當時的所有人,沒人會想到鄭毓秀竟然這麼大膽。私訂婚約後,鄭毓秀迫於輿論和家人壓力,選擇離家出走。
1907年,鄭毓秀和他的妹妹去了日本,在日本留學。鄭毓秀是在日本開始接觸同盟會的,當時她非常認同孫中山先生的反清革命思想。鄭毓秀在朋友廖仲愷的介紹下,成功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
其次,當時的革命黨人,由於資源有限,只能以局部武裝起義為主,輔以政府要員暗殺的方式與清政府進行鬥爭。鄭毓秀是同盟會的精英人物,也曾多次參加這些暗殺行動。值得注意的是,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時所用的炸彈,正是鄭毓秀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層層審查送到汪精衛手中的。
隨後,辛亥革命爆發,袁世凱任總理。因此,同盟會為了反抗,將袁世凱作為刺殺的主要目標。刺殺袁世凱的這項任務,就交給了鄭毓秀的手中。為能順利刺殺袁世凱,鄭毓秀等人做了充分的準備,甚至計劃把炸藥該怎麼扔都扔了。然而,在1913年的萬事俱備之際,鄭毓秀突然接到同盟會的緊急命令,要她放棄刺殺袁世凱的行徑。
鄭毓秀想了很久,問了原因之後才知道,原來真正阻礙南北議和的是良弼領導的宗社黨,而不是袁世凱。由於這一通知的突然,只有鄭毓秀得到了通知,而其他的人卻已經在實施暗殺計劃。無可奈何,鄭毓秀只好親自趕往現場,想攔住她的隊友。
因計劃改變,暗殺行動最終以失敗告終,參與暗殺的十多人均被逮捕。到目前為止,鄭毓秀已經來不及了,連自己也險些被人抓住,還是鄭毓秀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巧妙地躲開追捕。
暗殺行動失敗後,同盟會繼續將矛頭對準善庇。暗殺良弼的行動中,由於鄭毓秀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沒有發生任何意外,所以暗殺成功了。鄭毓秀在良弼死後,刺殺袁世凱,最後激怒了他。一九一四年,袁世凱下令暗殺鄭毓秀。無法控制,面對袁世凱的刺殺,鄭毓秀只能選擇離開中國。
就要走了,鄭毓秀突然發現:一個人只有熱忱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先進的思想和技術,才有真正的用武之地。同樣,鄭毓秀選擇去法國,鄭毓秀到法國索邦大學就讀(巴黎大學前身)。出人意料的是,鄭毓秀不但聰明,而且天資也不凡。1917年,她在該大學獲得碩士學位,7年後,她又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
鄭毓秀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法學女博士的人。在學習結束回國後,鄭毓秀在中國成立了一家律師事務所,也是中國第一家女律師事務所。那時,儘管說中國婦女的地位在提高,但律師這一職業卻一直被禁止。由於當時的法律明文規定婦女不能成為律師。沒有辦法,鄭毓秀最後只能選擇在法國的租界法庭工作。
到了庭園的那幾年,鄭毓秀接下了幾個大案,比如當時名聲大振的梅蘭芳孟小冬離婚案,就是鄭毓秀出面調解的。之後,隨著案子的增加,鄭毓秀的名聲越來越大。此後,鄭毓秀於1928年任南京國民政府立法委員、建設委員會委員,南京國民政府立法院民法典起草委員會委員。
後來到1942年,由於鄭毓秀的丈夫魏道明接替胡適擔任駐美大使,鄭毓秀也成為大使夫人,協助夫君進行外交工作。5年後,魏道明改任臺灣省主席,鄭毓秀隨夫前往臺北。從此,鄭毓秀便漸漸淡出政壇,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縱觀鄭毓秀的一生,從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殺人犯,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博士,最後又進入政界,也算是一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