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人的容顏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化,但某些人身上的氣質以及對生活的追求,不會因為年齡而改變。例如曾經復旦的校花嚴幼韻,一百多歲時仍堅持化妝、穿旗袍和噴香水。
1905年,嚴幼韻出生在天津一個大戶人家,祖籍浙江寧波。她生活在一個富裕、溫馨且有書香氣息的大家庭中,自小聰慧,喜歡學習。由於家裡的孩子比較多,就請了兩個大學裡的老師,一個負責他們的國文,一個負責教他們英文。雖然她出身富貴之家,可她沒有沾染上什麼不好的習慣,反而學習很好。
1925年,嚴幼韻考上了滬江大學,兩年後轉入復旦大學商科,成為復旦大學的第一批女生。當時,我國的高等教育還處於起步階段,全國大學生只有三萬多人,其中女生的佔比非常少。但嚴家三姐妹先後都考入了大學,實屬難得。所以在大學裡,女生格外引人關注。嚴幼韻每天乘坐轎車去上學,每天穿的是父親店裡最時髦的服裝,加上她本來就長得漂亮。一時間,嚴幼韻成了復旦男生所關注的對象,被評為校花。
念大學期間,嚴幼韻在一個舞會上認識了畢業於清華大學,後到美國留學的法學博士楊光泩。他一表人才,嚴幼韻對他的印象非常不錯。沒過多久,兩人就談起了戀愛。1929年,兩人結婚。不久,身為外交官的楊光泩被民國政府派到歐洲任職,她作為外交官夫人一同去了歐洲。父親去世後,嚴家三姐妹拿出父親的一部分遺產,捐贈給金陵女子學院,建立一所小醫院。抗日戰爭時期,身為中國婦女慰勞自衛抗戰將士會菲律賓分會的會長,嚴幼韻積極動員華僑婦女,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為前線捐款捐物。
1938年,楊光泩出任中華民國駐馬尼拉總領事,嚴幼韻也跟著去了馬尼拉。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馬尼拉被日寇佔領,楊光泩同另外7個中國外交官為國捐軀。之後的三年中,從未過過苦日子的嚴幼韻帶領三個女兒和其他外交官的遺孀、孩子,自己種菜、做鞋、養豬和雞鴨,在馬尼拉頑強地生活,直到日本無條件投降。她始終保持著一顆樂觀的心,閒著時會彈奏一首鋼琴曲。
1945年,嚴幼韻帶著女兒們來到紐約。為了生活,她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擔任聯合國禮賓官。禮賓司的工作非常重要,不能出半點兒差錯,她做得非常出色,像丈夫一樣,成了一名優秀的女外交官。1959年,嚴幼韻退休,同年與另一個外交家顧維鈞喜結連理。
晚年的嚴幼韻,喜歡讀書看報,沒事兒的時候打打麻將,烤烤蛋糕。她喜歡外出旅遊,交朋友。幾十年來,一直沒變的是她喜歡穿高跟鞋,用香水,她的女兒曾在採訪中表示:「我們覺得她像一個明星一樣,每天化妝打扮,穿旗袍和高跟鞋。」可以說,嚴幼韻老人優雅了一生。
2017年5月24日晚,嚴幼韻老人在紐約家中去世,享年11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