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勝收!百件晚清民國旗袍藏品跨越時空來廣州

2021-01-10 羊城派

文、圖/羊城派記者 甘韻儀

12月2日,「梅品蓮韻」旗袍文化校園展在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開幕。展覽展出了晚清、民國100件(套)旗袍,以及與旗袍相關的配飾、老照片、手包、月份牌……這些經歷了歲月的老物件,展現了當時女性的優雅和知性,每一件旗袍的材質、款式、工藝均有其獨特之處,這也側面展示了中國服飾的演變史。

據展覽策展人、古董旗袍收藏家張雙蓮介紹,旗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旗袍背後的文化,此次展覽同時開啟「全國百場旗袍文化公益展」活動,本著弘揚傳統文化的初心,她們將在全國範圍內推進旗袍文化的公益展覽。

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研究員陳訓勇表示,傳統文化需要我們繼承下去,平凡中孕育著力量,衷心祝福展覽的成功開幕。展覽一直持續多12月12日,對外開放。

100件藏品集中展出

張雙蓮有著數十年旗袍收藏經驗,她與旗袍的結緣和父親有直接的關係。「父親在工作之餘非常喜歡收藏,我從小就看著他樂此不彼地收藏,而旗袍也是他收藏的重要部分。」

張雙蓮告訴記者,父親對傳統文化的喜愛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也讓她從小就感受到傳統文化之美,繼而慢慢也喜歡上了旗袍收藏,至今收藏已經超過200件旗袍,可謂古董旗袍收藏大戶。

記者了解到,展覽共有100件(套)藏品,包括從上世紀20-40年代的旗袍,以及相關的配飾、老照片、手包、月份牌等等。為了順應觀眾「觀展打卡」的需求,現場還特意布置了「與民國旗袍美女合照」的打卡座位,觀眾可以和民國的旗袍美女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合影。

據了解,因為旗袍面料的特殊性,旗袍不易保存,因而古董旗袍收藏一直是小眾收藏,目前國內尚未有專門的旗袍博物館,這個展覽也是少有的旗袍品類較為齊全的展覽。

張雙蓮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古董旗袍藏家,更多的是對傳統文化發自內心的熱愛,此次展覽將是百場旗袍公益展的首展。接下來,她將根據展覽場館的具體條件,分門別類展出所有的藏品。未來,我們可能會在博物館、美術館、大學校園,甚至在社區看到這些散發著歷史時代氣息的古董旗袍。

張雙蓮還透露,她正在籌辦旗袍私人博物館,這個位於山東青島的博物館將於明年開館。屆時,觀眾便可以近距離欣賞到這些精緻的古董旗袍。

旗袍上世紀20年代即受到歐美潮流影響

1925年,沈從文先生在《遙夜》裡描寫夢中佳偶時,這樣寫道:「她是如何的可愛!我雖不曾認識她的面孔便知道了。她是又標緻,又溫柔,又美麗……她必是穿著淡紫色的旗袍……」對於夢裡的這位佳人,都要按心意為其著上一襲旗袍,足見旗袍女子在他心中的地位,也暗示著當時的審美趨勢。

展廳中有一件海外回流的「1920s—繡花緞交領時裝旗袍」,這是上世紀20年代的旗袍精品代表。此袍周身運用盤金繡、盤銀繡、五彩平繡、輯線繡、對花繡等多種傳統刺繡工藝,刺繡出海水疆牙、仙鶴、蝙蝠、蝴蝶、老鷹等紋飾,這件精工刺繡古董旗袍雖本色已被其他顏色暈染,但依然不影響其整體價值。

展覽講解員、近現代歷史實物收藏家黃永亮介紹,據其查閱資料發現,這件旗袍採用的是宮廷服飾的工藝,作為一件定製旗袍,其同時還有紀念意義,曾有行內專家將此袍定為「1920年代某愛國華僑女性訂製著用」。

「這種具有特殊意義的定製旗袍,基本只有一件,雖然面料因為保存的原因有顏色暈染,但款式放在今天,依然非常時髦。」黃永亮表示。

據了解,上世紀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視上衣下裙裝為時髦而紛紛效仿。上衣多為腰身窄小的大襟衫,擺長不過臀,袖短露肘或露呈喇吼形,袖口一般為7寸,稱之為倒大袖,衣擺多為弧形,略有紋飾。裙為套穿式,初尚黑色長裙,長及腳踝後漸至小腿上部。

當時的上海是當時公認的服飾時尚中心,其盛勢遠遠領先於全國各地並左右著中國服飾時尚的變化。上海旗袍時尚的最初,是以無袖的長馬甲形式出現的,短襖外面的長馬甲代替了長裙。

據1926年的申報記載,長馬甲同短襖合併後,就有了民國新旗袍最初的款式。上世紀20年代末旗袍開始收腰,受歐美短裙流行潮流的影響,擺線提高至膝下,裝飾性質的鑲滾趨於簡潔,甚至完全取消,色調也力求淡雅和諧,總體上顯得十分筒潔方便。

陰丹士林旗袍曾是民國知識分子首選

張愛玲曾說,旗袍是女人一生中最該收藏的兩樣東西之一,而民國的旗袍可謂最有代表性。進入1930年代後,旗袍可稱得上是盛行一時了,這時的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稱經典之作。

上世紀30年代旗袍的款式有兩大特點:一是中西合」,二是變化多端。中西合壁的旗袍被稱為女裝七大派中的「別裁派」。

別裁派將旗袍與西式服裝結合起來,或是局部西化,或是在旗袍外配搭西式外套。旗袍的裁剪首先跟隨西方潮流而更為合身了。除兩邊開衩外,前後也可開衩,並出現了左右開襟的雙襟旗袍。

到了上世紀30年代末,又出現了一種「改良旗袍」,就是將旗袍舊有不合理的結構改掉,使袍身更為適體和實用。改良旗袍從裁法到結構都更加西化,採用了胸省和腰省,打破了旗袍無省的格局。

同時第一次出現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都變得合體了。還有的甚至在肩部襯以墊肩,謂之「美人肩」。改良旗袍的出現奠定了現代旗袍的結構,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旗袍,被稱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實際上指的正是上世紀30年代的旗袍。

在展廳的顯眼位置,一件旗袍歷經歲月的洗禮,依然散發著亮麗素雅的青藍色。這就是上世紀30年代流行的「一字扣混邊高領全內襯陰丹士林布旗袍」。這是一種新興染料染色的布料,用陰丹士林染料染制的布匹,顏色鮮豔,抗日曬和洗滌。這類布匹自民國早期開始在中國行銷,其中藍布最為暢銷,陰丹士林旗袍也成為當時女知識分子的首選。

著名作家汪曾祺曾在緬懷當年西南聯大學生時代時就曾說:「那時聯大女生在陰丹士林旗袍外面罩一件紅色毛衣成了一種風氣,穿藍毛衣、黃毛衣的極少……」上世紀40年代是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這也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出於經濟、便於活動等實用的功能考慮,上世紀40年代初的旗袍不復三十年代衣邊掃地的奢靡之風,長度縮短至小腿中部,高時到膝蓋處。炎夏季節多傾向於取消袖子,領高降低,省去了種種繁瑣的裝飾。使其更為簡便,適體,從而形成了這一時期旗袍獨特的風格。

來源 | 羊城派

責編 | 梁澤銘

實習生 | 宋玉霞

相關焦點

  • 這個展覽不容錯過:百件旗袍藏品 與民國旗袍美女「穿越」合影
    「梅品蓮韻」旗袍文化校園展正在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展出,展覽展出了晚清、民國100件(套)旗袍,以及與旗袍相關的配飾、老照片、手包、月份牌……這些經歷了歲月的老物件,展現了當時女性的優雅和知性,每一件旗袍的材質、款式、工藝均有其獨特之處,這也側面展示了中國服飾的演變史。
  • 陰丹士林旗袍是民國女知識分子的首選
    這個開在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的「梅品蓮韻——旗袍文化校園展」對張雙蓮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因為她爸爸生前就特別樂於分享,這次的展覽也是她全國百場旗袍文化公益展的首站,她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旗袍蘊含的傳統文化。
  • 「梅品蓮韻」旗袍文化校園展開幕 全國百場旗袍文化公益展啟動
    12月2日,「梅品蓮韻」旗袍文化校園展在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開幕,展覽展出了晚清、民國100件(套)旗袍,以及與旗袍相關的配飾、老照片、手包、月份牌……這些經歷了歲月的老物件,展現了當時女性的優雅和知性,每一件旗袍的材質、款式、工藝均有其獨特之處,這也側面展示了中國服飾的演變史。
  • 「無底價」競買老玉,「晚清民國老玉」雲專場不容錯過!
    雲南省文物總店「晚清民國老玉」雲專場競買會11月24日 在雲南文化雲APP開啟想看古意的魅力和神韻?來「晚清民國老玉」專場逛逛吧!翡翠小九仙喜歡老玉,擔心買不到好貨?就來雲南省文物總店雲專場競買會!11月24日,「晚清民國老玉」專場競買會將在雲南文化雲APP開啟!屆時,各式精美的晚清民國老玉,帶有古意的魅力和神韻,將開啟線上競買,感興趣的愛好者千萬不要錯過。保真老玉不可多得翡翠菸嘴「老翠」或者叫「老玉」,從古玩圈的角度上來看,是指明清以及民國時期的玉。
  • 閒聊晚清與民國(1)
    訪 談 閒聊晚清與民國(1) 於:今天我們聊聊晚清和民國吧。近代中國是一個大轉型時代,從晚清到民國曆時百餘年,是所謂「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 旗袍「守藝人」張慧霞:讓嶺南派旗袍成為廣州的新文化名片
    來廣州創業24年間,張慧霞白手起家,從東山口一間7平方米的小裁縫店,到如今在廣佛兩地開起十多家旗袍店,見證了「生活旗袍」概念在廣州的逐步流行;如今張慧霞一直還堅持著自己的手工旗袍,疫情期間,張慧霞還為廣州的400多位「抗疫巾幗英雄」送去了旗袍,張慧霞說,作為一名旗袍「守藝人」,她希望把旗袍文化傳播開來,讓中國旗袍走向世界,也讓嶺南派旗袍成為廣州的一張新的文化名片。
  • 臺灣臺南市的旗袍美女,帶你夢回民國,回味經典
    臺灣臺南市的旗袍美女,帶你夢回民國,回味經典旗袍,兩岸中華文化的根基之一,有著割不斷的中華文化淵源。這是位於臺南市中心的一家旗袍館,傳承中華文化,她們一直沒有停歇。看看這些穿上旗袍的美女們,誰又會懷疑在海那邊的她們,與在海這邊的我們不是一家人呢?
  • 張慧霞:讓嶺南派旗袍成為廣州的新文化名片
    來廣州創業24年間,張慧霞白手起家,從東山口一間7平方米的小裁縫店,到如今在廣佛兩地開起十多家旗袍店,見證了「生活旗袍」概念在廣州的逐步流行;如今張慧霞一直還堅持著自己的手工旗袍,疫情期間,張慧霞還為廣州的400多位「抗疫巾幗英雄」送去了旗袍,張慧霞說,作為一名旗袍「守藝人」,她希望把旗袍文化傳播開來,讓中國旗袍走向世界,也讓嶺南派旗袍成為廣州的一張新的文化名片。
  • 白蓮花的清幽,墨藍色的沉靜,都在這件絕美的旗袍上展示出來了!
    我們腦海裡所想的九重仙女是美麗的,古代時期的四大美女是美麗的,當然民國時期穿著復古旗袍的名媛淑女也是美麗的。旗袍是民國時期最美麗的服飾了,不說旗袍的款式,也不說旗袍的剪裁,光說旗袍的花紋都是讓人心之嚮往的。也許,這就是旗袍一直讓人追隨的原因吧!我們見過的旗袍款式很多,每一款都是大氣時尚的經典款式。但是這樣一款旗袍第一眼見到它時,我就知道它有著獨特的韻味。
  • 1.3萬件藏品打造的中央南路民國老街,「央」是犯人戴枷的意思?
    遊客在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博物院民國館內參觀。(李倫 攝)遊客在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博物院民國館的「中央南路」民國老街內遊覽。(李倫 攝)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博物院民國館內展示的「中央大學大禮堂」微縮模型,比例1:100。(李倫 攝)南京博物院民國館內展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大殿」微縮模型,比例1:120。
  • 民國舊書價幾何?陳克希漫談晚清民國舊書收藏經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編輯 劉悠揚2020年12月6日,受深圳市收藏協會和深圳尚書吧邀請,著名版本鑑定專家、上海圖書公司古舊書刊首席標價師陳克希在南山書城向深圳市民分享晚清民國老期刊、舊平裝書之收藏。講座從世界上第一份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統記傳》(1815年創刊)和第一部中文洋裝書《五車韻府》(1819年出版)說起,歷數晚清民國時期多種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老期刊和舊平裝書,信手拈來,引人入勝。▲講座由資深媒體人、《晶報》總編輯胡洪俠主持。
  • 旗袍流派大比拼,「新老」旗袍各有優點,哪款才是你的菜?
    大部分學者認為,旗袍的前身是滿族人的民族服飾,合體透氣的長袍便於滿族人騎馬狩獵的日常活動,在清朝時期漸漸發展為一種常服款式,深受民眾喜愛。雖說旗袍在歷史的長流中幾經繁榮又沒落,但是近幾年「國風運動」的興起,讓很多年輕人發現旗袍的原始的韻味,重新認識旗袍的美,喜歡上這種穿越時空的復古美。
  • 佟大為民國風全家福曝光,關悅米色旗袍秀身材,哪像三個孩子的媽
    很巧合的是,佟大為一家也拍攝了同樣的民國風全家福,曝光之後更是同樣養眼,比起鄧超幸福的一雙兒女,佟大為可能勝在多了一個更加標緻的女兒,一家人看起來格外幸福。關於一身白色旗袍依靠在佟大為身邊,文靜優雅。 如果放在早前的年代,關悅應該也是一個持家有道的當家女主人,就一身白色旗袍更是將她古典的味道勾勒的淋漓盡致,這也是為什麼?無論是外國人還是國家自己人,都對旗袍情有獨鍾,因為旗袍可以將女性的氣質身材勾勒得非常明顯,甚至可以放大中國女性身上的所有優點。
  • 盤點晚清民國時期的八大書香世家,我只知道第七個
    晚清民國以來,雖然傳統的世家大族早已不復存在,但傳承數代的書香世家卻依舊存在,正是他們撐起了近代中國的文化傳承。今天,達摩君就給大家盤點一下近代中國的八大書香世家。1.江西義寧陳氏陳寶箴(1831—1900),晚清洋務派、維新派重臣,著名政治家。陳三立(1853—1937),近代著名詩人,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
  • 近在咫尺的民國,就在莆田後黃村,等你來穿越!
    攝影:王正泉後黃民國往事珍藏館(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後黃村)導語後黃「榮之鬲」民國往事珍藏館,從藏品的徵集、醞釀到展出,歷時三十餘載,件件親歷親為、傾注心血,民國當年原件史料、實物展示,漣漪記憶,三山婦產醫院,1927年後黃「榮之鬲」民國往事珍藏館,地處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後黃村「三山婦產醫院」,這是一幢建於1927年民國風格的建築。「支援前線,抗戰到底」外牆的繁體字口號,濃濃的民國味兒走進博物館,仿佛轉眼間就穿越到了民國!
  • 第五人格:精華二時裝或是「民國旗袍風」?修女穿上去剛好合適!
    非對稱性對抗競技手遊第五人格官方正式公布帶著一隻貓的「小姐姐」海報,這是第十賽季精華二將要推出的全新女性監管者,暫時還沒有名稱和職業,不過她的造型跟溫子仁恐怖電影《鬼修女》很像,因此接下來就以「修女」來稱呼她。
  • 《旗袍美探》馬伊琍化身民國「女福爾摩斯」,搭檔帥氣探長高偉光破...
    《旗袍美探》劇如其名,這部劇不僅是一部民國探案劇,而且還能看到很好看的旗袍,女主覺蘇雯麗上海名媛,預告中女主的旗袍每一套都很好看,馬伊琍的氣質很好身材也好,穿上旗袍真的太美了,
  • 福布斯生活|旗袍設計師周立言:我想把旗袍做成一件實穿的藝術品
    最終,她選擇放棄了安穩的編制,從大學語文老師雅致轉身成為跨界旗袍設計師,並成為了唯一亮相過米蘭世博會的中國旗袍設計師。周立言,資深旗袍文化研究者。荷言旗袍品牌創始人兼首席設計師、盤扣手藝人。其蘇繡旗袍作品「奼紫嫣紅」系列入展2015年米蘭世博會。
  • 民國時候,袁世凱為著統治需要,「大赦」晚清時候十萬犯人
    並強調「所有從前施行之法律及新刑律,除與民國國體牴觸各條應失效力外,餘均暫行援用」。 從袁世凱的特赦令可以看到,剛從晚清脫胎出來的中華民國,大多數是沿襲清朝的法律刑律。所以,這也造成當時全國各地的政權幾乎是換湯不換藥,在清朝的犯人,由於犯了清朝的法律,在民國時候也是沿襲清朝的法律,自然也過渡成為民國的犯人。
  • 故宮藏品新增5.5萬餘件 將建數字照片檔案
    乾隆御稿、明清尺牘、甲骨……過去3年多時間,故宮博物院再次清點了15類宮內藏品,讓原本約180.76萬件的宮廷文物家底數,增加到約186.27萬件。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近日曬出故宮文物新家底兒,並表示會為這些文物「拍照存檔」,以便公眾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