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品蓮韻」旗袍文化校園展開幕 全國百場旗袍文化公益展啟動

2021-01-10 中國財富網官方

12月2日,「梅品蓮韻」旗袍文化校園展在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開幕,展覽展出了晚清、民國100件(套)旗袍,以及與旗袍相關的配飾、老照片、手包、月份牌……這些經歷了歲月的老物件,展現了當時女性的優雅和知性,每一件旗袍的材質、款式、工藝均有其獨特之處,這也側面展示了中國服飾的演變史。據展覽策展人、古董旗袍收藏家張雙蓮介紹,旗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旗袍背後的文化,此次展覽同時開啟「全國百場旗袍文化公益展」活動,本著弘揚傳統文化的初心,她們將在全國範圍內推進旗袍文化的公益展覽。

值得一提的是,在開幕式上,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研究員陳訓勇老師代表廣州藝術家,為本次展覽題詞:旗開得勝,陳老師表示,傳統文化需要我們繼承下去,平凡中孕育著力量,衷心祝福展覽的成功開幕。

旗袍博物館明年開館

「梅品連韻」旗袍文化校園展主辦方是青島雙蓮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一位有著數十年旗袍收藏經驗的張雙蓮,她與旗袍的結緣與父親有直接的關係。「父親在工作之餘非常喜歡收藏,我從小就看著他樂此不彼地收藏,而旗袍也是他收藏的重要部分。」張雙蓮告訴記者,父親對傳統文化的喜愛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也讓她從小就感受到傳統文化之美,繼而慢慢也喜歡上了旗袍收藏,至今收藏已經超過200件旗袍,可謂古董旗袍收藏大戶。

記者了解到,展覽共有100件(套)藏品,包括從上世紀20年代——40年代的旗袍,以及相關的配飾、老照片、手包、月份牌等等。為了順應觀眾「觀展打卡」的需求,現場還特意布置了「與民國旗袍美女合照」的打卡座位,觀眾可以和民國的旗袍美女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合影。

據了解,因為旗袍面料的特殊性,旗袍不易保存,因而古董旗袍收藏一直是小眾收藏,目前國內尚未有專門的旗袍博物館,這個展覽也是少有的旗袍品類較為齊全的展覽。張雙蓮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古董旗袍藏家,更多的是對傳統文化發自內心的熱愛,此次展覽將是百場旗袍公益展的首展,接下來,她將根據展覽場館的具體條件,分門別類展出所有的藏品,未來,我們可能會在博物館、美術館、大學校園、甚至在社區看到這些散發著歷史時代氣息,卻仍不失優雅的古董旗袍。

張雙蓮還透露,她正在籌辦旗袍私人博物館,這個位於山東青島的博物館將於明年開館,屆時,觀眾便可以近距離欣賞到這些精緻的古董旗袍。

為了豐富旗袍文化傳遞的與女性有關的文化信息,展覽還特意展出了一塊乾隆元年(1736年)的《貞淑流馨》牌匾,這是由賜進士第特授廣東嘉應州鎮平縣知縣林黌為節婦謝門黃氏立,此匾距今283年,保存完整,殘留的金箔依舊金燦燦。元、明兩朝特別鼓勵殉烈,清代更重視寡婦守節撫養幼孤侍奉公婆,表彰節婦一直延續到民國初期。

旗袍上世紀20年代即受到歐美潮流影響

1925年,沈從文先生在《遙夜》裡描寫夢中佳偶時,這樣寫道:「她是如何的可愛!我雖不曾認識她的面孔便知道了。她是又標緻,又溫柔,又美麗……她必是穿著淡紫色的旗袍……」對於夢裡的這位佳人,都要按心意為其著上一襲旗袍,足見旗袍女子在他心中的地位,也暗示著當時的審美趨勢。

展廳中有一件海外回流的「1920s—繡花緞交領時裝旗袍」,這是上世紀20年代的旗袍精品代表。此袍周身運用盤金繡、盤銀繡、五彩平繡、輯線繡、對花繡等多種傳統刺繡工藝,刺繡出海水疆牙、仙鶴、蝙蝠、蝴蝶、老鷹等紋飾,這件精工刺繡古董旗袍雖本色已被其他顏色暈染,但依然不影響其整體價值。展覽講解員、近現代歷史實物收藏家黃永亮介紹,據其查閱資料發現,這件旗袍採用的是宮廷服飾的工藝,作為一件定製旗袍,她同時還有紀念意義,曾有行內專家將此袍定為「1920年代某愛國華僑女性訂製著用」。「這種具有特殊意義的定製旗袍,基本只有一件,雖然面料因為保存的原因有顏色暈染,但款式放在今天,依然非常時髦」。黃永亮表示。

據了解,上世紀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視上衣下裙裝為時髦而紛紛效仿。上衣多為腰身窄小的大襟衫,擺長不過臀,袖短露肘或露呈喇吼形,袖口一般為7寸,稱之為倒大袖,衣擺多為弧形,略有紋飾。裙為套穿式,初尚黑色長裙,長及腳踝後漸至小腿上部。

當時的上海是當時公認的服飾時尚中心,其盛勢遠遠領先於全國各地並左右著中國服飾時尚的變化。上海旗袍時尚的最初,是以無袖的長馬甲形式出現的,短襖外面的長馬甲代替了長裙。據1926年的申報記載,長馬甲同短襖合併後,就有了民國新旗袍最初的款式。上世紀20年代末旗袍開始收腰,受歐美短裙流行潮流的影響,擺線提高至膝下,裝飾性質的鑲滾趨於簡潔,甚至完全取消,色調也力求淡雅和諧,總體上顯得十分筒潔方便。

陰丹士林旗袍曾是民國知識分子首選

張愛玲曾說,旗袍是女人一生中最該收藏的兩樣東西之一,而民國的旗袍可謂最有代表性。進入1930年代後,旗袍可稱得上是盛行一時了,這時的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稱經典之作。上世紀30年代旗袍的款式有兩大特點:一是中西合」,二個是變化多端。中西合壁的旗袍被稱為女裝七大派中的「別裁派」。別裁派將旗袍與西式服裝結合起來,或是局部西化,或是在旗袍外配搭西式外套。旗袍的裁剪首先跟隨西方潮流而更為合身了。除兩邊開衩外,前後也可開衩,並出現了左右開襟的雙襟旗袍。到了上世紀30年代末,又出現了一種「改良旗袍」,就是將旗袍舊有不合理的結構改掉,使袍身更為適體和實用。改良旗袍從裁法到結構都更加西化,採用了胸省和腰省,打破了旗袍無省的格局。同時第一次出現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都變得合體了。還有的甚至在肩部襯以墊肩,謂之「美人肩」。改良旗袍的出現奠定了現代旗袍的結構,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旗袍,被稱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實際上指的正是上世紀30年代的旗袍。

在展廳的顯眼位置,一件旗袍歷經歲月的洗禮,依然散發著亮麗素雅的青藍色,這就是上世紀30年代流行的「一字扣混邊高領全內襯陰丹士林布旗袍」,這是一種新興染料染色的布料,用陰丹士林染料染制的布匹,顏色鮮豔,抗日曬和洗滌。這類布匹自民國早期開始在中國行銷,其中藍布最為暢銷,陰丹士林旗袍也成為當時女知識分子的首選。著名作家汪曾祺曾在緬懷當年西南聯大學生時代時就曾說:「那時聯大女生在陰丹士林旗袍外面罩一件紅色毛衣成了一種風氣,穿藍毛衣、黃毛衣的極少……」

上世紀40年代是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這也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出於經濟、便於活動等實用的功能考慮,上世紀40年代初的旗袍不復三十年代衣邊掃地的奢靡之風,長度縮短至小腿中部,高時到膝蓋處。炎夏季節多傾向於取消袖子,領高降低,省去了種種繁瑣的裝飾。使其更為簡便,適體,從而形成了這一時期旗袍獨特的風格。

原文轉自:雅昌藝術網

相關焦點

  • 這個展覽不容錯過:百件旗袍藏品 與民國旗袍美女「穿越」合影
    「梅品蓮韻」旗袍文化校園展正在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展出,展覽展出了晚清、民國100件(套)旗袍,以及與旗袍相關的配飾、老照片、手包、月份牌……這些經歷了歲月的老物件,展現了當時女性的優雅和知性,每一件旗袍的材質、款式、工藝均有其獨特之處,這也側面展示了中國服飾的演變史。
  • 百件晚清民國旗袍藏品跨越時空來廣州
    文、圖/羊城派記者 甘韻儀12月2日,「梅品蓮韻」旗袍文化校園展在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開幕。展覽展出了晚清、民國100件(套)旗袍,以及與旗袍相關的配飾、老照片、手包、月份牌……這些經歷了歲月的老物件,展現了當時女性的優雅和知性,每一件旗袍的材質、款式、工藝均有其獨特之處,這也側面展示了中國服飾的演變史。
  • 陰丹士林旗袍是民國女知識分子的首選
    ■1930年代 陰丹士林旗袍■清團鶴紋納紗繡旗衣張雙蓮 青島雙蓮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梅品蓮韻」禪茶系列品牌創始人、「愛與美」聯盟創始人、百年旗袍實物系列收藏家、2017世界傳奇夫人大賽青島賽區主席。
  • 滬舉辦「海派旗袍文化論壇」「6.6上海海派旗袍文化節」正式啟動
    作為「6·6上海海派旗袍文化節」系列活動之「海派旗袍 東方雅韻——旗袍文化與藝術論壇」,於5月30日下午在新東苑快樂家園慧音劇場圓滿舉行。「6.6上海海派旗袍文化節」正式啟動。援鄂醫生代表、企業家旗袍隊以及相關媒體參加了活動。活動由上海電視臺主持人閻華主持。
  • 旗袍「守藝人」張慧霞:讓嶺南派旗袍成為廣州的新文化名片
    來廣州創業24年間,張慧霞白手起家,從東山口一間7平方米的小裁縫店,到如今在廣佛兩地開起十多家旗袍店,見證了「生活旗袍」概念在廣州的逐步流行;如今張慧霞一直還堅持著自己的手工旗袍,疫情期間,張慧霞還為廣州的400多位「抗疫巾幗英雄」送去了旗袍,張慧霞說,作為一名旗袍「守藝人」,她希望把旗袍文化傳播開來,讓中國旗袍走向世界,也讓嶺南派旗袍成為廣州的一張新的文化名片。
  • 「龍華杯」旗袍創新設計大賽舉行 陳小菊《牡丹 百花齊放》奪冠
    10月30日,2019年首屆「龍華杯」旗袍創新設計大賽總決賽在龍華區大浪時尚小鎮隆重舉行,這是深圳市首次舉辦的專業旗袍設計大賽。本次大賽收到來自全國的設計師們226組作品。大賽是在深圳市龍華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指導下,由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深圳市旗袍文化藝術行業協會、深圳市時裝設計師協會聯合主辦,深圳紅遇旗袍藝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將進一步發揚傳承中國傳統旗袍服飾文化,促進旗袍文化發展,挖掘培養優秀旗袍服裝設計創新人才。
  • 張慧霞:讓嶺南派旗袍成為廣州的新文化名片
    原標題:旗袍「守藝人」張慧霞:讓嶺南派旗袍成為廣州的新文化名片親手製作「生活旗袍」 為「抗疫巾幗英雄」免費送穿著黑色套裙出現在記者面前的張慧霞端莊典雅。在張慧霞位於廣州天河區的旗袍展示店裡,每天都有很多顧客到店觀摩或定製旗袍。
  • 這篇關於旗袍的萬字長文,是對旗袍文化最全面的總結
    旗袍成了婦女在社交場合所不可缺少的禮服,即使是家境並不富裕的婦女,一般也要有一兩件旗袍以備外出時穿用。因旗袍很少受到制度性約束,故有「品官吏衣商人家」之說。隨著時代的發展,旗袍的式樣不斷變化,越來越符合人們實際生活的需要,穿起來爽身合體、美觀大方而又具有東方女性特有的美。從80年代始,旗袍又開始流行,並以其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魅力在世界服飾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旗袍的滿語「yigie」。
  • 福布斯生活|旗袍設計師周立言:我想把旗袍做成一件實穿的藝術品
    最終,她選擇放棄了安穩的編制,從大學語文老師雅致轉身成為跨界旗袍設計師,並成為了唯一亮相過米蘭世博會的中國旗袍設計師。周立言,資深旗袍文化研究者。荷言旗袍品牌創始人兼首席設計師、盤扣手藝人。其蘇繡旗袍作品「奼紫嫣紅」系列入展2015年米蘭世博會。
  • 村姑頭加上國粹旗袍,細膩的「百鳥」刺繡圖,真是百鳥朝鳳了!
    旗袍在我們的視線裡漸漸褪去,但也有很多身材好的女生愛旗袍。畢竟,旗袍是中國服裝的精髓。因此,穿旗袍不僅可以展示東方女性的魅力,還可以弘揚中國的文化遺產。例如,許多人在一些國際大型活動中穿旗袍。旗袍非常適合聚會和購物,可以輕鬆展現你柔美的身材。今天,我將帶給你旗袍的魅力。
  • 沙河市旗袍藝術協會舉辦「迎端午」「慶七一」美女走秀公益活動
    中國公益在線沙河6月28日電(公益記錄者 路軍社 魯冰梅 樊喜祥)報導,2020年6月24日,夜幕降臨,沙河廣陽街夜市從東到西,人山人海以往不同。據知情人士透露自邢臺四區更名;襄都區、信都區、南和區、任澤區(合在一起是相信男人區區幸福)後。
  • 旗袍的歷史發展過程
    旗袍是民國時期的婦女時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漢滿並存。到了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人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漢化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準服裝。
  • 「旗袍韻影 盡綻美麗」 傳統服飾扮靚東方女性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劉文英 通訊員 林漢偉年近歲末,深圳市文化市場行業協會旗袍文化分會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展示傳統服飾之美與東方女性的婉約之美,彰顯當代女性的自信和擔當,「旗袍韻影 盡綻美麗」2020年周年慶典大會12月29日在龍崗南粵春宴會莊園舉辦,龍崗區文聯主席林楠
  • 上海龍鳳旗袍:聯手職校培養第四代傳人
    龍鳳旗袍製作技藝源於蘇廣成衣鋪,其歷史可追溯到清乾隆末年(1795年左右),當時,上海已出現專做中式服裝的「蘇廣成衣鋪」,以蘇州精湛技藝和廣州新穎衣式而著名。  龍鳳旗袍的特色在於全手工、高質量的個性化精工製作。它繼承了瀕臨失傳的蘇廣成衣鋪鑲、嵌、滾、宕、盤、繡的傳統工藝,一系列技藝在中國旗袍製作領域裡都堪稱絕技。  龍鳳是中國中式服裝行業中,唯一一家保持原有手工縫製技術,唯一一家保持前店後工場加工銷售方式的。如今,一批年輕白領,成為海派旗袍文化的新生力量,而不少海外人士也鍾愛這款中國風。
  • 旗袍的由來及演變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
  • 【南靖】龍鳳呈祥,高雅蘭花與精緻旗袍在土樓綻放
    花田喜事中國蘭花協會副會長王重農在開幕式上致辭,對「花田喜事·文旅蘭會」第九屆南靖蘭花文化展系列活動的開幕表示祝賀。文旅蘭會本屆蘭花賽評審委員會主任、中國蘭協副會長陳少敏宣布蘭花賽評審結果。副縣長劉升蔚主持開幕式,並宣布南靖縣2018年度「十佳」蘭花企業和「十佳」蘭花創新企業評選獲獎名單。
  • 旗袍走向世界,各國時裝秀輪流上演旗袍秀,高級定製不止晚禮服!
    導讀:越來越多的國際設計師開始在自己的設計裡加入中國元素,而中國的傳統服飾旗袍也是得到了許多國際知名設計師的青睞,將它們搬上自己設計的時裝周的舞臺,國際秀場上也有了旗袍的一席之地,在這些國外大牌設計師的手上,我們中國的傳統旗袍又會煥發出什麼樣不一樣的光彩來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 旗袍流派大比拼,「新老」旗袍各有優點,哪款才是你的菜?
    旗袍的起源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各路學者爭論的焦點,因為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加上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族風俗的相互融合,所以,在歷經各朝各代人們服裝的發展和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後,旗袍的起源時間變得更加的撲朔迷離。
  • 上海:「50後」旗袍模特隊實力演繹花樣年華
    【解說】抬頭挺胸、收腹提腰、目視前方……來自上海方松旗袍隊的隊員們,帶著從容自信走上T臺,向在場觀眾展示婉約大方、嫵媚溫柔的東方之美。  日前,在2020上海花樣時尚模特大賽中,一支「50後」旗袍模特隊憑藉節目《燦爛的夕陽》,從60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優勝團隊」稱號。隊員梁紅說,不論是日常活動還是賽前訓練,隊員們都是在照顧家庭之餘,盡力抽出時間來參與。  【同期】「50後」旗袍模特隊隊員 梁紅  這次我們第一次走上這個T臺秀,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全靠大家的努力。
  • 心歸安仁,緣來旗袍,繁花五月,約嗎
    今天 由安仁文博產業功能區管委會主辦的 「穿上旗袍去安仁」活動 在安仁古鎮壩子廣場隆重開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