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丹士林旗袍是民國女知識分子的首選

2021-01-10 新快報

■1930年代 陰丹士林旗袍

■清團鶴紋納紗繡旗衣

張雙蓮 青島雙蓮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梅品蓮韻」禪茶系列品牌創始人、「愛與美」聯盟創始人、百年旗袍實物系列收藏家、2017世界傳奇夫人大賽青島賽區主席。

藏品 ■雙穗獎章 在那個年代女性佩戴獎章的情況是很少的,這枚章名為雙穗獎章,是北洋時期閻錫山政府頒發給捐過大數額歌頌用於義賑救災的善民的。

■1920年代 繡花緞交領時裝旗袍

■廣東陽江順興出品多層可收納式漆器梳妝盒。

■上海英記手包

百年旗袍實物系列收藏家張雙蓮:

一襲黃色絲綢旗袍,不高的個子,說話的時候總帶著盈盈笑意。這麼一位溫婉、優雅的女人,已經與旗袍結緣了數十年,故事還得從她爸爸說起。張雙蓮的爸爸工作之餘愛好收藏,旗袍也是他最重要的藏品之一。「我從小就看著他每天把各種藏品拿出來欣賞,自己看得樂呵呵的。」這是張雙蓮兒時最清晰的記憶畫面。

這個開在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的「梅品蓮韻——旗袍文化校園展」對張雙蓮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因為她爸爸生前就特別樂於分享,這次的展覽也是她全國百場旗袍文化公益展的首站,她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旗袍蘊含的傳統文化。

■收藏周刊記者 陳福香

花重金從海外搶救性拍回晚清旗袍

在張雙蓮的印象中,父親經常出遠門,回來的時候身上背個大包,裡面都是他的寶貝。「父親總愛拿出他的藏品,給我們講每個藏品的材質啊,工藝啊,背後的故事等等。」年幼的張雙蓮還不了解這些藏品背後的價值,還經常聽奶奶嫌棄那些瓶瓶罐罐礙地方,不曾想,多年以後,這些都是最珍貴的古董。

從生活點滴到收藏,可以看出來,張雙蓮父親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深入骨髓,就連吃飯、坐姿、走路,他對孩子們都有極高的要求。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直到她長大離開家之前,父親都不允許她剪短髮,他認為長發才能展現女孩子的柔美,而她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曾給她定製過旗袍,那是她對旗袍的美最早的接觸。

親眼看著父親把古董旗袍一件一件收回來,自己慢慢從中感受到旗袍的美,了解到旗袍背後深厚的傳統文化,張雙蓮越發地想為父親做一些事情。「展覽承載的是我和我爸爸推廣傳統文化的心願和夢想。」張雙蓮表示。

近期,張雙蓮又收藏了一些晚清旗袍,剛好有一個機緣與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合作,張雙蓮決定把百場旗袍公益展的首站就定在學校。「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有著40多年的歷史,旗袍作為服飾的一種,學生們也可以從實物中了解旗袍的材質、工藝。」張雙蓮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公益性的展覽,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旗袍文化,之後將有計劃地根據展覽場館的具體條件,分門別類展出所有的藏品。未來,我們可能會在博物館、美術館、大學校園甚至在社區看到這些散發著歷史時代氣息,卻仍不失優雅的古董旗袍。

張雙蓮長期致力於旗袍實物收藏與研究,多年來共收藏晚清至民國旗袍實物和與之關聯雜件等藏品500餘件,藏品涵蓋了旗袍發展歷程中各個時期的實物。

據了解,展覽依時間劃分為四個章節,晚清時期,20年代,30年代,40年代,共展出老旗袍、老照片、月份牌手包等各類服飾相關物品約100件套。

展廳展示的第一件旗袍是「清代同治至光緒時期八旗婦女所穿的旗服」,她的特點是大襟右祍,鑲有寬闊的滾邊,版型寬大平直。這件紫色納紗繡旗衣品相極佳,色澤純正,底料上提團鶴紋,祍上綴有五顆鏤空銅鎏金扣。眾所周知,仙鶴自古為吉祥之物,又因明清兩朝將仙鶴用於一品文官的品級標識,所以綜合來看,當時著用這件旗衣的女性等級非常高。歷經百年,得以保存這麼好,實屬難得。據悉,這是張雙蓮花重金從海外搶救性拍回。

受歐美潮流影響,上海時尚之都引領旗袍發展

1925年,沈從文先生在《遙夜》裡描寫夢中佳偶時,這樣寫道:「她是如何的可愛!我雖不曾認識她的面孔便知道了。她是又標緻,又溫柔,又美麗……她必是穿著淡紫色的旗袍……」對於夢裡的這位佳人,都要按心意為其著上一襲旗袍,足見旗袍女子在他心中的地位,也暗示著當時的審美趨勢。

展廳中有一件海外回流的「1920s—繡花緞裝飾雙面繡飄帶時裝旗袍」,這是上世紀20年代的旗袍精品代表。此袍周身運用盤金繡、盤銀繡、五彩平繡、緝線繡、對花繡等多種傳統刺繡工藝,刺繡出海水疆牙、仙鶴、蝙蝠、蝴蝶、老鷹、小橋流水、亭臺樓閣等紋飾,這件精工刺繡古董旗袍雖本色已被其他顏色暈染,但依然不影響其整體價值。展覽講解員、近現代歷史實物收藏家黃永亮介紹,據其查閱資料發現,這件旗袍採用的是宮廷服飾的工藝,作為一件定製旗袍,同時還有紀念意義,曾有行內專家將此袍定為「1920年代某愛國華僑女性訂製著用」。「這種具有特殊意義的定製旗袍,基本只有一件,雖然面料因為保存的原因有顏色暈染,但款式放在今天,依然非常時髦」。黃永亮表示。

據了解,上世紀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視上衣下裙裝為時髦而紛紛效仿。上衣多為腰身窄小的大襟衫,擺長不過臀,袖短露肘或露腕呈喇叭形,袖口一般為7寸,稱之為倒大袖,衣擺多為弧形,略有紋飾。裙為套穿式,初尚黑色長裙,長及腳踝後漸至小腿上部。

當時的上海是公認的服飾時尚中心,其盛勢遠遠領先於全國各地並左右著中國服飾時尚的變化。上海旗袍時尚的最初,是以無袖的長馬甲形式出現的,短襖外面的長馬甲代替了長裙。據1926年的申報記載,長馬甲同短襖合併後,就有了民國新旗袍最初的款式。上世紀20年代末旗袍開始收腰,受歐美短裙流行潮流的影響,擺線提高至膝下,裝飾性質的鑲滾趨於簡潔,甚至完全取消,色調也力求淡雅和諧,總體上顯得十分筒潔方便。

上海旗袍也因此被稱為「海派」旗袍而獨樹一幟,「現在最好的旗袍手工師傅仍然在上海。」張雙蓮告訴記者。

佛山香雲紗被譽為「軟黃金」

張愛玲曾說,旗袍是女人一生中最該收藏的兩樣東西之一,而民國的旗袍可謂最有代表性。進入1930年代後,旗袍可稱得上是盛行一時了,這時的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稱經典之作。上世紀30年代旗袍的款式有兩大特點:一是「中西合璧」,二是變化多端。中西合璧的旗袍被稱為女裝七大派中的「別裁派」,別裁派將旗袍與西式服裝結合起來,或是局部西化,或是在旗袍外配搭西式外套。旗袍的裁剪首先跟隨西方潮流而更為合身了。除兩邊開衩外,前後也可開衩,並出現了左右開襟的雙襟旗袍。到了上世紀30年代末,又出現了一種「改良旗袍」,就是將旗袍舊有不合理的結構改掉,使袍身更為適體和實用。改良旗袍從裁法到結構都更加西化,採用了胸省和腰省,打破了旗袍無省的格局。同時第一次出現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都變得合體了。還有的甚至在肩部襯以墊肩,謂之「美人肩」。改良旗袍的出現奠定了現代旗袍的結構,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旗袍,被稱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實際上指的正是上世紀30年代的旗袍。

在展廳的顯眼位置,一件旗袍歷經歲月的洗禮,依然散發著亮麗素雅的青藍色,這就是上世紀30年代流行的「一字扣混邊高領全內襯陰丹士林布旗袍」,這是一種新興染料染色的布料,用陰丹士林染料染制的布匹,顏色鮮豔,抗日曬和洗滌。這類布匹自民國早期開始在中國行銷,其中藍布最為暢銷,陰丹士林旗袍也成為當時女知識分子的首選。著名作家汪曾祺在緬懷當年西南聯大學生時代時就曾說:「那時聯大女生在陰丹士林旗袍外面罩一件紅色毛衣成了一種風氣,穿藍毛衣、黃毛衣的極少……」

上世紀40年代是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這也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出於經濟、便於活動等實用的功能考慮,上世紀40年代初的旗袍不復30年代衣邊掃地的奢靡之風,長度縮短至小腿中部,高時到膝蓋處。炎夏季節多傾向於取消袖子,領高降低,省去了種種繁瑣的裝飾。使其更為簡便、適體,從而形成了這一時期旗袍獨特的風格。

記者看到,展廳中還有一件香雲紗料無袖旗袍,其貴在布料本身。產自廣東佛山的香雲紗是世界紡織品中唯一用純植物染料染色的絲綢面料,被紡織界譽為 「軟黃金」。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選用庭院景觀竹作為撐衣架,也是力求環保,可重複使用。

相關焦點

  • 這個展覽不容錯過:百件旗袍藏品 與民國旗袍美女「穿越」合影
    「梅品蓮韻」旗袍文化校園展正在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展出,展覽展出了晚清、民國100件(套)旗袍,以及與旗袍相關的配飾、老照片、手包、月份牌……這些經歷了歲月的老物件,展現了當時女性的優雅和知性,每一件旗袍的材質、款式、工藝均有其獨特之處,這也側面展示了中國服飾的演變史。
  • 百件晚清民國旗袍藏品跨越時空來廣州
    文、圖/羊城派記者 甘韻儀12月2日,「梅品蓮韻」旗袍文化校園展在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開幕。展覽展出了晚清、民國100件(套)旗袍,以及與旗袍相關的配飾、老照片、手包、月份牌……這些經歷了歲月的老物件,展現了當時女性的優雅和知性,每一件旗袍的材質、款式、工藝均有其獨特之處,這也側面展示了中國服飾的演變史。
  • 「梅品蓮韻」旗袍文化校園展開幕 全國百場旗袍文化公益展啟動
    12月2日,「梅品蓮韻」旗袍文化校園展在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開幕,展覽展出了晚清、民國100件(套)旗袍,以及與旗袍相關的配飾、老照片、手包、月份牌……這些經歷了歲月的老物件,展現了當時女性的優雅和知性,每一件旗袍的材質、款式、工藝均有其獨特之處,這也側面展示了中國服飾的演變史。
  • 「陰丹士林」倍兒親和
    見此,旁邊有個身穿藍色旗袍的女顧客表示同情地說:「先生所付的既是優良的銀元,何以不買"陰丹士林"色布,像我所穿的一樣,我這件衣裳已洗過極多次數仍然日日如新。」類似生活化的情節描繪讓觀者覺得親和可信,起到的宣傳效果也就非同凡響了。  筆者收藏有一幅較少見的連環畫式陰丹士林廣告,題為《陰丹士林家庭空中歷險記》。
  • 民國時期的這個旗袍布料可以借鑑
    說起民國時期的廣告,很多人的印象都是中國風味的繪畫配上文字,有點大字報的感覺。但其實,民國時期是中國廣告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民國時期是中國社會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過渡階段,內憂外患,時局動搖,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大量的跨國公司先後湧入中國帶來了許多新的廣告形式。如果仔細研究現狀的廣告會發現,其實很多廣告形式還都是從民國時期產生的。
  • 百年舊痕 | 彭坤:最高級的藍——「陰丹士林藍」
    點擊音頻 邊聽邊看民國時期知識分子的著裝很有意思,在上海基本上是西裝革履,而北京的教授則有的穿西服,有的始終穿長衫,甚至也有穿袍子馬褂的,覺得這樣上課是對學生的尊重。陳丹青油畫《國學研究院》,這幅畫反映了民國時期知識分子的著裝特點:有人穿西裝,也有人穿長衫,甚至有人穿長袍馬褂點擊音頻 邊聽邊看陳丹青曾經有一幅畫,畫的是清華國學院的四大教授,他畫了五個人: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還包括吳宓。
  • 「陰丹士林」連環畫(圖)
    辛亥革命後,德商率先將「陰丹士林」帶到十裡洋場。它是一種還原染料名,德文名稱的音譯。還原染料耐洗、耐曬牢固度高,以此染成色布俗稱陰丹士林布、士林布,其中以藍色(士林藍)尤為經典、暢銷。當時中國傳統手工染整業正發生變革,逐漸被機染替代,德孚洋行不僅牢牢控制著陰丹士林染料的生產配方與銷售,還出產或代理質量上乘的士林布,具有一定的壟斷性。
  • 《旗袍美探》馬伊琍化身民國「女福爾摩斯」,搭檔帥氣探長高偉光破...
    由馬伊琍高偉光主演的《旗袍美探》(別名《愛思小姐探案集》)今晚就要開播了,上海名媛蘇雯麗優雅獨立,女偵探愛思小姐果敢智慧,帥氣探長性格沉穩卻偶爾古板! 《旗袍美探》劇如其名,這部劇不僅是一部民國探案劇,而且還能看到很好看的旗袍,女主覺蘇雯麗上海名媛,預告中女主的旗袍每一套都很好看,馬伊琍的氣質很好身材也好,穿上旗袍真的太美了,
  • 《陰丹士林》有哪些明星參演呢?
    《陰丹士林》有哪些明星參演呢?《陰丹士林》講敘了一個平凡羞怯的女孩林瑞喜,從最底層的鄉村到了上海灘眩目的電影圈,她因一件陰丹士林的旗袍意外地獲得了愛情、事業,也獲得了為之獻身的理想。袁泉飾演林瑞喜袁泉,1999年參演首部電影《春天的狂想》,憑藉飾演的周小玫一角獲得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2003年憑藉電影《美麗的大腳》獲得第2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2013年憑藉話劇《簡愛》獲得梅花獎。2013年參演電影《掃毒》。2014年出演電影《後會無期》。2016年,參演趙薇導演作品《沒有別的愛》和動作電影《危城》。在劇中飾演林瑞喜。
  • 臺灣臺南市的旗袍美女,帶你夢回民國,回味經典
    臺灣臺南市的旗袍美女,帶你夢回民國,回味經典旗袍,兩岸中華文化的根基之一,有著割不斷的中華文化淵源。這是位於臺南市中心的一家旗袍館,傳承中華文化,她們一直沒有停歇。看看這些穿上旗袍的美女們,誰又會懷疑在海那邊的她們,與在海這邊的我們不是一家人呢?
  • 民國期間女子穿旗袍舊照,作為女性傳統服裝曾被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圖為美國華裔美女抗日活動。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圖為才女陸小曼。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 女明星穿民國裝有多驚豔?本以為baby夠美了,卻被熱巴「會心一擊」!
    說到民國時期女性的穿搭,可能大家都會想到「旗袍」還有毛絨絨的披肩,這些衣服可以凸顯一位女性的身材,讓她們看上去更加凹凸有致,而且還可以拉長人們的身材比例,如今在娛樂圈裡,很多女明星也挑戰過這樣的衣服,一起來看看效果吧。女明星穿民國裝有多驚豔?本以為baby夠美了,卻被熱巴「會心一擊」!
  • 旗袍,是上海女人的皮膚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俊俏的阮玲玉身材修長,穿上旗袍顯得亭亭玉立。有一張照片,她懷抱愛犬站在後門口曬太陽,那身格子圖案的旗袍正是1934年的流行款式,袖長離肘大約一寸,袍長至腳面,自有一種清麗哀怨的韻致,就像一朵在空谷裡散發幽香的百合。由於阮玲玉性格懦弱、淡泊名利、不善交際,又長期生活在張達民的陰影之中,所以她的旗袍以素色居多,而且常常穿陰丹士林布旗袍。相比之下,影后胡蝶則是另一番景象。
  • 第五人格:精華二時裝或是「民國旗袍風」?修女穿上去剛好合適!
    從修女「高挑的身材」來看,不少玩家紛紛猜測官方有可能會為她設計出獨一無二的旗袍裝,畢竟她的初始狀態就跟旗袍裝不謀而合,加上宿傘之魂的演繹之星紫皮殘花淚是「清末民初」的款式,而春節過後也有一張中國風地圖上線,八九不離十!如果第十賽季精華二的時裝真的是「民國旗袍風」的話,那麼土豪玩家必定會「氪爆」它們。
  • 當迪士尼公主變成民國風,人魚公主的旗袍超美,貝兒變得萌萌噠
    之前,畫師大佬Qinyuan就創作過民國風的迪士尼公主,人魚公主的旗袍超美,貝兒變得萌萌噠,真的很漂亮。 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擁有著一頭漂亮的黑髮,看起來感覺和亞洲人挺像的,所以換上旗袍之後,我覺得她的畫風是「無縫切換」的,看著和咱們中國人穿著旗袍也沒啥區別。
  • 湯沐海易立明重現威爾第 茶花女變民國天津歌女
    這部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愛情歌劇,被戲劇大師易立明移植到了民國時期的天津,著名指揮家湯沐海帶領天津交響樂團與天津歌劇院眾多獨唱演員合唱演員,並力邀義大利著名歌劇演員加盟的原味歌劇,一方面是舞臺上穿著精緻旗袍的中國茶花女,這種極具穿越感的視聽體驗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茶花女穿旗袍上演民國版愛情悲劇民國初年的天津租界,商賈政要、文化名流匯集,衣香鬢影,歌舞昇平。
  • 佟大為民國風全家福曝光,關悅米色旗袍秀身材,哪像三個孩子的媽
    提到娛樂圈幸福的一家人,很多人都會想到鄧超和孫儷,特別是他們一家曾經的民國風全家福,更是讓很多網友大呼養眼。無獨有偶,娛樂圈同樣也有一對非常幸福的明星夫妻,他們就是佟大為和關悅,只不過兩人的知名度比起鄧超孫儷兩人來說還有一點距離。
  • 鄢頗新戲《陰丹士林》引關注 李小冉確定加盟
    日前,內地年輕導演鄢頗正在籌備新戲《陰丹士林》的消息剛浮出水面,便迅速獲得了業內外、媒體的的關注。這也是繼《新結婚時代》之後,鄢頗的再度發力,他將以獨特自我的視角和感悟來完成拍攝。而此次《陰丹士林》的故事主要圍繞女性角色展開,而據透露,目前兩位女主角的人選之一已經鎖定李小冉。
  • 旗袍發展歷史和趣談
    在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助推下,海派旗袍成為了近代上海歷史變遷的直接戶籍見證,在很多影視劇作品,你可以看到一些女學生穿的旗袍,這是當時最先出現的旗袍樣式,一直到後來的旗袍馬甲,倒大袖旗袍等等。老氣的旗袍,被上海的女子經過一番脫胎換骨的太改造,最終成為了時興之物。
  • 民國時期的潮流單品,沒有它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時尚icon
    提起民國時期的時尚風潮,你會想起什麼?長袍馬褂、旗袍,亦或是中山裝、西裝?民國的時尚摩登,可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身著旗袍的貴族女性傳統女性的服飾開始從寬鬆僵直變成修身合體,纖細的脖頸、手腕開始從層層包裹的衣服裡顯露出來,珠寶、蕾絲、皮草的裝飾搭配,讓名媛淑女的優雅貴氣更加逼人。男性的服裝受到西方貴族的影響,也開始從長衫變成了西裝馬甲三件套,頭髮被打理得整齊服帖,領帶打的一絲不苟,紳士味瀰漫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