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還很小的時候,他就失去了母親。雖然那個時候他的心智還不太成熟,可是他還是知道母親是含辛茹苦懷他的人。
在他母親去世之後,他在那裡守孝了三年。在這期間他一直很悲傷。
這個時候王陽明的父親已經考中了狀元,身在這個榮譽中,家裡怎麼可以沒有妻子。所以他就又娶了一個女人。
這個繼母對王陽明的態度很不好,總是各種擠兌他,只要稍微有什麼事情不順繼母的心意,他就會被狠狠的罵一頓。
可是在王陽明的父親面前,這個繼母就會假裝的很溫柔,對家裡人很好的樣子,這樣的氣王陽明可受不了,但是他沒有把希望寄托在父親的身上。
他知道即使自己說了繼母說的話,父親也不會信自己這個小孩子。所以他自己想了一個辦法來解決現在的局面。
在相處的過程中,他知道了這個繼母是很相信神佛之類的東西,每天都要去拜一拜。
所以他就在晚上的時候,悄悄的把原本在客廳的茶杯放到了佛堂的門前,第二天一早,繼母來了後看到這個茶杯,覺得很奇怪,可是也沒繼續思考。
接下來的幾天,都是這樣的場景,這就讓繼母感到有些害怕了,她覺得這可能是佛在給自己什麼警告,就想到了王陽明。
王陽明看到這個辦法沒起到什麼效果,就想了另一個辦法。他找人去抓了一個長尾林鶚,然後放在了繼母的被裡,那個時代這個鳥進到家裡是一種很不吉利的事情。
繼母第二天醒來的時候,看到了,果然被嚇的不行,還要找巫婆過來做法,可是這個人已經被王陽明提前打點好了。
等到做法的過來了,一進來就說:這個地方,不太吉利。在巫婆一通咒語之後,就說:是這小孩的親生母親,不滿你對他的虐待,所以就告了閻王,這個長尾林鶚就是陰間的兵變成的。
繼母深信不疑,趕緊對王陽明道歉,王陽明趕緊裝作剛剛知道的樣子,還幫自己的繼母求情。在這之後,這個繼母就再也沒有欺負過王陽明。對他很好,視如己出。
王陽明在這麼小的時候,就可以有這樣的想法,可見他應該早就已經很聰明了,懂得利用人的心理,還有當時的風俗,設下這個計策。
揣測人心,這不正是後來「心學」的思想嘛。他後來在戰場上的表現,也是通過揣測敵人的心理,打下了很多的勝仗。
中國人從古代開始就是講究自己修「心」,很多的時候都是我們的理智,就是想法,促使我們做決定,而把「心」修好,可以更好的做事。
而擁有傳奇一生的王陽明,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很注重在思想上的研究,所以才可以成長為後來的聖人,被後代的人這麼尊敬。
很多的名人都對王陽明讚不絕口,紀曉嵐還認為他的文字可以傳世。
如果你對王陽明的心學感興趣的話,就可以讀一讀這本《王陽明心學》,在這裡面記載了王陽明在心學上的探索成果,還有他的思想和智慧。
雖然只是一位普通人,不是要有多高的修養和成就,可是我們的心還是需要修煉的,變得更加的堅強、堅韌。
讀書不單單是要學習更多未知的領域,還是要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存,提升處事的心境,擁有強大的內心,才可以面對更多的挑戰。
知識都是一點點積累的,書也是一點點讀的 ,在閒暇的時候,在入睡之前,可以讀一讀這本書,理順一天的心情,為全新的明天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