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畢志飛電影拍得這麼爛,但影評卻寫得不錯,大家怎麼看
有人說,畢志飛的《逐夢演藝圈》拍得這麼爛,但感覺他影評寫得不錯,大家怎麼看呢?因為多年在學校裡讀書、寫論文、交流鍛鍊出來的專業素養,會讓他比一般人遠遠懂電影,所以一般人當然覺得他寫得好。事實上從學術水平說,寫得也不錯,但他對電影的分析,都是流於技術和文化表面的,這是電影外圍的東西,不是電影最核心的價值。電影最本質的部分還是藝術,那影評是不是也應該作為一種文學題材去評價呢?
無論從對電影的藝術表達理解,還是影評的文學性角度來看,他的影評都充滿著套路、專業名詞、堆砌和引用,寫得一點都不好。但工作中的所謂好文章大多是這樣的,重立意而輕思辨,重材料而輕邏輯,重觀點而輕論證,甚至重立場而輕對錯。而隨著理工人才話語權上越來越邊緣化,經濟形勢也越來越好,這種文風反而越來越盛行了。以前大家聽不懂,覺得是自己水平不高,加強學習,聽懂了豎大拇指,現在聽不懂直接說是理工科的人表達能力不行。
其實,我挺希望畢導什麼時候評價一下自己的作品的,以畢導發過這幾篇影評的水平,說句吹牛的話,哪天要靠這個吃飯,我都比畢導強。一個人要靠某個專業混飯吃,一定需要最基礎的及格能力。這一點,畢導是具備的。但是,混飯吃和吃的好,是天與地的差別。就連馬保國這種水平,也可以在武術界混飯吃。以我個人為例,我整天在網上吹牛,評論編劇,網文,詩詞,以及怕老婆版塊。其實我在專業領域的地位,還不如馬保國,也沒見大家鋪天蓋地罵我,原因無非就是,我連個屁都算不上,不過話說回來,在挨老婆打這方面,我覺得我還是挺有專業話語權的。
逐夢演藝圈拍的很爛,這個我絕不否認,但是和今年上線的雷霆戰將,鹿鼎記比起來,花了那麼多錢,拍出現在的水平,畢導的作品甚至可以算得上是良心之作。畢導最多也就噁心噁心觀眾,某些片子不單侮辱觀眾智商,還肆意汙辱歷史,鐵了心讓逝去的先輩們九泉之下不得安生。不管是口碑,還是票房,金主爸爸投的錢,畢導做到了物有所值。想要在影視圈裡混出點名堂,畢導已經做到了。他的下一部劇不管爛成什麼樣子,都不缺金主爸爸。電影業是工業,需要無數流水線上的螺絲釘,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最終成品很有可能就變成一坨屎。
這裡面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能想到和能做到之間的差距。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每天跑五公裡,一百個仰臥起坐一定能減肥。可是我身邊那麼多胖子,能做到的一個都沒有。畢導本身就是一個不入流的導演,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影評人。只是關注度太高,無形中增加了大家的期望值。其實大家忽略了,這個行業中80%的人,遠不如畢導。比如我們和畢導之間,是存在巨大差距的,更何況那些可以用作品說話的優秀導演。儘管拍了這麼爛的一部劇,也別看不起畢導。畢導真的比絕大多數人強,自己試試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