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雲祥瑞佑鄉親 赤灣辭沙祭媽祖

2021-01-20 手機鳳凰網

為媽祖「過生日」的香客絡繹不絕。

?媽祖廟前的祭臺上擺滿豬肉、水果、香油、鮮花等眾多祭品。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潘 彥

在深圳赤灣天后宮,一年一度的媽祖「辭沙」慶典是當地的一大盛事。從明代開始,當地的地方官和民眾都會在農曆三月二十三「天后誕」這天在海灘上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將「太牢」(豬、牛、羊三牲)放在海邊,祭祀完畢後再沉於海底;同時還伴有媽祖巡遊和鼓樂戲曲等活動。日前本報記者在現場感受了一場「紅雲祥瑞佑鄉親 赤灣辭沙祭媽祖」的動人場景。

1金豬彩衣慶生辰

今年「媽祖誕」恰好是個晴朗的天氣,早上起來已是紅霞滿天。當記者驅車來到位於南山區赤灣碼頭附近的天后宮時,廟門周圍早已人山人海。由於當天是媽祖誕的「正日」,媽祖廟裡外早已裝飾一新。在天后宮正殿,工作人員早已為媽祖像穿上了紅色的披風,把鳳冠霞帔的媽祖襯託得更加端莊豔麗。為了慶祝媽祖誕辰,廟裡還擺起了幾百盞蓮花長明燈,中途還不斷有香客進來續添燈油,為自己和家人祈求幸福平安,場面十分溫馨。

走出正殿,記者看到媽祖廟前的祭臺上早已擺滿了豬肉、水果、香油、鮮花等眾多祭品。由於香客們來自不同的地域,給媽祖帶來的祭品也呈現出強烈的地方色彩:潮汕地區的香客帶來了粉果、艾葉粑、腐乳餅等潮州特產;東莞、順德一帶則有烤金豬、燒雞、金塔、金堆等特色「賀禮」;而惠州和深圳本地人則喜歡帶上福餅、香包、水果前來拜祭。據說,除了常用的食物外,潮汕地區還用麵粉捏出魚、蝦、蟹、蚌等形態各異的「水族朝聖」三十盤在媽祖誕這天供媽祖「饗用」。

2眾多香客遠道而來

在天后宮的大鼎前,市民林先生點起三根碩大的朝天香,虔誠地向媽祖表達敬意;林先生的母親則拿出乳豬、金塔、金包、彩衣等傳統祭祀用品整齊地碼放在一邊。記者注意到,除了閃閃發光的金堆元寶,紅色的彩衣上滿是龍鳳呈祥、祥雲照日的圖案,十分引人注目。林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是潮州人,上世紀90年代初從老家來到蛇口一帶做生意。家裡一直有供奉媽祖的習俗,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和母親一起來為媽祖「過生日」。除了進香以外,那些金堆和彩衣都是給媽祖準備的「禮物」,進香完畢後就會和母親一起到旁邊的香爐化掉,寓意媽祖娘娘生日有錢花、有新衣服穿。

記者了解到,每年媽祖誕辰,除了下沙、南頭、漁二村、沙河村等深圳本地香客,還有很多從東莞、惠州、潮汕等地乘坐大巴趕來的阿公阿婆。一位陳姓阿婆告訴記者,自己和姐妹們都是從東莞趕來拜媽祖的,年年都帶著祭品進香,已經堅持了幾十年。做姑娘的時候就在媽祖廟裡做義工,每逢媽祖誕前後都要忙足三天,尤其是媽祖誕的前一天晚上還要守歲到凌晨,好讓虔誠的信徒給媽祖娘娘上頭炷香。鎮上很多人都是世代信奉媽祖,而赤灣媽祖廟很早就遠近聞名,自己家先前幾代人都到這裡拜祭過。還有一些新派的年輕人帶來時尚的生日蛋糕為媽祖「慶生」。從事創意文化產業的沈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是第一次和朋友來參加媽祖誕活動,他認為媽祖不僅是人人敬仰的女神,更是一位英勇頑強、除惡濟民的奇女子,他更願意用「人」而並非「神」的眼光來欣賞這樣的傳奇女性。這次特意訂做了大蛋糕來,就是希望藉此表達對媽祖的喜愛與敬意。

與此同時,記者在現場也看到了不少來自香港、澳門等地的香客,甚至還有幾位金髮碧眼的年輕人也興致勃勃地參與了整個活動。在蛇口做生意的港商趙先生表示,赤灣天后宮過去一直是珠三角最大的媽祖廟,規模宏大煙火繁盛,祖輩過去每年都會從香港來到媽祖廟拜祭。當時不僅香港、澳門的香客眾多,而且很多遠在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的華僑每年都會來赤灣參加媽祖誕的慶典活動,場面十分熱鬧。

3綿延五百年的辭沙盛典

天后宮博物館的阮先生告訴記者,赤灣天后宮最早建於宋代,是由當地村民集資修建的。明朝鄭和下西洋時,在赤灣一帶海域遇險,媽祖顯靈逢兇化吉,鄭和回朝後專門奏請朝廷在赤灣重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媽祖廟。後來歷經明清兩代,赤灣天后宮不斷擴建,規模最大的時候成為佔地900畝,99進山門的大型廟宇群。赤灣媽祖誕「辭沙」活動早在明代就開始了,清代更加鼎盛,一度成為廣東乃至東南亞地區的一大盛事。

阮先生表示,根據史料記載,從明朝中期開始,赤灣媽祖廟的祭祀活動就帶有官辦色彩,主祭人將「太牢」先抬於大殿祭媽祖,然後移至沙灘;與此同時,近千艘在赤灣港停留的漁船爆竹齊鳴,彩旗招展,盛況空前。媽祖「辭沙」大典一般進行三天,設有俎豬祭祀、神像沾靈、恭請吉祥物、哄搶茨菇、紙船、扎鬼王、金塔、紙錢照天燒、攜衣物拜媽祖、喝聖水求健康、摸龍床等多個活動,人們藉此表達對媽祖的喜愛和敬意,同時也祈求媽祖帶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此後500年間,赤灣媽祖「辭沙」活動一直延綿不絕,直到文革時期媽祖廟被平毀。上世紀90年代赤灣媽祖廟重建後,由於填海原因,「辭沙」祭祀活動由沙灘移至宮廟,除不再將豬、牛、羊沉入海底以外,其他習俗一直保持到現在。

相關焦點

  • 媽祖金身巡安湄洲島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昨日是農曆九月初九,是媽祖羽化升天1033周年紀念日,為期2天的媽祖金身巡安湄洲島序幕拉開(如圖),進一步傳承媽祖信俗,弘揚媽祖文化。此次活動吸引海內外百餘家媽祖文化機構代表參加,也為即將召開的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營造濃厚氛圍。
  • 媽祖祭典
    「中華三大祭典」之——媽祖祭典簡介  媽祖是我國古代至高無上的海神,按照古禮,凡能御大災、捍大患和有功大於國家者宜得禮。所以自南宋以來,歷代帝王不僅對媽祖頻頻褒封,還由朝廷頒布諭祭。元代,曾三次派朝臣代表皇帝到湄洲致祭。
  • 臺中沙鹿中正獅子會信眾赴福建湄洲島謁媽祖
    中新網湄洲島8月17日電 (林群華 王榕春)8月17日,來自臺灣臺中市沙鹿區中正獅子會一行85人,在會長林忠源的率領下,赴湄洲媽祖祖廟參訪進香。   當天,湄洲媽祖祖廟副董事長林金贊率領部分祖廟董監事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在莊嚴肅穆的三獻禮儀式後,雙方代表互贈禮物,以示歡迎和感謝。   「媽祖在臺灣是第一信仰,獅子會裡大家都很信仰媽祖。福建距離臺灣最近,湄洲又是媽祖的故鄉,所以林忠源會長今年剛一上任不久,就跟大家建議說『2014-2015年度獅嫂日自強活動』來福建參觀,到祖廟拜媽祖。這個建議很快被大家同意通過。」
  • 【媽祖】龍崗祭典皇家範
    感謝您關注中華媽祖!科技視角、人文情懷、大愛精神。我們致力於傳播媽祖精神,促進媽祖文化交流。
  • 看祭拜媽祖傳統儀式、逛巡遊!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將開幕
    今日上午,記者從南沙區有關部門獲悉,一年一度的廣州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將於5月7日開幕,活動為期三天,內容豐富多彩。屆時,市民將可欣賞到盛大的祭拜媽祖傳統儀式,參與千名臺商拜祭團巡遊,還可免費獲贈印有媽祖符號的「福」字,領到難得的媽祖壽麵和媽祖米。
  • 海內外信眾海祭媽祖 敬仰者虔誠祭拜
    【解說】10月25日,九九重陽節,這一天,也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羽化升天1033周年的紀念日。「媽祖故裡」福建莆田湄洲島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海內外信眾同襄盛舉。  【解說】上午9時,在海內外媽祖敬仰者的的共同見證下,媽祖金身從湄洲祖廟寢殿起駕,開始繞境巡安湄洲島,數千名媽祖敬仰者組成龐大的護駕團,一路護駕前行。
  • 媽祖文化之媽祖傳說
    在水之湄、在海之洲,有一彎被大海與陽光擁抱的神奇島嶼,它南北狹長,形如娥眉,它就是位於海峽西岸的「媽祖故裡」湄洲島。  湄洲島位於湄洲灣灣口的北半部,屬於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年均降雨量1000mm左右,氣候溫和、風光秀麗、旅遊資源獨具特色,是難得的旅遊度假勝地。
  • 《媽祖》電視劇1-大結局分集劇情介紹(全文)
    默娘從哥哥的教訓中總結出海島不能沒有醫生,她向父親借錢購買藥材,立志為鄉親們治病。林願雖然不信任女兒有那麼大的本事,但他還是支持了默娘,並親身給女兒做試驗品。鄰島遭遇了瘟疫,漁女桂花一家慘死,桂花也奄奄一息。鬍子貴等村民為了自保,要把桂花活焚。王氏在關鍵時挺身而出,保護了桂花。默娘決定去魔島從海妖手中索取聖泉水,驅除瘟疫,救活染病鄉親。
  • 南國蓬萊,媽祖故裡——湄洲島
    崢嶸嶙峋的鵝尾神石,歷經歲月洗禮,酷龜、如蛙、像鷹、似獅、若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提起湄洲島,不得不說媽祖文化。這裡是媽祖文化的發祥地,這裡是2億媽祖信眾魂牽夢縈的媽祖祖廟。每年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期間,朝聖旅遊盛況空前,被譽為「東方麥加」。那媽祖到底是何人,她又有怎樣的來歷呢?媽祖原名林默,也叫林默娘。
  • 媽祖與湛江海洋文化
    日本本土也崇拜媽祖,發展為「媽祖會」,以宗教形式規定朝拜制度。臺灣同胞家家戶戶信仰媽祖,稱為「開如媽」,海峽兩岸共同信奉媽祖的俗例一樣。這樣,媽祖又是中外交流和溝通海峽兩岸,密切同胞往來的和平女神。 史載與軍事有聯繫的媽祖崇拜事例不少。拜元天曆二年(1329)因漕官不祭而致漕船盡沒之後,元帝更下詔委官於沿海十八郡天妃宮祭祀謝罪,並將媽祖誕定為國祭。
  • 湄洲媽祖傳奇故事
    相傳很早以前,這一帶的海面上,當大潮澎湃時,便會出現很多漩渦激流;天氣陰晦的日子,海止的漁船和商船經過時,常會被浮沙擱淺、暗碓撞翻,因此,淹死人的事情經常發生。人們都說,這是龜怪在興風作浪。漁民不敢出海討魚,生計艱難,便派人到莆田湄洲島求林默來降伏龜怪。玄武升開,剖腸割肚,化為龜蛇,天定劫數。要降二怪,割兩雙臂,以肉為餌,鎮妖伏魔。」林默看完,靜默許久。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媽祖信俗
    媽祖信俗是指媽祖信仰習俗,又稱神女信俗、靈女信俗、神姑信俗、元君信俗、娘媽信俗 、娘娘信俗、天妃信俗、天后信俗、天上聖母信俗、湄洲媽祖信俗等等,這是由於歷代民間、朝廷或宗教對媽祖的封號先後不同而嬗變 。是以崇奉和頌揚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核心,以媽祖宮廟為主要活動場所,以廟會、習俗和傳說等為表現形式的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 上杭客家媽祖,唯黃坑天后宮媽祖廟歷史最為悠久,數百年傳頌不衰
    上杭客家人很早就有信仰媽祖的習俗,其中黃坑天后宮媽祖廟始建於道光九年(1829年),內設大雄聖母殿,供奉媽祖神像。當地村民崇尚媽祖女神救人於危難之中的濟世精神,數百年傳頌不衰。媽祖廟內常年香火不息,有理事會專人看守。前來祭拜、求籤還願的香客信眾, 絡繹不絕。
  • 傳承媽祖精神,挖掘保護媽祖文化!
    上奏朝廷,紹興甲子年下旨敕封三位女神:輔國庇民護嬰保童珠珍娘娘、輔國庇民護嬰保童珍珠娘娘、輔國庇民護嬰保童寶珠娘娘,天貺為誕,禮祭媽祖之。橫山村雙聖廟2020年8月26日華陽珠珍祖廟媽祖董事會蒞臨谷饒鎮橫山雙聖廟,受到理事會會長陳炎鴻,原會長陳勝利全體人員熱烈歡迎,大家同聚一堂進行座談,共敘媽祖佳話,雙方促進媽祖文化交流,學習媽祖精神。
  • 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天,媽祖林默羽化成仙,化作一道白光沖天而起
    媽祖、天妃、天后、天后聖母,數百年來,信仰媽祖的漁民、海員、船工、商人越來越多,媽祖廟也越來越多,截止到目前,全世界有1萬多間媽祖廟,成為東南亞地區3億多香客共同的信仰。
  • 媽祖
    年輕的林默練就一身好水性,又能駕船如飛,自願擔起海上救援任務,哪裡有呼救,那裡就出現海上女俠的身影,經她救起的漁民無數。改革開放後,湄洲祖廟進行了大量的復原修建工作,另投資1億多元興建了媽祖新殿,新殿宏偉壯觀,被世人譽為「海上布達拉宮」。湄洲媽祖廟是世界上20多個國家和地區4000多座媽祖宮廟的祖廟。一年四季,前來媽祖祖廟進香朝覲的國內外香客人數達百萬之眾。每年的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島上民眾要舉行各種祭典媽祖的活動。
  • 情系「媽祖魚」
    但江暉對媽祖魚的情愫,對媽祖魚的那份關切,同樣是沃爾德博士難以體會和理解的。 媽祖魚、江豚、灰海豚、灰鯨、偽虎鯨等經常在此築巢繁殖。南澎列島有多處沙質海灘,是重要的海龜產卵場。保護區頒布有國家Ⅰ、Ⅱ級和廣東省珍稀瀕危保護動物50種,此外,還有80多種世界瀕危鳥類、國際重點保護的珍貴候鳥季節性棲居於保護區的海島上,是一個可以為動物學家、海洋學家、生態學家提供研究、探索廣泛科學問題的開放性的綜合實驗室。
  • 湄洲媽祖祖廟接待謁祖進香臺胞逾300萬人次
    新華網福州12月3日電(曾潔瓊 林劍冰)據福建莆田市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統計,截至11月,湄洲媽祖祖廟接待謁祖進香臺胞已逾位於莆田市湄洲島上的媽祖祖廟,是媽祖文化發祥地,也是海內外媽祖信眾朝拜的聖地。近30年來,一撥又一撥的臺胞紛至沓來,謁祖進香,大大增進了兩岸民眾的交流交往。兩岸海空直航的先後開通,更為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打開了方便之門。2006年,湄洲—金門海上直航旅遊的開通,使湄洲島成為福建居民赴金馬旅遊的第三個口岸,大大方便了臺胞赴湄州媽祖進香。
  • 援外釋大愛 熱血佑鄉親——甘肅省第23批援馬達加斯加醫療隊在蘭州...
    「援外釋大愛,熱血佑鄉親。」 這極具分量的一句話,在醫療隊隊員省曉琴看來似乎更具更深的含義,作為蘭州市肺科醫院的一名手術室護士長,剛剛經歷了2020這個不平凡一年。她深情地說道:「在黨和國家的全力防控下,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我們深深地感到祖國的強大,在出徵之前,我們的獻血行動只是想為國家多做點貢獻。」
  • 臺灣臺中沙鹿慶安宮赴湄洲謁祖進香
    中新網福建湄洲島8月2日電 (黃美珍)2日上午,臺灣臺中沙鹿埔子里慶安宮主委吳水定率進香團一行86人,恭捧分靈媽祖、五府千歲等神尊,冒著酷暑渡海而來,前來媽祖故裡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