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南宋著名將領,豪放派詞人,他的一首《青玉案·元夕》可以說家喻戶曉,特別是最後一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流傳千古。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詞上闋除了渲染一片熱鬧的景象外,也歌頌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百姓富足生活。「東風夜放花千樹」東風仿佛吹開了鮮花盛開的千棵樹,又好像把天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陣陣星雨。作者把彩燈寫成與固定的火樹,把「星雨」寫成流動的煙火。作者通過想像:描繪出了元宵節的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奇光異彩畫面。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繁星,其實那是孩子們燃放的煙火,先衝上雲霄,而後自空中而落,好似陣陣流星雨。
「花千樹」描繪五光十色的彩燈掛滿了大街小巷,好像一夜之間被春風吹開的千樹繁花一樣。和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有異曲同工之美。然後寫車水馬龍、鼓樂齊鳴、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在街頭巷尾,民間藝人們在熟練的雜耍,大街小巷如雲的美女載歌載舞,龍燈飛舞,曲聲悠揚,香氣瀰漫,人頭攢動,好不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其間的「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為整首詞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只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無形增添了華美的的色彩,這也為下闋貌美如花的女主人公的尊貴高雅進行了間接的讚美 。
詞的下闋,側重寫人。美女如織,一個個梳著時尚的髮髻,戴著華美的飾物,穿著亮麗的衣裝,在人群中晃動。粉面桃紅,香腮笑眉,香氣迷人,伴隨著她們的歡聲笑語,舉止情態讓人迷醉,可是,這些都不是作者要尋找的心上人。作者穿梭在人群中,卻總是難覓到她的身影,已經是沒有什麼希望了。惆悵沮喪,心情異常低落。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邊,分明看見了她!是她!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若有所盼,似有所待!在這個燈火通明載歌載舞通宵歡慶的夜晚,作者的情趣與美人的心思全然不在賞燈觀景之上,特別是「那人」在沒落冷清的角落獨自守候。體現出」那人「的與眾不同。女子那不慕榮華,甘於寂寞的高雅尊貴的美好形象溢於言表。
或許,詞中的「那人」,不是別人,正是作者自己,根據當時歷史背景分析,當時的他不受重用,文韜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懷著一種無比惆悵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恪守高貴孤芳自賞,清高不俗的君子風範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