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6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一到重要場合,
你是不是總會覺得
肚子痛想上廁所。
越到重要時刻
腸子越想耍個小性子,
讓你不得不先跑個廁所。
如果您有以上症狀,
可能得了
腸易激症候群。
什麼是腸易激症候群?腸易激症候群(IBS)是消化科最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疾病,主要表現是慢性腹痛和排便習慣的改變,但是內臟沒有什麼器質性的病變。
什麼導致腸易激症候群?腸易激症候群的病因還待進一步的研究,但下面幾個因素都與它密切相關。
1、胃腸動力異常
腸道的細胞太「興奮」引起腹痛和排便習慣的改變。
2、神經精神因素
精神緊張、焦慮等精神因素導致植物神經紊亂引起症狀。
3、飲食習慣
生冷海鮮、唯辣不歡、過度飲酒,小心腸易激症候群找上你。
4、感染和腸道炎症
急性胃腸炎患者、免疫系統異常患者患腸易激症候群的風險增加。
5、腸道菌群改變
科學家發現,腸道菌群失調與腸易激症候群密切相關,但腸道菌群生態學太複雜,他們還要再研究一下。
腸易激症候群有什麼症狀?慢性腹痛:可以發生在腹部任何部位,強度不一,通常與排便有關。
腹部不適:多數患者感覺是腹部難以描述的不適感。
排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腹瀉與便秘交替均可能出現,也會有大便排不乾淨的感覺,半數患者便裡有黏液。
心理症狀:部分患者有緊張、焦慮的精神症狀。
以上這些症狀你都有?
等等,
這些還不夠
診斷腸易激症候群。
在醫學上,任何疾病的診斷都有診斷標準,根據最新的羅馬Ⅳ標準並結合我國國人的生理特徵,腸易激症候群是最近3個月內腹痛反覆發作,平均每周至少一日,並且還要滿足下面至少2個條件:
1、症狀與排便有關;
2、排便頻率改變;
3、糞便外觀改變。
不過小編在這裡要劃重點:
一定不要自己診斷!如果你得了腸易激症候群,不要著急,認識一下他,遵醫囑治療。中至重度並且影響生活質量的腸易激症候群患者,我們進行止瀉、解痙、抗抑鬱、益生菌等對症治療。對於所有患者,放鬆心情,規律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不熬夜、三餐規律等),良好的飲食習慣都有助於疾病的治療。
雖然腸易激症候群不威脅我們的生命安全,但它對我們的心理、工作和生活有巨大的影響,希望大家能夠正確的認識它並及時進行診斷和治療,別讓難言之隱耽誤了病情,願我們的腸子別總激動,穩穩噹噹地工作。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