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洲走向世界:波瀾壯闊的史前人類文明大遷徙

2020-08-15 文史喵

每年6月份左右,非洲坦尚尼亞大草原的青草就會逐漸枯竭,隨著食物變得越來越少,草原上的動物們便開始了3000多公裡的長途跋涉。

它們從坦尚尼亞境內的塞倫蓋蒂公園南部,遷徙到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上演了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場面。

達爾文曾說過:"倖存的生物不是最強大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適應能力最強的」。

自然法則面前,萬物平等,只有不斷適應變化,才能在這個星球上繁衍生息。

數百萬年以來,人類也曾和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一樣,由於環境惡化、食物短缺等原因,經歷了多次從非洲大陸向世界各地的遷徙。

只不過那些最早走出非洲的人群,大部分都在冰河世紀的多變氣候中走向了滅亡,只有其中一小部分人憑藉著超強的適應能力和一點點運氣,努力地存活了下來,經過數萬年的繁衍,造就了如今地球上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

非洲大陸,也是人類文明紮根的地方

如果把整個人類進化史濃縮為一年365天的話,故事情節大概是這樣的:

1月1日,猿人出現了,也就是有了開始直立行走人科動物。

直到10月底,類人猿才出現。

到了12月初,直立人出現了,200萬年前他們曾不斷地走出非洲,但是很不幸這些人後來都滅絕了,這其中包括我國的北京猿人和東南亞的爪哇古人等。

12月18日,智人出現了。

12月28日,現代人出現了。

12月31日深夜11點,現代人的祖先開始了走出非洲的又一次偉大探險。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最後一個小時的故事。

人類進化史

現代分子遺傳學已經證明人類最早的祖先來自非洲(分子遺傳學相關知識的可以去閱讀我的上一篇文章《人類文明尋根之旅:基因裡的亞當夏娃》),非洲最早的人類分支在基因上標記為M168、M91和M60三個分支(分子遺傳學用Mx標識Y染色體基因單倍體,數字表示這是第幾個被發現的單倍體)。

其中M91,M60一直留在非洲,比如現在生活在非洲納米比亞的桑人部落。他們的膚色看起來並沒有那麼黑,身材普遍較矮小,而且他們的語言也非常複雜,有多達100多個字母和各種奇怪的發音。

非洲桑人就是現代人類的活化石,從他們身上我們就能看到了幾萬年前我們人類祖先的模樣。

非洲納米比亞桑人

而現在地球上所有非非洲人,其實都是M168這個分支的後裔,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他們主要分兩批走出非洲,對應的基因標記分別為M130和M189的兩個分支。

大概六萬年前,M130沿著海岸線率先啟程了。

他們沿著東非—阿拉伯—印度沿岸邊一直走,沿岸遷徙的好處很多,首先能夠避開了猛獸侵襲,其次食物也能得到很好的保障,所以這群人吃著海天盛筵,一直走到了現在的澳大利亞。

M168單倍體遷徙示意圖

1974年,在澳大利亞的Mungo湖出土了一個完整的古人化石,命名為Mungo 3。最新技術確認Mungo 3生活在距今4.5萬年前,而Mungo 3附近的土層中出土的古代藝術品超過4萬年,其他各種人類石器製品超過6萬年。

所以澳大利亞的人類文明遠遠比歐亞大陸更加古老,只不過後來由於冰川期結束,海平面上升後,澳大利亞被隔離成了一個孤島,澳洲文明就逐漸沒落了。

Mungo 3遺蹟,非洲外最古老的現代人化石

雖然遠達澳大利亞,但M130星辰大海的徵途並沒有停止,他們的後代又經東南亞進入現在的東亞地區,甚至還沿著大陸架一路向北,成了最早進入了美洲大陸的一個分支。

M130,這群最早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沿著「海上高速公路」開始將文明的火種帶到亞洲和大洋洲,但真正造就了現在人類多樣化的,卻是一萬多年後另一場大規模的遷徙。

4-5萬多年前,有些還繼續在非洲生活的智人開始鬧不住了,隨著玉木冰川季進入高潮,非洲氣候也慢慢變得乾燥,原本鮮草豐美獵物成群的撒哈拉地區慢慢退化成了大片沙漠,於是大批的智人開始了走出非洲的第二次大遷徙,他們就是M189。

第二次史前人類大遷徙線路圖

這一次人類追隨著獵物進入了廣袤的歐亞大草原,M189的一個分支M89開始循著中亞草原帶向亞洲中西部地區擴散,伴隨著M89的擴散,4萬年前另一個基因標記M9出現在一個男人身上,這個攜帶M9的男人就是現在所有歐亞人的亞當,M9群落也被稱為歐亞氏族。

M9在向中亞地區遷徙時走到了現在的帕米爾高原地帶,在那裡他們遇到了3個巨大的山區屏障:興都庫什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和天山山脈。

天山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有很多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而且冰河時期的低溫也讓人類無法抵擋,所以對那時的人類而言,翻越它們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M9的一部分人知難而退,轉而向南走向了印度次大陸。

帕米爾高原

這群向南的群體裡,出現了一個新的基因標記M20,這個突變型基因在現代50%印度人身上都存在,而印度之外幾乎沒有找到這個突變型的。

大概3萬年前,M20遷移到印度南部時,遇到了比他們早到了上萬年的第一批移民,也就是之前提到的M130的後裔。

雖然同來自非洲且有著共同的血脈,但是兩批人類之間沒有發生互惠互利的融合,情況恰恰相反,他們之間爆發了激烈競爭和衝突。

通過對現代印度人的基因檢測,發現M130的Y染色體突變型比例極低,而跟隨M130的線粒體基因比例很高,所以競爭的結果很可能是M20取得了勝利,他們搶掠了M130後裔的妻子和女兒,並殺死了印度大部分M130的男性後裔。

印度人

M9的一部分人在中亞定居了下來,也就是現在生活在中亞那些斯坦的國家的人們,他們的基因裡也出現了一個新的標記M45,M45出現的時間約為3.5萬年前,如今幾乎每一個中亞地區的男性身上都攜帶著M45。

M9歐亞氏族的後代,除了印度的M20和中亞的M45,還有一個東亞分支:M175。

M175這群人竟然翻越了天山山脈繼續向東,經準噶爾缺口來到了現在的亞洲東部,如今東亞人的血統中,M175的比例高達為60%——90%,特別是現在的中國,日本,韓國的M175的頻率非常高。

所以我們中國人的祖先構成是比較複雜,既有之前曾提到的M130單倍體群落從東南亞進入中國,然後向北遷移的過程中又和M175的後代進行了融合,此外還有後文即將提到的西伯利亞氏族從北向南的遷移融合,最終整個漢族文明成型於北方,又漸漸向南擴散開來。

東亞人

言歸正傳,M9的還有一群人劍走偏鋒,繼續北上進入了西伯利亞凍原,甚至來到了北極圈附近,這些人的代表就是現在生活在北極圈附近的楚科奇人

生活在西伯利亞的東北角楚科奇人堪稱人類適應環境的奇蹟,他們身穿馴鹿的毛皮,使用木桿搭建的帳篷,主要靠飼養馴鹿和冰河上鑽洞捕魚生活,他們的生活方式幾萬年都沒有改變,這群人在西伯利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基因標記:M242。

生活在北極圈附近的楚科奇人

好了,我們的目光先暫時從遠東回來看向西方,看看此刻歐洲大陸上的人類又在經歷著什麼。

第一批進入歐洲的人類大約在4萬多年前,也就是之前提到的M45中亞氏族的一個分支:M173,這群人主要從歐亞乾草原帶向西輾轉進入烏克蘭、德國等歐洲地區,在他們進入歐洲之前,歐洲是另一批更早走出非洲的直立人後代尼安德特人制霸的世界。

人類學上曾一度認為歐洲人都是尼安德特人的後代,但是分子遺傳學此刻又出來啪啪打臉了:尼安德特人與現代歐洲人的基因早在2萬多年前就已經分離了,3萬年前留在歐洲的,只有現在被稱為克羅馬農人的晚期智人。

曾經制霸歐洲的尼安德特人

關於尼安德特人是怎樣消亡的,一直是人類史上一個頗具爭議性的話題,從出土的古人類化石來看,克羅馬農人和尼安德特人並沒有像印度大陸的古人類一樣爆發激烈的衝突,尼安德特人更像是在與克羅馬農人的競爭中被自然淘汰的,因為克羅馬農人有著更高超的捕獵技巧和更長的人均壽命,所以比尼安德特人有更大的生存優勢。

所以,現代歐亞人的祖先就像是這棵紮根於非洲大陸的人類演化之樹的第二節分支,但這個分支是所有分支中枝葉最茂盛的那一條(其他兩條是留在非洲本地的M91,M60,沒忘吧)。

北美印第安文化,是歐亞文明的一個分支

相比歐亞大陸而言,美洲的人類歷史則要年輕的多,從最早的美洲人類遺蹟來看,第一批北美土著是在1.5萬到2萬年之間通過白令海峽陸橋進入北美的,通過對美洲古人類化石進行DNA檢測,我們在Y染色體上發現一個全新的核苷酸變化,命名為M3。

這個M3的基因特性遍布美洲各地,頻率在中美洲和南美洲高達90%,在北美約50%,顯然,M3是美洲土著的奠基者,所以這個基因標記被定義為美洲氏族。

那M3的祖先又是誰呢?

沒錯,就是楚科奇人身上的西伯利亞基因:M242,所以美洲文明來源於歐亞大陸,屬於人類演化之樹的第三節分支。

北美大陸上滅絕的大型動物

經過近一萬年的掙扎,北美的土著終於越過了美洲北部一望無際的巨大冰原,他們就像一群飢餓已久的流浪漢突然被請進了一個充滿食物的大餐館,美洲大陸上大量的食草動物在接下來的1000年內迅速滅絕,而美洲人口也爆發式激增,幫助他們迅速衝到了南美洲。

阿根廷平圖拉斯河手洞這幅9000多年前的壁畫,似乎也是在慶祝人類歷經磨難,終於到達了這片遙遠大陸的最南端。

阿根廷平圖拉斯河手洞壁畫

從非洲走向世界,在這部波瀾壯闊的古人類遷徙史中,我們的祖先所做的不僅是將文明的火種從古老的非洲大陸帶到世界各地,它更是人類不畏艱險、不斷探索和極限求生能力的最好展示。

相關焦點

  • 史前世界美哭!《阿爾法:狼伴歸途》自然與生靈最美的交響樂
    一個人,一隻狼,在史前的萬裡冰原上相伴而行。故事簡單、粗獷、乾淨、純粹,在蠻荒歲月的文明記憶裡,充滿了最原始的生命張力與自然的智慧。有人讚嘆這部電影如同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那般令人沉醉。而《阿爾法:狼伴歸途》則是弱肉強食的殘酷世界裡,一份善良和溫暖,是人與狼的相互慰藉,是忠誠,是陪伴,更是冥冥之中大自然的啟迪與饋贈。史前世界滿眼皆是神跡,起伏的山巒、無垠的草原、萬裡飄雪的冰川大陸,還有夜空高遠,燦若星河。震撼視效營造出史前的絕美風光,極富史詩美感。
  • 人類文明其實是在不斷輪迴中?眾多遺蹟或證明:史前文明真的存在
    眾多遺蹟或證明:史前文明真的存在人類在地球上已經行走了幾百萬年的時間了,但是人類並不是唯一誕生在地球上的生命,雖然恐龍老虎,獅子很多猛獸,沒有像人類一樣擁有智慧,但是它們和人類以及大自然間內的一花一草一樣都是有生命的。那地球上最早擁有生命的時間應該追溯到哪一年呢?
  • 被忽視的世界人類文明,分析比北歐先進的非洲黑人文明的發展
    這在現代的很多西方人看來是沒有為人類做出任何貢獻的落後文明,但實際上黑人文明創造的一系列文明成果至今仍在影響著我們。如今非洲應該是各類人種的發源搖籃,也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這一點被很多國家學者所認可。非洲黑人的文明發展歷程以及其遷移狀態,其實與亞洲和歐洲人極為類似。
  • 恐龍時代就已經有人類,神秘的史前文明
    人類的古老文明究竟最早起源於何時,一直以來並未有一個統一的結論,其中便有一種理論認為,在遠古的時代,我們已知的文明之前,就已經有人類了。
  • 真的有史前文明嗎?美國考古學家發現10萬年前的三相插頭,怎麼解釋?
    文 | 讀書君 01 什麼是史前文明? 一般認為,人類的文明史大概有5000年了,而在這之前,人類的文明程度是比較低的,處在比較原始的階段。
  • 北極凍土現神秘生物,似非洲貓科動物,史前文明或真的存在?
    雖然這隻獅子的發現讓科學家們非常興奮,但也出現了一個問題,為什麼處於非洲熱帶的獅子,會出現在寒冷的北極呢?這也使得人們猜測,史前文明或許真的存在,否則不可能早在26000年前的時候,西伯利亞出現生活在非洲的獅子。
  • 重返伊甸園【肯亞&坦尚尼亞&烏幹達】野生動物大遷徙(非洲一部曲2018)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仍保持著數百上千年前生活狀態的原始部族、生機勃勃&多樣化的野生動物、震撼人心的壯麗自然美景及近代社會文明影響下的新非洲人類;其中最最震撼的要數動物大遷徙、山地大猩猩、東非大裂谷和印度洋海島等自然奇觀:
  • 「女媧」或是史前文明?乘坐月球離開地球,人類是文明遺留?
    乘坐飛船離開地球,史前文明的遺留是人類?宇宙之中存在著很多秘密。而人類探索宇宙也不過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至今還沒有破解宇宙的謎題。人類對宇宙的探索,目前僅僅是登陸了月球。對於太陽系中其他的星球,人類目前還沒有登錄。現在大多的解釋都需要用科學的理論,但是,太多的科學理論會不會顯得太過於牽強?甚至於有的科學理論,不同於科學,甚至超出了科學的範圍。
  • 探索狂野非洲,見證生命奇觀!雲端直播「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頻圖集 被稱作「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正在坦尚尼亞和肯亞上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GTN非洲近日聯合央視頻,從8月17日起連續推出30多場《2020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網絡直播,為用戶呈現這一年一度的自然界盛況。
  • 提到非洲你會想到什麼?沒錯!就是動物大遷徙!
    怕你丟掉我,快關注我的百家號「非洲非旅行」,獲取非洲之行系列內容吧!要記得評論哦!讓我知道你看文章的時候在想什麼?如果你動了想去非洲旅行的念頭如果你對遙遠的非洲有一絲絲好奇如果你在準備去非洲旅行的過程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去哪?多少天?怎麼去?都幹了些什麼?需要準備些什麼?花多少錢?等等……那麼,看完這些文章會對你會有些幫助!
  • 非洲發現尼安德特人頭骨,疑似子彈造成的圓孔,史前文明真存在?
    史前文明真的存在嗎?關於這一問題大家眾說紛紜。按照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目前被廣泛認可的人類文明史,從最原始的石器時代到現在的高度文明也才不過一萬年的時間。可是實際上,科學家們己經發現了許多人類文明之前的遠古文明古蹟。
  • 鬣狗曾是人類的小跟班?科學家:史前鬣狗和人類有共同的遷移模式
    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鬣狗的進化史和史前遷移的歷史,和史前人類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和德國波茨坦大學的研究表明,人類在大約10萬年前對鬣狗種群產生了有害的影響。
  • 《史前一萬年》:一部令人費解的史前電影
    在先期聲勢浩大的宣傳中,《史前一萬年》被描述成一個英雄拯救了人類文明的故事,但事實上,這個英雄用舊石器時代的工具摧毀了即將達到頂峰的農業社會文明,人類社會由此倒退了7000年  羅蘭·艾默裡奇(Roland Emmerich)並不想讓人們看到一部刻板的、教條的紀錄片,所以他塑造了一個英雄,一個用舊石器時代的工具摧毀了即將達到頂峰的農業社會文明的英雄
  • 人類如何發現史前文明?或許一切要從那塊三葉蟲化石說起
    筆者:三體-小遙 提起史前文明,人們都會感到十分疑惑,即便這只是一種設想,也沒能阻止很多科學家發揮無限的想像力。至於相關方面的探索是從何時開始的,或許還要從一塊特殊的三葉蟲化石說起。
  • 一輩子必去看一次的地方:非洲百萬角馬動物大遷徙
    旅鼠為了尋找新的覓食地,經常成群結隊遷徙,途中還會發生掉下懸崖或者溺死的情況……在眾多的遷徙行為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東非大草原的角馬大遷徙。東非大草原被兩個國家所有:肯亞和坦尚尼亞。相應的,也有兩個國家公園。肯亞那邊叫馬賽馬拉,坦尚尼亞這邊叫塞倫蓋蒂。塞倫蓋蒂的面積是馬賽馬拉的10倍大。
  • 地球上真的有過外星人和史前文明的痕跡嗎?
    相信有很多人對外太空有著無限的幻想,就像我們經常在深夜看著深邃的星空,幻想著外太空的文明世界或是地球曾經的史前文明,我認為地球很可能存在史前文明或是外星人肯定到訪過地球,只是我們地球人現在還沒有達到可以探索更遠星空的地步,為什麼我會這樣幻想呢?因為下面的這些證據或許真的是外星文明留下的痕跡。
  • 史前史啟示錄
    ,距今300萬年前後出現眾多不同的人類演化分支,距今200萬年前人類已經擴散到亞洲,距今7萬年前非洲出現最早的藝術品,距今1萬年前後西亞與中國史前農業起源,距今5000多年前古埃及開始修建金字塔……如今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知識。
  • 非洲坦尚尼亞,狂野非洲人也有柔情,來這裡看壯觀的動物大遷徙
    非洲坦尚尼亞,狂野非洲人也有柔情,來這裡看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大家好,我是愛旅遊、愛探險、愛生活的小編。相信很多小夥伴聽到非洲第一印象就是「髒,亂,窮,狂野」。其實等你真正來過這裡後,你會發現原來非洲並不都髒亂,也並不都窮,那裡的人民在狂野外表之下也有著最柔情的一面。
  • 非洲最悲壯的動物大遷徙,納特龍湖上粉嫩的火烈鳥
    非洲不愧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動物園,每年的六月份左右非洲坦桑尼大草原上的青草會逐漸變少,動物們可以吃的食物也就越來越少,這個時候數百萬的動物們為了生存,會展現世界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它們會長途跋涉幾千多公裡跨過茫茫的大草原,遷徙到另一個草原上生存。
  • 非洲草原上演的「天國之渡」,動物用生命來完成的大遷徙
    每年六月至九月,許多遊客會從世界各地趕往非洲的馬賽馬拉,等待親眼目睹「人生必須見證的50個景觀」之一——天國之渡。那裡是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的第一觀景點,《動物世界》的很多經典鏡頭都拍攝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