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記憶有時候真的可以完勝成人。
和孩子一起看《下雪是什麼呀》這本書的時候,其中講到了小水滴在形成雪之前首先會凝結成各種形狀的冰晶。書中畫出了很多冰晶的形狀,然後睿寶指著每一個形狀說它們像海星、像刀、像星星、像樹葉、像小丑魚等等,每一個形狀他都說出了不同的實物名稱。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塊冰晶他說像耜(si)。聽到這個名字的一瞬間我懵了一下,心想這是什麼我怎麼沒聽過。問他耜是什麼,他很淡定的回答我:「就是那本書裡的那個耜呀,就和我的鏟子很像。」
一聽到鏟子我恍然大悟,的確,他的那本《兒童歷史百科繪本》裡有一種古代的農具叫耜。但我很意外,這個名字我都忘了,他不但記得,還能夠通過抽象的東西回憶起來,著實讓我驚訝了一番。
在睿寶的閱讀上,我很欣慰,從小的培養很有用,四歲多的他不僅喜歡看書,而且很多類型的書他都喜歡,還總嚷嚷著讓我給他講書,甚至有時候講一個小時都不厭其煩。
閱讀對孩子的好處非常多,幼兒時期能夠促進孩子的語言發育,讓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更強。針對性的書籍還能讓孩子從書中學習到更多東西,比如好習慣的培養、好性格的養成、專注力的培養等等。
到了小學,對於孩子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也是一種沉澱。記得有一次睿寶看著一個一年級哥哥的語文冊子,上面有一道題是看圖寫話,當他看到那幅圖的時候,因為自己感興趣,就直接說出了圖畫裡所表達的意思。
就連那位哥哥的媽媽都很吃驚,說自己兒子每次看圖寫話都愁死人的。其實細想,一幅簡單的畫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真的看不出來其中所表達的意思嗎?我覺得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孩子閱讀量太少,語言組織能力較差。當然也有一些孩子從小看書少,對於圖片所表達的意思也很難意會出來。
所以經常帶著孩子進行親子閱讀,或許剛開始我們並不能看出太大的效果,但是久而久之,你就會從孩子的身上發現很多驚喜,包括學習上的突出。
「7步」閱讀法,讓孩子學會閱讀、愛上閱讀
閱讀很重要,前期的閱讀對於孩子未來的閱讀能力來說更為緊要。但陪孩子進行親子閱讀,並不只是給他講完書中的故事就結束了。
真正有用的閱讀需要讓孩子明白、懂得文中所講的故事內容,讀懂了他才會思考、會總結,也能用簡單的語言再複述出來,才能延伸出更多的東西。
會閱讀的孩子才會真正喜歡上閱讀,才能在閱讀中體會到其中的樂趣,而不是把它當做任務去完成。
《閱讀的7項核心技能》這本書中提到了閱讀的7個技巧,以這樣的方法去閱讀,孩子不僅會閱讀,也會愛上閱讀。
1、構建感官圖像
有的孩子不喜歡父母給自己讀書,完全是因為父母在讀書的時候沒有感情,就像背流水帳、念經文一樣,孩子不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當然聽的漫不經心。
父母在給孩子讀書時,需要幫助孩子建立感官圖像,讀得繪聲繪色,必要的時候也要給孩子講解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帶上一些肢體語言。
講得有感情、通俗易懂了,父母的聲音才會讓孩子似乎覺得像看動畫片一樣,讓一幅幅影響映射到了孩子的腦海裡。孩子能夠感受到書中人的歡樂,聞到誘人的美味......聽著這樣的故事,孩子當然樂此不彼,又怎會拒絕。
如果你和孩子的親子閱讀不能讓孩子建立起感官圖像,那麼那些文字就會讓孩子聽得生厭,覺得無聊。
因此在閱讀中感官圖像的構建很重要,有了豐富的感官圖像,孩子才能真正地理解,才能發現其中的趣味,才能對閱讀更感興趣。
2、運用背景知識
很多好習慣、好性格的培養書籍,對於孩子來說都是非常生活化的,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聯繫到自身的一些有關的事情。這樣不僅能夠運用身邊發生過的事情或者孩子已知的知識,讓孩子更好的理解書中所表達的意思,並且學會運用。
比如睿寶在看冰晶的時候,他把每種冰晶的形狀比做不同的東西。就是因為他在思考,在和他已知的實物做聯繫,同時他的腦海裡也構建出了相似的實物圖像,因此他才能看著抽象的圖畫說出不同的東西,這樣也能加深他的印象。
3、提出問題
提問是培養優秀的閱讀者不可或缺的條件。每一個孩子對於這個未知的世界都充滿了好奇,總是喜歡問問題:太陽怎麼那麼小?為什麼會下雨?為什麼會下雪?花、草是怎麼長出來……
他們就像一個沒有答案的十萬個為什麼?提出自己的各種疑問,想要從大人那裡得到答案。可是父母不是知識儲備庫,並不一定對所有的問題都能用通俗易懂的話語給孩子解釋,讓他理解。
當孩子有問題時,父母和孩子一起帶著他的問題去書裡找答案,他會更加用心的去閱讀,去思考他的問題。
因此在閱讀前或者閱讀時,父母都可以引導孩子提出問題,這不僅能夠提高他的閱讀體驗,讓他全身心投入到閱讀的故事當中,更能激發他對閱讀的興趣。
4、 推斷
很多大人或者孩子在看自己喜歡的小說或者電視劇的時候,很喜歡邊看邊和別人聊劇情,在沒有看到結局的時候,更喜歡去揣測、推斷後續的發展。
閱讀也一樣,如果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用心思考,善於推斷,也能夠更加專注的投身於閱讀當中。
比如孩子在語文或者英語考試中,總會遇到閱讀理解,想要真正理解文章的內容,就需要結合背景知識去推斷問題的答案。善於推斷的孩子也可以利用已知的信息,推斷理解文中陌生單詞的詞義,讓閱讀得到進一步的理解。
在日常的閱讀中,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故事細節,引導孩子推斷,但要尊重孩子的所思所想。因為擁有不同知識背景的人,在閱讀的體會中都會有所不同,因此他們的推斷或許也會有所差異。
5、篩選重要信息
閱讀時篩選出文中的重要信息,很容易讓孩子找到文中的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大意。
因此想要正確的篩選出文中信息,首先需要孩子明確自己的閱讀目的,帶著問題去閱讀,才能有意識的去搜尋重要信息。
當孩子對一個問題充滿了求知慾、好奇心,他的閱讀需求也會隨之增加,在閱讀過程中會更加專注的捕獲他所需要的蛛絲馬跡。
6、整合信息
整合信息和篩選重要信息是緊密相連的。在閱讀中篩選出重要信息後,我們需要分析、整理、優化信息,然後總結出一個更加全面的觀點。
而在信息整合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思考,在思考、分析的同時,可以使我們對文中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
7、查漏補缺
當孩子在閱讀的時候,覺得無聊乏味,讀完之後毫無收穫,或者不能闡述出已讀的大概內容,那麼孩子就需要重新查漏補缺,而前邊的6種閱讀技能就是孩子進行查漏補缺的重要方法。
運用這些方法進一步的閱讀,孩子才會有興趣再去復讀,才能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分析,才會有所收穫。
睿媽寄語:閱讀不僅僅是把一本書讀完,想要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父母需要讓孩子喜歡上閱讀,才能讓這一習慣成為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