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森是一個喜歡動手做東西的孩子。
我們也是。
下雨的周末,
我們一起讀書、做手工。
這一天,奧森有了一個超級棒的想法——他要做一顆行星。沒過多久,一個帶著行星環的小星球就出現在他的房間裡。但奧森突然意識到,製造行星不難,但照顧它,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日子一天天過去,奧森的行星變得越來越大,於是問題來了……
點擊音頻,
聽雲舒講故事:
隨著這顆小行星一天天長大,
會發生哪些不可思議的事情,
奧森又是怎麼做的呢?
書名:《遠走高飛》
作者:文/圖 [英]湯姆·麥克勞克林
譯:孫慧陽
好的繪本,人人皆宜。
每個人都從《遠走高飛》中讀到了不同的東西。
即使是最心愛的東西,
有時候也需要放手,
給它自由。
這是書中的原句。對於父母,很有啟示。因為作為媽媽,當我讀到這句話,我想到的「最心愛的東西」,是孩子,對孩子,也需要放手,給她自由。孩子也像是奧森製作的那顆小行星,隨著逐漸長大,會自主吸取知識,擁有自己的選擇,就像小行星的「吸附能力」,而且終將一天,她所吸附的,會成就她的世界,不再需要父母的線去牽,那根牽著的線,甚至可能成為牽絆。放手,才是愛。這是很多人的共識,也是為人父母,傷感的無奈。畢竟很多路,要她一人去走。畢竟自己走出的路,才通向自己的世界。
愛讀書的孩子,
更有想像力、自主力和行動力。
這是我讀這個故事感悟的。
奧森是個愛讀書的孩子。當他想要做一顆行星,他先是找來所有的相關書籍,主動學習相關知識,「他去了自己最喜歡的地方,挑出每一本與行星有關的書。」「他用了整整一夜,讀完所有的書。」這是學習的主動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主力。只有自己求知若渴的時候,才是主動汲取的時候,這時對知識的渴望最大、吸收最多,也最專注,最有效。
當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督促下,奧森這樣愛讀書的孩子也具有了超強的行動力。跟著書本的指引,他終於如願以償,做出了想要的行星!
故事並沒結束。
「末尾還有彩蛋。」
這是雲舒看到的。
她說故事的結尾是這樣的:「因為,他是一個喜歡動手做東西的孩子,這不,剛剛又有一個靈感閃現在他的腦海中……」
什麼靈感?奧森又要做什麼呢?
因為喜歡讀書,
所以喜歡思考。
因為喜歡動手,
所以靈感不斷。
奧森不但喜歡讀書,還能夠把知識巧妙轉化,讓知識變得更加立體、有用,我們也在不斷的實踐中,一天天長大。
不妨也來動動手,
製作屬於你自己的星空。
讀完這個故事,我和雲舒突發奇想,製作太陽系。因為初一就要新增地理課程了,宇宙的奧秘充滿魅力,而手工製作,會讓書本上的知識,變得鮮活!
材料:廢舊光碟(做閃耀的星空)、超輕黏土(做星體)、雙面膠、紙板
步驟:
1、 將光碟粘在紙板上,固定。
2、 閱讀相關知識,了解八大行星大小、特色及位置關係。
3、 根據各行星特點,用不同顏色的黏土揉搓成型。
4、 用雙面膠分別固定在相應的位置。
通過這個趣味小手工,我們不但記住了八大行星的名稱、位置,更增強了對天文地理的興趣,喜歡讀書喜歡動手的孩子是不是樂趣更多?
讀書就是一根線,將孩子心中的美好和世界、未來相連。閱讀不是教育孩子,而是喚起孩子內在的動力和能力。雲舒讀書會,一起讀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