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搪瓷杯裡的變遷

2020-12-03 新民晚報

>>>相關閱讀:讓城市空間美起來⑥|承包了我們記憶的搪瓷,在八分園裡煥然新生

圖說:八分園裡各式各樣的搪瓷杯 受訪人供圖

百年前,搪瓷一直是宮廷貴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工業化的生產讓搪瓷成了「家家有、人人用」的普通生活用品,端著搪瓷杯和鄰裡閒話家長裡短,是很多人的溫馨記憶。但那時的搪瓷產品製品簡約、花色簡單,早期甚至是人工敲打出來的,不小心掉到地上,就會留下一塊黑疤。如今,開模具的技術已經很成熟,拉伸工藝、瓷釉工業、爐窯工業都進步很快,選用沒有氣體和雜質的鋼板做出的搪瓷杯,很難再被磕碰出難看的黑疤了。

生活中必備的敞口杯,也成了謝賢創業的入口。眾多國際新銳設計師加盟,從文學作品、自然山野、非遺文化覓得設計靈感,讓搪瓷杯成了高顏值的藝術品。加上「老法師」謝黨偉這個資深「質檢員」,質量自然也沒得說。行走在百年搪瓷展覽館裡,幸福感油然而生,看到一個小小的茶杯經歷有價值、到有用、再到有趣的過程,這得益於工業的變遷,不也正是我們生活越來越好、追求越來越高的寫照嗎?(趙玥)

相關焦點

  • 一隻搪瓷杯
    原標題:一隻搪瓷杯 小姨家有隻搪瓷杯,60多年始終光澤依舊,除了早先杯耳上有塊小磕疤外,通體白色,五個「最可愛的人」的字顯映奪目,紅燦燦,是小姨家的榮光標誌和精神至在。每次進門,我總感到,搪瓷杯輝映出的氣場充沛全屋,渾然自在。外婆當年曾指杯諧趣地講,它是這個家的定海神針!
  • 被搪瓷杯擁抱的那個年代
    最近有一個展覽吸引了無數人駐足觀看,並且紛紛拍照留念,這家名叫「新鄰生活站」的商場辦了個搪瓷杯展覽。兩面展示牆上,掛滿了一千多隻搪瓷杯。正是因為這麼多搪瓷杯的出現才讓我們大都市人真正的接觸到曾經有那麼個時代,留下了好多印記,這些印記從一個個搪瓷杯上完美的展現了那個時代的特徵與符號。
  • 爺爺輩的搪瓷杯,還能這麼好看!
    後來在一次偶然的閱讀下,他受到海子《九月》裡的一句「一個叫木頭一個叫馬尾」的啟發,設計出了自己第一個搪瓷單品系列──木頭與馬尾。以前「土到渣」的搪瓷在他手上煥發出全新質感搪瓷雖然耐用,但時間久了,就容易掉瓷和生鏽,大大影響了它的美觀度,再加上製作工序過於繁複,檔次也不高,甚至外貌還有點土,現在已經越來越少人在做了。
  • 不止是懷舊——1200個搪瓷杯,盛滿責任與情懷
    原標題:不止是懷舊——1200個搪瓷杯,盛滿責任與情懷   搪瓷杯:既是榮譽杯,更是責任杯   搪瓷製品,曾經是中國人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常生活用品的重要組成部分。
  • 記者手記:撒哈拉沙漠看古鯨
    新華社埃及法尤姆10月6日電記者手記:撒哈拉沙漠看古鯨新華社記者鄭凱倫物種的演化,海陸的變遷……這些教科書中的枯燥概念,在位於撒哈拉沙漠的世界自然遺產埃及鯨魚谷有了生動演繹:一具具近20米長的完整鯨化石散布於黃沙中,似在訴說一個跨越4000萬年的故事。
  • 那些年的搪瓷杯子
    我從那一堆大大小小的杯子裡挑出了一個斑駁不堪的搪瓷杯。這個搪瓷杯已經很有年代感了,原本潔白無瑕的杯壁,早已變得黯淡無光,黃褐色的鏽跡,星星點點地分布在杯子的各個地方。杯沿處的搪瓷有的已經脫落,露出下面黑褐色的實體。然而我知道這個搪瓷杯的所有故事,我往搪瓷杯裡撒下些許幹菊花,再往裡面倒入熱水。
  • 好物推薦|汪阿虎虎聯名咖啡掛耳+搪瓷杯套裝
    「九榀咖啡✖️汪啊虎虎」聯合策劃「熊貓診所——汪虎求醫」故事,還有聯名款「掛耳咖啡➕搪瓷杯」套裝,特別定製款的搪瓷杯與掛耳咖啡是不是更可愛~快來點擊文末微店連結購買吧~九榀咖啡✖️汪啊虎虎定製款搪瓷杯特別福利聊聊你最喜歡的卡通ip汪啊虎虎聯名搪瓷杯一隻
  • 《搪瓷杯》雙尾蠍-協助拍攝
    搪瓷杯在國內是一種極具時代特色的產物,不單單為我們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也承載了中國兩三代人之間滿滿的回憶。
  • 一隻被「文藝」了的搪瓷杯
    小時候家裡喝水用的那種老式搪瓷杯,不小心掉地上時,就會摔掉一塊瓷,留下一個疤。記得小時候只有新買來的那兩天是完好的,總是被我們不小心摔得這裡掉一塊,那裡少一塊。眼前的杯子就是模仿掉瓷的樣子,有兩個疤痕,不過是對稱的。若是我們小時候摔成這樣,是不是被說成很有水平?它的杯體要細些,顯得秀氣幾分,我卻看不出「文藝」的成份。
  • 記者手記丨越南咖啡 來一杯嗎?
    2018-06-27 07:5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夏丹 姚恩育 楊朝波越南咖啡聽說越南有三寶,奧黛、咖啡和摩託。來到胡志明市之後,發現此言非虛。行走在胡志明市街頭,川流不息的摩託車大軍,成為這座城市標誌性的風景。
  • 記者手記:巴西蛇島探秘
    新華社巴西大凱馬達島11月19日電  記者手記:巴西蛇島探秘  新華社記者趙焱  這裡是一座沒有哺乳動物、沒有淡水、沒有長期生活鳥類的島嶼;在這裡邁出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因為這裡生活著幾千條毒蛇。在被稱為巴西蛇島的大凱馬達島,記者與生物學家開始了一場探險之旅。
  • @老兵,還記得軍用搪瓷缸的花式用法嗎
    1972年12月,我從下鄉當知青的所在農場武裝部領到入伍通知書,同時也領到了軍裝和這隻軍綠色搪瓷缸。從軍17載,這隻搪瓷缸陪伴我參加過唐山抗震救災、大興安嶺森林滅火等重大任務,足跡遍布半個中國。離開部隊時,儘管它早已傷痕累累,可我還是把它帶回家,收藏至今。往事如煙。每當凝視、摩挲這隻搪瓷缸,滿滿的回憶便湧上心頭。
  • 反應釜搪瓷罐罐口搪瓷脫落的教訓
    反應釜是苯胺生產裝置的關鍵設備之一,在高溫、濃酸腐蝕工況下,釜體內部通常採用搪瓷工藝保護基體。在生產過程中,一旦出現搪瓷脫落現象,釜內濃酸就會直接腐蝕金屬基體,影響生產裝置的安全、穩定運行和使用壽命。重新搪瓷或者直接更換,較為費時費力,造成的修復費用及停機損失是巨大的,下面就針對反應釜搪瓷罐罐口腐蝕新修複方法進行說明。
  • 搪瓷杯也只有60後才記得,家裡到處都是搪瓷製品
    搪瓷杯也只有60後才記得,家裡到處都是搪瓷製品。在小時候的記憶中,搪瓷杯、搪瓷罐、搪瓷壺……各式各樣的搪瓷器物,家裡的臉盆、牙缸、燈罩、飯碗都是搪瓷製品。但是奇怪的是,進入21世紀之後,所有的搪瓷製品,全都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現在想要找到一個搪瓷製品很難了。
  • 記者手記:在瑜伽中尋求療愈心靈
    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新華社大馬士革1月22日電 記者手記:在瑜伽中尋求療愈心靈  新華社記者鄭一晗  夜幕降臨,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街邊的一家體育俱樂部裡,一堂瑜伽訓練課即將開始。  室外斜風冷雨,屋內沒有供暖,不一會兒記者就感到手腳冰涼。
  • 一隻搪瓷缸視若珍寶——張富清的故事之三
    □新華社記者譚元斌張汨汨張富清淡泊名利,也珍惜榮譽。幾十年裡,一隻國家慰問的搪瓷缸,被他隨身攜帶,視若珍寶。這隻搪瓷缸來頭可不小。張富清拿著搪瓷缸楚天都市報記者魏錸攝1953年,全軍抽調優秀指戰員抗美援朝,已是連職軍官的張富清主動請纓入朝作戰。他和幾十名戰友從新疆出發馬不停蹄趕往北京。在北京整裝待發之際,《朝鮮停戰協定》籤署。他們隨即被送往文化速成學校學習文化知識。
  • 記者手記:與蛇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記者手記:與蛇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2018-07-09 14:36:00來源:央廣網
  • 蒸烤箱搪瓷內膽與不鏽鋼內膽哪個比較好呢?搪瓷內膽略勝一籌
    那麼什麼是搪瓷呢?搪瓷又稱琺瑯,是將無機玻璃質材料通過熔融凝於基體金屬上並與金屬牢固結合在一起的一種複合材料。在金屬表面進行瓷釉塗層可以防止金屬生鏽,使金屬在受熱時不至於在表面形成氧化層並能抵抗各種液體的侵蝕,搪瓷耐高溫程度最高為900℃。
  • 為了一隻搪瓷缸 男子偷進94歲老奶奶家
    圖說:嫌疑人盜取秦奶奶家搪瓷缸的位置 來源/崇明警方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陳浩)大熱天裡,一男子自說自話闖進別人家,還拿起人家的搪瓷缸。該男子不是用它喝水,而是直接擄走了它。這是什麼情況?8月8日14時許,家住崇明94歲的秦奶奶在女兒陪同下來到上海市公安局崇明分局建設派出所報警稱,其廚房碗櫃內一隻搪瓷缸被人偷走了,這個搪瓷缸是她婆婆50年前留給她的。據秦奶奶回憶,8月7日早上,她一個人在屋前的場地上散步,突見一男子從她家廚房間走出來。秦奶奶納悶,上前詢問「你幹什麼」,男子一聲不吭,騎著摩託車便離開了。
  • 記者手記:粘鼠板「破冰」「夾縫村」零產業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10日電 題:記者手記:粘鼠板「破冰」「夾縫村」零產業  新華社記者關俏俏、張鍾凱、趙戈  秋日午後,走進阿克薩拉依鄉安定粘鼠膠製造廠,僅有的一條生產線一刻不停地「吐」著刷好膠的紙板,幾名工人正忙著摺疊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