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搪瓷杯擁抱的那個年代

2020-12-03 好事件123

曾經被老上海人習慣地稱為「南市」的地方,現在已經被高速發展的社會步伐所覆蓋,這裡現在是陸家浜路地鐵站,位於上海的老城廂,只見地鐵周邊的房子都已經是高樓林立,周邊大型商場聚集。

最近有一個展覽吸引了無數人駐足觀看,並且紛紛拍照留念,這家名叫「新鄰生活站」的商場辦了個搪瓷杯展覽。兩面展示牆上,掛滿了一千多隻搪瓷杯。正是因為這麼多搪瓷杯的出現才讓我們大都市人真正的接觸到曾經有那麼個時代,留下了好多印記,這些印記從一個個搪瓷杯上完美的展現了那個時代的特徵與符號。

不得不說這樣的搪瓷杯,好多年輕人肯定是沒有見到過,不過倒是勾起很大多數過來人的記憶,這份深深的記憶正是因為這樣的場景得以再現,每一個搪瓷杯背後代表著各個大大小小工廠。

自行車廠、煙廠、製鹽廠、筆尖廠,每個廠子都在那個時代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那會的工薪階層人數眾多,每個人都其樂融融,臉上經常帶著微笑。

拿著這個搪瓷杯就能讓人清楚地知道你在做什麼行業。

這些搪瓷杯上的圖案、數字、文字,都有其深刻的意義。

不管是廠子會發搪瓷杯,就是小學、中專、大學、醫院、酒店、電影院也發。

那會的「先進」「模範」「競賽獎」,不會像現在一樣有實質性的物質獎勵,或者是給你包個大大的紅包,一個搪瓷杯上加上一個「獎」字,就是對人最大的鼓舞,這樣的杯子還真捨不得用,找個地方展示,擺在檯面上,在心裡那就是最大的滿足。

搪瓷杯和杯上附上的文字在人們心中有著很貴的價值和不用尋常的意義,不管是慶祝節日、慶祝周年,還是留念、評優,發放專屬搪瓷杯那就把榮譽和快樂領到手裡頭了。

這些搪瓷杯後代表的是成千上萬的勞動者,搪瓷杯在那個年代了是一種流行產物,也是人們喜聞樂道的說辭。

七八十年代,上海製造非常輝煌,各種產品供應到全國各地。這位大叔發現了之前工作的下屬單位。

搪瓷杯帶給人們更多的是快樂,當然搪瓷杯對於每個七八十年代的人來說都具有永遠抹不去的記憶,搪瓷杯後的故事更是數不勝數,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時代的記憶在逐漸消失,但是那份記憶那份懷念從來是不曾減半,當搪瓷杯再次映入眼帘的時候,人們激動的心情和人們好奇的心情在每個人心中不停的跳動,就如同音樂的字符在你我心中演奏著不一樣的歌曲。

謝謝那個時代奮鬥的人們,謝謝他們留給我們的快樂與那美麗的符號。

相關焦點

  • 不止是懷舊——1200個搪瓷杯,盛滿責任與情懷
    原標題:不止是懷舊——1200個搪瓷杯,盛滿責任與情懷   搪瓷杯:既是榮譽杯,更是責任杯   搪瓷製品,曾經是中國人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常生活用品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一隻搪瓷杯
    原標題:一隻搪瓷杯 小姨家有隻搪瓷杯,60多年始終光澤依舊,除了早先杯耳上有塊小磕疤外,通體白色,五個「最可愛的人」的字顯映奪目,紅燦燦,是小姨家的榮光標誌和精神至在。每次進門,我總感到,搪瓷杯輝映出的氣場充沛全屋,渾然自在。外婆當年曾指杯諧趣地講,它是這個家的定海神針!
  • 那些年的搪瓷杯子
    我從那一堆大大小小的杯子裡挑出了一個斑駁不堪的搪瓷杯。這個搪瓷杯已經很有年代感了,原本潔白無瑕的杯壁,早已變得黯淡無光,黃褐色的鏽跡,星星點點地分布在杯子的各個地方。杯沿處的搪瓷有的已經脫落,露出下面黑褐色的實體。然而我知道這個搪瓷杯的所有故事,我往搪瓷杯裡撒下些許幹菊花,再往裡面倒入熱水。
  • 記者手記|搪瓷杯裡的變遷
    >>>相關閱讀:讓城市空間美起來⑥|承包了我們記憶的搪瓷,在八分園裡煥然新生圖說:八分園裡各式各樣的搪瓷杯 受訪人供圖百年前,搪瓷一直是宮廷貴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工業化的生產讓搪瓷成了
  • 爺爺輩的搪瓷杯,還能這麼好看!
    這位米蘭海歸設計師為懷舊的搪瓷,賦予全新的面孔謝賢說自己是個念舊的人,因為父親是搪瓷廠廠長,所以打小就在接觸搪瓷。日子久了,也跟父親一樣,漸漸喜歡上了這種簡約但風格獨特的工藝品。在米蘭讀完設計後,謝賢便決定回國專注於搪瓷設計。他希望能在原有的工藝基礎上,創作出更符合現代藝術眼光的搪瓷製品。
  • 搪瓷杯也只有60後才記得,家裡到處都是搪瓷製品
    搪瓷杯也只有60後才記得,家裡到處都是搪瓷製品。在小時候的記憶中,搪瓷杯、搪瓷罐、搪瓷壺……各式各樣的搪瓷器物,家裡的臉盆、牙缸、燈罩、飯碗都是搪瓷製品。但是奇怪的是,進入21世紀之後,所有的搪瓷製品,全都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現在想要找到一個搪瓷製品很難了。
  • 一隻被「文藝」了的搪瓷杯
    小時候家裡喝水用的那種老式搪瓷杯,不小心掉地上時,就會摔掉一塊瓷,留下一個疤。記得小時候只有新買來的那兩天是完好的,總是被我們不小心摔得這裡掉一塊,那裡少一塊。眼前的杯子就是模仿掉瓷的樣子,有兩個疤痕,不過是對稱的。若是我們小時候摔成這樣,是不是被說成很有水平?它的杯體要細些,顯得秀氣幾分,我卻看不出「文藝」的成份。
  • 好物推薦|汪阿虎虎聯名咖啡掛耳+搪瓷杯套裝
    「九榀咖啡✖️汪啊虎虎」聯合策劃「熊貓診所——汪虎求醫」故事,還有聯名款「掛耳咖啡➕搪瓷杯」套裝,特別定製款的搪瓷杯與掛耳咖啡是不是更可愛~快來點擊文末微店連結購買吧~九榀咖啡✖️汪啊虎虎定製款搪瓷杯特別福利聊聊你最喜歡的卡通ip汪啊虎虎聯名搪瓷杯一隻
  • 《搪瓷杯》雙尾蠍-協助拍攝
    搪瓷杯在國內是一種極具時代特色的產物,不單單為我們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也承載了中國兩三代人之間滿滿的回憶。
  • 搪瓷缸中茶香正濃—雲端蜜芽
    圖片來源花瓣網作為七八十年代的記憶的「搪瓷缸」,最近一次引爆網絡,始於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辦公室中的一隻白色搪瓷茶缸。任正非曾透露,這隻搪瓷茶缸是母親留給他的,提起母親,任正非有太多回憶和遺憾,所以一隻看似普通的搪瓷缸,恰恰飽含著任正非「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情思。其實對於搪瓷缸,每一代人都有著不同的記憶,從我記事起,爺爺的手邊就一直有一隻搪瓷缸,茶缸白底、紅花、無蓋,搪瓷缸表面還印著兩個對稱的「喜」字。那個年代顏色較少,紅、白是最常見的顏色。
  • 為了一隻搪瓷缸 男子偷進94歲老奶奶家
    圖說:嫌疑人盜取秦奶奶家搪瓷缸的位置 來源/崇明警方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陳浩)大熱天裡,一男子自說自話闖進別人家,還拿起人家的搪瓷缸。該男子不是用它喝水,而是直接擄走了它。這是什麼情況?8月8日14時許,家住崇明94歲的秦奶奶在女兒陪同下來到上海市公安局崇明分局建設派出所報警稱,其廚房碗櫃內一隻搪瓷缸被人偷走了,這個搪瓷缸是她婆婆50年前留給她的。據秦奶奶回憶,8月7日早上,她一個人在屋前的場地上散步,突見一男子從她家廚房間走出來。秦奶奶納悶,上前詢問「你幹什麼」,男子一聲不吭,騎著摩託車便離開了。
  • 反應釜搪瓷罐罐口搪瓷脫落的教訓
    反應釜是苯胺生產裝置的關鍵設備之一,在高溫、濃酸腐蝕工況下,釜體內部通常採用搪瓷工藝保護基體。在生產過程中,一旦出現搪瓷脫落現象,釜內濃酸就會直接腐蝕金屬基體,影響生產裝置的安全、穩定運行和使用壽命。重新搪瓷或者直接更換,較為費時費力,造成的修復費用及停機損失是巨大的,下面就針對反應釜搪瓷罐罐口腐蝕新修複方法進行說明。
  • @老兵,還記得軍用搪瓷缸的花式用法嗎
    1972年12月,我從下鄉當知青的所在農場武裝部領到入伍通知書,同時也領到了軍裝和這隻軍綠色搪瓷缸。從軍17載,這隻搪瓷缸陪伴我參加過唐山抗震救災、大興安嶺森林滅火等重大任務,足跡遍布半個中國。離開部隊時,儘管它早已傷痕累累,可我還是把它帶回家,收藏至今。往事如煙。每當凝視、摩挲這隻搪瓷缸,滿滿的回憶便湧上心頭。
  • @上海人,家有搪瓷缸的都看看,有人在處心積慮偷缸
    大家別不信前段日子,崇明一94歲老奶奶櫥櫃裡的搪瓷缸被偷了這搪瓷缸竟是清末民初的老古董!)秦奶奶當時也沒在意等回到屋裡後發現櫥櫃裡的搪瓷缸沒了這個搪瓷缸不是一般的缸是老奶奶的婆婆50年前留給她的(嫌犯陳某指認偷走的秦奶奶家的搪瓷缸)老奶奶回想起來幾個月前曾有一男子向她表示
  • 蒸烤箱搪瓷內膽與不鏽鋼內膽哪個比較好呢?搪瓷內膽略勝一籌
    那麼什麼是搪瓷呢?搪瓷又稱琺瑯,是將無機玻璃質材料通過熔融凝於基體金屬上並與金屬牢固結合在一起的一種複合材料。在金屬表面進行瓷釉塗層可以防止金屬生鏽,使金屬在受熱時不至於在表面形成氧化層並能抵抗各種液體的侵蝕,搪瓷耐高溫程度最高為900℃。
  • 廉潔家風故事(十)|李紅豔:父親的搪瓷缸
    廉潔家風故事(十)|李紅豔:父親的搪瓷缸 2020-09-04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玻璃杯、不鏽鋼杯、塑料杯…哪種最安全?
    因為是塑料的我一直勸她少用,擔心杯底的花紋遇熱會生成對身體有害的化學物質,但她一直不以為然。所以,今天提起這個事,就順勢跟大家盤點一下各種杯子的優缺點,希望大家以後能健健康康地喝水。小小水杯也有大學問?教你怎麼選!
  • 到底誰網暴了搪瓷蒸烤箱!
    內膽材質的直接關乎到烹飪效果與後續清潔工作的便利與否,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內膽材質為不鏽鋼與搪瓷。在一戰時期搪瓷這項工藝就運用到了廚電中,如今搪瓷蒸烤箱早已在歐美廚房「獨霸天下」,而國內的廚房則被不鏽鋼佔據」半壁江山「。其實這兩種材質各有優勢,主要還是按照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就好了。
  • 玻璃杯、不鏽鋼杯……最安全的水杯居然是?
    造型美觀、圖案多樣,搪瓷杯很受年輕人追捧,人手不止一個。因此,日常喜歡喝茶的建議使用紫砂壺、杯。 04 搪瓷杯——掉瓷後繼續使用對人體有害
  • 一隻搪瓷缸視若珍寶——張富清的故事之三
    幾十年裡,一隻國家慰問的搪瓷缸,被他隨身攜帶,視若珍寶。這隻搪瓷缸來頭可不小。張富清拿著搪瓷缸楚天都市報記者魏錸攝1953年,全軍抽調優秀指戰員抗美援朝,已是連職軍官的張富清主動請纓入朝作戰。他和幾十名戰友從新疆出發馬不停蹄趕往北京。在北京整裝待發之際,《朝鮮停戰協定》籤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