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鶇今年還來我家「作客」嗎?

2021-01-08 食物便方與養生

烏鶇我家陽臺外的"客人"今年你還來嗎?

去年春天一對烏鶇鳥意外喜歡的上我家放在陽臺外的蘭草花盆,並在裡面安營紮寨,生兒育女,我家住在8樓,可能是鳥認為把窩做在高高的陽臺上比做在樹上安全吧,開始烏鶇先用草和爛泥巴做窩,窩做好就開始下蛋了,烏鶇膽子太小,見人就飛離鳥巢,為了不再驚嚇它,我用了塊紙板把陽臺玻璃遮了起來,很快鳥巢裡有了6枚小蛋,大約孵了一個星期左右,小鳥就先後出殼了,從出殼到飛走僅需半個月左右。

每天鳥媽鳥爸抓來蚯蚓餵小鳥,經

觀察發現鳥比人聰明,愛乾淨,小鳥出殼才幾天見媽來時才撅高屁股拉屎,讓鳥媽處理,有時大鳥直接吃掉,有時含走,小鳥們從不把屎拉在窩裡,這是天性,而人一歲多至二歲有的都不會拉大小便!

記得那時5月6月氣溫已經很高了,小鳥們擠在小窩裡被曬的又熱又渴又餓,鳥媽也不知蹤影,小鳥們紛紛大嘴朝天使勁亂叫要吃的,小鳥們食量很大,就是所謂嗷嗷待哺吧,為了幫小鳥先解解渴,我找了個小眼藥水瓶子打些水給小鳥們潤潤嗓子,餵了好幾回,可有一次競受到回巢的大鳥的攻擊,所用的武器就是噴稀薄的鳥糞,可能以為我要傷害它們的寶寶。

烏鶇鳥鳴叫非常好聽,小區裡的鳥早上4點半左右就開始嗚叫了,其中叫聲最好聽的就是烏鶇了,歌聲圓潤悅耳,千迴百轉令人心曠神怡。

烏鶇鳥今年你還會來做客嗎?好想你哦!

據資料介紹,烏鶇(學名:Turdus merula):是鳥綱、鶇科的鳥類。體重55-126克,體長210-296毫米;雄性的烏鶇除了黃色的眼圏和喙外,全身都是黑色。雌性和初生的烏鶇沒有黃色的眼圏,但有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虹膜褐色,鳥喙橙黃色或黃色,腳黑色。

棲息於次生林、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森林中。海拔高度從數百米到4500米左右均可遇見,是雜食性鳥類,食物包括昆蟲、蚯蚓、種子和漿果。分布於歐洲、非洲、和亞洲。烏鶇還是瑞典的國鳥。

烏鶇形態特徵

烏鶇雄鳥全身大致黑色、黑褐色或烏褐色,有的沾鏽色或灰色。上體包括兩翅和尾羽是黑色。下體黑褐,色稍淡,頦綴以棕色羽緣,喉亦微染棕色而微具黑褐色縱紋。嘴黃,眼珠呈桔黃色,羽毛不易脫落,腳近黑色。嘴及眼周橙黃色。雌鳥較雄鳥色淡,喉、胸有暗色縱紋。虹膜褐色,鳥喙橙黃色或黃色,腳黑色。

烏鶇每年的4-7月開始繁殖,巢大都營於喬木的枝梢上或樹木主幹分支處、距地面約3米,棕櫚葉柄間等處築碗狀巢,以枝條、枯草、松針等混泥築成深杯狀。每窩產卵4-6枚,淡藍灰色或近白色,綴以赭褐色斑點,由雌鳥孵化。孵化期14-15天。雌雄共同育雛常結小群在地面上奔馳,亦常至草地及河邊等處找食。棲落樹枝前常發出急促的「唧唧""唧唧」短叫聲,烏鶇的歌聲嚎亮動聽,並善仿其他鳥鳴。膽小,眼尖,對外界反應靈敏,夜間受到驚嚇時會飛離原棲地。主要以昆蟲為食。所吃食物有鱗翅目幼蟲、尺蠖蛾科幼蟲、蝽科幼蟲、蝗蟲、金龜子、甲蟲、步行蟲等雙翅目、鞘翅目、直翅目昆蟲和幼蟲。 也吃香樟樹籽榕果等果實,以及雜草種子等植物。

鳥專吃害蟲,為小區帶來鳥語花香,讓人賞心悅目,是人類的好朋友,要好好保護哦!

相關焦點

  • 去年我家貓不知道為什麼惹到了烏鶇,今年又來了,怎麼搞啊
    但是過了幾天我家貓照例在窗臺上看風景,這次拉著紗窗,然後又出現了鳥叫聲!那個烏鶇從電線桿上往上飛再向下俯衝旋轉,一路尖叫,然後往我家窗戶上撞,一個大轉彎,屁股對準我家窗戶就開始噴便便,我家貓瞬間跳下窗臺,我都嚇傻啦!
  • 烏鶇鳥又來我家了
    每次回窩,鳥媽媽總是先落在旁邊,小心翼翼地四顧周圍情況。 今年的5月8日,這對烏鶇鳥又來我家安家,這是他們第三次來我家的陽臺上生兒育女了。 記得三年前剛搬到新居沒多久,一次在陽臺上晾衣服時看到一隻「黑鳥」嘴裡叼著蟲子在我家西面的陽臺上站著,心想它為何在這兒站著不動,還盯著看我呢?伸頭一看,原來在陽臺的下面一個能擋風遮雨的角落裡有一鳥窩,裡面還有兩隻嗷嗷待哺的小鳥。從此,我每天都去陽臺觀察,原來是一對夫妻鳥,長著黑色的羽毛,黃色的嘴巴,叫聲悅耳動聽。
  • 自從我家貓惹了外面的鳥,一切都完了
    我至今都不知道這麼可愛的小貓咪到底怎麼惹到了外面的烏鶇!事情是這樣的!19年四月的某一天,我家貓照例上窗臺看看風景,我就聽到外面有一陣很犀利的鳥叫聲,然後窗戶就變成這樣了。但是過了幾天我家貓照例在窗臺上看風景,這次拉著紗窗,然後又出現了鳥叫聲!那個烏鶇從電線桿上往上飛再向下俯衝旋轉,一路尖叫,然後往我家窗戶上撞,一個大轉彎,屁股對準我家窗戶就開始噴便便,我家貓瞬間跳下窗臺,我都嚇傻啦!還好我家貓沒被噴到,不然我又洗窗戶又洗貓,勞動超標了。這些鳥每天在我家門口的電線桿上輪番蹲守。觀察了幾天我發現它們還是有組織的,搞輪班制,你走了我來,我走了你來。
  • 百舌鳥的故事——烏鶇小記
    烏鶇在公園裡,你可能見過身上烏黑的「烏鴉」,但在南方的城市裡,烏鴉其實很罕見,市民們多數看到的是八哥或另一種知名度更低的鳥——烏鶇。如果你去問一個路人認不認識烏鶇,他甚至會認為你說的是一種麵食;等你一指行道樹上站著的那位,他又恍然大悟起來——烏鶇可能是市民最熟悉的陌生鳥。它們長相平平,無需複雜的語言描述,一句「全身黑色嘴黃色」足矣。黑色系的鳥類常常被人們誤解,比如經常能看到網上有人諮詢烏鶇是否吉利之類的問題。即使在觀鳥圈,烏鶇也不太受「待見」,可能因為它們並不「美麗」,還很常見。
  • 畫眉鳥當中的「白王黑將」,說的是烏鶇嗎?
    可是烏鶇和畫眉鳥卻是不是同一種鳥,難道是古人把烏鶇錯認成為了黑色的畫眉鳥?這也有可能,因為畫眉鳥當中,除了最普遍的棕褐色畫眉鳥,還有長出白毛的花白畫眉鳥,生了黑點的畫眉鳥,以及完全變黑和變白的畫眉鳥。,但是說到黑畫眉鳥,都是烏鶇的信息和圖片。
  • 瑞典國鳥烏鶇來南京安家
    近日,南京鼓樓區寶塔橋旁一棵梧桐樹上飛來了兩個特殊的瑞典國鳥客人,烏鶇夫婦飛到梧桐樹上搭巢孵蛋,幼鳥孵化後,成鳥每天四處覓食。楊先生稱,還是首次看見烏鶇來梧桐樹上搭巢。
  • 講講身邊愛鳥的故事:烏鶇築巢添丁民居 紅隼留宿躲避風雨
    4月2日,在市區宋女士家築巢的烏鶇一家其樂融融,小鳥們茁壯成長。「鳥兒在我家住了一個多月,現在看樣子就要飛走了。」宋女士說,鳥兒到來的這段時間給他們家帶來了很多快樂,她也趁此機會給3歲的兒子進行愛的教育。
  • 烏鶇為什麼要壓口?白舌鳥不壓口可以嗎?
    烏鶇(白舌鳥)小黑烏鶇是一種黑色的小鳥,體長似八哥。烏鶇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分布,是瑞典的國鳥。在我國,從新疆到海南都有分布。是其貌不揚的歌鳥。歌聲悠揚洪亮,是著名的大嗓門。烏鶇除了歌唱的不錯,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學舌,能夠學習模仿自然界中的各種聲音,如各種鳥叫蟲鳴,可謂惟妙惟肖。特別是清早的樹林裡,遠聽可能百鳥在鳴叫,走近了可能就會發現,整個樹林裡只有樹梢上的一隻黑鳥。這就是烏鶇的本領,因此也叫白舌鳥。家養的烏鶇,讓其學習聲音的過程,就叫壓口。籠養烏鶇和自然界不一樣,通常缺乏各種鳥叫的聲音。因此需要對烏鶇進行壓口。不壓口的烏鶇,不僅叫聲只有本口,單調。
  • 被烏鶇鳥屎攻擊了怎麼辦?烏鶇襲擊人的原因真相、方式和防範對策
    不過,這次我們說的並不是蜜獾,而是另一種「平頭」小動物,有鳥中「平頭哥」之稱的烏鶇。最近先後有兩位朋友,說被烏鶇攻擊了,向鶇龜先生諮詢應該怎麼辦。其中一位是因家中小朋友首先和烏鶇起衝突,進而導致全家人被攻擊;另一位則是在花園散步時,遭烏鶇攻擊,並且還被「追到娘家(同一小區)」打。實際上,每年春夏季,烏鶇攻擊人的事件確實不少。
  • 闢謠:烏鶇並非暴躁的平頭哥,烏鶇攻擊人的原因與防範處理方法
    最近先後有兩位朋友,說被烏鶇攻擊了,向鶇龜先生諮詢應該怎麼辦。其中一位是因家中小朋友首先和烏鶇起衝突,進而導致全家人被攻擊;另一位則是在花園散步時,遭烏鶇攻擊,並且還被「追到娘家(同一小區)」打。實際上,每年春夏季,烏鶇攻擊人的事件確實不少。由此導致大家都認為烏鶇和蜜獾一樣,脾氣暴躁,容易記仇。
  • 籠養烏鶇一定會斷翅斷尾嗎?百舌鳥怎樣才能養出烏黑鋥亮的羽毛?養出烏鶇全翅全尾和羽毛油亮的方法介紹
    事實真的如此嗎?烏鶇真的難以全翅全尾,羽毛黑亮?其實並不是這樣,要想使烏鶇保持一身完整而油量的羽毛,還是不難辦到的,關鍵是飼養得法。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如何才能養出一隻全翅全尾、羽毛黑亮有光澤的烏鶇,供感興趣的鶇友們參考。文中所說的烏鶇是指公烏鶇。
  • 冬季烏鶇不愛叫,可能是母鳥,掌握3個變化特點,輕鬆分辨所養的烏鶇...
    因為烏鶇母鳥不會叫、不願意叫。關於烏鶇公母的辨別方法,鶇龜先生曾在上個月底的入冬前,寫過一篇文章,名字叫《都冬天了烏鶇還不愛叫?它或許是只母鳥,換羽後烏鶇公母分辨方法》。文中對換羽後烏鶇公母辨別方法做了詳細介紹,全方位對比了公母烏鶇頭部(頭型、眼睛、嘴)、羽毛(飛羽、尾羽、腹部和背部羽毛)、腿腳、體型和鳴叫等各方面的不同點。文章發出後至今,仍陸續有不少朋友留言或私信,問及烏鶇公母分辨問題。
  • ...烏鶇不愛叫,可能是母鳥,掌握3個變化特點,輕鬆分辨所養的烏鶇公母
    因為烏鶇母鳥不會叫、不願意叫。關於烏鶇公母的辨別方法,鶇龜先生曾在上個月底的入冬前,寫過一篇文章,名字叫《都冬天了烏鶇還不愛叫?它或許是只母鳥,換羽後烏鶇公母分辨方法》。文中對換羽後烏鶇公母辨別方法做了詳細介紹,全方位對比了公母烏鶇頭部(頭型、眼睛、嘴)、羽毛(飛羽、尾羽、腹部和背部羽毛)、腿腳、體型和鳴叫等各方面的不同點。文章發出後至今,仍陸續有不少朋友留言或私信,問及烏鶇公母分辨問題。
  • 那隻黑色的鳥叫烏鶇
    住在奧園的朋友一定都看過這種黑色的鳥,或許你心裡還叫過它烏鴉來著,其實它叫烏鶇。「鶇」的本意就是一種叫得好聽的鳥。音訓有叮叮咚咚的意思。一隻烏鶇大約鴿子那麼大,看是看起來更緊湊一些。黑色顯瘦吧。烏鶇會叫出好多種聲音。我在初學觀鳥的時候(也就是去年了,我現在依然是新手),在奧園常常為一種不熟悉的鳥叫駐足,看來看去,哦,又是烏鶇。
  • 這對夫婦有奇遇:不要錢做「月嫂」 烏鶇「感恩」打掃窗臺
    老張說,那時裡面沒有蛋,隔了很久也沒見大鳥來,怕鳥窩長蟲發黴,就扔掉了。  時隔兩年,再次「天降」一個鳥窩,裡面還有生命正在孕育,老張感慨這是緣分,就和夫人一起主動擔負起守護它們的責任。  記者從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了解到,近年來,上海已發現多起烏鶇在居民家窗臺或雨棚築巢的案例。
  • 小班數學活動:小雞作客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小班數學活動:小雞作客 2012-03-05 16:40 來源:網際網路
  • 有隻橘貓來作客
    先來一張混熟了之後的照片。轉身,需要背起身上的責任,放不下,不能放,簡單堅定的硬撐著,如幾千年來父輩骨子裡的堅持。年邁的父母,漸漸混沌的意識,兒時印象中那個幹練利落、大山一般的存在,如今已顫顫巍巍,時常久久坐在那裡,目光卻不知望向哪裡。偶爾聽見你的聲音,便突然如沉睡中驚醒,喚著你的乳名,溫柔而怯聲說了句年代久遠的話。
  • 「烏鶇築巢鐵樹盆栽」故事迎來大結局:烏鶇五寶寶今展翅高飛
    本報追蹤關注的烏鶇夫妻佔據朱家盆景鐵樹做窩產蛋孵雛的故事,今天終於迎來了欣喜的大結局:經過17個日日夜夜的精心餵養,五個健康的小寶寶,伸伸懶腰,撲撲翅膀,亮亮嗓音,倏忽間,在一片嘈雜鳴叫聲中,響起兩下格外響亮的鳥叫聲,朱家人斷定「爸爸媽媽來了」。
  • 冬季了烏鶇還不愛叫?那可能是母鳥,把握3個變化特點輕鬆辯公母
    關於烏鶇公母的辨別方法,「烏鶇與烏龜」曾在上個月底的入冬前,寫過一篇文章,對換羽後烏鶇公母辨別方法做了詳細介紹,全方位對比了公母烏鶇頭部(頭型、眼睛、嘴)、羽毛(飛羽、尾羽、腹部和背部羽毛)、腿腳、體型和鳴叫等各方面的不同點。文章發出後至今,仍陸續有不少朋友留言或私信,問及烏鶇公母分辨問題。其實「烏鶇與烏龜」倒是建議有此困惑的朋友們,能浪費點時間,認真看下那篇文章。
  • 《我家的熊孩子》HAHA對金鐘國說:別總健身了 和洪真英在一起吧
    10日播出的《我家的熊孩子》中,有人到金鐘國的「黑色小屋」作客。在監視門鈴看到是他們來,金鐘國就馬上說:「唉...真是!這幫傢伙們。」正是他的至親弟弟HAHA和梁世燦,兩人買了非常多的衛生紙作為禮物,更表示:「為了讓你能夠用2年,讓你舒服的使用。」